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名師出高徒

第16章 名師出高徒

身後同學們已經明白了她的意圖,都不約而同勾起嘴角

謝夫子不明所以,梁舟咧嘴笑道:“夫子,你就信她吧。”

紙筆取來了,祝瀾卻不用毛筆,要來了一塊炭黑,在紙上勾勒起來。

秦雨薇掩唇問喬悠悠:“瀾瀾還會畫畫呢?”

喬悠悠滿臉得意:“你忘啦,她當年可是全市素描第一名!”

很快,祝瀾在紙上勾勒出了一個水車的大致輪廓,但畫到幾處關鍵地方,不禁皺眉思索。

畢竟她一個研究古文學的,在建造這方面并不擅長。

肖婉戳了戳身邊的未婚夫趙思成,讓他去幫幫祝瀾。

趙思成穿越前是學工程設計的,對于古代一些設施的構造很有研究。

趙思成走上前,幫祝瀾彌補了幾個地方的不足,祝瀾按他說的塗塗改改。

很快,一副水車的構造圖便完成了。

祝瀾将圖紙遞給村長,讓他找村裏的木匠按這個圖紙建水車,便能從低處取水澆地了。

村長皺着眉,趙思成在旁邊給他認真解釋了一遍水車的原理,他的眉頭才慢慢舒展開來,神色變成了驚喜。

他讓人立刻去把木匠李三叫來,兩人對着圖紙嘀嘀咕咕半天,李三拿着圖紙連連點頭,不住地稱贊。

村民們也好奇湊上來,看祝瀾到底畫了個啥。

Advertisement

先前那村婦瞅了幾眼,撇撇嘴:“就是個大木頭輪子,有啥好看的?”

李三白了她一眼:

“你懂啥?這叫水車!有了這個,咱們村裏就再也不用辛辛苦苦讓人才從河裏拉水了!”

村民們一陣嘩然,還有些不敢相信。

村長走到祝瀾和謝夫子面前,“這水車要是真能造出來,簡直是造福鄉裏啊!”

不僅造福鄉裏,就連他的政績也是如虎添翼。

造,必須造!

“名師出高徒,謝老先生的學問果然不一般!”村長對謝夫子豎起大拇指。

謝夫子尬笑兩聲。

哪裏是他教的,這幫學生本事可比他大多了!

“村長,我們有一個要求。”祝瀾說道,“謝夫子家的地離水源最遠,這水車建造出來,取的水要讓謝家第一個用。”

村長點點頭,這個要求合情合理,“行,這事我可以做主!”

村婦嚷了起來:“憑啥啊?車是你們建的,可水是大家的啊!”

她相公扯了她一把:“你可閉嘴吧!回頭人家把那啥圖紙收回去,不給咱們建了可咋整?”

李三也道:“等水車建好,就不愁取水太慢太重,拉來的水不夠分了。不過就是誰先誰後,讓謝家第一個澆地,我同意!”

“我們也同意!”

水車的事安排落定下來,村長們終于帶人散去。

祝瀾朝謝夫子深深一揖:

“夫子,水車不日便能建好,到時也不愁取水澆地的問題了。還請夫子回到書院,繼續教導我們。”

其餘同學也點頭,都是這個意思。

謝夫子幽怨地看了他們一眼,

“像水車這種東西,老夫讀了幾十年的書,都想不出來。你們比老夫厲害,何不去讓丙字班的夫子們來教……”

喬悠悠眼睛一轉,這時總不能說丙字班的夫子對他們都不上心,又沒有新夫子願意來吧?

于是湊上前扯着謝夫子的袖子道:

“哎呀,您不知道,丙字班的夫子可沒您教得好!我們實在聽不下去,畢竟我們可都是您的親傳弟子呀。”

哦?教丙字班的那幫老家夥被嫌棄了?

謝夫子眉毛抖了抖,但依然端着架子不肯依。

秦雨薇也走了過來,和喬悠悠左右夾擊。

“是啊夫子,您想,我們都是您教出來的。造水車這個點子雖然不是您想的,但肯定是瀾瀾讀書時受的啓發啊!”

說着朝祝瀾眨眨眼,祝瀾立刻點頭:

“要是沒有您平日裏的諄諄教誨,我哪裏想得到這個辦法!”

千穿萬穿,馬屁不穿。

連環彩虹屁,這誰能頂得住!

謝夫子有些飄了,耳邊不斷回響着村長那句“名師出高徒”。

“嗯……”謝夫子捋着小胡子,臉上的褶子裏都藏着笑意。

不過他沒有立即答應下來,說自己好好考慮考慮。

話說的差不多了,丁字班衆人這才坐着兩輛馬車返回江州城。

學生們走後,謝夫子哼着小曲兒,扛着鋤頭往弟弟家裏走。

突然瞧見一個熟悉挺拔的身影,正站在不遠處含笑望着他。

是歐陽烨。

謝夫子一怔,連忙請他去屋裏坐,一邊問他什麽時候來的。

歐陽烨清隽的面容上挂着淡笑,說自己與丁字班的學生差不多時間來的,便沒有現身,想看看這些學生會做什麽。

“監院大人……”謝夫子剛開口,就被歐陽烨打斷。

“老師,此處不是書院,只你我二人,就莫要見外了。”

謝鼎比他大二十來歲,歐陽烨開蒙之時,謝鼎正是江州城小有名氣的書生,歐陽烨的父親專門請他來教導過歐陽烨幾年。

後來謝鼎專心去考秀才,離開了歐陽府。

又過了幾十年,歐陽烨被欽點為龍場書院的監院,特地尋來授業恩師,在書院繼續教書。

“本以為請您回去要費一番口舌,現在看來,我倒是省心了。”歐陽烨笑道。

見謝夫子神色黯下來,歐陽烨自然知他所想。

“老師,恕學生大膽。您一生研讀經史子集,滿腹經綸,依學生所見,您的才學絕不輸于國子監那些學正。

可這麽多年,連秀才都未中過,可知是為何?”

謝夫子被說到痛處,閉眼痛苦道:“院試都考不過,自然是學問不如人,你莫要來安慰我。”

“學生倒以為,是您太執着于書本中的內容了。當今聖上立在革除舊制弊端,考題雖以四書五經為依據,卻也看重考生是否有自己的見解,如此才能選拔出推行新政的人才。

老師雖然才學過人,卻于科考一道上……”

歐陽烨看了一眼謝夫子的臉色,斟酌道:“頗有些守舊。”

謝夫子雙眉緊鎖,思考着他的話。

“丁字班的這些學生,先前或許是明珠蒙塵,你我都看走了眼。

如今看來,他們行事不拘一格,想法獨特勝于你我,但對于書本上的內容,他們又遠遠不及您熟悉。

所以學生以為,老師若願意繼續教導他們,無論是對這些學生,還是老師您自己,都是一個機會。”

良久,謝夫子緩緩仰頭,眼中擁上一陣熱意。

“可笑老夫一生科舉考場中浮沉,不得要領。時至今日,才被你小子點出了症結所在!

你先回去吧,教書一事,老夫自有考慮。”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