第44章 甘羅拜相(上卿)

第44章  甘羅拜相(上卿)

呂不韋第一個想到的人選是趙琨。他隐隐有種感覺, 也就是公叔琨年紀太小,再過十來年,以公叔琨跟秦王政的關系, 一定會成長為他權臣之路上最大的絆腳石,甚至會像他當初取代陽泉君一樣, 嚴重威脅他的丞相之位。

這種潛在的競争對手, 還是趁他的羽翼尚未豐滿, 早點送走比較好。

然而,呂不韋才剛提出來,就被秦王政一口否決。

秦王政的理由很簡單——去燕國當丞相, 聽起來真不錯。但讓年僅十二歲的小叔父去是幾個意思?順手給燕國附贈一個質子?

于是呂不韋改口, 提議讓老将張唐去燕國當丞相。

這下秦王政沒意見了, 誰知張唐想也不想就斬釘截鐵地拒絕,理由是去燕國必定會先經過趙國。他曾經領兵攻打趙國,邯鄲城的門樓上至今還有他留下的箭簇的痕跡, 差一丁點就遠程殺傷趙王。趙王怨恨他, 下過一道命令——誰能捉住張唐, 賞賜方圓百裏的土地。

張唐連連拱手推辭:不是我不想為呂相分憂,實在是這種情況,就算我立即出發, 半路上也會被趙國人給截胡, 還怎麽當燕國的丞相?

呂不韋十分心塞, 自從嫪毐取代他, 成為趙姬的專寵, 什麽阿貓阿狗都敢違抗他的命令了。路上有風險這種事, 也敢拿來當借口?就憑秦趙的關系,哪個秦國官員路過趙國絕對不會被抓?拜托, 趙國的公子偃又不傻,這個時間點,秦吏往燕國跑,肯定能抓一個是一個啊,難道還要放他們過去,等着秦燕結盟,秦軍和燕軍一起打上門嗎?

話說就連嫪毐都有封地了,呂不韋就想擴大封地——除了在太後那邊争寵争不過,他什麽都比嫪毐強百倍千倍!呂不韋早就惦記上了趙國的河間之地。

作為一個執行能力超強的人,當年呂不韋認為子楚“奇貨可居”,就立即找上子楚,對他說:“我可以光大你的門第。”

當時,呂不韋只是一個地位很低的商人。子楚第一反應是覺得這個商人很可笑,他擺擺手就要攆人,毫無顧忌地充分發揮語言藝術,将嘲諷也表達得十分委婉——“你暫且先光大你自家的門第,然後再來光大我的門第。”

然而呂不韋一點都不氣餒,他意味深長地說:“我的門第要等你的門第光大以後才能光大起來。”

一句話說動子楚,開啓了商業史上最成功的一次風險投資。

現如今,呂不韋依舊敢想敢做。他先找了一個來自燕國的秦國高官——剛成君蔡澤。派蔡澤出使燕國,替他辦事。

剛成君蔡澤是一只老狐貍,他到了燕國,絕口不提呂不韋想要趙國的河間之地。而是先給燕王喜洗腦——趙國搶了燕國那麽多城池,大王不想搶回來嗎?我在秦國熬了許多年,總算熬出頭了,現如今位列公卿,不僅在太後和秦王面前能說得上話,就連呂相也對我言聽計從。如果大王想要收複失地,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我可以幫忙說動呂相,讓秦國和燕國結盟,一起攻打趙國。

Advertisement

這就是呂不韋的高明之處,他自己想要地盤,卻拉燕國當炮灰。還要站在燕王喜的立場上,派人忽悠燕王喜主動往大坑裏跳。

然後呂不韋再告訴趙姬和秦王政:燕國想跟秦國合作,一起去搶趙國的地盤,燕王喜把太子丹都送過來了,真的非常有誠意,咱們是不是也表示表示?

要不是秦王政的暗衛給力,趙琨都意識不到呂不韋如此能耐。

至此,兩國即将結成同盟,一切都非常順利。唯一的問題就是——秦國這邊讓誰去燕國主持聯合伐趙的相關事宜?畢竟對面來的是太子,我方的人選,身份也不能太低。還必須有一定的自保之力,不然沒法平安地抵達燕國。一路過趙國,就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了。

秦王政不許趙琨去,張唐又不肯去。一時間竟然找不到合适的人選。

呂不韋的火氣蹭蹭地往上冒,他擺擺手,示意張唐暫時退下,召集門客,請大家給他出主意。

李斯眼觀鼻、鼻觀心,沒說一句話。這事情不難辦,只要派一個口齒伶俐的說客,去跟趙王溝通,讓他答應不為難路過的秦國使者,張唐就沒理由繼續抗命了。

然而這事風險很大,有可能說服趙王,也有可能直接被趙王砍頭。千萬別相信什麽“兩國交戰不斬來使”,之所以要提倡不殺使者,就是因為兩國交兵,諸侯一怒,往往先拿使者開刀。搞得每次一開戰,官吏都不願意當使者。比如晉王殺死前來談判的鄭國軍使1,宋王也曾殺掉楚莊王的使者。

殺不殺使者,主要看事情還有沒有商量的餘地,如果能夠協商解決,何必大動幹戈?

