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啓蒙

第006章 啓蒙

大逆不道的崔琇都不想開口說話。

當然也沒他開口說話的機會了。因為崔千霆直接拎着他丢給了俞嬷嬷,然後丢下一句按着崔恩侯的啓蒙路子教着,便走了。

速度之快,活像崔千霆也被狗攆一樣。崔琇在心裏暗暗嘀咕着。

俞嬷嬷瞧着濕漉漉的崔琇,趕忙吩咐人準備藥浴,又請小王太醫相看。确定沒病沒傷後,她才放心準備啓蒙的所需之物,“也對,琇哥兒都三歲了,是該學文練武了!明月,去傳刀槍劍戟,給琇哥兒也收拾個小書房出來。”

見狀崔琇緩緩籲口氣。

不管話本如何描寫,端看俞嬷嬷欣喜的模樣眼下國公府應該是容得了庶子上進的。

于是,崔琇默默回憶了一遍《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

三百千是幼兒啓蒙常用之書籍。當然作為科舉世家,像他們崔家子弟學完三百千外,還會學習《千家詩》。

《千家詩》是文人世家教導子弟,精心選取唐宋時期名家名篇編纂而成的格律詩本。其題材多樣,田園山水、詠物題畫、臨別送友、曲觞流水宴會歌頌等等,應有盡有,且詩文韻律極佳,讀來朗朗上口。

不讀此書,便不算有家學底蘊的書香世家。

也不知這話本世界是否有此詩本。

正感慨着,崔琇便見俞嬷嬷親自抱了厚厚一疊書籍入內,當即雙眸一亮,昂着頭,,佯裝天真:“嬷嬷,這就是書嗎?”

“當然。”俞嬷嬷将書放在桌案上,彎腰将崔琇抱起來,指着封面上的三個字,驕傲慢慢道:“琇哥兒看《七星将》!”

着重在書名上指了指,俞嬷嬷手指往下:“這封面左上角最魁梧的将軍便是哥兒的太爺爺,咱榮府的開國公爺!”

崔琇順着俞嬷嬷手指方向看向書衣。

Advertisement

書衣上畫着七個彪形大漢,穿盔甲,手持武器,怒目而瞪。若不細細分辨,還真一樣看不出誰是誰,只單純武将模子。只不過随着俞嬷嬷所指,他定定看了又看,還是分辨出來此刻的太爺爺。

太爺爺似一字眉,配着人腳踩虎皮大椅的霸道之勢,擡頭紋都皺成了“王”字型。不過因其天庭飽滿,這一個王,為其又添了些兇猛之氣。

“太爺爺。”崔琇乖巧喊了一聲。

“琇哥兒真孝順。”俞嬷嬷柔聲道:“現在委屈琇哥兒先聽說書人講故事。再過一個月正式結束了孝期,到時候啊,咱們去大院戲臺,讓家裏的戲班子給琇哥兒從頭到尾把老祖宗開府的豐功偉績演一遍。”

崔琇聞言眼角餘光掃了眼其他仆從,發現衆人對俞嬷嬷的話都頗為認同,心中泛着嘀咕,只能自己繼續開口,小心翼翼:“可是……可是琇哥兒不能玩,父親說要啓蒙。”

“啓蒙,我聽說過,要讀書書!”

努力疊着聲,崔琇放慢音調,帶着些撒嬌的口吻訴說。

俞嬷嬷看着板着臉似有幾分老成之氣,但話語又軟軟綿綿的崔琇,只覺得可愛至極,當即眉眼間愈發帶着慈愛,訴說着她自己記住的話語:“對啊啓蒙,咱們做人不得首先就要明白自己家族的起源,知道自己根在哪裏。”

邊說,俞嬷嬷帶着老繭的手握住崔琇的手再一次指向《七星将》三個字:“這雖然是話本,但也是經過太、祖爺認可,讀書人中專門負責記錄的那個史官寫的。”

崔琇一怔,剎那間覺得自己手指覆蓋的字,一字千鈞,帶着無法形容的厚重感。

“相比那些什麽之乎者也的,這史官寫的可生動了。用的比喻俚語,老太爺他們都懂。那些開國将領都喜歡。咱武勳子弟基本都先讀這書。”俞嬷嬷介紹着,似想到了什麽,笑意都能将歲月留下的褶皺撫平:“說起來這書比那些《三字經》好用多了。三字經還有什麽典故,比如香九齡去暖床。想當年沒個讀書郎指點,哥兒一開始學,還打算給親爺爺安排個暖、床丫頭孝敬孝敬,差點都鬧出大笑話了。”

聞言,崔琇只覺輕松诙諧撲面而來,将他先前聽得“根”這個詞引發的家風底蘊文化傳承等等的感慨全都化為須有。

此刻充斥在他滿腔的思緒是滿腹的困惑——香九齡,能溫席很難理解嗎?開蒙期,不是只需不求甚解,包本學習,将全本背誦,爛熟于心便可?

