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第62章
“暖爐。”
常安塞到徐久手裏, “半夜打雷吓死人了。”
他到現在還心有餘悸,一縮脖子打個哆嗦道:“後半夜都沒睡好,現在外面的雨嘩嘩的, 風大的能把人吹跑。”
“扶我去看看。”徐久眼下有些烏青, 他後半夜也沒怎麽睡, “這雨可能要下幾天。”
他慢慢挪着下床,到窗戶旁邊支開一條小縫, 只見瓢潑大雨形成的雨幕近在咫尺。
狂風呼嘯從窗縫吹進來,冷的徐久一激靈, “關窗吧。”
徐久後退兩步,蹙眉道:“好在風只刮這一天, 明後兩天的雨會漸漸變小。”
上一世就是這樣, 一天的功夫田地所有莊稼全部刮倒泡在雨水裏,一點也沒搶回來。
“好在今年糧食大部分收回來了。”徐久嘆息:“百姓的日子會好過不少。”
他不願下雨, 但改變不了也沒辦法, 好在這場雨比上一世帶來的傷害小了不少。
“不用擔心了。”常安勸道:“沒事的, 怎麽也比南方強許多。”
徐久看他一眼,笑笑沒有說話,情況卻是如此。
但是一處受災,其它地方又怎麽會好過, 都是要調糧赈災的。
都苦在百姓身上了。
“等着吧。”徐久道:“現在也沒什麽好辦法,只能看朝廷怎麽安排。”
Advertisement
這種時候, 個人是起不了太大作用,也不能起太大作用。
否則會被人惦記上。
這雨就像徐久說的一樣, 一天比一天小, 三天之後只剩連綿的陰雨天。
但只是小雨而已。
好在好消息終于來了, 在第六天的時候, 北方傳來消息已經籌集錢糧運往南方。
只要配合着開官府糧倉,再有赈災送去的二十萬擔糧食。
可以彌補南方缺糧的大部分缺口。
陸清川:“四皇子已經請下聖旨,雨停之後會帶着京都周圍收上來的新糧去南方赈災,并把城外的難民一同護送回原籍。”
“這麽快?”徐久驚訝,“四皇子是怎麽做到的呀?”
他以為還要等一段時間,畢竟上一世那些難民回去的時候,都要入冬了。
這提前了差不多一個月。
“新糧已經收了,還有再等的必要嘛。”陸清川道:“赈災是個苦差事,一般人是不會選這個時候去,有四皇子出面還不趕緊定下來。”
他嘴角上揚露出嘲諷,“畢竟四皇子還報上去,地方官員巧令名目征收幾種朝廷從沒下達過的賦稅,這一次去查訪可能要引起震動。”
陸清川幸災樂禍之意明顯,這種事情不用想,也知道地方官員與朝堂上的那些高官有勾結。
只是不知道是誰被查出來了。
“那不是要得罪人?”徐久眨眨眼,不解地問道:“四皇子還怎麽争太子的位置。”
“你說呢?”陸清川眼神溫柔,笑眯眯的看着徐久,“四皇子能不能當上太子?”
“我當然希望呀。”徐久撇嘴,對他打趣自己有些不滿,“但我說了又不算,是慶元帝和那些大臣才能決定。”
陸清川沒說話,只是擡手摸摸徐久腦袋,帶着安撫的意味。
他和四皇子已經聯系一些朝臣,雖然力量不大但好在有人站出來,今日以赈災為由請慶元帝下旨封四皇子為太子。
因為這個身份代表的意義不同,可以震懾宵小有權懲治貪官,也是慶元帝愛民如子的體現。
“如沒有意外,應該就這幾日。”陸清川笑道:“四皇子就能登上太子之位,你再等等吧。”
“真,真的?”徐久呆了一瞬,他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抓住陸清川的手問:“怎麽可能這麽快?”
“這也太容易了?”
陸清川挑下眉,笑着問道:“容易嗎?”
