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紅糖米湯
第二章 紅糖米湯
大人怎麽想都不關孩子的事。
阿元吃了半個雞蛋還喝了勺米湯,正是高興的時候。
端着碗,跟在李氏身後颠颠的回了大屋。
那個女娃娃已經裹着被子被放到了炕上暖和着,這會兒看着好了很多。
老楊氏摸着她有了些熱乎氣,就把她放到李氏剛兌好的溫水裏泡着,時不時往裏加些熱水,等再抱出來擦幹的時候,那個娃娃就能哼哼唧唧的哭出聲了。
“好了,活過來了。”二房的小楊氏有些驚喜的說着。
是啊活了,是不是還想養了?
李氏涼涼的看了她一眼一句話都不想同蠢人說。
阿元手裏的米湯這會兒表面已經結了層薄薄的米油,但還是很香。
那香味在一日只食一餐的老浮家的孩子看來,簡直就是人間美味啊!
大堂姐兔子和小堂妹杏子圍在阿元身邊,眼睛直勾勾的看着那碗米湯留口水。
不知道是不是錯覺昏昏暗暗只有火盆一點光的屋子裏,阿元好像真能看見兩個姐妹眼裏冒出綠光來,不像兩個女娃娃,倒想兩只餓急了的野狗圍着她想搶食吃。
阿元想起了村口被人打死的那只老野狗,它就時常是這樣的眼神,有一天跳起來咬了人,還從人身上啃肉吃,然後就被打死了,被狗咬的那家人又高興又難過的吃了頓狗肉。
好在她的姐妹們餓了是不會咬人的,也就少了點被打死的風險。
“阿元……加了紅糖的米湯……好喝嘛?”
Advertisement
浮兔子神情麻木而饑餓的問了一句。
“阿元姐,我想喝一口可以嘛?就一小小口。”
只比阿元小了三天的堂妹浮杏子看着那碗米湯,小聲哀求着。
阿元一點也不相信她們的小小口!
何況這麽多人都在怎麽偷喝呢?
阿元沒有回答她們,抱着碗,目不斜視的跑到她爹旁邊,乖乖巧巧的貼着爹爹站着。
浮大白坐在馬紮上,手插在袖子裏,半眯着眼老神在在的瞧了她一眼,轉頭就又閉上了,屋裏這麽鬧騰,他卻像是睡着了一樣,動也不動一下。
兔子和杏子也沒有跟過去,只是目光緊緊的盯着她的背影,像是透過她緊盯着那碗米湯。
堂哥堂弟們悄悄的吞了吞口水,裝做不在意的不去看那碗。
“阿元,把米湯端過來。”
奶奶老楊氏喚了一聲。
阿元松了一口氣,趕忙湊過去,把碗遞給了奶奶。
然後就站在熱騰騰的炕邊,抱着娘親的腿湊熱鬧。
張郎中不知道什麽來的,阿元注意到他的時候,他正往外走,囑咐着送他的二伯:
“慢慢養,是能養回來的,現在算是救回來了,但你家……還是送走吧……”
張郎中欲言又止的嘆了口氣,拍拍浮二白的肩膀,示意他不用送了,轉身走進了風雪裏。
顯然是已經知道了是他把人撿回來的,也能猜到他的打算的……
浮二白有些失落的低了低頭。
老楊氏小心的滔了勺米湯喂進那娃娃嘴裏。
“哇——”像是抗議,那娃娃依舊小聲哭着,米湯順着嘴邊流了下來,一點兒都不肯喝進去。
李氏涼涼的說了句:
“嗤,娃不大倒是嬌氣,米湯都不喝,咱們這樣的人家可養不了。”
這話倒也沒錯,家裏窮,這四個媳婦生孩子的時候奶都不夠,有時候甚至壓根就沒有,孩子們都是靠米湯活下來的,除了阿元!
