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營業準備
行舟島的“海滋”奇觀出現只有短短幾分鐘,但有太多人親眼所見,除了那些在沙灘玩水的游客沒帶手機沒錄下來之外,別的游客都拍了照、錄了像。
他們将這些照片、視頻發到了網上,沒一會兒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絕美,震撼,這是海市蜃樓吧?[圖][圖][圖]】
【有生之年一定要見一次海市蜃樓![圖]】
【正在享受陽光與沙灘,沒想到一擡頭看見一群鯨魚在頭頂游過,我這也算是到過深海了吧?滑稽.jpg [視頻]】
有人回複他們,說這是海滋,不是海市蜃樓。
有人詢問他們這是哪兒。
也有人說這是特效,因為海滋一般出現在海面上,天空與大海的交界處,哪有出現在半空中的?
還有跑題的說這個地方的景色看起來真不錯,人也少,想去玩。
随着越來越多人發了博,亮出不同角度拍攝的視頻,關注度一下子便上來了。發博的人也打出了tag,很快,這些tag就出現在了熱搜榜的尾巴上。
#行舟島海滋#
#油市海市蜃樓#
#海滋是什麽#
#海滋 游動的巨鯨#
……
拍攝海鳥的攝影師發現奇觀消失後,急忙撥打了一個電話:“有新聞了!”
Advertisement
他是電視臺的攝影師,前陣子領導讓他跟同事來行舟島暗訪,看看是不是類似“農家樂版天空之境”這種誇大宣傳、欺騙游客消費的景點。
結果他們來了後發現網友說的都是真的:行舟島的環境真的大大地改善了,不僅島上的垃圾沒了、沙灘變漂亮了、海水的水質清澈了,連海釣區域的設施都更完善了。采訪的釣客說,他們沒見過比這兒更好的矶釣點。
這樣的結果讓電視臺的領導不太滿意,這些畫面播出去等于變相給行舟島打廣告,行舟島沒給電視臺廣告費,這新聞又沒有什麽看點,為何要播出?
所以這些天都不曾播出過任何與行舟島有關的新聞。
攝影師工作之餘留意到了這兒有海鷗出沒,他本就是個鳥類攝影愛好者,但自從幹了這一行,他已經很久沒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了。趁着休假,他就扛着自己的單反出了門,來到了這裏。
這次在島上拍到了奇觀,算是拿到了第一手資料,應該能做新聞素材吧?
新聞素材往往要先經過領導的同意、審核确認真實性才能播出,盡管攝影師第一時間把視頻導出到手機上發回給了臺裏,但晚間新聞播出時,關于島上出現海滋的事早已在網上傳得沸沸揚揚。
此事的争議點之一是,同一時間在對岸的人并沒有看到這幅畫面,也就是說,只有行舟島上的游客看見了。這一特殊性,讓它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以至于被人質疑是假的。
網上已經有專家和做科普的自媒體開始分析這個奇觀了,有人言之鑿鑿,說這些視頻是假的;有些人說這是島上安置了投影設備,是投影出來的;還有一部純粹是蹭熱度給大家科普海市蜃樓和海滋的産生原理。
相信是假的人占了多數,因為以目前大家對海滋的形成原因的探索經驗,只能得出“海滋一般投射附近地面或海面景象,不可能投射深海的景象”的結論。
但有不少人已經對此産生了探索的興趣,更有一部分自媒體決定登島,挖開“海滋之謎”的真相。
李瑤林看到很多指責行舟島營銷、騙人的負面評論,吳律師也給她打電話,詢問她是否要法律服務,她說:“有争議才有熱度嘛,先等等,到時候啪啪打臉,那才爽不是嗎?”
