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章

第 22 章

鹹陽學宮。

趙翰一言。

引起了衆人側目。

甚至李斯,此刻在一番細細品味後,也都大為吃驚。

好一段時間後才反應過來,問道,“翰兒,你這說法,何以見得!?”

此刻,趙翰笑了笑,“回老師,天下之道,絕非一法可為,諸子百家皆有其優點,真正的帝王之道,應該是融合百家的百姓之術!”

“嚴刑峻法,固然可以培養一個紀律森嚴的國度,一個軍力強大的鐵軍,一個熱血激昂的民族,然,當有一天,外部矛盾消失,太過的嚴刑峻法,只會壓抑本國的生産,壓抑百姓,讓百姓苦不堪言……”

在這一個說法上。

趙翰并未深入。

因為有些東西是歷史發展規律。

這總是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就例如秦國,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法制,然,秦國又之所以會被秦末亂世農民軍推翻,這也是因為法制……

所以在後世的史書中。

有這樣的一個說法。

秦國成也商鞅,敗也商鞅!

Advertisement

正如後世杜牧的《阿房宮賦》,“嗚呼!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秦國法制是可以。

但,法治之後必須有人推行仁冶,而原本秦國選的是扶蘇,讓扶蘇來建設秦國,誰想?胡亥扶蘇竊取了秦國,最終導致秦國僅二世而亡!

……

“好好好……”

“這個觀點很好!”

“但有待商議!”

今日一課,再度讓李斯見到了趙翰的大才。

甚至,李斯有時候覺得自己都無法教學趙翰了,因為趙翰已有了一套完整的時局觀、天下觀、大局觀,而這三觀,有時候是李斯都自嘆不如的。

“翰兒……”

“你且坐下吧!”

“今日倒也來聽聽你家老師講課!”

“不然你老師一直不講,恐怕你還會覺得你老師講不來的呢!?”

李斯今日之課。

講的是文章著作。

找的例文是《詩經》!

因為在場的孩童學業不一。

李斯為了照顧絕大多數人。

便選了這樣一個通俗的課題。

“所以詩,可以興,可以群,可以觀,可以怨,作詩也是如此,自孔夫子後,天下文人皆以詩歌标榜自己……”

“你們的老師我雖在著文一道上頗有造詣,但其實對詩,這也是有了解的……”

“今日所教學你們的,便是這詩和楚辭的做法!”

講臺上,李斯侃侃而已,果真不愧為是戰國名将,這真有一番博采百家之長,融于己身的滔天雄略……

“今日課畢,每人交我一首詩,誦畢,方才能散學……”

“因為今日之後,李斯恐怕久不在鹹陽,所以爾等日常,可得好好研習,雖詩作只能算是文才的填補之物,但也極為重要!”

李斯此言一出,在場的衆位學子們也都點了點頭。

并有意的開始了争風!

詩者,如扶蘇這般早慧的,扶蘇已經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且心中已有了諸多腹稿,對今日李斯的考教,扶蘇自信十足……

而這邊。

衆學子中。

雖是武将世家出身。

但王離的文采也絲毫不遜于蒙恬這等蒙家子弟。

而今日,作為原本的學子領頭,王離見趙翰到來,先是穩坐首座之位,随後又用一番玄奧的高談大論,讓在場的一些學子折服。

王離也是心生不滿。

剛剛聽李斯的一番考教之語。

在李斯教學完畢後。

王離也是有意無意的堆火,把所有人的目光矛頭放在趙翰在身上。

“翰公子,您可是老師的親傳弟子,不是咱們這樣的聽學弟子,翰公子,想必你肯定有絕世之詩才吧,要不,今天給咱們來展現!?”

在當下秦國的王侯将相中。

王離算是那個孩子王。

且由于王家世代為秦國效力,王剪王贲皆是帝國大臣,是軍中的頭號人物,以至于雖然公子高、公子将闾是大秦公子,在王離的面前。

公子高、公子将闾也要認個大哥。

而公子高公子将闾前幾日的章臺宮,他們也去。

對趙翰,他們是期待又不爽!

畢竟同樣的年紀,憑什麽他趙翰閃光耀耀?而他們就只能做陪襯,甚至是被長輩謾罵,擡出趙翰的名字,逼迫他們學習。

所以這時。

當王離如此翁火一言出。

在場的諸位學子們也都生了興趣。

想要看看這趙翰到底會不會是全才?!

大概率不會……

畢竟自古雖有少年天才。

但少年天才年紀小,這也肯定沒機會沒時間,像李斯這樣博學百才!

更何況。

就算是李斯。

他的确是精通諸子百家。

但也并非每一家都算是高手。

就如李斯剛剛所言,李斯的确會著文,但在作詩上,李斯可比不得上六國的那些大家!

而這邊。

原本只是随口一提。

因為李斯即将出使,李斯想要看看衆公子和這些王侯将相子弟們的學業,然,李斯沒想到,咋這些王侯将相子弟們又在窩火趙翰呢!?

不由得。

李斯有些緊張。

因為,趙翰他聰明伶俐,有大局觀,比天下形勢分析的透徹,還會廚藝,但這可不代表着趙翰他精通儒家,還有詩才……

畢竟,夏玉房雖然是一位千古才女,可學習儒家學詩,這需要大量的儒家典籍,需要積累大量的典故,且自古以來,孔夫子和屈原這等的大詩人,哪個不是學富鬥車?方才能出一兩孤篇……

而讓趙翰作詩!

李斯有些擔憂。

然而,此刻的趙翰見着衆人如此,也是深知人紅是非多的道理,不過詩才只論個人才華,就算他趙翰在這一領域上展露出來了一兩天賦。

恐怕也惹不出什麽麻煩。

影響不到他趙翰的安全。

于是此刻,當見到老師李斯的擔憂目光,趙翰緩緩起身,此刻先是對着衆人一揖,便也緩緩道,“趙翰出生山野,有幸得秦王看重,收為義子,前學粗鄙,上不得臺面……”

先抑後揚。

趙翰緊接着道,“但既然各位同窗想看看趙翰的粗鄙之言,那趙翰就出醜了……”

說着說着。

從懷中掏出蒙恬老師送的狼毛筆。

拿出一張粗制槐樹紙,趙翰一番潑墨揚辭。

不一會兒後,一個半截版的古體四言詩,就出現在了李斯的手裏。

且随着李斯一邊誦讀一邊研究。

讀着讀着,李斯的汗毛就豎了起來!

随即,整個人的心神,都被這一首神異之詩給吸引住了。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

讀着讀着。

李斯的表情愈發緊張。

因為,這首詩言詩開篇兩句就是如此壯闊。

意境突生!

緊接着,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比興再出,托物言志,詩才囊括天地宇宙,借景抒情,像日月燦爛訴說盡了自己的志向之中,不由得,此刻握着手裏的這張紙張。

李斯的手就在顫抖。

因為,這首詩,實在是太妙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