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第006章 第6章
第6章細瞧,頗有福相
燕京城,高府。
在齊王李子徹離開後,高家夫人和大姑娘高錦秀回府。
高錦秀去上香禮佛,高家夫人陪同,想是為了開解一番長女。本來高家母女打算小住一些日子,但是在二人得知高二郎出事後,哪還顧得什麽上香禮佛?
不外乎多給寺廟添上香油錢,求佛主菩薩保佑高二郎平平安安。爾後,高家夫人和高錦秀就趕緊打道回府。
待到歸來後,高錦秀從妹妹高毓秀的口中知道錯過一遭表弟李子徹,她神色淡然。
倒是高暻說靜養一回,他這兒也不算太清靜。皇家表兄來探望,妹妹表姐來探望。親人長輩,甭管親娘姐姐,有一人算一人,總要親自過問關心一番高暻。
結果是高暻還得反過來寬慰一二親人們,一再表示,他無礙的。
等着宮廷裏的太醫給請上門後,高家人知道高二郎的真正情況。比一衆親人預料的情況更不好。
在高暻跟前,還貌似如常。待高家主和高家夫人回正院後,高家夫人痛哭一場。
“二郎好好調養,一定會好起來。”高家主勸一回嫡妻。
“……”高家夫人繼續抹眼淚,她不回話。
嫡妻跟前,高家主勸不住,只得嘆息一聲。
等着高家主去一趟親娘院裏,略坐一坐,高家主又勸說一回親娘。
“娘,您老人家可不能多落淚,傷眼睛。再說了,真讓二郎知道了,還不得讓孩子的心頭更難受。”高家主勸話道。
Advertisement
“唉。”高家太夫人一聲嘆息。
在高家人愁着高暻的未來時。
皇宮裏,皇子所,興和殿。
李子徹在書房裏沒心思讀書,他在回想母妃的建議。
李子徹一回燕京城後,先去給隆景帝彙報出差情況。爾後,去一趟瑤仙宮探望母妃。
高淑妃不止關心兒子,同樣在乎娘家的侄女。
高淑妃跟兒子李子徹商量一番。便想給侄女高錦秀一個安慰。也尋問一番娘家的想法。如果娘家親人想親上加親,高錦秀樂意入齊王府做側妃,高淑妃願意促成。
若是李子徹和高錦秀這一對表姐弟無緣,高淑妃也樂意給侄女添妝。
總歸是親人骨肉,高淑妃盼着兒子李子徹跟舅舅家親近。
得着母妃的念叨,李子徹順勢告辭,就真依了母妃的勸話去一趟舅舅家,算是探望一番。
如今,歸來皇宮,回到寝院。
在書房裏擺弄一下棋局,左手右手相互對弈。李子徹的心中裝着事情。此時,他不算是下棋,盤了棋局。更像是打一番棋譜。
李子徹的思緒繁雜。他先想一下大婚後,關于開府當差的事。又琢磨去一趟青州的得失。
有得有失。
得,便是讓李子徹窺視到了他未來繼承大位的源頭。失,差一點點,丢掉性命。青州之行,李子徹可謂是跟閻王爺的催命符錯身而過。
總結一番,得大于失。李子徹看似穩賺。可事情能看表面嗎?不能。
李子徹在心頭想着,他是順其自然,還是摻和一手?
順其自然太被動,坐等?李子徹不甘心,他都是重生了,萬一局勢有改變呢。坐等太被動。
至于摻各一手嘛,攪局?李子徹有一點心動,他想替自己謀得更多的好處。又或者說提前謀出來一番更大的優勢。
大周皇朝,廟堂之上,這些年裏經歷兩朝帝王,歲月蹉跎,世家得勢。
李子徹想到前世剛登基時,他這一位帝王在世家的操弄下吃足一番暗虧。前世之鑒,猶在眼前,李子徹對于世家沒好感。
想到世家,李子徹又想到萬蓁蓁。前世,他會給萬蓁蓁一路晉封,除了萬蓁蓁知情識趣外,未嘗不是借萬蓁蓁的手打壓一番後宮裏世家出身的嫔妃。
宮廷內苑,世家女子,選秀入宮。再是裝點門面,她們依然圖一場天家的潑天富貴。
謀皇嗣,謀位份,偏偏這些世家女的根腳不愛栖于天家的高枝上,恍惚更樂意紮根于她們的娘家。這等态度就讓宏治帝李子徹特別不喜。
世間之事,不是東風壓倒西風,便是西風壓了東風。朝廷權柄,臣權強,皇權弱。皇權強,臣權弱。
中原大地,從來是兵強馬壯者,天子也。
一旦皇權贏弱,皇家安危,就危如累卵。
歷朝歷代,一心有做為的帝王心裏便剩下一個想法。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世家當然也要匍匐于皇家腳下。在帝王眼中沒誰可以特殊,誰都得是帝王掌中的棋子。
宏治帝的想法,亦然。
天子,上天之子,世間唯帝王可以高高在上,坐于雲端,如似神明。
宮廷內苑,丹若宮,偏殿耳房。
萬蓁蓁跟蘭草細語閑聊,她說道:“不止我得使力,蘭草,你也跟孫嬷嬷求求情,若你能跟我一樣到晉王殿下跟前侍候,往後我們也多一個照應。”
“……”蘭草的臉上有期待,她說道:“蓁蓁,我都聽你的,我去求嬷嬷,想法子調到晉王殿下跟前侍候。”
“對。”萬蓁蓁笑道:“待将來晉王殿下開府後,我們是殿下跟前的舊人,拼着舍一回臉面,求王爺王妃恩典,多半能求到一個好姻緣。到時候我倆的後半輩子也有着指望。”
萬蓁蓁給蘭草畫餅。這餅眼下吃不到,可将來有可能嘛。宮廷內苑,宮人們的一輩子注定了。要麽做白頭宮人,要麽飛上枝頭變鳳凰。
若有例外,唯此可能。便是随出嫁的公主出宮,又或随開府的皇子出宮。
“……”蘭草回一個笑容。對于萬蓁蓁畫的大餅,她信了。
丹若宮,主殿內。
長孫貴妃的跟前,嬷嬷禀話道:“娘娘,下面人一直觀察着萬宮女跟前的孫宮女,她确實不錯,容貌好,禀性好。奴婢愚笨,娘娘為何點中孫宮女,不選了萬宮女?”