吳律師:“……”
挂了電話,吳律師感慨李瑤林的成長速度。
一開始拿着産權證等文件找到李瑤林的時候,女孩所表現出來的疑惑不安,手足無措,極符合剛出社會的學生形象。然而這才多久,她就能獨當一面了。
系統在基建方面的超高效率讓李瑤林再次感慨,沒能将系統上交給國家爸爸去搞基建,真的太可惜了,——她想過上交來着,奈何小人魚警告過她,如果讓外人知曉系統的存在,海神将會發怒,到時候就不是她幸運或倒黴的事情了,受災的将會是沿海數千萬的百姓。
本來她不是很相信,結果當天夜裏就夢見了十七級臺風侵襲沿海地區,如系統所言,受災的情況确實嚴重,光死亡人數就有數十人,更別提上千億的經濟損失。
她不敢去賭這個可能性,只能老老實實地瞞着系統的事。
話說回來,今年入夏以來,嶺南省似乎還沒遇到過一個臺風呢,明明現在是臺風季……
不說十七級臺風,系統出品的建築應該能扛過十三四級臺風吧?李瑤林打量着只用幾天時間就建好的幾座基礎建築。
這些建築總結下來就是:系統出品,自帶精裝修,無甲醛無污染無公害。
當然,一些監控設備、辦公設備、公共服務設施等,還得李瑤林自行裝修完善。
——
行舟島的官網也做好了,李瑤林讓人将這些照片和視頻放到網站上當噱頭,又挂上2021年7月1日行舟島正式開門營業的公告,門票定價二十元,但是為了慶祝建D100周年,當天免費,次日才開始收費。
在此之前,行舟島将關閉三天,做運營前的調整。
由于官網剛做好,還沒有人氣,所以李瑤林在碼頭處立個告示牌,免得游客買了船票登島後卻發現要花錢買門票而生氣鬧事。
招聘的員工很快也到位,李瑤林對他們進行了為期半天的崗前培訓。
說是培訓,其實就是跟他們重申一些規章制度和注意事項,反正簽了保密協議後,他們不會對外透露島上的任何秘密。
救生員、安全員、保安和會計等人很快就上崗了,倒是兩個售票員還得先了解島上的售票系統。
行舟島的售票方式有三種,一是人工現金售票,售票員通過智能實名售票系統,将票與身份證綁定,游客就可刷身份證進去;二是網上(官網、公衆號、小程序)售賣的電子票,輸入身份證購買;三是無人售票機售票,将身份證放到讀卡處,掃碼付款成功就行。
這三種售票方式都已連接了智能實名售票系統,連維修人員都無需安排。
若有游客需要紙質門票留念,售票員也會派發一張跟車票差不多大小的小卡片以作紀念。卡片上印着的是一幅海島的油畫圖,角落還有一條拿着魚叉的Q版美人魚,它的頭頂顯示着票價,卡片背面則是行舟島的熱線電話和溫馨提示什麽的。
卡片上的油畫是李瑤林閑暇的時候畫的,她不是專業的藝術生,畫得并不好,但她覺得具有紀念價值,就厚着臉皮讓人将它作為紀念卡片的封面,印了一千張,等以後行舟島發展起來了,再請專業人員設計一些更好看的卡片。
……
就在因“海滋之謎”而備受關注的節骨眼上,行舟島将于7月1日正式運營的消息讓很多持懷疑态度的網友更加肯定海滋是假的,他們堅信這一切都是行舟島的營銷手段,為的就是賺足噱頭,好吸引游客去購買門票。
林绮桐看到新聞後就想過詢問李瑤林,但是擔心自己的問題像是在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李瑤林也未必會作答。
糾結了很久,她才謹慎地發了些話過去:“太可惜了,我去的那幾天沒有拍到海滋,不然一定能起到很好的宣傳效果的!”
李瑤林回複她說:“沒關系,下次來一定能見到的。”
林绮桐不确定李瑤林這是在安慰她,還是肯定她能再見到這一奇觀。如果是前者,那海滋八成是真的,李瑤林才會如此安慰她;如果是後者……
她問:“但海滋也不是想看就能看到的吧?”
李瑤林這麽肯定,莫非這海滋真的是通過什麽科學的方法制造出來的?只有這樣,才能人為地掌控它出現的時機不是嗎?
若李瑤林知道同學的想法,必然要說她猜對了一半,雖然這并不是通過能用現在的科學解釋的手段投放出來的,但它确實可以人為地操控出現的時機。
李瑤林打着哈哈:“萬一運氣好就見到了呢?”
林绮桐:“……”
李瑤林問:“對了,我們公司想弄個專門宣傳行舟島的短視頻號,現在還沒招到人,不知道你有沒有興趣做個兼職?”
林绮桐心動,但工作環境又讓她有些顧慮。
年輕人選擇工作自然首選大城市,尤其是羊市這種特大城市,工作機會多、前景好,去油市的話,離鄉別井不說,那邊的生活水平、醫療條件都比不上羊市。況且只是一個兼職,常常兩頭跑太累了。
她說:“我考慮一下。”
李瑤林知道一般這麽說,大概率也不會有下文了。
要不是她已經兼職了便利店老板,抽不出更多時間,她倒是可以去自學一下。
說到便利店,她在某批發平臺進的貨已經送到快遞點,得趁員工們下班前,讓他們發揮一下餘熱,幫忙把東西擺到貨架上,還有錄入價格、貼标簽什麽的。
林強等人被喊來幫忙的時候還有些懵,這麽多東西從對岸運過來,他們怎麽一點印象都沒有?難道是夜晚的時候搬運上岸的?
別說這些物資了,當初便利店、員工宿舍和招待大廳等建築也是只花了七天就建好了,他們驚嘆之餘,紛紛感慨現在的施工隊太有效率了。
作者有話說:
島主:不想當便利店店長的島主不是好老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