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竹筒

第 64章 竹筒。

等江六回家時,他們家的兩個水缸已經挑滿了水,二哥和三哥正在廊下争執,誰是今天最辛苦的人,誰今晚就能吃到豬腦。

其實二哥根本不喜歡吃豬腦,家裏只有三哥喜歡吃這些。

怎麽說呢?

可能三哥比較喜歡新一點的吃法?

大家吃野菜都喜歡煮熟了吃,他喜歡和蔥葉一起生吃,家裏吃臊子澆頭喜歡用水熬一會兒,他就非要吃幹的就馍馍。

江家大哥端着簸箕路過,停在弟弟們面前,用目光不停的上下打量二人,然後不屑的走了。

簸箕裏面裝的是還沒完全曬幹的的蕉芋粉,他奶讓他拿到堂屋去,再找個東西蓋起來,明天還要繼續曬一天。

江二哥:……

江小三:……

江六進門看見這一幕,沒忍住笑噴了,還是他大哥更狠一點兒。

大娘沒在家,把飯菜做好在鍋裏,就去菜地裏選菜去了,明日應該能湊一背簍蘿蔔和白菜。

後院兒種的小蔥,大顆點兒的都被江六拔了下來,勉強有個四斤重。

江老太見他直接拔,心裏痛的抽抽的,怎麽不把老蔥頭給她留下啊,這些可都是她的老寶貝。

江六不知道奶奶所想,把蔥頭抖掉多餘的泥土,單獨放在籃子裏,又割了些小韭菜。

小韭菜很香,無論做什麽吃的,出鍋前撒一把細碎韭菜,都能增香很多。

Advertisement

如果一定要找出它的缺點,那就是太細了……

一大把韭菜能把人理的腦瓜子發昏,江六覺得自己不行,這麽細的活兒他真的幹不了,寧願去鏟雞屎。

家裏有力氣的人都在,輪着推大磨,沒一會兒都累的氣籲籲的,難怪人家李婆婆不願意将就用它,這可真的是太累人了。

壞了的大磨不能直接轉圈推,得把木杆擡起來才行,不然根本推不動,也磨不到中間的蕉芋塊。

二哥已經定了大磨盤,石匠讓他們三天後去拉,今日趕大集賣的涼粉錢全給交定錢了,難怪錢串子今日回來都不大精神,因為沒賺到辛苦費進自己錢袋。

終于等到大娘回來,休息了會兒,剛準備開飯,突然有人敲門。

“叩叩叩。”

聲音很輕,來人很有禮貌,叩完一次門就不再繼續敲。

江小三快跑兩步去開門,邊跑邊喊:“誰呀?”

傍晚一到,等家裏人都回來了,大門就會關上,門後頂上粗木棍。

那人不說話,江小三疑惑的從門縫裏看去。

“大山哥?”

那人聽見聲音,突然就這麽湊近門縫,把裏面的江小三吓了個激靈,這會兒天已經黑了。

打開門,大山認識江餘年,但好像不滿意開門的人是他,倔強的站在門口繼續往裏瞧。

江小三也跟着他的視線,轉頭看向院子,小心的問:“是要找我奶奶嗎?”

大山頓時眼睛亮了,點點頭。

江小三無奈之下站在門口喊奶奶過來,大山哥他聽不明白太複雜的話,他奶奶和他溝通起來也确實問題不大。

江老太走出來,看見大山還很疑惑:“怎麽了大山?找我有事兒嗎?”

大山把一直藏在懷裏的茄子拿出來,盯着江老太的眼睛,緩緩說道:“茄子?要嗎?”

這大晚上的可把她吓一跳,還以為是青萍有什麽不好,原來是來賣菜的,老太太有些哭笑不得。

江六看見大山哥拿出茄子,也走到門口:“大山哥,你們家的茄子明早幫我摘一筐吧?”

