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回縣城的沿途風景不錯,許黟每次坐在晃晃悠悠的牛車上,都愛看這春深似海,兩耳聽那鳥語陣陣。

今日,他目光一直落在前方。

牛車速度不快,卻快過兩條腿走路的人,尤其是那背着重重背簍,腳步一深一淺的少年郎。

不到一刻鐘,許黟便看到了那走得吃力的小孩。

小孩擔心被路上來回的車輛碰撞到,瘦小的身軀走在草叢邊兒,微微低着頭,不敢與往來的行人對視。

如此熟悉的感覺,不由地令許黟想起那日在醫館裏見到的一面。他的心像是被一股重力給狠狠撞擊到了,那刻進骨子裏的教養,讓他無法選擇忽視。

要是今天放在他眼前的是一群衣不遮體,餓得雙眼冒光的流民,許黟會選擇自保,而出現在眼前的是個十歲左右的孩子。

他看起來很小,很弱,能看到營養不良帶來的諸多毛病。

“呦,是你說的那個小孩。”前頭,車把式突然出聲。

彼時剛碰面不久,車把式還記得那小孩。

許黟眨眨眼,順着他的話說道:“回縣裏還有二十幾裏地,不如讓他上來吧。”

“小孩子也是要算錢的。”車把式嘟囔。

許黟聽在耳裏,在袖口處掏出一枚銅錢,遞過去給到車把式:“幫我喊他上來。”

車把式把錢塞入懷裏,喊了句“小郎君心善”,便把牛車停下,叫住那小孩。

小孩呆了呆,還算明亮的雙眼怔怔的,不敢動。

Advertisement

車把式沒打趣他,只道:“上來哩,我載你一程。”

小孩聽到這話,眼底露出驚恐,飛快地搖頭擺手,慌慌張張好久,才憋出拒絕的話:“……不、不用。”

車把式扯動嘴角,若不是有人付錢了,他真想立馬駕着牛車離開:“怕啥哩,我天天趕這條路,你又不是沒見過,難不成還擔心我把你給拐了。”

不知道是哪句話觸動小孩的神經,小孩慌張的小臉霎時一白,似乎真的害怕車把式想要拐他。

車把式仿佛看不見,催促喊:“快點上車,別耽誤車上其他客人。”

許黟:“……”

車上其他兩人:“……”

許黟清清嗓子說道:“上來吧,我跟你同路的,等會也要去妙手館。”

小孩驚詫地昂起臉,這會終于認出來許黟,哪怕不知道這個大哥哥叫什麽名字,卻是記得那天對着他笑的臉。

這時候,車上其他兩個人都在催促着,他們是看到同行的少年拿錢給車把式的,不好不讓小孩上來。

過程曲折,好在小孩後面上車了,他挨着許黟旁邊的角落坐下,整個人都是緊繃的。那雙好似小鹿的眼睛不知道在想着什麽,想偷看許黟,又不敢看。

許黟知道這小孩不愛說話,他什麽都沒問。

結果,車把式嘴上沒把門,叭叭叭地就把許黟付了車錢的事吐露給呆呆坐着的小孩聽。

小孩震驚,他以為是車把式願意免費載他一程。

車把式:“牛要吃草,我要吃飯,車輪子要修護,我可不做這種善事。你這孩子,得好好謝旁邊的小郎君,要不是他可憐你徒步二十幾裏地回城,你哪能如此輕松。”

許黟:“……”

過去許久,許黟耳邊出現小孩怯懦的聲音:“謝、謝小郎君。”

許黟看着他:“不用謝,你叫什麽名字,怎麽一個人去山裏采藥?”

小孩子擡眼看過來,視線碰到許黟的眼睛時,有些失神,那是一雙他從未見過的眼睛,很溫柔,不夾帶一絲讨厭、惡意。

他急忙低下頭,嘴抿得死緊,突然讨厭起自己的名字。

“能告訴我叫什麽嗎?”許黟溫和地再次問道,小孩不說話,卻不影響他,作為醫生,他學過怎麽哄孩子,“要不,我先告訴你我叫什麽吧。我叫許黟,不過我還沒取字,家住在鹽亭縣的南街,如今一個人生活,哦對了,我還有一條狗。”

不過今天出門沒有帶上小黃。

下次一定帶上,可以用來哄小孩子。

面對許黟表露出來的善意,牛糞心裏動容,他已經十一歲了,能懂不少道理,明白這樣的善意不多見。猶豫片刻,他喃喃地小聲報出名字:“我叫牛糞,住在皮家彎瓦平村。”

許黟蹙眉:“怎麽叫這個名字?”

