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67 話說回來,宋高走的第二年春天,……

第67章 67 話說回來,宋高走的第二年春天,……

話說回來, 宋高走的第二年春天,仍然十分幹旱。平日裏,慧娥和小鸠兒就在田裏澆田灌溉, 免得一季莊稼又毀了。

此時,芸路也長成一個八九歲的大孩子, 十分懂事孝順。每日起早,給他外祖母端屎尿盆子,洗臉梳頭,次後,就在家裏看着他姥姥, 到了晌午或傍晚就做飯。慧娥和小鸠兒回來, 也就能吃上現成的熱飯。

夏天裏, 天氣正在悶熱,慧娥和小鸠兒都在外面乘涼,獨剩下芸路一人在屋裏伺候他外祖母。

芸路拿着大蒲扇給他姥姥扇着風, 自己也不怕熱。他心裏想, 自己還年輕, 也熱不死,這老太太身子弱了,這麽熱, 消受不起, 萬一死了可就慘了,心疼她老人家,便扇了許久許久。

那老太太, 綿綿的口音,說道:“唔,好孩子, 別扇了,沒事。”

芸路說道:“我不累,沒事,你看熱的渾身是汗。”

老太太低頭尋思了一會兒,把自己包袱裏的鐵皮盒子拿了出來。先前說過,老太太原身是地主家的女兒,一群兒女都以為老太太手裏還有些錢財,如今癡傻了,更覺得沒希望。先前,老太太在她大女兒家裏住,看到她包袱裏這個鐵皮盒子,就哄着老太太把鑰匙拿出來,誰知道老太太自己都不知道鑰匙在哪兒放着,要砸了這鐵皮盒子,老太太死活不肯。

今時,老太太對芸路說道:“小孩兒,你把那鐵皮盒子搬過來。”

芸路依話搬了出來,也沒多大。老太太忽然從腦袋後面的發髻裏抽出一把釵子,伸進鎖子裏,咔噠一聲打開了,老太太也不敢讓芸路看到盒子裏面是什麽東西,匆匆拿出一件寶貝又鎖住了。

老太太拿出一把金鏈金鎖出來,說道:“好孩子,我老太太沒什麽好東西,難為你這麽小的孩子伺候我拉屎撒尿。這個物件你拿了去吧,長大娶個好媳婦。”

芸路看了那金晃晃的東西,知道是好東西,心裏想要卻又不敢要,忙說道:“姥姥啊,我不要,你拿着吧。”

老太太笑道:“你這傻孩子,又喊我姥姥。我哪兒是你姥姥。快拿着,別犯傻,一會兒我後悔了,就什麽也沒有了。”

好勸歹勸,讓芸路把那塊兒金鎖收了,不消多題。

且說,這一地界,仍然幹旱。村外頭那個尼姑庵,香火一年不如一年,十分敗落,香火少,更沒錢修繕寺廟,弄得現在那寺廟好像荒敗了一般。

又碰到這地界幹旱,村民們龍王廟求雨,雨不得,尼姑庵裏求雨,雨不得。原本都十分窮困了,更沒錢過來添香火了。

Advertisement

尼姑庵的尼姑也都三三兩兩的散了,如今只剩下七八個人。尼姑庵的住持,實在無奈,便決心棄了這座寺廟,往京城投奔她原來的師姐。

這一走,自然也把雲山帶走了。這話也就在村裏傳開了,稍微還有點家産的人,送些幹糧過來。那天這七八個尼姑,鎖了寺院的門子,就要離開了。

誰知,芸路這孩子,心裏還藏着雲山,自小他們一塊玩到大,十分契合,如今要走了,十分不舍。

卻說芸路過來送她們,還問道:“雲山,你不等你父母回來找你麽?”

前面也寫到,這雲山本是個大戶人家的孩子,從小多病,就被寄養在廟裏,誰知他父母把她寄養在這裏之後,便再沒來過,杳無音信。如今雲山已經是十五六歲的姑娘了,芸路還是八九歲的孩子。

雲山看了芸路一眼,搖頭說道:“不等了,我都等了七八年了。要來找我,早來了。”

芸路又說道:“那你在這裏長大,舍得走嗎?舍得這裏的人嗎?”

雲山嘆道:“我能怎麽樣?師父要走,我就要跟了去。像你我,從小在一起玩到大。有些事,就要講緣分,緣分盡了,也就完了。”

芸路說道:“別說那些哄人的喪氣話。你留下來吧,留在我家裏。咱們還在一起。如果你父母回來找你,還能找到,這是好的。”

雲山拉着芸路笑了笑,說道:“你真好!就是不知道你母親同意麽?我師父同意麽?”

