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東北大豆腐
第59章 東北大豆腐
林寧一下火車,就感覺到了東北的溫度,真的是冰渣子涼啊,一口冷空氣吸到肚子裏,能馬上疼起來。
有些怕冷的本地人都帶着棉質口罩,擋住了口鼻,不怕冷的就虎虎的往前沖,一會兒眉毛鬓角,還有眼睫毛都帶上了一層白霜。
林寧看看時間,早上六點半,天剛剛放亮,她肚子有些餓,想找些吃的。
車站裏面什麽都沒有,林寧走出火車站,想去找個小飯館吃點飯,剛走出車站沒多遠,就看到前面圍着一堆人。
那是什麽?
林寧走了過去,一個人正好端着一個碗從人群中擠了出來,碗裏面冒着熱氣。
“同志,這是賣什麽的?”
那人一舉搪瓷碗,“豆腐!老齊家的豆腐!快去買吧,晚了就沒了!”
碗距離林寧一米多遠,但是濃烈的豆香卻撲面而來,這讓吸了七天火車上污濁之氣的林寧,感覺精神一振,她的肚子更餓了。
熱騰騰的豆腐,好想吃啊,但是她現在又沒辦法做飯,怎麽吃?
對面的人很快解開了她的這個疑惑,只見那人走到旁邊,臺子上放着幾個碗,裏面分別放着綠色的韭菜花,粉色的腐乳,紅色的辣椒油,棕色的麻醬,還有黑乎乎的,估計是醬油和醋。
那人放了一勺韭菜花,又放了一勺腐乳,再來一點麻醬,站到旁邊,拿起勺子就吃了起來。
林寧愣了,這也行?不用炒,不用炖,不用蒸,就這麽吃了?
一會兒,又幾個人過來了,也這麽吃,看上去,吃的還挺香。
不能再猶豫了,再猶豫就賣沒了!
林寧從行李袋裏掏出一個搪瓷碗,外加一個鋁勺,這個年代出門,還不像後世有瓶裝水和一次性餐具賣,塑料袋更是還沒出現,所以吃飯的家夥都得自己帶着。
跟個子彪悍的東北人比,林寧算是嬌小的了,兩個胖乎乎的大娘之間的一個小縫,就夠林寧擠進去了。
“老板,來一毛錢的!”
“哈哈哈哈......”
林寧這話一出口,惹來大家善意的笑聲,旁邊的大娘用純正的東北話說道,“這閨女要一毛錢的,那能吃了啊?”
“......”
林寧指指其中一個人的碗,“我也要那麽多!”
“那是5分錢的。”
5分錢?這麽便宜的嗎?東北的物價也太感人了!
老板拿着銅片刀熟練的切了下去,給林寧碗裏裝了老大一塊,說道,“作料在那邊,自己放。”
林寧摸出5分錢,扔到旁邊的紙盒子裏,又擠了出來。
她拿起勺子,什麽作料都沒放,素着吃了一口,入口即化,滑溜溜熱乎乎顫巍巍的豆腐,順着喉嚨一路滾了下去,豆香氣充滿了整個口腔。
林寧敢說,她從來沒吃過這麽好吃的豆腐,豆香氣如此濃郁,不用任何調味料,幹吃都十分美味,這是食物本身的味道。
林寧來東北的一個目的,就是找貨源,這豆腐不就是貨源嗎,要是能将這好吃的東北豆腐搬到東安縣就好了,肯定能天天暢銷。
林寧又加上了各種作料,鹹香美味,對于剛下火車的人來說,是味蕾上的極大滿足。
吃完後,林寧沒走,等豆腐攤老板賣完之後,跟他攀談了幾句,得知他今年52歲,叫齊鐵柱,家裏有個老婆,一只眼睛不好,沒有兒女,以賣豆腐為生。
林寧要了他的地址,約定還去找他買豆腐吃,然後就走了。
來七臺河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找代理,代理找到了,林寧發電報回去,然後等制衣廠将第一批貨寄過來,幫助代理商銷售之後,林寧才能離開。
所以,第一步就是找代理。
來的時候,林寧背了樣貨,有1200個,七臺河、雞西、牡丹江一個市各400個。
她先到供銷社走了一圈,跟那裏的售貨員一說,他們都不怎麽感興趣,尤其聽說林寧找代理,還要收保證金,更是搖頭。
他們這是國營機構,下面這些售貨員只是賣貨的,根本不管事,叫來主任一問,主任也搖頭,
“林同志,你這東西不錯,但實話說,我們不做別人的代理商,而且交保證金得打報告,這一層一層審批,還不夠麻煩的,你去私營商店問問吧。”
林寧跑了幾個國營的供銷社和商店,都是如此,他們都嫌麻煩,這種靈活的經營方式,不适合他們。
而且,這些供銷社和商店裏,囊括了七臺河大部分的商品,自行車、縫紉機這些大件東西也有,根本看不上林寧這幾毛錢的搓澡巾。
跑了幾天,林寧放棄了國營的陣營,算了,找私營的吧。
通過這幾天的跑動,林寧發現了一個事情,東北的物價比東安縣低,從吃的就能看出來,5分錢一塊大豆腐,三毛錢一大盤子鍋包肉,量大還實惠。
這就帶來一個問題,當區域整體物價比較低時,搓澡巾五毛錢的定價,會不會有點高了?
這個問題,得跟曹廠長商量,看他怎麽處理,是全國統一價,還是各地區不同的價。
将這問題暫時放下,林寧沒有着急去推銷,而是在七臺河到處逛。
逛了幾天,林寧發現七臺河這個城市,有兩個特點。
一個是滑冰刀的人很多,滑冰場也很多,從幾歲的孩童,到滿頭白發的老人,都能穿上一雙冰刀,在冰場上飛翔,怪不得,這個幾十萬人的城市,幾十年後卻出了十個世界冠軍。
但對于林寧這樣的南方人來說,冰刀太危險,稍不注意,就劃個大口子,就是割喉都有可能。
第二個,七臺河大型的工廠很多,而且圍繞着工廠,形成了半封閉的生态圈。
此時的東北,還不是幾十年後那個人口流出的地方,現在的1982年,國家投入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在東北興建了大量的鋼廠,機械廠,石油冶煉廠,再加上東北物産豐富,人口衆多(大批遷移人口),所以此時的東北,很富裕。
大型工廠,必然産生大量的工人,而這些工人的衣食住行都由工廠解決,圍繞着工廠,建設了職工子弟學校,醫院,商店,菜市場,甚至是浴池。
光林寧知道的,七臺河的衆合鋼廠就有一個一千平米的浴池。
一千米啊,林寧回憶起之前當搓澡女工的日子,那得多少人洗澡啊,那搓澡工的胳膊,不得搓折了啊!
而七臺河三分之一的人,都在工廠上班,他們和他們家屬的洗澡問題基本上都在本廠的浴池解決。
所以,林寧的大部分客戶都在工廠的浴池裏,山不就我,那我就去就山吧!
林寧決定重操舊業,帶着搓澡巾到工廠的浴池去推廣搓澡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