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反噬
036.反噬
阿綿這小小一個人兒所秉持的見解和堅持,在房淵看來是極好的。
正直而純粹,他也十分希望自己的兒女始終保持。
可他實際上也非常清楚,這種理想化在詭谲的朝堂之中無法存活。
*
早朝。
中書令盛行章與侍中楊賢爆發了激烈的争吵。
楊賢認為孔修借着撰寫通史之名調查先帝被先太子刺殺一事居心不良,甚至有歪曲事實污蔑已故成王以及當今皇上的嫌疑。
又有一衆寒門學子對其恭敬信服,若是讓他把那本胡編亂造的通史寫成了,天下學子信以為真,後果不堪設想。
人心不穩,皇威遭疑,大晉必亂。
盛行章大斥楊賢危言聳聽其心險惡,孔修乃當世大儒,辭官撰寫通史跋山涉水吃盡苦頭。
立志著出比肩左傳的史書,如若此書寫成那是連當今皇上的偉業之中可濃重添加的一筆。
居心不良者是他楊賢!
楊賢四十多歲較為年輕,毛發也不多胡子稀疏,整個人像尖瘦的山羊。
盛行章年歲大,亦是兩朝老臣厚重謹慎。
二人争吵,盛大人憤怒的臉紅脖子粗看起來像是随時會厥過去。
皇上也擔心不已,趕緊叫姜道宣人過來将盛大人扶下去休息。
長長的嘆了口氣,皇上溫和的面孔上幾分糾結,“朕相信孔先生絕無歹意,只是先帝平內亂建盛世一生光偉,最後卻被……那是朕最為敬服的祖父。
若被後世代代嚼琢他晚年……唉,朕心不忍啊!”
楊賢立即道:“陛下寬仁孝心感天動地。依臣之見不如叫孔修改寫或禁寫先帝晚年諸多事端,至于那大逆不道的先太子……臣覺着可以着史官全面抹掉。
如此一來,百年後世也便不知有這等弑君弑父的逆賊了。”
在場官員大部分噤聲,甚至微微轉頭看別人。
只有少部分附和楊賢,建議皇上采納良言。
皇上顯出猶豫不定的神色來,楊賢以及那一撥朝臣掏心掏肺的力勸,最後皇上勉強同意了。
讓一個一生未說過謊言的大儒去粉飾編造先帝的晚年,抹殺掉逐鹿天下時打了無數場勝仗的先太子。
這……這不是逼人去死嗎!
下朝後,內侍姜道和楊賢狀似無意的碰到了一起。
“楊大人揣測聖意真是有一套,但只怕從今日起楊大人會遭天下寒門學子記恨。”
楊賢眯着眼睛一笑,“身為臣子自是要為陛下分憂。我只是代陛下說出他不能說的話,至于寒門學子……何懼之有?”
“楊大人所言沒錯,榮華富貴皆是陛下賞的,臣子自然得報答。
若跟陛下反着來,那就是其心可誅。”
兩個人達成一致含笑分開。
一石激起千層浪,皇後那邊兒聞到風聲後便緊張了起來。
立即去見柴珩。
被勒令閉門思過,見不到外人柴珩也不再僞裝溫和儒雅,周身陰沉恍若從地獄裏爬出來的惡鬼。
見到兒子這模樣,皇後心下是無奈的。
可這是她的兒子,無論如何她都不會放棄。
說了朝上針對孔修之事做出的決定,柴珩一聲嗤笑,“老東西他活該!”
“你糊塗!根本就沒明白你為何被關在此處,你父皇是懷疑你想通過孔修查證當年先太子弑君真相。”
柴珩皺眉,“孤沒有。”
“本宮當然知道你沒有。可他不相信,他多疑敏感寧殺錯不放過。且正因為你是他兒子,他擔心你會效仿弑君。”
被母後這麽一說,柴珩才忽然緊張起來。
後又覺着不對,“父皇為何對先太子弑君反應這麽大?跟他又沒關……”
說着忽然哽住,看着母後一臉驚疑。
皇後深吸口氣,“本宮只知曉一件事,他非常害怕自己做過的事發生在他身上。”
柴珩大受震驚,甚至眼睛開始無意識的顫抖。
先帝是他曾祖父,父皇的祖父。
難道當年是父皇刺殺了先帝?不對啊,先不說那時父皇剛剛及冠,就是祖父成王還在世呢。
皇後擡手打斷他繼續琢磨,只是道:“他起了疑,接下來怕是你如何做都不會消除他的疑慮。”
“母後難道讓我把太子之位拱手讓人?”他不幹。
“你還是沒明白本宮的意思,就算你不做太子了,他心中的疑也不會消退。”
“難道要我死嗎?”
柴珩怒吼,本性裏的情緒不穩定此時盡數顯露。
皇後深吸口氣,“只怕他就是這麽打算的。”
因為太了解,所以在猜度柴善顯時她不會報絲毫的希望,往惡毒陰暗裏猜,那才是真實的柴善顯。
柴珩一屁股癱坐在椅子上,僅僅因為一個猜測父皇就不想讓他活着。
那他……先下手為強!
*
房星玉的蹲守追蹤有了結果。
來取紙條的是一個年紀不大白面皮很瘦弱的小郎君。
取了房府狗洞裏的紙條後他又接連的去了數個府邸外,有的是後門外的牆縫地磚,有的是拴馬樁底下的夾縫。
各種各樣的地點,這一個坊區有官職的人家全被他走了個遍。
就像那收夜香的似得,在固定的時辰固定的地點,輕車熟路顯然不是第一次。
他取完後房星玉也一直跟着他,就這樣一直跟到了皇城。
親眼見到他手持一塊令牌輕輕松松的進去了。
姐妹兩個四目相對,同時覺着後頸發寒。
“原來不止我們一家被人時時窺探着,我們在家裏的一舉一動都随時被上報。”
“皇宮裏的主子有很多,阿綿你覺着是誰主使?”
經過孔先生之事,房星綿十分确定,“是皇上。”
他比她之前所想象的心眼兒還要小。
房星玉眯了眯眼睛,她只進過一次皇宮,是跟阿娘見了太後。
她沒見過皇上,也不知到底是個怎樣的道貌岸然僞君子。
反正那個太後她就沒什麽太大的好感,演出來的慈愛溫柔極其做作。
有其母必有其子,果真不假。
姐妹二人短暫商議過後決定把此事告訴阿娘,但這橘香得留着不能趕走。
趕走這一個必會再安排一個,與其再安排的是誰還得調查,不如放她在眼皮子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