芸路說道:“我娘那邊好辦,她自然想多要個閨女。我現在就去求你師父。”芸路一迳走到前面,對着老師父打個稽首,說道:“老師父,你老人家,行善求佛,給我們這一帶積了多少福,如今就要離開了,十分不舍。”

老尼姑笑嘻嘻說了聲“阿彌陀佛”。

芸路又說道:“老師父,你慈悲為懷。雲山小師父一心期盼她爹娘,怎麽能拆散他們家人,若是回來找,就苦壞了人家。所以,芸路想留下雲山小師父。”

老尼姑轉念一想,這雲山小妮子,平日裏嬌生慣養,多病多災的,這次長途跋涉還不知道能不能到京城,領着她走自然是個托後腿的人,既然這愣頭小子要留她,何不慷慨,再賺他些銀子,何不快哉,遂說道:“施主既然這樣好心,我出家人怎麽能不成全呢。”

老尼姑又慢慢說道:“我們佛家一向慈悲為懷。但你也知道,這些年來,我們為雲山照顧不少。豈能容易進又容易出呢。我們也是肉體凡胎,亦是要吃飯喝水的。”

芸路隐隐猜到,便說道:“這都自然,我正要資助老師父遠行呢。”

老尼姑靜靜伸出五個手指頭來。芸路張開大口,說道:“啊?五十兩。”

雲山看了芸路一眼,知道他力不從心,就拉到一邊,勸他算了。

誰知芸路從懷裏掏出他姥姥給他的金鎖,遞給老尼姑,說道:“老師父,你看看。這金鎖十分的足,不值五十兩,也有三十兩,你看這好不好。”

老尼姑早就喜得屁滾尿流。原來老尼姑伸出五根手指,就是五兩銀子的意思,可是芸路誤以為五十兩,就把金鎖交給了老尼姑。t老尼姑自是高高興興把雲山放了走,痛快往京城走了。

芸路和雲山自然歡歡喜喜回來了。慧娥見了這狀,問道:“喲!雲山怎麽來了?你不是跟着你師父往京裏去了麽?”

雲山正要開口,芸路先說道:“娘,是我把雲山留下的。一來,她還惦記着她父母回來找她,二來又舍不得離開這裏,三來你又想要個閨女,我這就給你帶回來了。”

慧娥看他倆這樣子,隐隐能猜到七八分,只是家裏存糧又少,又是荒年,實在不好過,遂慢慢說道:“留下……就留下吧。”慧娥也不能怎樣,既然孩子們都願意,苦點就苦點,總過了這段時間就好了。

這旱情一直連到快入秋天的時候,有些不耐旱的莊稼,都已經死了。村裏也漸漸出了人命,都是因為沒了莊稼,家裏稍微窮一點的,存糧也不夠,就上吊自殺的,餓死的。

慧娥的母親這幾日臉色也漸漸黑黃起來,慧娥知道快是不行了,就忙的料理後事。果不其然,那天夜裏,慧娥陪着她母親睡覺,聽得她母親胸喘如牛一樣,呼嗵嗵,呼嗵嗵,整個心胸肺連連起伏,像是大河奔流一樣,直鬧了半夜。

慧娥一邊收拾裝斂的衣裳,一邊派小鸠兒往村外告訴她大姨和舅媽去。第二日。她母親醒來,卻還有些精神。

慧娥趁着她還好,一邊給她擦臉,一邊給她梳頭,問道:“娘啊!你身上有什麽不好的地方麽?”

老太太說道:“小娥啊!昨兒夜裏我又夢見你爹和你大哥了。都笑眯眯的模樣,可好了。”

慧娥驀地一驚,看着老太太,說道:“娘,怎麽了?你又認得我了。”

老太太笑了笑,不解何語,又從腦袋後面的發髻裏拔出釵子,把身邊随身帶的鐵皮盒子打開了,裏面黃的白的綠的看花了眼,老太太說道:“小娥啊,你自從嫁過來,也沒少吃苦。當時娘也不願意你們這親事,給的嫁妝自然沒有你大姐豐厚。我也是對不起你,如今來,最後落得你要給我養老送終,這些東西就歸了你了。”

慧娥看那盒子裏,有的是金銀手钏,珍珠耳塞,碧玉簪,細巧戒指,十來件好東西。慧娥還有些不好意思,說道:“娘,這些東西,我自己要了也不好,不如大嫂和大姐來了再說吧。”

老太太笑了笑,說道:“我既然給了你,自然是我的道理。你再給別人,你自己打算。這災荒年頭,誰也不容易。”

慧娥也沒說什麽,服侍她母親吃了點粥,又伺候她躺下,這一趟不要緊,就睡死過去了。慧娥忙與她母親梳洗好,換上衣服,送到她大嫂家裏去發葬。

喪事完了以後,慧娥看她大嫂孤兒寡母很是不容易,又把老太太留下的家私分出來一般,給了她大嫂,好來度日,不消多題。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