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私語

第五十七章私語

“和他們家倒不熟。”三太太道,“不過他們家請的一位門生的侄兒,姓趙,學問很好,是因為這個才去的。說起來,唐家為人跋扈,并不好相與。趙先生原也是礙着朋友的面子才去的。準備教完了今年就辭館的。我聽着一年的束修十五兩銀子,四級衣裳各一套,配一個小厮。還準備商量老爺,這樣的費用我們也承擔的起,不如請到家裏專教開哥和譽哥。”

大太太很是吃驚:“束修十五兩銀子,四季衣裳各一套,配個小厮。這也太……”說着,沉吟道,“三弟妹這個主意好,如果真是專業按,還不如請來家裏。什麽東西都可以馬虎,孩子們的學業可馬虎不得。說起來,我們又沒有分家,這錢就從公中出了吧!”

三太太一怔,忙道:“這怎麽能行……”

大太太已攜了三太太的手:“一家人不說兩家的話。”又道,“既然趙先生想辭館,想來是不滿意東家了。我看,不如将束修提到每年二十兩,四季衣裳各兩套,配個小厮。我看倒座還有個小院,不如把那小院專撥給先生用。”

三太太還欲推辭,大太太已笑道:“我是大嫂,你得聽我的。”

柳家這個時候倒下,對于人情世事,三太太比平常更敏感。大太太許承的東西并不貴重,三老爺也不是負擔不起,但大太太的這番話卻讓三太太很是感激。

她握了大太太的手,眼角有點濕潤,重重地點頭。

大太太就望着靜靜圍坐在她們面前的五娘、十娘和十一娘笑道:“我們大人說些家長裏短的,你們聽着也無趣。你們三嬸屋後有兩株梨樹,這個時候應該開花了。讓媽媽們領你們到院子裏轉轉去。免得難受。”

三太太聽出音來,知道大太太是要支了幾個女兒和她說體己話。笑幫腔道:“到梨花樹下坐着喝茶更惬意!”又叫了貼身的媽媽帶幾個人去後院轉轉。

三個人明白過來,曲膝給大太太和三太太行禮,然後跟着媽媽去了院子裏。

大太太就長長地嘆了口氣,苦笑着望着三太太:“三個一般長短了。真有操不完的心。”

三太太朝着身邊的丫鬟使了個眼色,丫鬟們無聲無息地退了下去。

她笑道:“等她們做了母親,自然就明白您的一番苦心了。”

“但願有那日。”大太太語氣怏怏地應了一句。然後坐直了身子,問三太太:“對了,你可認識哪家适齡的公子?說起來,五娘和十娘年紀也不小了。你也知道,她們都是庶出的。我們看得上人家,人家未必看得上我們。真是讓我愁死了。”

原來是為這事!

Advertisement

三太太想到在餘杭守孝時聽到的一些風言風語……不由笑道:“如果是從前,問問我娘,總能找到幾個合适的。”

“可現在卻……”滿臉的歉意。

“看我,說着說着,又說到你的傷心處了。”大太太自責地道。

“不關大嫂的事。”三太太眼角一紅,“是我自己想不開罷了。”

大太太安慰了三太太幾句,然後嘆了口氣,把話題又繞了回來:“其他的我也不敢想,只求人品端正,家世清白就行啊!”

三太太見她念念不忘,只好道:“大嫂放心,我會幫着看着點的。”

大太太點了點頭,還欲說什麽,有小丫鬟進來禀道:“兩位爺下學回來了!”

三太太滿臉是笑:“快進來,他們大伯母來了。”

大太太見狀,知道自己所求之事泡湯了。

從三太太那裏出來,大太太的神色有些恍惚。

羅振興看在眼裏。

回到家裏,他和母親說體己話:“……您今天怎麽突然想到去護國寺?又不辭辛苦地去了三叔家裏?”

大老爺一早出去還沒有回來,加上今天去三太太那裏去沒有得償所願,她心裏有些不痛快。她也想和人說說話,就把這件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兒子:“……要是十一娘的事成了,五娘和十娘就得趕快嫁出去。我瞧着姜夫人的意思挺滿意的,這還有一個沒着落呢?”

