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臘八粥 潤物無聲
第37章 臘八粥 潤物無聲。
民間有俗謠, 臘八不吃粥,來年不豐收。
提前五日,紫煙和寶源兩兄妹便已經架着板車, 在集市雲府來回幾趟, 把熬煮臘八粥的佐料備齊了。
臘八前一夜, 史如意和香菱忙碌着, 将各式豆米栗粟都倒在竹匾上,潑了井水清洗過, 又倒入瓦罐中泡發。裝滿豆子的瓦罐和木桶挨挨擠擠,并排堆在竈臺上,很是熱鬧。
就連專做下人大鍋飯的沈婆子,和她每一動手就抱怨兩聲的孫女杏果,也不情不願地來大廚房幫忙了。
不為別的, 今年臘八要熬的粥份量可不一般。
太太曾氏前幾日去慧明寺禮佛,和一群官家娘子相談甚歡, 約定自發善行, 在臘八那日, 由各家在西市支開攤子,免費施粥予窮苦百姓。
雲老爺作為一府知州, 乃是安陽城最大的官了,他們雲府做的施粥攤子, 味道自然也要争個最好,給底下大小官吏家屬做表率。
這施粥之事, 說大不大, 說小不小,關鍵在于“潤物細無聲”幾個字。若是做得好了,在老百姓嘴裏傳開, 也算是一樁助雲老爺提升聲望政績的美事。
故而太太曾氏對熬制臘八粥一事頗為看重,特地使了身邊伺候的大丫環珠雲來,替她盯着竈房。
倒不是怕溫媽媽她們偷奸耍滑,而是有人在旁督着,無論指揮誰幫忙都便宜許多。
夜裏星月幽幽,清涼如水。
史如意提着暖黃的燈籠,趟着夜色,和溫媽媽來到大廚房。
這回臘八施粥,太太曾氏把溫媽媽叫到正房仔細商量過,決定做一甜一鹹,味道不盡相同的兩樣粥,把南北的口味都顧上。
史如意執勺做甜粥,裏頭放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零零總總十幾種。
這是備去外頭施粥的大鍋粥,如果是府裏老爺太太用,還要放桂圓、荔枝肉、和糖漬腌的桂花。
Advertisement
史如意在瓦罐中放好了料,把長木勺遞給香菱,讓她盯着爐火,自個兒去幫溫媽媽做鹹粥。
做這鹹粥,講究也不少,稻米、胡蘿蔔、青江菜,是為其中三寶。
青江菜只取嫩葉,不要莖梗,且不能放太多。
花生,提前一晚浸水泡發。蓮子白果要熬煮到爛熟,香芋、豆腐和油條提前油炸過,晾在一邊。
熬粥之前,要先把油鍋熱了,提前放米炒過,再将炒米倒入熱水中,合上蓋子熬上兩個時辰,起鍋時還要焖上一刻鐘,這樣煮出來的粥油光水滑,入口綿軟有味。
滋味有了,顏色也要好看,才能撐起雲府的門面場子來。
所謂“五味調和百味香”,整鍋臘八粥色彩鮮明:論黃亮有油條,論白糯有蓮子白果,論紅軟有蘿蔔,論黑脆有木耳,青綠當屬青江菜……所有食材渾然一體,香味亦勾人。
史如意自個兒嘗過味道,盛了一小碗來,給珠雲試吃。等珠雲點了頭,回去秉過太太曾氏,便可以裝車了。
寶源和他爹許叔吭哧吭哧,兩人一齊用力,把幾個沉重木桶都扛至板車上的大竹筐裏,用麻繩仔細栓好,防止路上傾倒。
柴火和鐵鍋是昨日便已送到粥攤上去了的。
這天時涼得快,木桶裏的粥到了攤上,還要倒出來,在鐵鍋翻滾加熱。熱氣騰騰一碗,才好端給外頭百姓吃用。
一共兩輛牛車,一輛運粥,一輛坐人。
香菱先利落地跳了上去,攙過溫媽媽的手,又把史如意向上一提,三個人穩穩當當地坐了下來。
車剛剛拐出窄巷,未至觀音橋,西市的正大街上,已是被圍得水洩不通,密密麻麻排了好幾條長龍。
史如意定睛一看,其中多是衣衫破舊的百姓,想是得到施粥的消息後,一大早便三五成群地聚集到此等待。
從拄拐的老人到牙還沒長齊的幼童,男人女人都有。不少人端着磕了一角的碗,踮起腳尖,看前方隊伍的行進,臉上帶了久違的欣喜和期盼。
史如意心下默然,平常西市熱熱鬧鬧的,瞧不出來,這安陽城內缺衣少食的人竟有如此之衆。
寶源在前頭駕車,吆喝着讓人避過:“哎,讓讓咯!
老大爺,勞駕讓條路出來,給牛車過去。”
那老大爺眼睛渾濁,掃一眼寶源,又看看車上結結實實碼着的幾個木桶,忙不疊地讓開了,“你們也是來施粥的,敢問小夥是哪家的?”
寶源忙着駕車避人,顧不上說話,溫媽媽溫和地回了他:“是雲知州雲大人府上的。”
那老大爺聞言,眼神驟然一亮,他再無知,也曉得知州大人可是安陽頂大的官。
當下,也不管排着的隊了,四處揮舞手臂,吆喝一聲:“雲知州家的粥來了!鄉親們,快來吃啊,晚了又排不上了!”
