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黎朦子

第 91章 黎朦子。

嘗了好幾顆水果糖,其中最吸引人的,是那個檸檬味的,酸酸的,又有點甜,吃後讓人欲罷不能。

夏朝也有糖零嘴兒,粽子糖、花生糖、芝麻糖、銀絲糖、豆糖、糖蓮子、硬饴糖。

每到年關,貨郎們會挑着糖販賣,每家或多或少都會買上一些,其中粽子糖和銀絲糖賣的最貴。

像這樣果子味的糖,江六沒有吃過,至于更繁華的都城有沒有,他也不知道,但應該是有的。

每年河君節,清溪鎮就能見到更多的新花樣,河邊的花燈上全是糖果,富庶們的糖有着明顯的區別,紅的白的黃的都有。

店小二見客人的目光停留在檸檬糖上,仿佛早知結局如此,微笑着說:“這個是我們賣的最好的,和普通的檸檬制成的水果糖不同,這是第一代檸檬種。”

土包子洗耳恭聽,眼神中的求知味很濃,他發現這裏的人都很厲害,随口漏出來的東西,都夠他消磨很久。

小二見怪不怪,很多人不知道檸檬的來源,其實就是香橼和橙子的雜交品種。

種下一顆香橼,再旁邊繼續種橙子,兩棵樹上會結出另一種果子,這就是變種檸檬,也可以用嫁接的方式雜交。

雜交出的檸檬,酸、皮更苦,香味雖然不重,但能明顯吃出三種水果味道,這是屬于第一代變種的特有香味。

果樹都是古鎮方自己種的,盡量不使用高科技肥,采取最原始的方式漚肥澆灌。

檸檬水果糖一上架,就穩坐了糖區的第一名,嘗過的客人就沒有不買的。

江六很佩服小二哥,竟然懂得這麽多,無意之間又給他得到一門秘果!

黎朦子在夏朝也有,清溪鎮在夏季會有一道冰飲,名為紫蘇黎朦水。

漿水是紅色的,與冰共飲,解暑消乏,這小小的一壺,是尋常人家不敢想的天價。

原來黎朦子就是變種檸檬?難怪沒有人賣果苗。

香橼和橙子的樹苗不難買,就是價格有點高,一年生的苗要賣五百文一株,兩年生的就貴了,最少也要八百文。

有了果苗也不一定能種出果子,有的香橼五六年都不結果,別問他怎麽知道,小舅舅種了一棵在李子樹旁,都八年了還沒結果……

外祖父說這可能是一顆公的香橼,竟是不知,這果苗也分公母的嗎?

買香橼果需要運氣,有的果子很甜很香,有的果肉很苦很酸,在清溪鎮這果子也屬于大戶人家專供。

不過別人買回去不是吃,是放在屋子裏增香……

江六買過貨郎賣的香橼外皮泡水喝,這也是老大夫給他的藥方子之一,喝了能調理身子。

黃黃的淺色外皮,喝起來又香又苦,也不知道這果子到底是什麽味兒。

檸檬糖八十一斤,淺綠色的薄荷糖六十一斤,這糖果也讓他愛不釋手,吃到嘴裏很清涼,一股涼意直沖頭頂和心肺之間。

裝糖果的木匣子很漂亮,四四方方的,上邊兒還刻着荷花。

有點像姑娘們喜歡的梳妝木匣,裏面放些女兒家慣用的發帶和簪子,他大姐就有一個,陸橋哥自己做的。

同價格的糖果可以混着買,江六要了檸檬糖和橘子糖各三斤,薄荷糖買的多,買了五斤。

江六沒在這裏看見饴糖,不知道是不是太便宜了,雜貨鋪不賣。

小二哥恍然大悟:“麥芽糖稀?有的。”

糖稀最小的壇子也是十斤裝,一壇是兩百塊,買的人不是特別多,說是太甜了。

買夠一千塊的糖,可以贈送三斤米花糖,米花糖有白色的大米糖,和小黃米糖。

還差二十塊,江六就買了些芝麻杆兒糖,他們那的芝麻糖是片狀,這裏的是細長條的。

花掉了一千紅票子,得到了十一個小木匣、一個壇子,還有個布袋。

江六眼睛都笑眯了,把這些寶貝輕輕的放在背簍裏,蓋上粗布,想想還是覺得不妥,又在上頭壓了木筐。

拉着板車回到尋古味附近,給自己找了個略微僻靜點兒的地方,以後這就是他的出入點了。

碼頭這會兒起風了,天色也有點暗沉,可能一會兒會下雨。

江六拉着板車到涼粉攤,他爹和三哥還在忙,木桶裏的甜粉羹已經空了,今天這木桶是他家用來挑水的大桶。

做甜粉羹的蕉芋粉,比做涼粉用的粉更細更白淨,換水需四次,曬幹的粉末要用細篩再篩一遍,這樣沖出來的粉羹才會好看,也更加粘稠。

做涼粉的蕉芋粉,就不需要那麽精細了,只需過兩次水就能曬粉,價錢肯定會比做粉羹的粉便宜。

蕉芋疙瘩越老,曬幹的粉就越漲水,做出來的涼粉就越多。

今日涼粉沒用木桶裝,在竹筐下方墊了兩層幹淨紗布,裝了整整八塊涼粉,一塊有七斤多重,是外頭的土竈大鍋熬的。

把板車拉到涼粉攤,江六拿出他已經分裝好的糖果,悄悄對他三哥說:“看好板車,裏頭有你最最最最愛吃的東西。”

江小三眼神堅定,把板車最長的那根兒繩子,扯過來套在自己腰上。

對着弟弟點頭:“放心,人在車在!”東西肯定丢不了!

兄弟兩個交接完板車,又各自忙活。

江六拿了一匣子清涼薄荷糖,還有檸檬糖,橘子糖有點打眼,等他先摸摸情況。

薄荷糖他吃出了清涼膏的味道,一種綠色的草,醫館有賣清涼膏,但不能吃,是塗抹在身上消暑和止癢的,老大夫也說了,葉子能泡水喝。

今天碼頭船只很多,不知道是有什麽新鮮事兒?江六混跡在人群中,聽聽別人怎麽說。

原來是昨日午後,有人打了條上百斤的魚,是大青魚的老祖宗,那魚有半人高,力大的扯翻了兩條漁船。

品百味的掌櫃得到消息,當即買下了那條魚,并揚言今晚要當街做魚吃。

有人為品魚肉而來,有人為青魚石而來,這麽大的魚,那魚石至少也有小兒巴掌大。

光是這“活玉”的價值,就已經超過了魚肉,小孩兒佩戴能辟邪定魂,與老人而言則是養身。

這青魚石嘛,自然是價高者得,江六啧啧兩聲,這可真是個大寶貝啊。

還是人家品百味有本事,能引來那麽多富庶,不過這也方便了他,有錢的人多了,那糖不更好賣了嗎?

江六快步走至停船口,這裏已經快沒處落腳了,都是想得貴人垂眼的。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