給自家小孩取名“牛糞”,怎麽聽都覺得不是因取賤名好養活的意思。更像是……

旁邊聽到的人嬉笑道:“多着呢,鄉下人哪裏識的字,能取名字就不錯了。”

被叫做牛糞的小孩抿着嘴:“我……我不知道。”

想起家裏其他人的名字,牛糞眼圈一下子紅了,他知道爹爹阿娘都不喜歡他,只喜歡大哥和弟弟。還總說他只會在家裏吃白食,連賺錢都不會,懂的藥草那麽少,別人一天能掙幾十文,他只能掙十幾文。

還要把全部的錢上交,要不然不給他稀粥吃。

旁邊插嘴的人看到,沒好氣地責怪:“你這小孩哭什麽,我又沒說你什麽!”

另一個人則打趣:“哎呦,該不會是想要賴上我們吧。”

“我沒有。”牛糞驚慌地搖頭,抹着眼淚想解釋沒有這麽想,結果眼淚卻不知為何,嘩啦啦地止不住。

許黟臉色有點冷,凜然地看向那兩個故意逗小孩的乘客。

那兩人見狀讪讪一笑,借口說着玩兒,沒想到小孩這麽不禁逗,他們可不敢再說了。

……

經這麽打岔,許黟沒再繼續問。

接下來的途中,一路無言。

等到縣城,小孩下車時,手中緊攥着許黟給他的手帕,那是用幹淨的棉布做的,聞着有股香香的皂角味道。卻用來給他擦眼淚,牛糞有點過意不去,不敢去看許黟投過來的視線。

許黟本是要直接回家的,如今碰到這事,自然是要跟着他一塊去妙手館。

打算自留的藥材也不留了,統統都賣給妙手館。

拿到錢後,他轉身要離開,衣角被人拽住,回頭看是那小孩,小孩想把手帕還給他。

許黟笑了笑,擡手拍拍他的腦袋:“不用,手帕送給你了。”

說完,就揮揮手離開。

小孩怔怔地站在原地,許久沒回神。

*

今天是去木匠鋪裏拿藥箱的日子。

賣藥材的錢正好可以拿來還剩下的餘款,把錢一交,藥箱就是他的了。

再把藥箱挂在肩上,一只手扶着藥箱把手,許黟這會終于有大夫那股味兒。這時要是有人看到他,肯定會喊他一聲“大夫”,而不是小郎君了。

走出木匠鋪的門,果不其然,路上與人相遇,總會有人客客氣氣地喊他大夫。

古代學醫屬于岐黃之術,在讀書人的眼中地位不高,但在百姓們的眼裏,大夫在他們生病的時候能救他們的命,在路上遇到大夫,都是很尊敬的。

不尊敬不行啊,要是瞧不起,對方見死不救咋辦。

許黟拎着他新到手的藥箱,來到南街另一家醫館裏買藥材,他答應濟世堂五日後帶消食丸上門,這幾日得把消食丸做出來。

趁着春雨歇息,許黟把付完藥箱錢後剩餘的全部錢都拿來買藥材了。

醫館裏的學徒看到是年輕的大夫上門來買藥,并不稀奇。鹽亭縣醫者多,除了開藥館的,還有游方郎中,這游方郎中想要用藥,總不能還跑一趟潼川府,去“熟藥所”裏進藥。

他将許黟想成是那游方郎中,也不算猜錯。

就是對于許黟買的藥材有些不理解,這些好似都是治療消化、調理腸胃的藥,還一買就買好幾斤。

最主要的,從這些藥裏,他看不出用的是哪個方子:“這位郎中,你這是拿來治病的?”

許黟看着他:“是啊,用來治病的。”

學徒嘴角一抽,看來是問不到什麽了。待那人一走,他就跑去診堂裏告訴裏面的大夫,說剛才有個奇怪的游方郎中來買藥,買的都是治療積食的,可問那人卻什麽都不說。

結果不但沒讨到好,還被大夫訓了一頓,罵他學醫這麽久,還記不住什麽是醫德醫風。

學徒滿臉委屈,他不就是覺得奇怪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