孫宮女,孫蘭草。萬宮女,萬蓁蓁。
這些日子裏萬蓁蓁得到長孫貴妃的許多賞賜。至于蘭草耳朵裏,也聽着小話多多。
這許多的事情是考驗?醉翁之意不在酒,不在萬蓁蓁身上,而是考校着蘭草。
這會兒的嬷嬷一臉困惑,在問過話後。就瞧着長孫貴妃笑了,替嬷嬷解惑,長孫貴妃回道:“萬太監的舊主子是皇後娘娘。娘娘薨逝,舊恩猶在。本宮提拔萬宮女,萬宮女會偏坦東宮,還是落根在丹若宮,兩可之數。本宮懷疑的很。”
“倒不如現在這般境況,萬宮女跟萬太監親近,萬太監跟東宮親近。拐彎抹角,丹若宮也跟東宮沾着邊兒。有事無事,示之以好,點到即止。”長孫貴妃淡然說道。
“娘娘高明,奴婢佩服。”嬷嬷尋着機會就拍貴妃的馬屁。
長孫貴妃笑過後,收斂笑容,渾不在意,擺一擺手,說道:“不過是本宮的一點小心思,成不成,不重要。就當擱一顆閑子。”
臨近年節,宮廷裏熱鬧起來。可是晉王殿下跟前不缺侍候的人手。
萬蓁蓁有空閑就樂意去禦膳房幫襯,她閑的。
除了閑,萬蓁蓁也想鍛煉廚藝。有一句怎麽說的?
想抓住一個人的心,先得抓住了他的胃。萬蓁蓁兩手準備,一顆真心。想着來年晉王要去皇子所入住。到時候遇上高二郎的機會太多。
俗語雲,救命之恩,恩大情大。恩人太俊,今生今世,以身相許。
恩人太醜,許以來世,銜草結環,做牛做馬,主打一個畫餅之術。
其時這些全是理由。真正的關鍵在于晉王跟前有奶嬷嬷,姓李。不是國姓李,不是皇家李。李乃大姓,李嬷嬷是恰巧跟皇家同一個姓氏。
李嬷嬷打從晉王出娘胎起就一直鞍前馬後,盡心盡力的侍奉小主子。
至于晉王落水?那一日,李嬷嬷替長孫貴妃出宮去娘家傳一個口信。不湊巧,李嬷嬷一離開,晉王就出事了。
擱這後,李嬷嬷盯緊晉王,跟盯緊眼珠子似的。還別說,李嬷嬷一直頗得長孫貴妃的信任。
在李嬷嬷的面前,萬蓁蓁非常識趣。對方暗示她可以閑一閑,也得給旁人留一些侍候晉王殿下的機會。
萬蓁蓁表示尊重。誰讓萬蓁蓁壓根兒沒想着一輩子乘風破浪,就釘死在晉王這一條船上。
萬蓁蓁有想法,不介意順着李嬷嬷的小心思。得着空閑,享受悠哉,打着給晉王殿下做飲子與點心的旗號,順道的偷偷給自個多謀一些福利。
一段時日後,萬蓁蓁貼膘十餘斤,增重了。
皇宮裏,皇子所,興泰殿。
十皇子晉王來年要搬來此處,于是呢,萬蓁蓁得着李嬷嬷的吩咐,她來打前站。
不止萬蓁蓁一個人前來,她還領來了丹若宮裏的幾個小宮人,萬蓁蓁指揮着衆人幹活。主打一個年前大清掃。
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着這一日的活計結束後,萬蓁蓁領着小宮人們離開興泰殿,準備回丹若宮。
在離開皇子所的夾道上,萬蓁蓁一行人遇上歸來的齊王李子徹。
“……”萬蓁蓁一行人趕緊見禮,恭恭敬敬的等着齊王離開。
此時的李子徹眼神很好,在一衆的宮人裏一眼就瞧見萬蓁蓁。
他想,一段日子不見,萬蓁蓁整個人更顯着豐滿,細瞧,頗有福相。
前面幾日,李子徹又去過舅舅家探望表弟高暻,爾後,他見到表姐高錦秀。
兩世再見,李子徹被迫承認一個事實。其時,他以為的真相,可能不是真相。前世,李子徹總覺得萬蓁蓁是表姐的替身,表姐如皎皎明月,萬蓁蓁不過螢火。
眼下一瞧,萬蓁蓁跟表姐一點不像。容貌不像,氣韻不同。
李子徹忍不住扪心自問,前世的他如何會錯認,還是一錯到底?
“……”萬蓁蓁與一衆宮人靜候着,就等着齊王一行人先離開。結果齊王停步,恰巧停在萬蓁蓁的跟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