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19章 第19章

算着時日,唐玥簡單整了張節禮單子出來,讓劉阿婆領着唐明松出去采買相應的東西,順帶讓唐明松買些喜歡的吃食回來。

劉婆子買肉菜速度快,剩下時間淨帶着唐明松逛集市買東西,又跑去鋪子買節禮,滿滿當當的回來。

送給夫子的節禮有一條兩斤重的五花肉、一壇新釀的桂花酒、一袋鄉下人雨後新采曬幹的蘑菇,外加二兩束脩。

唐明松路過糕點鋪時,見裏面有賣中秋節特有的月餅,買了蓮蓉餡、豆沙餡、鹹蛋黃餡、金華火腿餡的各兩個。

他笑道:“往年過節我們仨就盼着吃月餅,大姐你最愛吃的鹹蛋黃餡的,小妹愛吃金華火腿餡的,我愛吃蓮蓉餡的,爹……愛吃豆沙餡的,我就各買了兩個。”

這裏的月餅不似現代那樣小小方塊一兩一個,又大又圓如月盤,一個足有一斤重,拿刀切開慢慢吃能吃好幾天。

唐玥着實沒想到這個時代已經有月餅了,而且餡料還這麽豐富,和現代那些月餅廠家推出的可以相媲美。

她做主,把仨人愛吃的月餅口味各留一個,剩下的分給劉阿婆、吳川和少安。再拿上蓮蓉餡和豆沙餡各一個據說是夫子喜歡的口味,添作節禮一并送給夫子。

趕在中秋前一天,唐玥不放心跟着坐馬車到了致恒書院附近,下車後跟着唐明松一起進了書院。

書院在京城裏占地面積不算小,一座又一座的學堂紅牆綠瓦,據說根據學生入學時長和掌握的學識分了甲乙丙丁四個等級,四個等級之下又細分為四個班。先前唐明松就在丙級一班就讀。

書院只有在節日當天才放假,這會正是上課時間,每間教室裏夫子諄諄善誘講解着書中釋義,學生認真聽講做筆記,瘋狂汲取着知識。

恰巧蔣夫子這會沒課,唐玥跟着唐明松到他休息的房舍拜見,闡明來意。

蔣夫子聽完後甚感欣慰:“明松是個有天分又肯下功夫努力學的好學生,他先前退學時我就覺得可惜,還開口挽留過,這孩子說他意已決。好在現在回來讀書也不算晚,明松接下來這段時間努力些,落下的功課很快就可以補回來。”

唐玥聽了驚訝,夫子挽留過這件事唐明松沒和自己說過,但她也沒有提這件事,只是道謝:“多謝夫子願意給明松重新讀書的機會。”

唐明松也真誠道謝:“謝謝夫子,學生之後肯定努力把功課補回來。”

蔣夫子:“既如此,你節後就回來上課吧。還是到原先的班級,那裏有你熟悉的同學,有什麽疑問可以問他們,也可以随時來問我。”

唐明松高興應好。

接着,蔣夫子叮囑唐明松幾句話,還考問了他最近的功課,對此還算滿意,誇這孩子用功,最後還布置了些作業,讓他這兩天給做一下,上學時交給他修改。

蔣夫子确實高興,之前教學中他就喜愛唐明松的聰明、謙遜、肯努力,退學後他還一度不習慣,惋惜一個好苗子又因為家境原因走向普通生活,好在唐明松回來得還不算晚。不得不承認,在看到這孩子提着節禮過來時,他是真的感到驚喜。

告別夫子後,姐弟倆走出書院,唐玥交代說:“剛才夫子說的話你都記住了,接下來努力讀書是對的,但也得把握住度,別為了學習熬壞了身體。像這兩天,完成那些作業重要,難得過節休息也對,你自己安排好。”

唐明松想到節後可以回到書院讀書,渾身充滿動力。他笑了笑:“大姐你放心吧,我會安排好的,你不用擔心。”

兩人也不耽擱,直接坐馬車回到當鋪。

早上唐玥不在,沒有朝奉掌眼,當鋪自然沒法營業。他們回來時也不早了,幹脆休息起來,等吃過午飯午休後,當鋪重新營業。

節前一般生意比較好,下午唐玥剛站到櫃臺後上鎖,就有顧客進來了。

一個年輕的姑娘,臉上帶着頭次進當鋪的新奇,倒沒有尋常人對淪落進當鋪典當東西的羞愧和窘迫。只見她取下背簍,掀開上頭蓋着的粗布,抓出一把草藥舉到櫃臺前:“掌櫃的,你看這些東西能典當多少錢?”

唐玥接過,仔細看完一株草藥的形态後,又聞了聞其味道。她倒是看過相關的草藥辨認書,心裏有所猜測又不太确定,看這姑娘采藥難得,幹脆建議:“姑娘,你這些草藥其實可以拿去醫藥館那邊,大夫辨認後如果收這些草藥的話,給的價錢肯定比我們這邊給的高。”

姑娘聽後解釋:“我也是頭次采到這種草藥,想着難得才拿過來說典當看值不值錢。多謝掌櫃的提醒,那我過去醫藥館那邊問問看。掌櫃的你人真好。”

唐玥看着她高興離去,好笑搖搖頭。

很快又有一位顧客進來,身着綢緞羅衫,連腳下鞋面都是綢緞布料,粗略一看便覺得條件不一般。但那臉上的愁色,眉眼間的郁結落寞,便知道是碰着事了。一般要不是突逢事情急需用錢,也不用到當鋪這裏來。

沈慶峇是京城人,家裏世代開着間綢緞鋪,攢下了不少家底。他是個經商的好苗子,從小就跟在綢緞鋪前招待顧客,稍微長大些後學着辨認布料材質,了解市場行價,知道粗布、麻布、棉布、絲綢等各種布料的價錢,從哪裏進貨比較便宜,報多少價錢顧客能接受。

