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徐念教母

二十四章徐念教母

丫鬟接過田氏手中的托盤,放到沈氏面前讓你其看了一眼。

當看到托盤中紅豔豔的櫻桃時,驚訝的用帕子捂住了嘴。

在北疆的夏季都難得見到品質如此上乘的櫻桃,更不要說是如此嚴寒的冬季了。

看着丫鬟手中足足一盤子的量,沈氏訝異極了。

“這麽珍貴的東西田妹妹給我送了這麽多,我都不好意思了。

環兒,我記得庫房有大人收藏的一套白瓷茶具你拿過來。”

沈氏笑着拍了拍田氏的手。

“田妹妹可不要和我客氣,我也沒什麽好東西能回禮的,等你回去的時候帶回去。”

“那我就偏得沈姐姐的好東西了。

我原也是借花獻佛,我們一路行來哪裏還有拿的出手的東西,這都是夫君的友人送來的。”

沈氏聽到田氏這此說笑的更開懷了。

絮過話,田氏告辭出了清風堂,不由眼圈微紅,多虧了念兒才幫她打開了局面,她也不能讓女兒失望才是。

回到住處,放好茶具,拿起另一盤櫻桃去了縣丞夫人容夫人的院子,當然這盤裏的量要比給沈夫人的少得多。

容夫人住的院子和田氏的一樣大,不過容夫人身邊跟着一個煮飯的婆子和一個伺候的少婦。

少婦原是縣丞的通房丫頭,不過現在連普通的丫鬟都比不上,起碼縣令夫人身邊的大丫鬟還能得些臉面呢。

Advertisement

田氏将東西交給那個叫話梅的通房後就回了自己的院子。

晚間,因為今日徐念送來的板油,徐耀祖和田氏的飯桌上終于有了一道葷腥。

徐耀祖下值回來,看着飯桌不由調笑道:“今日這是有什麽好事,舍得給我吃肉了。”

田氏沒好氣的白了一眼。

“你以為我不想讓你吃好的,還不是為了省銀子。

今兒這些也是你閨女送過來的。”

一聽徐念來過,徐耀祖不由問道:“念兒來縣城做什麽來了?既然來了你怎麽也不留她住幾天再走呢。”

田氏把盛好的豆腐湯放在徐耀祖手邊後這才回道:“念兒是和二弟一起來賣棉衣的,過來給咱們送了些銀兩就回去了。”

徐耀祖見田氏面帶愁容,不解道:“可是家裏出了什麽難事?”

田氏搖了搖頭,而是将女兒來之後教她做的事一件一件都說了出來。

“念兒告訴我如果沈夫人送咱們茶具的話,說明容夫人和沈夫人交往密切,那我以後與之相交就要進退有度……

念兒還說,借勢不僅能借人的勢還能借物的勢,果然我給沈夫人送去櫻桃後,她态度轉變的甚大。

耀祖,你說念兒是不是太過聰明了些?”

徐耀祖放下手中的筷子,肅了面容。

“我們女兒可是被山神娘娘庇佑的人,聰明些有什麽不對。

以後不要再說這樣的話了,不管她是智多近妖還是蠢笨如豬都是我徐耀祖的女兒。”

這還是徐耀祖第一次用這麽嚴肅的口吻和田氏說話,田氏不由委屈道:“我也是心疼念兒才多擔憂了些,說的好像我是後娘似的。”

“……”

徐念離開縣衙後沒再在縣城逗留,和徐富貴一起回了萬營村。

王氏看到兒子孫女趕着空車回來的這麽早,就知道棉衣賣的不錯。

“奶奶,外面多冷,您怎麽還等在這兒了,一上午沒看見我就這麽想啊?”

王氏看着笑嘻嘻的孫女言不由衷道:“我是等你爺他們回來吃飯,誰等你這個厚臉皮的丫頭。”

“等我的當然是美麗無邊,最最愛我的奶奶了。”

王氏被臊的臉紅,她家這大丫頭真是越來越口不遮攔,什麽愛呀愛的,不過微翹的嘴角還是出賣了她的好心情。

站在門外的徐富貴滿頭黑線,他這麽一個大塊頭站在這都沒人看見嗎!

鄭氏和小王氏聽到動靜也跑了出來,看到驢車上的東西都高興的幫着往堂屋搬。

妯娌兩人高興的把調料和豬板油等物拿去廚房,現在家裏的東西一樣樣置辦的差不多了,她們也覺得日子過的越發的有盼頭。

徐念看到站在籮筐旁的兩小只,拿出兩只糖葫蘆遞了過去。

“快拿去吃吧,吃完記得漱口哦。”

徐玲和徐材高興的蹦蹦跳跳,拿過糖葫蘆一小口一小口的舔了起來。

徐念把賣棉衣剩下的錢都給了王氏。

“我去縣衙看了我娘,給他們留下了20兩,這是買東西剩下的錢奶奶收好。”

王氏數過之後發現竟有12兩多,笑的眼睛都眯了起來。

“有了這些銀錢,奶奶心裏才踏實些。”

徐念覺得她奶奶收銀子的小動作特別可愛。

“就這兒,您老就覺得踏實啦,等孫女給您掙大錢,讓您踏實的不得了。”

“哈哈~那奶奶等着。”

說話間,徐老爹幾人也回來了。

看着幾個大男人凍的紅腫的臉和手,徐念才想起自己買的皮帽子。

“爺爺,我給您和叔叔們都買了皮帽子,出門你們戴上就不怕風吹了。

等我想出個圖樣子,讓嬸嬸給你們再做個護手的棉套子,到時就能少受些罪了。”

徐老爹想過皮帽子試了試,別說,這玩意兒還挺暖和。

“呵呵~還是我孫女貼心,老三、老四你們也過來試試。”

徐有糧和徐為安都把帽子戴了起來,心裏很是高興。

尤其是徐為安,他算是體會到什麽是寒風刺骨了。

徐老爹得知徐念去了縣衙,問了問老大夫妻兩的情況。

徐念當然是報喜不報憂,不過還是趁着大家都在,将銀錢的事交代了一番。

“我看那屋裏連個茶壺都沒有,人來人往的不免讓人小瞧了去,就給我娘留下了20兩銀子。”

徐老爹點頭道:“這是應該的,官場不比咱們鄉下,該舍還是要舍的。”

“今天我聽我娘說,我爹的俸祿一年大概有58兩,看似挺多,但在官場行走恐怕還真不夠什麽的。

所以我想着,等掙了銀錢,咱們家也置辦些産業,就是每年只收些租子也是好的。”

鄭氏一聽,不由有些着急。

“這怎麽當了官,花的銀錢反而多了呢?那還不如不當這個官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