這可不容易,四皇子是占了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沒缺少。
南方大災官員貪墨,徐久送上錢糧讓四皇子有機會出現衆人眼前,并獲得百姓口碑。
再加上他中宮嫡子的身份。
若是再不成事,陸清川都不知道該怎麽把他推上去了,畢竟飛鷹旗一直在城牆上沒有撤下來。
慶元帝應該知道,此舉的意思為何,那就是要等到眼前的一切事情處理利索。
皇室讓天下人滿意。
“那……我就等着了。”徐久聽他一說,頓時眉開眼笑道:“好希望這一天快點來,可以看到榮王那憋屈郁郁不得志的模樣。”
“用不了幾天。”陸清川道:“必然要在赈災出發之前,有定數。”
“那我們是不是要再推一把。”徐久想想道:“捐贈一些錢糧給四皇子,算是助他順利啓程。”
“可。”陸清川思索片刻,然後道:“有足夠的錢糧支持,可以讓他底氣更足,在朝堂之上也可以有更多的話語權。”
兩人商量好,徐久立刻寫奏章,上報給朝廷。
第二日一早,徐久穿上朝服上殿,好在屁股上的傷已經好了大半。
走路慢點看不出來。
但是在進金殿的時候,徐久卻是撇撇嘴慢下腳步,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好這麽快。
于是他一瘸一拐進去。
“陛下。”徐久慢騰騰挪着走到大殿中央,微微彎腰施禮道:“臣有事啓奏。”
“平身。”慶元帝看他走路艱難的模樣,眉頭微微一皺,語氣冷硬地道:“平安侯何事啓奏?”
有傷不在府裏好好養着,這麽出來是怕別人忘記太後和長公主做的事嗎?
他又想到趙貴妃暗中做的事,卻被徐久光明正大的說在人前,惹的那些難民為了支持他。
一起孤立抵制榮王。
慶元帝的心情很不好,肉眼看見的臉色沉下來,那可是他要立為太子的榮王啊!
就這麽活生生被徐久毀了名譽,以至于他現在都不敢露一星半點的意思,更不能否決四皇子的出現。
“臣聽聞中宮嫡子赈災。”徐久無視他的冷臉,假裝看不到地說:“為了支持此行赈災,特意籌集了二十萬擔糧食,還有二十萬兩白銀,捐贈給四皇子殿下。”
“嚯。”
他這話一出,文武百官齊齊倒吸一口涼氣,這麽大手筆?
不愧是徐家之後。
他們其中有的沒有這麽多錢糧,而有的人也不會這麽大方的出這麽多,倒是讓徐久給震的無一人說話。
他們不說,但有人說,四皇子當即站出來。
對徐久一拱手道:“平安侯大義,本殿一定不負厚望,必将安置好災民,徹查南方那些貪官,決計一個不放過。”
他說着眼神瞟向四周,在一些大臣身上劃過,嘴角上揚笑容滿面。
這些大臣其中必有勾連之人,四皇子本想趁着這個機會,讓人站出來請旨封自己為太子。
這些人就是不支持也不會公然反對。
但沒想到,他的人一站出來,就讓這些大臣幾句話給攔了回去。
說什麽此刻不是冊封的好時機,要以大事為重赈災為先,以後再商議此事。
畢竟是冊封太子,不是一件小事,切不可以草率行事,必須慎之又慎。
徐久看着四皇子,眨眨那雙清亮的大眼睛,總覺得四皇子話裏有話。
他的心一沉:難道冊封的事有變故?
