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雨夜借宿(下)

第五十二章雨夜借宿(下)

李平陽搖搖頭:“換言之,如果夜裏有什麽人要從裏面出來,要不然走我們這一邊,要不然就要從那一邊的院子走,不是這樣嗎?”

“從我們的院子走到前面就是私廟,再往前才能進入後廳。”陸載取過筆,在一旁畫下簡要的杜家地形圖,“後山是最高處,在位于杜家西北角,而我們所在的則是東側。眼下棺椁停放在前廳正廳的屋內。杜老爺說想要為女兒和女婿徹夜守靈。”

陸載放下筆,盯着眼前的地形圖緩緩嘆了一口氣:那張圖大致将杜家的整體結構畫了出來:“也就是說,今晚前廳是杜旭和其次子杜樾在守靈,後廳沒有人,我們這裏穿過私廟所在的院落可以進入後廳,從後廳才能進入前廳……大概就是這樣吧?”

張峒道點點頭,示意陸載将記錄收拾好不要被發現了:“許夫人可困乏否?今晚我們三人應當輪流值夜,防止前廳偷偷将棺材運走。”

李平陽其實是習慣值夜的,幹脆地點點頭,不過答應完難免有些憋屈:“要是能直接沖出去檢查那些屍體就好了……省得這老些麻煩。”

張峒道看着也有些郁悶,但是還是拍了拍李平陽的肩膀權作安慰:“要是直接要去掀開人家兒女棺材,一來他們有十足的理由拒絕,二來倘若打草驚蛇難免他們在情急之下不會做出什麽過激之舉,眼下這般掣肘到底免不了的,還是稍作忍耐吧?”

三人正在洗臉,就看到屋外一陣嘈雜的腳步聲,過不多時,腳步聲接近門口,接着便聽到杜旭的聲音隔着門傳來:“三位貴客可歇下了?”

李平陽看見杜府準備了淘米水,正打算搬到角落裏稍微清洗下頭發,就聽到屋外有人這麽喊,随即重新挽了個發髻,從屏風後面走出來看着坐在桌邊的張峒道,不由得小聲問:“大人?”

張峒道放下手裏的書卷:“未曾歇下。陸先生,去為杜老爺開門。”

一打開門杜旭便滿臉堆着笑走進來,他先是左右看了一眼,見到李平陽坐在一旁落落大方的模樣,不由得松了一口氣:“幾位貴客住着可還習慣?我們準備了一些醒酒的湯——是用中草藥熬煮而成的,等會應該就會熬好送來,幾位貴客可以喝一些再休息。”

張峒道引着杜旭坐下,見杜旭特地強調了一下中草藥,便知道他是顧及着晚宴時候張峒道幾人對“粉妝玉骨湯”的忌諱:“正好杜老爺來了,我這兒有一件事情還想找您打聽打聽呢!”

杜旭在桌邊坐下,瞧着張峒道熱絡的表情似乎也有些意外:“您說?”

“您之前說道這裏那種可以做成湯的猿猴‘靈長’,說其通體雪白、格外機敏,本官當時便生出興趣。不瞞您說,我這人平生愛好不多,倒是格外喜歡養些寵物,什麽貍奴、黃犬,這猿猴長安府中也養了兩只,均是棕褐色皮毛,無甚特別。眼下聽說這‘靈長’如此特別,我甚是喜愛!不知杜老爺能否忍痛割愛,贈我雌雄兩只一對,容我他日帶回長安。”

說罷,張峒道還格外真誠地拱手:“本官雖知這番請求冒昧,但是因心中實在喜歡那珍奇異獸,故還望杜老爺割愛相贈。”

杜旭聞言臉色登時難看了不少:“這?”

“杜老爺可是不願割愛?”

“此言真是屈煞老夫了——大人有所不知。這種猿猴乃是山中靈獸,數量稀少,且極難飼養,我們都沒有怎麽看過活的,只能由專業的工匠進山捕捉。況且這種珍獸敏銳多疑,且不說如何難以抓住,就是抓住了活口,一旦他們自覺受困,要不然會陷入瘋魔,肆意傷人,要不然就會以頭搶地,自絕于此。所以根本就沒辦法豢養,在下也就沒法相贈了。”

張峒道了然地點點頭,神态裏多了幾分悵然:“如此說來,本官到底是與這山間靈獸無緣了——那山間靈猴平日裏都吃些什麽?”

“平日裏只吃山中鮮果,且凡離枝落地者均不食。”

“那它們喝什麽?”

“山中清泉,只因劉水而不飲死水。”

“它們如何繁衍生息?”

“自然與人類相同,一公一母為原配,原配的藥用最好。”

“它們的味道還有區別?”

杜旭似乎放松了一些,手臂撐在桌上。說起那“靈長”猴的口味,他不由得露出心向往之回味無窮的笑容:“有,當然是有的。一般來說,年幼的最嫩,其骨若糕、其肉如酥,一口抿下去還未碰到舌尖便化成一汪濃湯,順着喉嚨向下滑。那滋味,可真是天下難尋。”

“只可惜只有那未長成的才有這般美味,年紀大一些的可就沒有這種味道了。此刻肉已經成型,肥瘦相間,其口感若豬肉而略微有差,一般要佐以陳醋蒜泥,若吃得講究些的人家,則還要切一些胡蔥絲,調做蘸水配以食用。”

這一番說完,杜旭頗有些趣味地回味一番,瞧着張峒道神态認真地聽着,不由得拱手笑道:“不過這天下美味珍馐何其多也,這‘菜猴’也不過是其中之一,不過是我們這些邊陲之地關起門來自吹自擂的消遣零食罷了。”

“唉,這靈猴如此奇特,确實天下罕見,杜老爺何必自謙。”張峒道目光裏透着幾分戲谑,手臂支在桌上,不由得湊近些笑道,“本官本還不覺稀奇,越聽您這麽說越是好奇——要是當真能有緣分一睹這靈猴模樣就好了。”

這話說得杜旭臉上笑容稍顯僵硬,只能附和着點點頭,好在侍女恰是時候地端着三碗藥湯進來了,姑且也算岔開了張峒道關于“靈長猴”的話題。

正喝着湯,杜旭指使兩位仆人支開窗戶,頗有些驕傲地引着三人望向窗外,只見堂屋窗外便是高牆漏窗,透過梅花的形狀可以看到後廳的湖景與杜家最高處的涼亭。張峒道雖然對風景并無什麽雅興,瞧了幾眼便只随口符合:“這這漏窗倒是讓後廳山水一覽無餘,頗有雅趣。”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