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 視察

39   039 視察

◎內個,确定真的是順路?◎

其實自從到了姑蘇城之後, 康師傅基本上每天都要莫郁陪他吃飯的。

偏偏這幾日不管是午膳還是晚膳,居然一次都沒有成功。

因着最近康師傅事務繁多,等他忙完了回來, 讓人去請莫郁過來的時候, 得到的回複都是“林家的小公子早已經睡下了”……

對此, 康師傅表示十分無奈——就,林家這小娃娃還真是能睡啊,感覺一天能睡十個時辰以上吧?

他甚至回想起來之前有一次他傳召這孩子過來陪着自己用膳,這孩子在用膳中途就直接坐在椅子上睡着了,實在是讓人哭笑不得。

不過因着這孩子實在太可愛, 他也不忍心打擾孩子睡覺,便也就讓他娘給他抱回去了。

在揚州這幾天她們母子回去的就是他新給林如海的那間宅子。

康師傅也希望他們一家子能在這裏松快幾日,等到了京城,可能就沒有這麽舒服了——全家進京那是肯定的, 這麽小的孩子怎麽離得開親生母親、同胞姐妹的照顧呢?

他們林家這一家子除了林如海都進京。

不然京裏頭也給他們賜個宅子得了。

哦,林家京裏頭有宅子啊?

那更好了。

正好你們家從姑蘇帶過來揚州的行李都別拆箱了, 直接打包接着往京城運送得了……

康師傅和林如海對了幾句話就把舉家北遷的事兒給定了下來。

Advertisement

這裏就不得不說康師傅真不愧是個心細如發的大佬,他既然打定了主意要把莫郁弄到京城去,那一切肯定都給莫郁安排得妥妥當當的, 讓莫郁根本就不會有任何後顧之憂。

具體到他給林家的方案是這樣的:林如海伴駕順便送賈敏、小黛玉、莫郁母子三人去京城林家老宅常住。他自己因着擔任的是巡鹽禦史的職位, 就辛苦些,揚州、京城兩地跑。

那個巡鹽禦史的職位職責跟他之前的蘭臺寺大夫也差不太多, 都是到處跑着查案子的——主要就是禦史本職中的糾察奸弊和鹽政方面的巡捕私販兩方面的案子。

相比之前的蘭臺寺大夫來說,這巡鹽禦史的權力更大些、職責範圍更廣,因為涉及到利益巨大發鹽務, 當然也更危險。

這也是康師傅非得要把他老婆孩子弄到京城的原因之一。

如果還是跟之前那樣, 在姑蘇老家或者是揚州任上, 這天高皇帝遠的,少不得還是會有人故伎重演,再對林家的老弱婦孺動手,試圖以此來掣肘林如海查案。

畢竟這回,林如海要動的可是鹽政,這中間的水有多深,沒有人比康師傅更懂。

那還不得趕緊把人家的家眷弄到京城來、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保護起來嗎?

不然得讓人家四處奔波賣命的林大人多寒心啊。

康師傅是懂怎麽用人的,也是懂怎麽能夠讓他看重的人心甘情願被他重用的。

所以這個搬家的事兒也就這麽定了下來。

如同莫郁沒法拒絕康師傅那個讓他進京給小阿哥們當伴讀的旨意一樣,林如海、賈敏和小黛玉當然也不能抗旨不搬家。

甚至他們不但不能不搬,還得搬得又快又好。

林如海這邊兒,因為他要經常在揚州這邊兒辦差,所以揚州這邊兒的府邸裏頭也得給他留些日用的東西,但是他每年至少要回京城兩次向康師傅述職彙報,故此要搬到京城那邊兒的東西也不能少。

至于賈敏、小黛玉和莫郁母子三人要搬的東西就更多了,因為他們仨以後主要的生活地點就是京城了。

莫郁是要進京給阿哥們做伴讀的。

康師傅明确規定,皇家的阿哥們五周歲就得開蒙,所以現在十五、十六、十七三位已經都開蒙了,甚至已經讀了幾年書了。

而最小的十八阿哥馬上就三周歲,最多一兩年也要讀書了,莫郁給他們做伴讀,怎麽着也得伴讀好幾年,那估計至少十來年都別想再回江南了。

這麽一想,賈敏便親自指導幾個心腹丫頭媳婦們打包好了行李,告訴她們哪些人和東西要留在姑蘇老宅,哪些跟着林如海留在揚州巡鹽禦史府旁邊兒的宅子,哪些跟着她們母子三個上京。

其實這個事兒說起來簡單,但是要在短時間內安排妥當,其實還是非常困難的。

但是賈敏卻輕輕松松地安排完了,莫郁随便聽了幾耳朵就大為震撼。

【艾瑪,我這便宜老娘簡直堪比優秀CEO啊,看看這個組織管理能力,實在是超一流了!兒子佩服。】

因為那個心聲外放的設定,莫郁這番贊嘆自然也被賈敏等人聽個正着。

林如海和小黛玉對此深表同意,就算礙于限制不能直接表示贊同,也可以用他們自己的語言重新贊美賈敏一番——他們家太太這個能力本來就很厲害,怎麽了,就許他們家默哥兒稱贊,他們倆就不能了?

