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章
第 8 章
“李大人呀,李大人……”
“你拿長直筆出來幹啥,你還以為寫字是要用長直筆寫在竹簡上嗎,長直筆這麽硬,而翰兒制作出來的紙張如此柔軟,你這一筆下去,不就把這紙張給戳破了嗎……”
呃……
好像的确是這個理。
“可是,那該用什麽東西在這紙張上寫作呢,難不成用樹枝?!樹枝和墨水可不相搭……”李斯這話讓蒙恬犯難了。
“對呀!”
“若是在這種質地柔軟的紙張上寫字,那該用什麽東西呢?”
不想這邊。
李斯和蒙恬正為寫作的工具而犯愁。
趙翰卻是從茅草屋中拿出來了一個東西,交給了李斯,“老師,這是學生用山上的野豬毛,制成的一種豬毛筆,,質地柔軟……”
“用豬毛筆沾上墨水,寫在紙張上,墨跡可久久不散,保持多年……”
說着說着。
拿着豬毛筆,粘着用鍋爐灰制成的筆墨,便是緩緩在這張草紙上,寫下了幾個篆體小字……
筆端順暢,字跡輕盈,着色勻稱。
看起來,可比刻在竹簡上的那些文字要清晰透徹多了。
Advertisement
并且,這種紙端上的文字,可比竹簡更方便攜帶,七八張紙,怕是就能将韓非子的這一著作記錄完。
而日常攜帶,也可日常溫習。
可以說,有了紙張之後,整片天下的讀書人都要受益。
這讓李斯非常激動。
拿着這一張沾滿墨跡的紙就問,“這東西是你制作的!?”
“制作方法是什麽!?”
“是否可以量産!?”
趙翰點了點頭,“這東西叫紙張,是前些年學生配合母親一起制作的,制作方法倒是不難,不過就是将草木打成漿,煮沸後過篩,再加以晾曬,水分蒸發幹淨後,紙張就出現了……”
面對李斯。
趙翰可不敢說紙張是因為自己不想用竹塊兒如廁,覺得那東西硌屁股。
所以趙翰采用傳統簡單的造紙工藝。
搞出來了一些廁紙。
卻沒想到,這東西用于李斯這樣的讀書人手裏,竟是有如此大的效果,不過想了一陣後,趙翰也就想通了。
畢竟造紙術可是華夏的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的出現,對人類的文明發展進程是有極大的推進作用的。
殊不知,西漢之後,唐宋之間,由于紙張慢慢進入百姓群體,讀書人的群體才慢慢擴大,并配合着科舉制度,打通了世家門法壟斷官場的局面……
“妙呀,妙呀!”
拿着這一張沾滿墨跡的草紙,李斯就愛不釋手。
甚至從趙翰這裏得了造紙的方法後,李斯也根本無心教學了,而是撈起衣袖,從趙翰這裏借了一把鐮刀後,就獨自上了山。
去收集各種枯枝樹木,來嘗試造紙了。
這讓一旁的蒙恬都極為震驚,對着趙翰說道,“這可是咱秦國的大學士呀,啥時候如此粗鄙過!?”
“有意思,真有意思……”
說着,蒙恬望向趙翰,也更是一番贊賞,“翰兒,你可真優秀……”
“若你的這紙張能夠大範圍推廣,那麽天下的讀書人都将因此受益,可以講,從此之後,天下讀書人都欠你趙翰一份情……”
“不,是天下人都欠你趙翰……”
蒙恬文武兼修,華夏傳說中,說其實毛筆就是蒙恬所創的,如今,讓趙翰有些尴尬的是,自己搶了這家師傅的千古名聲。
好在蒙恬是不會知道這樁因果的。
甚至這時候,當李斯這樣一位文科老師離去,無心教導趙翰,蒙恬也是從山下抱來了一堆兵器。
對着趙翰道,“你想以文治天下,又想學學萬人敵,李通古可教你諸子百家治國理政之學,那我蒙恬這裏的萬人敵手段,你又想不想學?!”