在他接手綢緞鋪後,凡是來鋪裏買布料買夠一定價錢的贈送一些顏色好的邊角料。憑着這點吸引了不少顧客,愣是把周圍別的綢緞鋪逼得跟着一起搞贈送活動,生意還不如他家的。

沈慶峇是個有野心的,随着生意興旺攢下錢財多了。他不想總去跟別人拿貨,布料本錢受別的商人制約,幹脆買了擴大鋪子召集染布繡娘開起綢緞莊來。因着常往江南一帶跑,帶回來的布料顏色都是那邊最受歡迎的,在綢緞莊裏染布出來賣後自然也頗受歡迎,生意比先前要好得多。

慢慢地沈慶峇不滿足只在京城賺錢,他往外地跑,到河州、津州、山州等地開綢緞莊分鋪,投入成本高,開業後推出的布料質量好顏色靓頗受歡迎,很快回本後就開始賺錢了。他接着往南邊開綢緞莊。

上個月有胡人帶着些柔軟的細紗布料過來,那些顏色調得好看不說,布料又輕又薄,制成衣服穿身上卻意外地比棉布還暖和。沈慶峇意識到裏頭的商機,拿出所有能挪用的錢讓心腹跟着去買大量這款細紗布料回來,最主要是去了解這種布料如何制作的。

原本想着一個月來回足夠,将這批細紗布料買回來到各個鋪上賣定能賺上一筆大錢,同時加大生産這種布料售賣,擴大沈氏布莊的知名度。誰知道都兩個月了,心腹還沒回來,半點消息也沒有。

各個布莊賺到的錢除去結算布料的錢給供貨商、還有染布坊各種染料的錢、染布娘繡娘等的工錢,剩下的利潤購置下個月的布料都有點緊張,只好跟着縮減規模。

也不知道哪裏傳出的消息,原先被打壓下去的綢緞鋪趁機推出搞買多少布料贈送正經布料的活動,這可比他家贈送的邊角料大方多了,沈氏布莊生意傾頹,資金周轉短缺。

無奈之下,沈慶峇只好和家裏人商量,拿出老宅的房契走進當鋪典當。

京城的宅子到外地當鋪典當,價錢會高些,但容易碰上流氓當鋪一個不經意間就轉賣給別人了。京城裏的當鋪掌櫃甚至是背後的東家,他大多都認識。

自知這回急于買進那細紗布料擴大生意增強名氣,風險過大,目前還未知心腹能不能順利帶着布料和制作法子回來,沈慶峇也怕在那些當鋪面前丢臉,不願意去那裏典當。

之前家裏悶熱,曾在京郊這裏的當鋪買冰,聽說這邊價錢給的實在,沈慶峇幹脆過來這邊。

這會,他拿出這張房契遞過櫃臺:“掌櫃的,你看下這座老宅能典當多少錢?”

唐玥接過一看,老宅位于城南有名的老巷子,那裏附近住着的起碼都是在京城生活了幾代的家庭,大多攢下些本錢做起生意,算是城南裏比較有名的小富商。

拿出相當于祖宅的宅子過來典當的,倒是少見。

她自然也注意到這位顧客的衣着,連鞋面都是用的綢緞面料,顯然條件不錯,之後過來贖回的幾率也大。

唐玥心裏有了大概價錢,誰知這時小七開口提醒:“主人,這是未來的天下第一富商,靠賣布料起家的。目前急需三百兩銀子。”

沈慶峇平日裏習慣穿綢緞布料的衣服,一個是綢緞布料穿着絲滑舒服,另外一個是綢緞布料賣價貴,日常能穿這種布料的條件都挺不錯。他常年在外經商,衣服鞋子都是門面,在穿着這些稍微下點功夫顯得有底氣,也好談生意。

今天過來穿這身衣服鞋子也有講究,他想着掌櫃的能高看些,特意提了這房子是老宅,讓掌櫃的知道他肯定會來贖回,能給個高點的價錢。

誰知道掌櫃的看完後沉默了會,沈慶峇瞧着心也微微提起來,接着就聽掌櫃的說:“這位顧客,結個善緣吧,收你老宅門前一塊磚頭,當你三兩百銀子。”

沈慶峇一口氣提了起來,差點憋住終又放下:“好好好。”

三百兩銀子,夠應付一段時間了。

他腦海裏劃過掌櫃的剛那句話,“等等,你剛說收我老宅門前一塊轉頭?不要房契?”

唐玥點頭:“老宅意義不同,收你老宅門前一塊磚頭留證即可。”

老宅門前一塊磚,不細看瞧不出來,但到底是老宅的一部分,少了哪一塊這心裏都惦記着。沈慶峇回味過來後接過掌櫃遞過來的房契連聲謝道:“多謝掌櫃的,我就回去取老宅一塊磚頭過來。”

他匆匆出了當鋪,疾步走回城裏,坐上刻意停在這裏怕暴露身份的馬車趕回老宅。

站在老宅前站了一會,默念跟列祖列宗道歉只是暫時少一塊磚頭,遲早會補回來的,沈慶峇拿了鐵鍬将正門旁石獅子後最不起眼的一塊磚頭挖出來,用随手從馬車上拿的一塊布料包着,又匆匆趕回當鋪。

唐玥早已準備好三百兩銀票,這會見沈慶峇回來,從他手中取到那塊分量不輕的磚頭,讓對方簽字畫押後将銀票遞給他。

沈慶峇看着手中的銀票,真誠道了聲謝:“掌櫃的,今日是你信任我,這份恩情我記着,争取早日過來贖回這塊磚頭。”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