就在這時,有位大臣站出來,對慶元帝道:“陛下,四皇子乃中宮嫡子,此番赈災身份足夠,但是……”
“若能此刻順應民意冊封為太子,更可以便宜行事,有助彰顯陛下慈悲。”
又一位身形高大的武将出列,聲若洪鐘道:“陛下,無論是京都百姓,還是南方難民,皆是對四皇子交口稱贊,應該給天下萬民一個交代呀。”
“不能寒了百姓的心,此時無論是順應民意,還是為了赈災之行,都該立刻冊封太子。”
“言之有理,祖宗規制立嫡立長,四皇子乃中宮嫡子,此時又順應民意,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
轉眼間站出來幾位大臣,全是請旨冊封四皇子為太子,讓徐久心跳加快好想也跟着說幾句。
只是他人微言輕,又不懂其中的彎彎繞繞,恐怕說錯了話。
只能抿着嘴角心裏暗暗高興。
“父皇。”四皇子看慶元帝遲遲沒有回應,心下了然道:“畢竟太子乃一國之本,是當慎重遴選一位屬意之人。”
他這話就差明晃晃說:慶元帝不願意,另有屬意的人選,根本不是他這個中宮嫡子。
“可中宮嫡子只一位呀?”徐久一聽急了,顧不得該說不該說了,“四皇子品德兼顧才學出衆,正是不二人選呀。”
他雙眸純淨懵懂,帶着滿滿的疑惑,看着四皇子不解地道:“還有必要選嗎?”
金殿霎時安靜如一潭死水,沒有一人回應,甚至于寂靜的像空無一人。
徐久站在大殿中央,左右看看只見那些大臣各個低着頭,眼觀鼻鼻觀心像一座座沒有生命的雕像一樣。
仿佛都是死物,沒有一個活人。
徐久抿抿唇,沒人說話挺尴尬的,他也低下頭裝作不存在了。
只是心裏還是着急:到底能不能冊封四皇子?眼下這情形不對,看着慶元帝根本沒那個意思。
徐久微微嘆息:可能要白高興一場了!
他眼角餘光,看向四皇子,只見他神情平靜沒有一點着急的模樣。
徐久:真穩得住。
“封……”慶元帝許久才開口,“四皇子為太子,行使監國之權,代朕巡查南方。”
“謝父皇。”四皇子不急不緩,拱手道:“兒臣必不辱使命。”
“陛下英明。”幾位請旨的大臣,也不裝死了,齊齊恭賀道:“恭賀陛下,我大慶必将繁榮昌盛。”
“嗯。”慶元帝手漸漸握緊,胸口像是被壓了重物一樣,沉甸甸的喘不過氣來。
他只是不甘罷了,其實在榮王母子做下那等事之後,慶元帝就知道不能封榮王為太子了。
只是沒想到這麽快,就被朝臣提出來,甚至都不容自己提出人選。
就把四皇子推出來。
慶元帝不由再看向自己這個不曾多注意的四兒子,風度翩翩斯文俊雅,沉穩持重能力不容小觑。
不過剛剛站出來,還沒有徹底嶄露頭角,就已經占盡天時地利人和。
連飛鷹衛的出現都趕上了。
慶元帝不得不暗嘆:好氣運,好福氣,好時機呀!
“恭喜陛下。”文武百官,此時齊齊出列恭賀道:“恭喜太子。”
哪怕其中有不願之人,此刻也不敢出言再反對,因為慶元帝金口已開。
何況四皇子一直頻頻向他們發出警告,若是再有人反對,只要讓他抓住把柄。
必然一個也不會放過。
所以剛才他們裝聾作啞,我不反對也不支持,這樣就不能怪到我們頭上了。
只是慶元帝沒有堅持住,竟然開口冊封了,他們只好一個個舔着老臉。
笑的像朵花似的向四皇子道賀。
徐久欣喜的快要飛起來,終于得償所願,把榮王壓下去了。
他想蹦跶幾下,表示自己歡快的心情,但轉眼間就被文武百官給擠到一邊。
都圍着四皇子祝賀去了。
徐久:“……”
他看看寶座上微微斂眉的慶元帝,再看看被圍着寵辱不驚的四皇子,還有那些谄媚的大臣。
他撇撇嘴,還是忍不住笑意,在心裏暗暗恭賀一句:“恭喜太子。”
這錢糧沒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