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白露01
第13章 白露01
吳俏顯得比程明月還得意,叉着腰跟她老娘炫耀說:“比預計的多收了一千多根玉米呢!總共有将近五千根玉米,明月說脫粒後都起碼有一千斤!怎麽樣,你天天說你種地厲害,你一畝地種出來過一千斤糧食嗎?”
吳村正無視女兒的炫耀,指着被留種的玉米和棉花之前的空隙問程明月:“這裏之前也種東西了?”
“種了大豆。”
在吳村正瞪大的雙眼中,程明月笑着說:“大豆種的不多。”
種大豆主要是為了調節土壤營養。
“不多?”吳村正滿臉疑惑,目光緊緊地盯着那片空隙,似乎在努力想象着曾經生長着大豆的模樣。
她微微皺起眉頭,心中暗自思忖,這丫頭小小年紀,怎麽會有這本事,當年的程妹子種地本領也不過了了。
然後吳村正指了指空着地裏亂作一團,只有杆子沒有玉米棒的玉米稭稈問:“那些,之前也跟着些一樣,長的這麽多這麽密?每根杆子都能長好幾個棒子?”
“是。”
程明月之前研究的就是不影t響種植密度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農作物的單株結實率。
吳村正滿心震驚地在那兩畝旱田邊愣了許久,目光在程明月和那碩大的棉鈴之間來回游移,幾次欲言又止。
糾結了半天,她還是忍不住問:“這話…… 這話本不該問,可我實在想不明白啊,程小娘子,你這麽小的年紀,從哪知道這麽多道理的,還有這玉米,你又是從哪裏得來的!”
程明月心說,終于來了。
她已經為了這個問題編過太多故事了,終于有人問她這個問題了。
她清了清嗓正想開口,便聽到一旁的吳俏說:“娘,這是人家明月自己的本事,随便告訴你還得了?你明知道不該問還問,這不就是倚老賣老嗎?”
吳村正被女兒一句話堵得氣上不來,要是平時她就打了,這次她有點理虧,指着吳俏的鼻子氣的說不出話。
程明月笑說:“沒關系,這沒什麽不能說的。”
都是編好的,有什麽不能說的。
程明月微微揚起下巴,眯起眼睛緩緩說道:“村正有所不知,前些日子我上山砍柴,在那深山之中,偶然遇見一位世外高人。那高人白發蒼蒼,仙風道骨,她見我勤勞善良,便傳授于我這些種地之法,還贈予我這神奇的玉米種子。她說,此玉米乃上天所賜,若用心種植,必能造福一方百姓。我得高人指點,回來後便悉心照料這片土地,才有了如今的豐收景象。”
衆人:……
不曉得怎麽吐槽,感覺她在胡說八道,但又不知道怎麽反駁。
正當衆人都陷入沉思時,吳村正突然提高音量問道:“你是不是約了悅來樓的掌櫃的明早來你這兒收玉米?!”
程明月歪歪腦袋,疑惑地說:“對呀,怎麽了?”
吳村正拍了下大腿,急切地說:“你這傻孩子,不能讓她見到這兩片田!悅來樓是周家的,那可不是什麽好人。”
程明月更加困惑了:“有什麽不妥嗎?那周掌櫃看上去慈眉善目,不像壞人啊。”
吳村正嚴肅地說:“周家是臨江北邊幾個村最大的地主,平日裏橫行鄉裏,就算她之前沒有惡意,不代表她見到你這片田不會起惡念。”吳村正又追問:“你是不是只答應賣她玉米,沒答應別的”
程明月點點頭。
吳村正看了眼程明月,心中有些心虛,但還是強裝鎮定:“把玉米全搬到山下去,搬到我家。”
“現在?”程明月擡頭望了望天上的明月,此時雖還有亮光,但天色很快就會黑下來。
吳村正堅定地點點頭:“趁着天色還沒黑透,我們把玉米運到山下,明早在我家和周家人交易,我會出面幫你商談。”她又看了看田邊的作物,接着說:“還好你這裏與山下隔着一條溝,明日讓胡二娘和吳俏守着橋,任何人都不得放進來。”
吳村正之所以如此着急,并非僅僅為程明月擔憂,更多的是為橋頭村的未來考慮。
周掌櫃又不可能把這些玉米棉花偷走,畢竟這是一種新莊稼,不是人人都能種好的,種植的方法只有程明月一個人知道。
吳村正是怕周家把程明月籠絡過去,以周家平日作風,肯定就會把這種新莊稼和新棉花藏的嚴嚴實實的,奇貨可居賣高價。
程明月看出來吳村正的心虛,不過她轉念一想,大概也明白了吳村正的想法。
程明月敏銳地問道:“吳村正為我們做這些,可想要什麽報酬?”
吳村正心虛地說:“這玉米都是你種的,我既沒功又沒勞,哪能要什麽報酬。”
程明月道:“話不能這麽說,村正費勁心思,還要幫我談價,總是想要點什麽吧。”
吳村正這才嘆了口氣,緩緩說道:“有兩個小請求,希望程娘子不要拒絕。”
吳俏聽了,打趣道:“兩個請求還說少,娘您可真會說笑。”
吳村正白了自家閨女一眼,接着問道:“昨個我聽說你打算多賣一千根玉米?”
“沒錯,比我預計的多收了一千多點。”
“那你今年這玉米賣給悅來樓之後,還會賣給別人嗎?”