聞言。
趙翰激動的點了點頭,“老師,趙翰願學……”
蒙恬提醒道,“可學武不是冶文著說,一朝頓悟後,就可以有所成就,學武要一步一個腳印,要想成為萬人敵,更要付出比普通人多百倍的努力……”
“翰兒,老師且問你,你受得了這個苦嗎!?”
茅草屋外。
望着前方的刀槍劍戟,趙翰猛的點了點頭,“學生願學……”
“縱十年如一日,學生亦不後悔……”
蒙恬見狀,這也頓覺欣喜不已,因為,眼前的趙翰可是嬴政的長子,而今他蒙恬成為了趙翰的老師。
若假以時日。
趙翰即位至尊,那他蒙家就将繼續輝煌,至少百年榮耀!
而他蒙恬,也将從此名流清史。
“好……”
“那你現在就把你的斧子拿上吧!”
“記得給你老師我也拿一把,現在咱們上山去幫你的李老師,這學武的第一課,就是砍夠一百棵樹……”
呃……
望着前方的刀槍劍戟,趙翰還以為蒙恬要教自己江湖高手手段呢,結果,最後還是砍柴,這讓趙翰有些失望。
不想,蒙恬此刻望着趙翰則怒道,“不是跟你說了嗎,學武,要細琢慢咽,咋地?你想一開始就學萬人敵,怎麽可能?!”
“趕緊給我砍柴,練底子去!”
“要想練武,沒個好底子,肯定不行!”
……
秦國。
鹹陽。
鹹陽宮。
回到鹹陽後,嬴政立即就召開了關于伐韓大朝會。
鹹陽百官皆參與。
“孤決定了!”
“東出崤山,今年伐韓,務必要讓這天下結束紛争之世……”
東出六國,是大秦歷代秦王的畢生之願,自芈太後發展秦國以來,後代的數位秦王,都終生以覆滅六國為己任,然而,天下之事紛繁複雜。
一旦秦國要東出,六國就合縱,來對抗秦國。
導致秦王數代秦王遺憾而死。
嬴政可不想做這樣的一個遺憾者。
所以自從親政後,嬴政就一直在琢磨東出六國之事,昨年秦國與韓國大戰,得了韓國的南陽,算是大勝,至此,秦國勢力也是終于來到了中原。
但嬴政不滿于此。
尤其是從石門山上下來後,嬴政就更堅定了要東出。
于是在這時,在嬴政的拍板下,秦國伐韓之戰,便就這樣被拉上了序幕,此一戰不似之前,這一戰務必是要一戰功成,徹底消滅韓國。
“也不知道翰兒現在學的怎樣了!”
“若是翰兒再大一點,孤倒是可以帶上他,帶他去軍陣之中,見見血氣,開開膽量……”
“翰兒哪哪都是好,就是太過謹慎,太過小心,太過敏感了……”
唉……
朝堂上。
當百官離去。
嬴政隐約是覺得。
石門山上趙翰的那一席話将為真。
韓國今年可滅,六國十年可滅,天下一統指日可待,大秦帝國終将一掃六合,統一天下,蕩清寰宇,結束這天下數百年的亂世。
……
與此同時。
石門山上。
揮動着斧子,按照蒙恬所教的辦法。
一斧又一斧下去,趙翰的肌肉果真得到了訓練,雖然酸痛,但在酸痛之餘,趙翰也是清晰的感覺到了自己的身體素質正在緩慢提升。
“我說的不錯吧……”
“要學武功,肯定要打基礎!”
“你雖然身體素質不錯,但這些年待在山上,吃喝沒跟上,導致你光有其身,而無其力,跟着我學武,後面你可得吃苦了……”
其實,望着這砍樹孜孜不倦的趙翰。
蒙恬是非常滿意的。
不過這個滿意,蒙恬并未說出來,因為,自古嚴師出高徒,趙翰雖然努力,但他今年已經七歲,別的孩子三歲學武,趙翰其實在起跑線上就弱了別人一等。
趙翰要想學萬人敵!
這必須得付出比一般人百倍千倍的努力!
顯然,身為嬴政的長子,趙翰是有這個毅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