那必須能。

而且他們父女這文化素質水平,能連續誇半個時辰不重樣……

對此一無所知的莫郁表示:栓Q,這也大可不必真的。

主子們都這樣了,丫頭婆子嬷嬷管事小厮們當然也都要跟上。

于是整個林家上下立刻便就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賈敏聽着丈夫、兒女還有阖府下人們發自內心的贊美,整個人都高興得不行,安排起事務來也愈發得心應手了。

康師傅是個行動派,既然決定回京,那麽如非必要,就不會在路上多做耽擱。

幸好林家衆人在賈敏的安排下飛速收拾好了一切,根本沒有怎麽耽誤時間,就可以繼續随駕出發了。

在康師傅的決策下,南巡隊伍這麽一大群人在揚州稍作停留,就又開始北上,但是吧,康師傅這個回程路線設計,比起他們這次從京城過來的時候,還是略微顯得有些彎彎繞繞的了。

因為他實在是放心不下沿途的各處水利工程,既然來都來了,那必須都得親眼看一看才放心……

于是他從高郵、寶應走了一圈兒,甚至專門去了高家堰視察河工,還在關聖廟呆了半天。

反正就主打一個視察到位,不走直線。

而且更加要命的是,他不管去哪兒都要帶着莫郁。

因為他是越來越喜歡莫郁這種看着不怎麽說話,但是心理活動巨多的孩子了——說出來的話可能未必是真話,但是心裏想的肯定是。

關鍵這孩子不但在心裏想真話,他還能“預知”、還能“通神”……這誰能不愛啊。

老爺子恨不得天天跟林家這孩子膩在一塊兒,就想知道他每天都在想啥。

能夠弄出來些“醫學院”啦、“藥方子”啊之類有用的玩意兒就更好了……

出于這種心理,康師傅每逢出游必定帶着莫郁。

比如這次去視察水壩,他就有點兒這種瞎貓撞死耗子的心理——萬一這孩子、或者說是這孩子能“通靈”的神仙,也知道點兒興修水利的好法子呢?

那不就賺大發了?

就算沒有,那也不吃虧不是。

于是,康師傅一道旨意下來,請莫郁當天陪同他們一起去大壩上視察。

莫郁本來不打算跟着去的,但因前一天晚上正巧睡多了,又沒有見過這種純人工修建的水壩,便也就答應了康師傅的邀請,陪着他一起去了。

賈敏和小黛玉當然也是要随行的,便就是今日恰好沒案子要查的林如海也主動跟在了她們左右。

如此這麽算下來,圍在莫郁身邊兒的人已經不少了。但是讓莫郁沒有想到的是,王嫔也來了。

是聽說莫郁要來之後主動跟康師傅要求參加的,為的就是再跟莫郁他們幾個多接觸接觸。

自從莫郁上次給了王嫔那個救治小兒危重疾病的藥方之後,這位美女娘娘便待他愈發親厚,毫不誇張的說,基本上就是個幹兒子的狀态了。

對此莫郁也十分能夠理解,其實主要就是所謂的“移情作用”罷了。

這位王嫔娘娘最小的兒子十八阿哥還不滿三歲,她就跑出來這麽幾個月來陪着康師傅南巡了。雖然說這也代表她正在受寵,但是跟那麽小的孩子分開,也肯定是十分想念了。

莫郁正好就出現在這個時候,年紀還跟十八阿哥差不多,那還不正好像是瞌睡遇到了枕頭,正好兒可以慰藉一番王嫔的思兒之情。

好在這位王嫔雖然活潑,但并不惹人讨厭,一來二去的,莫郁對她的這種親密示好也就淡然了很多,甚至連賈敏和小黛玉都也對此熟視無睹了。

既然來了就一起呗,還能拒絕了是咋滴?反正只要人不讨厭就行,人多了還熱鬧呢……

且說莫郁他們這一行人陪着康師傅走上了高家堰河堤,雖然人多,但是沒有一個人敢造次喧嘩,主角還是康師傅一個人。

康師傅上了河堤之後,十分激動,一番指點江山、評東論西之後,照舊對大家提出了各種工作要求,特別是就河堤加固問題把時任河道總督張大人訓斥得一愣一愣的,真是好不威風,好大的架子。

一切看起來都很像是那麽回事兒,但是吧,莫郁還是有些忍不住想要吐槽,只因哪怕他在水利工程方面是個外行,也能看出來康師傅根本不懂水利,完全是在瞎指揮。

哪裏有視察個堤壩就只會說加固加固啥的,再說了,這治水不是光堵就行的,還是得疏浚才可以吧?

而且就現在這個朝代的生産力水平,您老确定想加固真的能加固嗎?

有人嗎?有錢嗎?

有嗎?有嗎?

就知道耍嘴皮子提要求,不帶這麽欺負人的!

人家河道總督張大人話裏話外很明顯也是這個意思,但是可惜康師傅不幹。

兩個人很快就僵持起來,都是五六十上下的老頭兒了,一個比一個固執,争的是臉紅脖子粗,莫郁在一旁圍觀都圍觀的無聊了。

一無聊呢,他就又忽然想起件事兒來。

說起來,好像每個穿越者都要搞的科技,他還沒有搞過呢。

玻璃、肥皂、水泥。

前兩樣他用不到也懶得弄,但是最後這一個可是大殺器啊。

不但可以民用,還可以軍用,而且眼下不就是個非常好的機會嗎?

修建堤壩,沒有水泥,那玩兒啥呀?

光靠砌石板石塊不一定要弄到什麽猴年馬月去了,關鍵還費人又費錢啊,果斷還是提高下生産力試試算了。

水泥,必須得有。

雖然他肯定忘了配方是啥,但是系統零零六肯定知道啊。

要不問問試試?

想到這裏,莫郁立刻就召喚起系統來:

【話說,零零六啊,水泥的配方你那裏有沒有呢?張大人說加固堤壩用石頭太費錢又費力,那不如讓他們試試水泥?豈不是又省錢又省力?】

【作者有話說】

調了下上章情節結構,不小心又修多了捂臉,所以還是加了細節另外放了一章。

感覺大家好像都不喜歡水泥(?笑),那咱們馬上加個速跳過這段,今晚早點來更個肥章,一定寫到進京!握拳。感謝在2023-12-19 01:16:30~2023-12-20 01:43:43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流沙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