羅振興之前隐隐聽妻子提起過,當時只覺得是婦人的荒唐言,現在親耳聽母親一說,不由沉了臉:“娘,大姐還好好的,您怎麽能……

“你懂什麽?”大太太見一向孝順的兒子竟然出言頂撞她,想到萬一女兒走了,外孫還有這個舅舅撐腰,哪些兒子因為對這件事生出罅隙來就不好了,又想到,說不定因為這件事,能讓兒子感受到世事的艱難,她索性道,“人走茶涼,人死燈滅。侯爺再念舊情,可天天看着新人笑,任是那鐵打的也要變繞指柔。到時候誰知道會出什麽妖蛾子?現在不早做打算,難道等諄哥####再去謀劃不成?你可別忘了,他上有祖母,下有父親,我們再怎麽親,也是外家。就是有心,只怕到時候也鞭長莫及。”

“侯爺不是這樣的人!”羅振興把徐令宜暗中去拜訪國子監祭酒的事告訴了母親。“他完全可以在我面前誇耀一番。可他卻什麽也沒有告訴我!要不是祭酒在我面前提及,我可能永遠都不知道。”

“侯爺是什麽人?有誰比你大姐更清楚!”大太太不以為然,“我這段日子忙前忙後,也沒有顧得上和你說話。我看着你比在餘杭大不相同,可是出了什麽事?”

羅振興有些意外。他沒有想到母親會問他這個,更不明白母親是什麽意思。

“是不是進了國子監以後,突然發現以前自己不過是井底之蛙?”大太太沒等兒子回答,冷冷一笑,“你要學的東西還多着呢?侯爺到國子監給你打招呼,你要是那祭酒,只怕也會賣弄這人情吧?”

羅振興臉色微白。想到自己剛進國子監時,謙虛謹行。有人問起他家中之事,他常常含糊以詞,結果被人調侃嗤笑。

後來他無意間透露了與永平侯府的關系,大家對他一下子親昵起來……讓他深刻體會到了世态炎涼。

大太太見兒子不做聲,知道自己的話起了作用。遂放低了聲音,緩緩地道:“侯爺這個人,雖有不世之才,卻耳根子軟,遇事膽小懦弱,優柔寡斷。別的不說,當初你大姐剛嫁過去的時候,想開府單獨過日子。侯爺當着她的面答應的好好的,可到了太夫人面前,又立刻變了卦,你大姐一怒,他又變了卦,說過幾天就跟太夫人說。反反複複的,沒有個主意。後來承了爵,更是讓你姐姐受累。

侯爺是皇後的兄弟,按律令,本應封爵。結果侯爺怕皇上猜疑,硬是上奏請辭了。你說,這有什麽好怕的?難道本朝就他一個國舅爺?還是那些受了爵位的國舅爺沒一個壽終正寝了?哦,敢情別人都不怕,就他怕!你大姐為這件事,沒有少和他怄氣。”

大太太有些激動起來。

“後來平了北亂,皇上又提起給侯爺封爵的事。

那時候,谕哥已經啓了蒙,人人都誇聰明。偏生諄哥年紀小,又有不足之症,親戚間就有”以後這家裏全靠谕哥撐着了”,還有些糊塗人,竟然湊到秦姨娘那裏獻殷勤。你大姐就像把谕哥過繼到二房的名下。可以來這事得太夫人和二夫人同意,二來得族裏同意,頗有些為難,正愁着。知道侯爺又得了一個爵位,心裏不知道有多高興。想着,這個爵位就給谕哥承了。一來接了諄哥之危,而來說出去你大姐也有面子。說知道,又讓侯爺請辭了。請辭不說,還沒跟你大姐商量,你大姐還是事後從別人的嘴裏聽說的。這下子,把你大姐氣得……從此就落下了個咳血的毛病。”

說着,大太太不由眼淚漣漣。

“侯爺可是一點也沒有為你大姐着想。那外戚的爵位只封本人,沒了就沒有。可這戰功得來的爵位可是功封,是世襲的。你想想,你大姐在的時候他都這樣。如果要是不在了,諄哥兒還能有個活路啊!你可別忘了,徐家叫你舅爺的孩子再多,可只有諄哥是你大姐的骨血,只有他和你是打斷了骨頭還連着筋的!”

羅振興聽着很是狐惑:“可我聽人說,侯爺在平苗蠻的時候,苗人假意投誠,還獻上錦帛美女,侯爺毫不動心,殺伐果斷,當即斬下苗人頭領的頭,讓苗人弄假成真,這才有了之後的七戰七捷,平苗蠻之功……怎麽又”耳根子軟,遇事膽小懦弱,優柔寡斷”?您會不會是聽錯了?”

“你知道些什麽?”大太太冷冷地一笑,“當初,老後也為了助皇上登基,可謂是散盡家財。要不然,揚州文家又怎麽會和侯府搭上關系呢?後來皇上登基,一心一意想給皇後長臉。頂着幾位大學士的反對都看出了皇上的意思,知道這仗打起來是要糧有糧,要人有人,只要得勝,拜相封侯是跑也跑不了的。所以當時很多赫赫有名的大将軍都在侯爺麾下做了參将或是把總。這樣的仗他還打不贏,也就是個付不起的阿鬥了!”

羅振興語塞。

這多麽赫赫有名的大将軍在麾下,想讓他們聽從指揮,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吧?

可這話說了,母親又不懂……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