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生
第053章 新生
“奶奶。”林思危走過去, 一把抱住胡巧月。
這個經歷了人生跌宕、世情冷暖的老人,在這數十年的絕望與枯坐中,始終沒有彎過背。但這一刻, 她終于頹然将身子靠住林思危, 無聲的眼淚滾滾而落。
幸好啊,幸好老天給她送來了林思危。
她有親人, 有最疼愛她的親孫女。
半晌,她松開林思危,快速将眼淚抹幹, 道:“這是奶奶最後一次為那個畜牲流淚,以後不會了。”
林思危趕緊遞過手絹:“我會陪着奶奶,咱們以後都開開心心的, 再不掉眼淚。”
胡巧月點頭:“以前我心中有愧, 總覺得是我成分不好, 影響了他的前程。現在不這麽想了。他小小年紀沒了父親不假, 我還年紀輕輕就沒了丈夫呢, 我怨過誰?我恨過誰?我不欠他的, 以前不欠, 以後也不欠。”
她拉起林思危的手,臉上有了笑意:“以後咱倆過,再不管那些有的沒的。”
“好!奶奶有一間房, 我就要睡半間, 奶奶有一張床,旁邊就有我一張小床。”
“那你也一樣。思危有一間房,奶奶就要睡半間, 思危有一張床,旁邊就有我……”
胡巧月突然停了, 呵呵笑起來:“不行不行,這後面半句就不能說了,我家思危以後還得找女婿呢。在思危家有奶奶一席之地就好,反正我也是賴定你了!”
氣氛終于轉晴,二人重又歡喜起來。兩個在時代的汪洋大海中漂泊的人,終于有了陪伴,再也不覺得孤單。
旁邊五鬥櫃上,劉玉秀拎來的蘋果無辜地滾癱着。胡巧月瞥一眼:“就是吃了他的蘋果,我也不欠他的。思危,你也拿一個吃。”
林思危是真正服氣奶奶。
所以她能從大家閨秀到孤苦老人,卻始終挺直了脊背活着,她不為世事所傷,不為惡言所動,她堅持又驕傲地活着。
林思危拿了一個,笑道:“我還以為奶奶要笑話我眼皮子淺,趕人走,還要吃人家蘋果。”
胡巧月道:“不會笑話,換我也留下。幹嘛要跟自己為難。”
“哈哈哈哈。”林思危大笑。
搞了半天,自己這個隔了世界的孫女兒,性格竟然是像的奶奶。
…
有了屬于自己的小天地,林思危就正式在奶奶家住下。
胡巧月扯了幾米布,給林思危的小床做了個簾子,還帶木耳花邊,精巧得像是後世的賣家秀。
現在的陽川路281號可就熱鬧了。一大早林思危下樓打水刷痰盂,然後出門上學;半上午胡巧月迎着深秋的陽光悠篤篤出門去買菜。
她的腿腳還是不那麽方便,好在菜場不遠,她柱着拐杖走上十來分鐘也就到了,一路上老鄰居們與她打招呼,都說自從孫女住過來,胡奶奶變得愛出門了。
沒錯。胡巧月就連窗口也坐得少了。她直接坐樓下。
林思危給她在樓梯口放了一張帶靠背的藤椅,沒事她就把藤椅搬出去,坐在門口向陽處,和一樓的人家說說話,看看來往的車輛,也會給貓狗們勸架。
甚至看到鄰居家可愛的小嬰兒,還會主動逗弄。
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
看着奶奶白晳的皮膚逐漸透出健康的紅潤,林思危由衷地高興。一切都在向好,她的學業也終于告一段落,同學們就要各奔東西,下單位實習去了。
陳雅芬要回老家,她第一個離開。林思危在食堂請她吃了一頓排骨湯,可謂奢侈到極點。出發前夜二人互留了地址,說好一定要經常通信。
留地址時,宿舍四人都在,肖慧玉冷言冷語,說些虛情假意之類的酸話。倒是徐逸期期艾艾的,也遞了一個紙條過來。
“這是我的地址,也歡迎你給我寫信。”徐逸道。
她分到了晉陵市味精廠,雖然效益不如釀酒總廠,卻也是國營企業,還算是個不錯的單位。
這些日子四個人在宿舍裏泾渭分明,徐逸算是跟肖慧玉一起的,雖然心裏也總覺得肖慧玉行事不地道,卻也不好意思撒破臉皮。
今天當着肖慧玉的面給陳雅芬留地址,實在是鼓足了勇氣。
陳雅芬當了三年班長,也是很利落大方的人,也寫下自己的地址,和徐逸交換,并說以後歡迎大家去她那兒玩。
肖慧玉沒什麽好臉色:“謝了,以後咱們兩個地方的人,應該很少碰面了吧。”
對于這種鼠目寸光的話,林思危實在是連反駁都覺得多餘。
陳雅芬就在鄰市,離晉陵都不到一百公裏。現在看來這是了不得的距離,擱後世也就是半天往返而已,又怎說得上“很少碰面”。
陳雅芬卻沒有林思危那麽沉得住氣。她受肖慧玉的氣夠多了,好不容易林思危來了,她才有了同伴,才能揚眉吐氣。當然要立即反駁。
陳雅芬道:“對啊,一想到以後不用天天對着你,心情都好多了。”
“你……”肖慧玉氣到豁地站起。
陳雅芬又笑:“祝你外公健康長壽。”
林思危差點沒憋成內傷,真沒想到,一己之力帶動了整個寝室的吵架水平啊。陳雅芬這屬于突飛猛進了。
兩個多月,同學之間的恩怨情仇只能算是人生中一朵極小的浪花。離校前,林思危又去了實踐中心。
賈士兵那邊賣錘頭的錢已經打了一部分過來,吳山海在得到校方的授權之後,目前擁有自主使用該項經費的權利。簡單說,就是成了明牌的小金庫。
經費雖然還很少,但也足夠讓吳山海更新一批研制器材。
在林思危的建議下,吳山海還向學校打申請,要為實踐中心争取辦廠資格。聽說申請表已經遞到省裏,那邊回複是校辦工廠已經多年不予審批,但考慮到勤工儉學的辦學需要,會向上級部門打報告,擇機行事。
有這話就行了。
看吳山海的實驗室煥然一新的模樣,林思危就知道,只要有一丁點兒希望,吳山海就會一直盯着進度。
但凡國家重新啓動校辦工廠的審批,糧校實踐中心一定是第一批。
“如果明年正式分配工作前,咱們的實踐中心已經正式設廠,你會不會留下?”吳山海真誠地問。
如果實踐中心搖身一變,變成校辦工廠,以現在實踐中心的主攻方向,很有可能和釀酒總廠重疊。
林思危無法立刻給出回答,她需要去釀酒總廠工作一段時間,想辦法完成一次詳細的市場調研。
晉陵市有沒有可能容下兩家飲品廠,将決定着她的去向。
但有一點十分肯定,無論她日後是成為釀酒總廠的一員,還是實踐中心的元老,她都已經脫下學生的稚氣,要進入一個新的人生階段。
林思危,滿十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