她出生的李氏沒有奶,她爹不知道從哪裏借了只大母羊,她喝了差不多一年,母羊沒奶了才送回去。
李氏就時常說她養的嬌氣,別的孩子都喝米湯,只有她喝奶,這也就攤上了個好爹,換到別的房裏才不會管她喝什麽呢。
阿元聽到嬌氣,就想起了大母羊的故事。
很心虛,只能更用力的抱住了娘的大腿,悄悄的挪動着步子試圖藏到李氏身後。
連阿元都能想到的事,大人就更能了。
但除了二房的小楊氏以外,別的兩個妯娌都不想把這個娃娃留下,這會不僅不拆穿,反倒附和了起來。
“可不是嘛,我家兔兒喝米湯也是狼吞虎咽的,還能省下些奶給虎頭虎腦,哪裏這麽難弄。”
三房的趙氏語氣裏隐約有些驕傲,像是在得意女兒的省心。
趙氏有兩子一女。
三堂哥(三郎)浮虎頭,四堂哥(四郎)浮虎腦是一對雙胞胎,都是七歲,還有一個女兒就是大堂姐浮兔子五歲。
當時浮兔子出生後,趙氏的奶是足夠的,但她總是偷偷喂兩個兒子,弄得浮兔子只能喝米湯。
浮兔子被養的瘦瘦小小的,五歲的孩子看起來卻和元子杏子不差多少,但總歸是活下來,趙氏平日裏便不覺得對她哪裏不好。
趙氏這人對長輩孝順,對丈夫恭順,對妯娌脾氣也好,對虎頭虎腦也是慈母,只對浮兔子差些,但這在旁人眼裏也不算什麽毛病。
時人重男而輕女,這樣的人家沒把女孩丢出去,而是養活了,在多數人眼裏就已經是很厚道了。
四房的王氏一慣寡言少語,這會沒有說話,但表情也是贊同的,看着那女娃也有些嫌棄。
王氏有一女一兒,三歲的小堂妹浮杏子和兩歲的小堂弟(七郎)浮牛娃。
王氏倒是對女兒好些,沒有克扣女兒的口糧,但奶水不足不到半個月就沒了,也是用米湯養活了。
生牛娃的時候更是一點都沒有,王氏平日總覺得虧空了兒子,但凡有點吃的,都是緊着兒子的。
二房的孩子多又都是男孩,哪個都不夠吃,也都是喂的米湯。
說起來浮家的兒媳婦多多少少都有點重男輕女,只有大房的李氏和二房的小楊氏不一樣。
二房的小楊氏有四個兒子。
大堂哥(大郎)浮招妹十歲,
二堂哥(二郎)浮盼妹九歲,
五堂哥(五郎)浮來妹六歲,
六堂哥(六郎)浮羨妹四歲。
小楊氏和二叔父浮二白在整個大溪村都是很稀有的人,她們從始至終一直都喜歡女孩不喜歡男孩。
一心想生閨女,卻生了一大堆兒子。
偏偏小楊氏還在生羨妹的時候傷了身子,以後都不會有了。
而李氏則是沒得選,是男是女有一個就算是天大的福分了。
李氏嫁進浮家多年無所出。
不是她的問題,而是浮大白天生的子嗣艱難,倒不是不行,就是能有後代的可能低。
說話難聽的郎中甚至直言,他絕無可能有後代。
聞聽人言,似乎是因為老楊氏當年初為人母的時候不小心摔了兒子一下。
而浮老爺子又倒黴的摔斷了腿兒,家裏的亂成一團,錢又不夠,等能帶大兒子去看郎中的時候,已經成這樣了,治也治不了了。
老楊氏因為這事對浮大白一直心存愧疚,當年更是砸鍋賣鐵都要給大兒子娶上媳婦。
但哪有人樂意。
直到後來趕上幾年災年,李氏的爹又重病,家裏沒錢,李氏就找到了浮大白。
幾乎等于把自己賣進了浮家。
浮大白倒是說過李氏想走的話,只要把錢還一半回來,就可以走的話。
但李氏總是猶猶豫豫的,一邊總覺得自己離開了浮家,就能過得更好,想走。
一邊又求神拜佛的想生個孩子,踏踏實實把日子過好。
一邊覺得和浮大白在一起委屈。
一邊覺得自己拿了人家的錢,救了爹的命,如今家裏好了就要走顯得她人性不好。
等後來真的生了個女兒,也就是浮元子,小名阿元之後,這種猶豫不減反增,只是對象從浮大白變成了阿元。
李氏一邊愛極了自己這個女兒,願意為其傾其所有。
一邊又有些不能為人所知的憎恨,總覺得女兒拖累了她,沒有她自己早走了。
李氏這種糾結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心情好的時候,對阿元極好。
心情平常的時候,一邊對孩子好一邊數落着她。
心情最差的時候,看阿元哪裏都不順眼,要用最難聽的話去罵她羞辱她,恨不得沒有她。
再加上阿元并不像別的孩子那樣機靈,甚至三歲了話說的還是不算利索,很少說話,也不愛玩鬧,李氏對她的感情就更加複雜了。
但無論怎樣,在外人眼裏,李氏都是極寵阿元的。
按常理來看,李氏就是很多母親會有的樣子,愛自己的孩子也讨厭自己的孩子。
而阿元生來就會親近李氏。
這種情況,喜歡男孩還是女孩就不是什麽重要的事了,不過聽李氏自己說是喜歡女孩的。
但不管老浮家的媳婦們喜歡男孩還是女孩,顯然都是喜歡自家的親生孩子。
對撿回來的這個實在沒什麽感情可言,甚至大多數都覺得這是個大麻煩。
三個妯娌都不希望這娃娃留下,老楊氏也不希望,所以任由她們說嘴。
浮二白神色落寞的看着那個小娃娃。
一向怯懦的小楊氏面黃肌瘦的臉色變得越發的難看,神色掙紮。
“娘……我……”
“娘!我借着羊了!”
小楊氏的話被打斷,去借羊奶的浮四白的喊聲從院裏傳來。
阿元看到二叔父和二叔母松了一口氣,緊繃的身子一下子就放松了下來。
“娘,我們去看看。”
浮二白說了一句,迫不及待的和小楊氏跑出大屋,門都忘了關,寒氣一下子灌了進來。
在大家都要開始豎眉毛罵人的時候,在門邊看熱鬧的浮三白,擡手把門關上了。
大家的神色又緩和了下來,但心裏也難免埋怨兩句。
浮三白向看過來的媳婦趙氏眨了眨眼睛,像是在偷着樂二房的不會做人。
阿元抱着娘親的腿,瞧着家裏人的表情,越瞧越覺得都很難親近,可又很熟悉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