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買糖
第 41章 買糖。
小龍蝦的不遠處就是巷子口,一間獨立的小院兒,青磚大瓦紅院牆,門檻不高。匾額上的黑漆金字寫着“古今雜貨”。
從外往裏看十分的寬敞,和農家的橫排院子略有不同,這小院兒是寬長條形的,裏有別有洞天。
厚實的三層木架靠牆擺在四周,架子上有大小不一的罐子,下面标注着物品名稱。
進門處的五谷雜糧種類繁多,很多豆子江六沒見過,還有黑色、紅色、綠色、黃色的大米,有的大米形狀短圓,叫珍珠米。
還有各種帶香味的大米:茉莉香米、長粒香米、竹香米、五常香米等等。
江六沒好意思低頭聞,只站在大米旁悄悄使勁呼吸,然而并沒有聞到想象中的香味,他還挺好奇帶香味的米是什麽味道……
九河村的鄰居,馬家橋的米就比其他地方種的好,聽其他村的人說,前朝打仗時那一大片是養馬地,幾萬匹的戰馬在那裏飲水排便。
附近的村子也跟着沾光,現在馬家橋周遭的土地肥的不得了,尤其是種出來的稻米。
當時江六就和他二哥說悄悄話:“以後賣給馬家橋的菜必須貴一文!”
他二哥無語的敲了他的腦袋:“那人家賣的米,你也別想買了,也不準過橋。”
雖然他們家也不會去買那麽貴的米,但橋還是要過的……
九河村的精米能賣八九文,馬家橋的米就能賣十六七文,人家那米煮出來的飯,像玉石一般白亮,大米的清香能飄至院外。
收回心思不再看五谷,繼續往左邊窗戶走,這一塊是賣糖的。
有微風吹過,屬于糖的香濃氣息撲面而來,江六眼睛瞬間亮了起來。
好……好甜。
Advertisement
糖類确實有很多,朱磊說白糖賣的最便宜,最貴的也才八塊,最便宜的兩三塊,讓他選最便宜的做山藥豆糖葫蘆。
其他糖類,最好是買古鎮自制的,雖然貴一些,但品質有保證。
江六看了這些價簽快暈過去了,在他們那昂貴的不像話的糖霜蜜,在這裏才八塊,一根蘿蔔能買兩斤?
這個世界的物價真的太玄幻了,所謂的老冰糖比白砂糖還貴兩塊,要十塊一斤,完全和夏朝的物價相反。
夏朝的糖霜四十文一兩,糖霜蜜五十文一兩,紅糖三十文。
他娘送小舅母的那塊紅糖,就是一斤裝的小方塊,花了三百文,看着是真沒多少。
江六腳步踉跄的走到紅糖的罐子前,有小木牌注明了這是古鎮自制的百分百甘蔗紅糖。
不敢置信的瞪大雙眼,自制紅糖也才三十一斤,這個世界果真很神奇啊……
如果江六知道網購,他就會知道這些糖已經不便宜了,某多多清倉跳樓價還九毛九呢,買五斤還送兩斤。
大受刺激的江六買了六塊紅糖,一塊是一斤,上面還刻着花兒,付完款夥計會用油紙包好,并系上繩子。
還買了一斤冰糖、兩斤白砂糖,這兩種糖只能裝在罐子裏,罐子需要額外付費五元。
今日買糖共計支出二百一十一塊,本來還想繼續逛逛,但聽見旁邊的人說十二點半了,該吃午飯了。
江六快速走到櫃臺結賬,到午時了,他必須得趕緊回去,賣糖也需要時間。
在碼頭只要貨夠好,就能快速出掉,但價格肯定不如鎮上那麽高,有些腦瓜子轉的快的小販兒,會時常在碼頭撿漏。
需要快速補給物資,又不想浪費時間進鎮子的過路商船,會多花兩文購買所需東西,同時他們也會快速出售一部分自己所運的貨物。
這時就輪到小販兒們上場了,雙方各取所需,這場交易又快速又簡單。
江六之前在碼頭賣胭脂葡萄,有三個小販兒願意購買全部葡萄,一個出七文、兩個八文,這價格都讓他不太滿意。
這次的老冰糖和白砂糖他準備出給小販兒,冰糖可以便宜三文,白砂糖一文不降,這糖又好看又甜,需求量挺高。
至于為什麽不多買點糖倒賣?
純粹是膽小不敢,糖的來源他說不清楚,就他這樣兒說是撿漏買到的,一兩斤還有可能,數量多了,別人也不會信他有這能力。
拉上板車,江六又回到草市街,如果在這裏回去,下次他進來就要走很遠,這樣太麻煩了。
這次換了個轉角巷,比之前的更偏僻,閑散客人不會往這邊逛,只有和他一樣拉貨的攤販兒會路過,但別人也不會往小路裏鑽。
….
從镯子世界離開,耳邊的寂靜變成了嘈雜,江六又回到了碼頭。
固元膏和壯骨粉被他藏在簍子最底下,還蓋了用來當墊子的粗布,竹筐裏也沒了東西,空蕩蕩的擺在板車上。
一番打量,江六點頭,很好,很安全。
剛把板車挪到小路上,準備從這邊上碼頭,就看見他三哥背着簍子走了過來。
江六心跳的厲害,還好他趕緊出來了,這要是讓他三哥看見青天白日的大變活人,不得給吓瘋了啊……
江小三看見人,馬上咧着嘴笑了:“巧了嘛這不是,一來就碰上了。”
今日江小三的運氣挺好,一到鎮上就把老母雞賣給了一位大嬸兒,山藥也順帶着賣出去一根。
這次他沒進菜市,背着簍子到處賣,邊吆喝:“賣山藥哩,又脆又甜的地山藥。”
賣完了山藥,他就過來找弟弟,害怕在他看不見的地方,弟弟又要撅過去。
“這一來二去的路程,比我賣山藥花的時間都長。”江小三嘴裏嘟囔着。
江六也這麽覺得,明日還是別讓三哥去鎮子了。
眼睛一轉,突然想到什麽,江六笑着問:“明兒個咱們來賣涼粉怎麽樣?”
這會兒碼頭正熱鬧着,路邊的攤子熱火朝天的賣着吃食,江六肚子也開始咕咕叫。
拉着他還在出神的三哥走到面攤,“一碗帶肉的臊子白面,一碗辣馄饨。”
“好哩,馬上就來。”
老板是位婦人,她相公負責揉面擀面,她包魚肉馄饨和煮面條,竈膛裏的大柴燒的很旺。
臊子有葷的有素的,素的就是各種菜丁兒用油炒過的,葷的就是菜丁兒裏加了碎肉沫。
面條有白面和高粱面,白面條六文錢一碗,高粱面四文,賣的最好的是高粱面,畢竟便宜,魚肉馄饨五文錢一碗,餡用的是雜魚剁碎的泥。
碼頭的這家面攤生意不錯,賣的也不貴,素的臊子不要錢,只算面錢,帶肉的也只需多加一文。
一聽要吃這麽貴的,江小三瞬間回神了,用手掩着嘴小聲說道:“咱去吃燒餅吧,給你買油煎粑吃。”
江六知道三哥是舍不得錢,對着火膛那面仰頭:“晚了,面條已經下鍋了。”
家裏人節省慣了,要想改變飲食習慣,只能慢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