“不會,剩的是我留來選種的,明年村正家若是想種,也可來與我換這玉米苗。”
吳村正聽後放下心來:“這第一個請求便是,明日這多出來的一千根玉米由我來替你談價,多出來的銀子分一半入村裏公賬。第二個請求是,希望程娘子明年能帶村人一起種這叫玉米的作物。”
她說完又補充道:“你放心,多出來的銀子我不會貪,今年欠收厲害,拿到銀子後我會拿去全換成糧食,秋稅交完之後,若是有吃不上飯的家庭,公賬上出糧救濟,好歹讓大家過個年。”
朝廷每年收秋稅都是在過年之前,收完後許多人家甚至連年都過不下去。
程明月遲疑片刻,便點頭答應。吳村正也是為了橋頭村着想,更何況一部分本就是靠她多談出來的,即便她自己昧下多出來的銀子,也無可厚非。
程明月本就需要在橋頭村立足,與村正打好關系總歸是利大于弊。
就當是交投名狀了。
于是,幾個人在這個傍晚趁着天色,一趟又一趟地将玉米搬到山下吳村正家。搬到最後,天色已然黑透。
當最後一筐玉米傾倒在吳村正的院子裏時,幾個人都累得癱倒在地,動彈不得。
吳村正的夫郎心疼地擦去女兒頭上的汗水,對衆人說道:“如此晚了,你們都還未做飯吧,別再忙活了,就在我家吃吧。”
胡二娘原本想回家,她惦記着家裏的老爹和夫郎,卻被吳村正留下。
看的出來吳村正在村裏頗具威望,只要她一發話,胡二娘都是言聽計從。
剛剛搬玉米的時候,胡二娘還不住的跟程明月說,吳村正多好多好,以前村裏頭有過不下去的人家,吳村正都是能幫則幫。
正好吳家水缸裏還有吳俏之前釣的魚,在程明月的指點下,吳正夫和葉雲峥一起動手做了玉米炖魚,旁邊還貼着玉米面餅子,玉米混合着魚香,一個勁兒地往鼻子裏鑽,饞得人那叫一個口水直流。
菜上桌後,程明月夾了一塊魚肚子肉放在嘴裏,脂肪在嘴裏化開的一刻,程明月感動的快要流淚。
湯汁濃稠,魚肉軟爛,味道鮮美非常,更重要的是,自從來了這個世界,她都多久沒吃過肉了!
吳村正也夾起一塊魚肉放進嘴裏,邊吃邊不住地贊嘆:“這玉米炖魚可真不錯!真沒想到這玉米既能做菜又能做糧。”
吳正夫則覺得玉米面貼餅子好吃的很,濃濃的谷物香氣撲鼻而來,咬上一口,松松軟軟的,中間夾雜着沒杵碎的玉米顆粒,很是可口。有顆粒因為是鮮玉米,不像玉米面能直接用,程明月讓葉雲峥拿菜刀把玉米粒切下來,杵爛後和粗面拌在一起做的,這樣新鮮的玉米泥比玉米面好吃。
胡二娘咧着嘴笑:“咱明月有本事,不但地種得好,還能想出這麽好吃的做法來。” 等會她也管程明月換點玉米,回去讓老爹和夫郎也嘗嘗這玉米炖魚。
程明月看着自己種出來的玉米被大家誇贊,心裏也美滋滋的,知道自己的成果有銷路了,她也即将有一小筆積蓄了,自然是高興。
她扭頭看向葉雲峥,葉雲峥正溫柔地笑着看她,眼睛亮亮的,程明月心裏有種莫名的情緒在滋生,可她尚未察覺。
只是當她開心時卻忍不住去看葉雲峥的表情,看他是不是也在笑。
熱熱鬧鬧地吃了一頓熱乎飯後,已經三更了,也幹脆不睡覺了。
吳俏和胡二娘去山上守橋,不準任何人進山,程正夫和葉雲峥在吳家等,程明月和吳村正去村頭堵悅來樓掌櫃。
他們站在村口,靜靜地等待着。夜風吹過,帶來一絲涼意,但程明月想到自己現在身邊的站着這麽多人,心卻安定下來。
終于,天還未亮,他們看到了一輛罩着麻布幔子的馬車,程明月和吳村正連忙迎上去,果然是悅來樓胖掌櫃,于是直接把她領去了吳家。
悅來樓胖掌櫃本來還想打探這個玉米從哪來的,想去地裏看看,被吳村正三言兩語擋回去了。
随後吳村正和她開始談判。
兩個老狐貍你來我往,互不相讓。
這次運下來四千根玉米,吳村正說原來的三千根按原價,也就是十八兩,多出的一千根按照十二文一根賣,共十兩,否則這一千根就要賣給別家。
總計三十兩。
胖掌櫃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同意了這個價格,這個番麥以往是貢品,最近民間才剛有流通,京城能賣20文一根,這還是他們拿貨價,做成菜之後更貴。本來六文一根的價格,就是她看程明月幾個不懂事忽悠下來的。
但她有個條件,要吳村正和程明月保證今年不會在市面上有除了周家以外的玉米流通,以及明年如果有玉米要優先保證悅來樓t的供貨。
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掌櫃派了個夥計,清點完四千根玉米。随後,掌櫃把三十兩銀子交給程明月,程明月仔細地叮囑了玉米的保鮮方法,看着胖掌櫃駕馬車帶着玉米遠去。
如果全按照六文一根賣,只能賣二十四兩,也就是說有六兩是多出來的,程明月從裏頭撿了一塊銀子出來給吳村正。
吳村正連連拒絕:“說好了多出來的我拿一半的,你這塊都有五兩了。”
程明月:“村正也是為了村子好,就當我也為村子做點貢獻。”
吳村正這才收了下來。
程程明月掂了掂手裏沉甸甸的銀子,臉上綻放出發自內心的笑容
總算是有了一小筆積蓄了,甚至比她原本設想的還好。
她仿佛看到了火炕、棉被、臘肉和各式各樣的腌菜幹貨在圍着她轉圈。
這個冬天想來是能平安渡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