老大爺一呼百應,不少人都從隊伍裏鑽出來,自發跟在她們牛車後頭。
也有那些還猶豫的,見隊伍人少了,趁機上前幾步,占住空出的位置。
牛車經過時,史如意看見那老大爺回身,推一個頭發稀疏松亂的小女娃,“翠丫,發什麽呆,快跟上!”
那小女娃捧着碗,仰頭朝老大爺笑了笑,露出幾顆參差不平的細牙,聲音稚嫩地道:“大伯,我不去,據說這邊有仙女姐姐在施粥呢!”
史如意聽了這話,心頭好奇,趁着路人避過牛車的間隙,往那粥攤前一瞧。
擁擠的隊伍盡頭,果真有位“仙女”似的人物。
那女郎上穿水紅色的撒花褙子,下穿銀白繡線的绫裙,腰間不墜香囊,只以一個通透的玉環壓住裙角,很顯貴氣。
——卻不是沈通判府上的表小姐江心月是誰!
仔細說來,這江小姐與史如意還頗有緣分,是史如意售賣花點的第一位客人,當時舉辦詩會,給了她不少賞銀。
江家的丫環家丁在旁警惕守着,生怕前面這群莽夫粗兒不知輕重,沖撞了自家小姐。江心月卻泰然自若,嘴角含了抹笑,關切地與來人噓寒問暖。
明明是盛粥遞碗的動作,卻做得優雅又娴靜。
那排在隊伍前頭的幾個人,都紅了臉,一個勁地盯着江小姐瞧。
江小姐身邊的丫環氣急了,沖一個瘦弱的尖嘴男子喊道:“看什麽看!再看我們小姐,把你眼珠子都剜出來。”
那男子被捉個正着,羞愧低下頭,臉上神色讪讪。
江心月出言制止,道:“夏荷,不得無禮。”又歉意地朝那男子笑笑,立時博得周圍一片好感。
不少人都在探問這是哪家的小姐,交口稱贊,說她是菩薩轉世。
史如意心下驚嘆,雖然這粥鋪的主意是官家娘子們提的,可無論哪家夫人或是小娘子,都是交由底下丫環婆子來操辦,自個兒是萬萬不會到粥鋪裏來的。
今個兒江小姐親自來鋪子裏分粥,不論是不是為了閨譽名聲,這份作派都是難得的。
有多少小娘子,明知能賺一個善心娴慧的美名,任爹娘好說歹說,也是不肯與這幫鄉野村夫打半點交道的,更別說親自捧粥給人了。
牛車駛到整條街最繁華正中之處,雲府的鋪位早已經搭好了,旁邊插一面“雲”字幌子,底下堆着柴火,上頭架着大鐵鍋。
寶源和他爹跳下車,把木桶卸下來。
眼見着周圍人開始聚集,溫媽媽拿出長木勺開始盛粥,讓他們不要急,排成隊,每人都有份。
香菱蹲下身子,二話不說開始生火,史如意則在旁邊分送粥的小菜。
單是小菜都做了四樣:選那肉厚腔小的碧綠黃瓜,加了鹽,封在陶罐裏腌制,待黃瓜失了水,表面出褶皺,瓜身就會變成如落日一般金黃的漸變色。
這瓜皮加了蒜和小米辣炒香,又脆又爽,鹹酸可口,嚼起來甜滋滋的,滿嘴生津。
兩種蘿蔔幹,一黃一黑,是香菱照她娘的法子腌成的,和臘肉片放一塊兒翻炒過,油光發亮,散發着濃郁的香氣。
最後一樣是鮮嫩的蕹菜,切成段,焯過水涼拌,酸辣适口,讓人直呼過瘾。
一般說來,這臘八粥都是甜口的分得快,因着這些小菜的緣故,除了那些喜甜的孩童,大人們都反而都争搶着要盛鹹粥了。
分到粥,捧着碗,就旁邊的幹淨地坐了,呼嚕呼嚕,吃得頭也不擡。
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四面八方的人都湧向這邊,把粥鋪裏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起來。
“大家,不要擠啊,往後退!粥還有的多!”
寶源和許叔在外邊艱難地維持秩序,腳下布鞋都被踩掉了好幾次。
溫媽媽一個人忙不過來,史如意只得丢下小菜,讓盛粥的人自個兒去夾,轉來幫溫媽媽分粥。
本來每人是不限量的,後來大家夥看這臘八粥煮得美味,都舍不得走,吃了一碗,又來一碗,後頭的人都吃不上。
最後便只能限量供應了,每人只得兩碗,就算再重新排隊也是這般。
史如意畢竟人小,搭了板凳,似這般片刻不停地辛苦盛粥,一會兒便覺着胳膊酸痛,臉上笑容都僵硬了。
但前邊還有這麽多人看着盼着吶!只能咬着牙支撐。
旁邊卻突然斜過來一只素白的腕,接過史如意手中的木勺,“如意,放着,我來罷。”
史如意沿着那手腕往上看,只見紅玉笑得眉眼彎彎,自然而然地上前兩步,頂了她的活計,接碗盛粥,一套動作行雲流水,不忘囑咐來人,“哎,您拿穩,別把粥灑了。”
史如意十分驚訝,道:“紅玉姐姐,你怎麽來了?”
紅玉努了努嘴,還沒來得及回話,就聽見另一邊,溫媽媽惶恐不安的聲音傳來,“哎喲,千姨娘,使不得啊,這等事讓我們做就好了,怎麽好讓您親自來盛粥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