如果已經沒得談,那就幹脆把使者砍了,挫一挫敵方的銳氣,表達我方抗争到底的決心。

一旦站出來給呂相出主意,萬一呂相順口來上一句:“很好,先生去吧。預祝先生馬到成功。”豈不是自己将自己置身于險境?李斯來秦國,還想青雲直上,不帶這麽作死的。

也有門客出了幾個馊主意,比如殺掉張唐,殺雞儆猴,震懾百官。态度強硬一點,再派一個人就行。哪怕讓趙琨去也可以。畢竟秦王政一直都非常尊敬呂相,如果是呂相堅持要做的事情,秦王政也會退一步。

呂不韋很是意動,确實不妨殺個老将立威,除掉不聽話的張唐,就制造了一個名正言順的将趙琨送走的機會。等趙琨到了燕國,秦燕的友好合約,呂不韋一條都不會照辦,那趙琨自然就回不來。一石二鳥,完美。

甘羅實在聽不下去了,他不願意看着趙琨去涉險。而且真要這麽搞,将來秦王政掌權,呂不韋還能全身而退嗎?作為呂不韋的家臣、門客,他們豈不是要被牽連?

他上前幾步,主動請纓,說:“臣有辦法讓張唐聽君侯(呂不韋)的話。”

其他門客都笑,呵斥他說:“甘羅,君侯親自出馬,張唐尚且無動于衷。你一個小小孩童,瞎湊什麽熱鬧?去去去,回家玩泥巴去。”

甘羅不卑不亢道:“古時候,項橐七歲就當孔子的老師,我今年已經十二歲了!為何不讓我試一試,不由分說就呵斥我?”

衆人聽了,便不再反駁。

甘羅雖然年少,待人接物卻十分老練。這兩年,他替呂不韋做事,接待過各國的使者,神童之名早已傳遍諸侯。

所以呂不韋并沒有因為他年紀小,就輕視他,他說有辦法,呂不韋就鼓勵他放手去做。

甘羅去拜訪張唐,見了面,直接反客為主,伸手邀請張唐入座,張唐不坐,甘羅作了一個揖,以極其優雅的姿勢先坐下了,劈頭蓋臉地就問:“您跟武安君白起相比,誰的功勞更大?”

張唐說:“白起戰必勝,攻必克,奪取的城邑,不計其數。我比不上他。”

甘羅又問:“應侯範雎,與文信侯呂不韋相比,誰的權勢更大?”

答案明擺着——雖然都是丞相,範雎侍奉的是一位雄主,呂不韋則撿了一個大便宜,侍奉一個還不能掌管國家大事的少年郎,臣強主弱,只手遮天。張唐不知道這個小孩幹嘛老說一些廢話,不耐煩地回答:“範雎的權勢比不上呂不韋。”拜托,三歲小孩都知道。

甘羅緩緩撫平衣袖上的褶痕,字字誅心:“當年範雎要攻打趙國,白起認為已經錯過了滅趙的最佳時機,阻撓範雎,不肯出征。在距離鹹陽七裏的地方,被絞死了。現如今,呂不韋親自邀請,張将軍卻執意不肯,我不知道張将軍将會身死何處呀?張将軍當真自知功勞不如白起嗎?”

張唐聽了這番話,冷汗都下來了,這小孩該不會聽見什麽風聲,知道呂不韋起了殺心,特意來示警吧?

為了徹底打消張唐的顧慮,甘羅向他保證:“我會先一步出使趙國,為您打通關節。”

張唐一瞧,一個小孩都敢自告奮勇地出使趙國,他再說不敢從趙國路過,委實很丢面子,以後還怎麽在朝堂上混?于是他立即讓仆從去準備車馬、收拾物品,跟甘羅商量了一下前往燕國的行程。

盡管派一個孩童當使者,看起來很不靠譜。但是甘羅已經跟張唐約定了行程,不好再随意更改。呂不韋也找不到更靠譜的使者——精明一點的官吏,都了解局勢,知道秦趙的關系惡化,轉眼又要開戰,此行将極其兇險。呂不韋給甘羅配了三十輛車,外加一個上百人的衛隊。秦王政聽聞甘羅要出使趙國,又給他添三十輛豪車。盡管甘羅沒有爵位,但使者代表着國家顏面,不能寒碜。所以給甘羅代步的豪車超出了一般士子的規格,屬于公卿級別的四駕華蓋車。

得知好友即将遠行,趙琨讓廚娘用大銅鍋炒了一大鍋芝麻粉,加入紅糖、核桃粉、紅棗片、少許麥面,制作成速食的黑芝麻糊。吃的時候用熱水一沖,攪拌均勻就好。

甘羅聞了一下,特別香,他的喉結微微動了動,有點饞。

趙琨用小勺子舀了半勺沖好的芝麻糊,送到甘羅的唇邊:“糖放得少,你先嘗嘗看,要是不夠甜,可以再加糖。如果不喜歡甜口的,就給你再炒一鍋鹹的,這個留着我吃。”

他估摸着,這個甜度,應該比較符合甘羅的口味。

果然,甘羅嘗過以後,眼神都亮起來,“好吃,就要這種。”

趙琨找出好幾個小罐子,跟廚娘一起将芝麻糊分裝,然後密封。

他想了想,還是不放心,倚着修竹,望着甘羅将日用品一樣一樣清點,安排仆從搬上馬車,忍不住說:“甘兄,有什麽事是我能幫你做的?”

哪怕史書上顯示甘羅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十二歲就被拜為上卿,然而真的身處其中,趙琨完全想不出有什麽說辭能打動趙王和公子偃,使者也是高危職業,諸侯經常扣押別國的使者,此行太危險了。

藍藍的天空上飄着大團大團的雲絮,不時有幾片黃葉、紅葉翻飛着墜下來,甘羅朝着夕陽伸出手,讓一束穿過樹梢的光落在掌心,“萬一我沒能回來……”

趙琨跺腳:“呸呸呸!沒有萬一!”不要亂立flag啊。

甘羅燦然一笑:“是假設,假設我一去不回,請鎬池君多多照拂我姐姐。其他人不用管,我若有什麽三長兩短,甘氏必定要分家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