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包子管夠
第32章 包子管夠
清晨,江州城縣衙門口。
王老三領着胳膊上纏着繃帶的孩子,正準備擊鼓。
想到兒子被秦虎那個小王八蛋欺負,就氣不打一出來。
按照大梁律法,七歲以上便可以被判刑。
不願意賠銀子,那就讓你兒子進大牢蹲着吧!
王老三帶着怒氣舉起鼓錘,忽聽身後有人叫他。
一回頭,見是秦家那女娃。
他的臉上閃過一絲喜色。
秦家女娃得了三十兩銀子的事兒都傳開了,看來秦家到底是怕了。
他板起臉,問秦雨薇是否将銀子帶來了。
“五兩銀子,私了。”秦雨薇言簡意赅。
“不行,必須三十兩,不然我讓秦虎把牢底坐穿!”
“那你自便吧。”
她轉身就走,沒有半點猶豫。
王老三一愣。
Advertisement
他咋忘了,韋氏是這丫頭的後娘,而且據說關系還不大好。
這個弟弟的死活,她可能真的不在意,拿五兩銀子已經仁至義盡了!
王老三頓時慌了。
五兩銀子,那也是他家一年的收入!
雖說告了秦虎能出氣,但終究秦家最多賠個幾百文的醫藥費,家裏的日子也好不起來。
“五兩就五兩!”他咬牙喊道。
秦雨薇給了錢,掏出一份寫好的文書讓他按手印,表示此事已經了結。
事情辦完後,秦雨薇卻沒有回書院。
她提步朝秦家的方向走去。
韋氏正在給秦虎縫衣服,秦虎跑進門,氣喘籲籲,臉上還有慌張。
他跟韋氏說自己偷了兩個桃,被主人看見了正追着打他呢。
韋氏吓了一跳,趕緊打開門,見沒人追來,這才松口氣。
“下次小心點,可別讓人逮住揍一頓!”韋氏叮囑他。
秦虎剛滿十歲,咧着嘴笑:
“沒事,賠錢就不挨揍了,不是還有我姐呢嗎?”
韋氏點點頭,“也是。”
又高高興興給兒子縫衣服去了。
“虎子,咱家米不夠了,你去買點。”
秦虎應聲出門。
此時已近黃昏,集市附近沒什麽人,街邊坐着幾個髒兮兮的小乞丐。
秦虎路過小乞丐身邊,臉上露出惡意的笑。
一腳踢飛了小乞丐的碗,然後看着他們爬去撿。
自己腳步輕快地走進了旁邊的米行。
小乞丐蓬頭垢面,伸出髒兮兮的手去撿自己的破碗。
一雙幹幹淨淨,繡着花的鞋出現在他視線之中。
他擡頭,看見一個戴着面紗的人,手裏拿着幾個包子遞到他面前,聲音很好聽。
“把你的夥伴都叫過來吧,包子管夠。”
……
秦虎買了一袋米,揣在懷裏往家裏走。
此時天已經暗了下來,人們都回家吃飯了,街上空空蕩蕩。
突然,一只麻袋套在了他的腦袋上!
他感覺被很多只手抓住了四肢,拖到了什麽地方。
然後全身各處傳來劇烈的疼痛!
他“啊喲”“啊喲”哭喊着,抱着腦袋在地上打滾。
感覺腦袋上也挨了一下,頓時眼冒金星。
一群小乞丐對他拳打腳踢,還有人拿木棒往他身上掄。
年齡大一點的小乞丐拉住旁邊的小孩,叮囑道:
“剛才那人說了,不能打腦袋,撿身上肉多的地方打,讓他疼!”
一群小乞丐平日裏受的欺負不少,自然知道打哪兒最疼。
一番毆打下來,直揍得秦虎哭爹喊娘,鼻涕眼淚都糊了一臉!
最後小乞丐們七手八腳拖着秦虎,扔到了醫館門口。
“以後要是再敢欺負人,不老實,下回還揍你!”
“不敢了嗚嗚嗚!!我再也不敢了!!!!”
說完,在秦虎把頭上的麻袋取下來之前,一溜煙全都跑沒影了。
小巷盡頭,戴着面紗的秦雨薇面無表情,轉身離去,身後巷子裏回蕩着秦虎嗷嗷大哭的聲音。
雖然警告了秦虎,但韋氏母子到底是個定時炸彈。
一定要想辦法徹底撇清關系才行。
……
祝瀾等人由于分配到了不同班級,能聚在一起的時間少了很多。
衆人約定每天散學後在後山的觀風亭見面。
下課後,大家在古味齋吃了晚飯,陸陸續續來到觀風亭。
梁舟見人都來齊了,神秘兮兮地告訴大家,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我要聽好消息。”喬悠悠第一個說。
梁舟鄭重一點頭,說道:
“我通過我那國舅老爹打聽到,這幾日朝廷向全國各個書院派發了印書的任務。
咱們龍場書院要印的書籍裏,有一本秘籍!”
“什麽秘籍?”其餘人連忙問。
“一本——歷年縣試高分文章彙編!”
嚯!
他們穿越來時間太短,對這個時代的科舉仍舊不夠了解。
但他們學習能力很強,悟性又高,如果能夠參考一下歷年的考試高分答案,那才真的叫如虎添翼!
“這……相當于咱們現代的五三了吧?”
“啥時候才能刊印出來啊,有了這個,咱們這次的縣試不就穩了?”
梁舟的嘴角耷拉下來,語氣頹然,“下一個就是壞消息了。”
“縣試是在兩個月之後,我打聽了一下書院正常的印書速度,從準備印制到正式發行,也得差不多兩個月。”
“啊,那等咱們拿到書,豈不是縣試都結束了?”
白高興一場!
衆人聽完都面色怏怏,仍然有些不甘心。
感覺就像一盤子美味佳肴,非等你吃飽喝足了才能端上來一樣。
好難受,心裏癢癢的。
秦雨薇想了想道:
“現在這個時代,好像用的還是雕版印刷,效率不高。
如果改成活字印刷,應該會快很多吧?”
說完,又自己搖了搖頭,否定道:
“不對,就算改成活字印刷,從刻印、排版、到印制,也要起碼一個多月。
滿打滿算,我們也只有十來天的時間能研究這本書,時間還是很緊。”
喬悠悠問梁舟,能不能想辦法先抄錄一份出來。
梁舟搖頭,表示自己沒有辦法。
這本書是由朝廷編纂的,只有一本母版。
從編纂完成,到書院開始刻印發行,這段期間母版都是由專人看管的。
說完,衆人都陷入了沉默,一個個轉着眼珠子想辦法。
祝瀾眼睛一亮,有了好主意:
“我們如果能夠參與到印書的工作中,不就能第一時間看到書稿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