看來武勳開蒙自有其他經驗門道,傳家底蘊,不與文官相同。

心裏揣測着,崔琇更為謹慎,點點頭:“嬷嬷,我知道了,要認真讀這本書。”

俞嬷嬷笑着:“對,要認真。”

“來人,給哥兒牛乳還有瓜果點心也端上來。今日晚了,便讓說書人講個一章。”

丫鬟應下。

果盤當即鋪滿了整個桌案,把俞嬷嬷帶來的話本都擠壓的沒空間了。

崔琇見狀趕忙寶貝一般擡手拿過厚厚的《七星将》,緊繃着臉鄭重:“書書,要護着,要看的。”

瞧着崔琇如此寶貝的模樣,俞嬷嬷笑容更真摯了些,擡手指指門口:“咱們哥兒現在聽說書人講故事。”

崔琇點點頭,還沒來得及斟酌佯裝三歲幼兒回話,就聽得驚堂木重重一拍,然後便是極其亢奮的一聲:“前朝末年那奸宦當道,殘害忠良,以致于民不聊生!小公子可知曉什麽叫民不聊生嗎?”

崔琇望着站在門口搭臺的說書人,謹慎的搖搖頭。

說書人娴熟的舉例:“就是沒有飯吃,肚子餓的咕嚕咕嚕叫。所有人都在挨餓,好痛苦的。可是壞蛋卻還在逼迫老百姓,要老百姓餓着肚子去給壞蛋修漂亮房子,要搶老百姓漂亮的女兒。像小公子這樣好看的,就會被搶走。到時候再也見不到爹娘了!”

聽得如此通俗易懂還循循善誘的訴說,崔琇緊張的端坐,一手還拽了拽俞嬷嬷的衣袖,帶着些哭腔:“好壞!”

看着屋內的小少爺緊張兮兮的模樣,說書人敲了一下驚堂木,沉聲概括:“這個就叫妻離子散,民不聊生。也叫官逼民反!”

崔琇一臉恍然大悟狀,“然後呢,我……我能再見到爹娘嗎?”

“當然可以見到了。咱們老天爺有眼的!正所謂皇天在上後土在下,聽到百姓的痛苦,特意下凡點化咱太、祖爺……”

崔琇表示懂了。

他來之前雖還未正式學史,卻也翻閱過,知曉歷來開國帝王都有些神跡。只不過沒想到本朝開國,七位戰功赫赫的國公爺也有神跡,乃北鬥七星下凡輔佐聖人。不像某些朝代那般狡兔死走狗烹。

帶着些敬意,崔琇接下來聽故事倒是越發上心了幾分。當然鑒于他現如今啓蒙了,功課還是挺多的,每日行程都被安排好了:

辰時三刻起床,牽着狗狗繞着院子走一刻鐘時間,用膳。

巳時聽故事然後踢蹴鞠。

午時休憩。

未時醒來繼續走路一刻鐘,然後學泅水。

申時聽故事。

酉時用膳,以及飯後百步走。

戌時一刻開始泡藥浴,然後睡覺。

若是睡不着,可再召喚說書人前來講故事。

以及,說書人不進他院子的門檻,便算崔琇依舊在守孝,沒有玩樂。

這些安排看起來勞逸結合,頗有規律,還十分貼心,崔琇除卻暗中揣測一聲武勳傳家教育之法外,便乖乖巧巧認認真真執行。

只不過聽故事容易,甚至他趁着如此輕松的早起早睡時間自己偷摸都翻完整本《七星将》,對崔家以及其他六國公身家背景都了如指掌了。但萬萬沒想到他還是沒有學會泅水。

眼看天氣一日日轉涼了,不像夏日池水溫熱,适合幼童泅水。嬷嬷和負責教學的府兵都商讨減少學習時間了。

崔琇聞言都有些着急。

可越焦慮,崔琇便覺得自己兩條應該跟魚尾巴一樣十分靈巧的腿,跟綁了鉛坨一般,一沾水就徑直往池底沉。

“琇哥兒,您休息吧。”俞嬷嬷看着一臉不服輸,還倔強往池子裏沖的崔琇,心疼勸着:“咱們慢慢學不着急。哪怕學不會也沒事。只要記得別一個人避開仆從玩水就好。”

說來也奇怪,其他小主子噗通噗通跟下餃子一樣在水裏游個兩三回,便會基本的狗刨姿勢了,可以學習其他泳術。可琇哥兒是老老實實一點不玩水,每日三刻鐘的練習是認認真真,甚至還多加一刻鐘的時長。

結果狗刨都還刨不了一丈遠。

崔琇瞄着在池水裏歡快狗刨的狗子,眼裏寫滿了羨慕:“嬷嬷我再練一練,我想學會狗刨!”

他崔琇可是小神童,不能輸給一條狗。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