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去市圖書館

第12章 去市圖書館

江修薏帶着他倆去了各自的屋子。

張天和謝家酒适應的非常好。

“快,江師兄,上號!”謝家酒玩起了游戲,仿佛打了雞血一樣,滿血複活。

幾個人就在謝家酒這屋又打到十一點的游戲,才各回各屋睡的覺。

第二天,人果然少了人多。

線上商城的購買量依舊爆滿。

大家都有了喝口水聊聊天的功夫。

晚上六點準時下班後,張天提出了離開,他準備帶着玉琪去苑門市。

江修薏把錢結了之後,請他們吃了最後一頓飯。

晚上和江修薏回家的只有謝家酒了。

“江師兄,老師那邊催我了,我也該回去了,而且你給我的工資有點高,你該找一個正式員工了。”謝家酒看見張天和玉琪都走了,一時間有些惆悵。

江修薏看見他這位小師弟長大了,挺欣慰的,說道:“好,那你再幫我兩天,我已經在招聘軟件上發了消息,明天就會有人過來面試。”

來面試的這個人叫董久風,大學學的是中藥學,有證,為人也挺踏實的,就是考醫院考了好幾次也沒考上,這不打算找個工作。

看樣子,董久風以後還是會考醫院,但江修薏不在乎這個,對于他來說,董久風能幹好這份工作就可以了。

談好工資待遇之後,董久風第二天就開始上班了。

謝家酒也回學校了。

開業初的熱鬧已經退去。江氏中藥鋪也恢複了正常的人流量。

江修薏負責把脈問診,董久風負責拿藥配藥和收費。

靠着江修薏流量的吸引,江氏中藥鋪的收入倒是一直過的去。

當然收入過得去,只是謙虛的說話。

江氏中藥鋪賬面每日收入可達上萬,刨除各項成本,純利潤幾千也是有的。

就這樣,江修薏和江奶奶度過了快樂的幾個月。

直到江修薏突然想起來收拾房子遺留下來的那幾本書。

藥鋪裏暫時沒有人需要看病,董久風在配着各種養生湯。

江修薏翻出了那幾本老書打開看看,有幾本應該是留下的有年頭的古書,這對江修薏來說可是無價之寶。

當即就讀了起來,這一看就是中午了。

考慮到實際情況,江修薏調整了營業時間,不再是早九晚六,中午又加了兩個小時的休息時間。

畢竟董久風離得不太近,中午也需要找個地方休息。

江修薏覺得他的這種行為可能十分招罵。

但大家适應的倒挺好,畢竟真正來看病的是少數,大多數都是沖着養生湯來的,還有江修薏這個招牌。

有的時候,江修薏也在思考,他雖說有些實力,但比起老師李立和任老師他們來說,還是差了許多,但因為有着視頻流量和粉絲,他的收入和影響力在某一方面來說,可以說是超越了他的老師們的。

這就存在問題了,流量至上的時代,會讓一些真正有實力的人,默默工作,而一些沒那麽有實力的人,露出鋒芒。

這樣的話,普通人豈不會是被流量牽着鼻子走。

尤其是,養生湯。

養生湯并不是他發明的,而是用的書上的古方,但因為他的宣傳,甚至隐約有部分人認為這是他的心血。這并不對,以至于,後來,江修薏在他的視頻賬號裏發了好幾條視頻介紹養生湯系列的出處。

他的粉絲們還有一部分路人甚至因為這件事覺得他正直善良又可愛的。

可這就更不對了,江修薏覺得這應該是每一個媒體人最正常的操作,為什麽這種正常的行為能被拿出來表揚。

一時之間,江修薏充滿了迷茫。

後來李老師告訴他,中國有一句話,或許适合現在的自已: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莫管前路,莫問前程,做好自已,無愧于心便可以了。

養生湯是沒問題的,他的中醫宣傳視頻是沒有問題的,既然如此,借流量之勢,發展自已便不是錯誤。

想清楚這一系列之事後,江修薏更願意通過看書,來充實自已了。

這天江修薏把這幾本古書都看完了,想去市博物館裏看看有沒有類似的醫術。

讀萬卷書,行萬裏路,江修薏認為,他既然打算靠着這個中藥鋪生存,那就需要對得起病患,因此,提升自已的能力是需要一直做的事情。

遇到特殊的病患,他會與老師和周師兄交流。他也會通過讀書一直認識學習新的知識。而且他還加入了中醫交流群和中醫交流貼,盡管這裏面大部分是一群閑得無聊的鹹魚,但江修薏有時候看看也挺有意思的。

路上,師傅開着車,和他一路閑談:"小夥子,現在在哪上班"

“在老家開了個中藥鋪。”江修薏老老實實地說道。

“這個厲害,是跟着老師傅的學的?”

“也差不多吧。”

“什麽差不多,像你們這種年輕人開中醫鋪,估計都得有個老中醫鎮場子。”

江修薏也不知道該如何反駁了,只得說道:“還好還好。”

“那你現在是打算去讀書館借書去?”

“對,縣裏圖書館有關中醫的書不多,還是得去市裏看看。”江修薏說道。

其實不是不多,只是江修薏都看完了,但是放在這裏說好像有點不合适,顯得自已多好學似的。

“你這年輕人厲害,跟現在的其他年輕人不一樣,你看我兒子,天天回到家後,可能就給刷個碗,然後嘛也不幹,就抱着個手機往床上一躺,老大不小的了,也沒個對象。”

江修薏還挺待見這個師傅的,也跟着應和兩聲。

“小夥子,你多大了?找對象沒,結婚了嗎?”

果然,三句不離催婚。

江修薏笑着和師傅說道:“沒有呢,不着急結婚。”

“唉,跟我那兒子一樣,一問就是不着急,現在不着急,以後什麽時候着急呢?”

“師傅,這事不能着急,得看緣分,俗話說的好,早結早離對吧,碰上合适的就結了。你說要萬一你們催的急了,你兒子找個差不多的結了,以後一鬧別扭,就說還不是你們天天催天天催,他的日子才過成這樣的。你不生氣不後悔嗎?”

“唉,好像也确實是那麽回事。”

“這就對了,師傅,他們的事情,咱就不摻和了,我跟你講,師傅,一過三十,不論是男生還是女生可能都會開始着急了,到時候你兒子要是還沒結婚可能會求着你給介紹,這時候幫他,他可會感激你一輩子。再說了,二十六,二十八,三十,也差不了幾年對吧?”

“對呀,我怎麽沒想到這個呢?還是你們年輕人懂得多。”

江修薏謙虛地回答道:“還好還好。”這玩意,長着一張嘴,不就全靠忽悠嘛。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