茄子賣的也挺好,喜歡大圓茄子的人不少,今天還有人問為啥沒茄子。

游客們在古鎮玩的越久,越不願意去下館子,反正小院兒能做飯,更多的還是會選擇自己做飯。

大山不搭理他,只固執的看着老太太,江老太很認真:“大山啊,明早天擦亮時送一筐茄子來大娘家,就用你家那個大一點的竹筐。”

這下大山點頭了,得到了滿意的答複,便轉身離開。

沒走兩步又回來,把茄子塞到江老太手裏,老太太笑眯眯的讓他回家慢點。

關上門。

家裏正式開飯,江六問江老太,大山哥為什麽會變傻。

老太太說她也不是特別清楚,青萍只提過一次,說是小時候發熱燒壞了腦子,所以魏家娘子買了青萍做童養媳。

等老太太走後,魏大山的傻病嚴重過一段時間,後來又恢複到之前的老樣子,反倒是逃荒路上有了不小的變化。

後來他們有了孩兒,瞧着也是幸福的一家子,沒成想那孩子兩歲也發高熱去了。

老太太說起這小夫妻,也不免感慨一句,當真是天意弄人。

江二哥突然說道:“今天我看到山哥和青萍姐去趕集了,他們好像去了老大夫那邊,還帶了茄幹去賣。”

老太太突然回味過來,笑了笑,問她笑啥呢也不說。

今晚的菜很美味,豬頭骨熬出來的湯,裏面放了特別多的嫩水菜,滿滿的一個大木盆,江六手都沒往紅薯伸,把水菜當飯吃,吃了三碗。

老太太在裏面又放了粉皮絲,其他人可勁的撈粉絲吃,這樣煮在湯裏的,和早上吃的澆頭粉絲又不一樣。

還好今天紅薯沒煮多少,不然準得剩下……

還有一碗炒的辣椒韭菜豬頭肉,瘦的多肥的少,每一片肉都沾了韭菜段,香的人都舍不得吞入肚裏。

大娘留的那半碗,都是稍微肥一點的豬臉肉,睡前必須把肉放水缸上頭,這樣才不會壞。

飯後哥哥們在後院兒準備明日要用的竹筒,既然涼粉的量要增加,那麽以後每日都要準備竹筒。

江六還是堅持原來的想法,涼粉只是過渡,先打出名聲,為粉絲和蕉芋粉做鋪墊。

可以在涼粉攤附近擺幾個凳子,供客人們歇息吃涼粉。涼粉不像飯食一類會吃很久,客人們吃完了就會離開。

做竹筒碗就是費時間,主要是砍竹子和打磨竹節,竹子這玩意兒鄉下多得是,粗毛竹一晚上就能蹿一米高。

竹筒碗不需要用到老竹子,只要裏面有竹節都可以。

為了加快涼粉的知名度,江六說:“明日過後,再加一個甜味兒的涼粉糊。”

辣味的和甜味的都有了,就不信滿足不了大家的嘴!總不能還有喜歡吃苦的吧?

說完對着江老太眨眨眼……

老太太心裏一跳:不好,這是沖我手裏的糖來的?早知道她就不湊過來聽了,果然熱鬧還是看不得啊。

碼頭來往人那麽多,既然決定了要靠涼粉新鮮勁賺一筆,那麽就不能怕辛苦,問題是現在他們沒那麽多時間。

老太太大手一直指,沖着江二:“你明日去砍竹子,多做點竹筒出來。”

家裏有頭力氣大的牛,不用白不用。

“啊!我不!”被指着的人馬上開始跳腳,就算被揍一頓他也不想在家,“我明日要去百花村賣涼粉,我都和人說好了。”

百花村比九河村大的多,這兩日在割秋蜜,有好多商人過去買蜜,他敢保證那些好吃嘴兒,肯定會被涼粉折服!

如果在百花村涼粉沒賣完,他馬上去甘泉賣,那邊的人都富裕,對好吃的手松的很。

他都和梁狗蛋說好了,他們明日多帶點涼粉去賣,狗蛋做好的竹筒,江二按一文錢五個收。

狗蛋不光要帶上竹筒,還要幫他一起賣涼粉,如果涼粉賣光了,那麽以後這竹筒生意還可以繼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