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明珠落玉盤,白露啖鳗鲡

第18章 明珠落玉盤,白露啖鳗鲡

鋪墊了那麽久,人人都對這家食肆充滿了好奇。

有東市來的老顧客,也有拿到單子湊熱鬧的新人,除此之外,今日還來了幾位重要的客人,那便是聶知事,秦掌櫃和吳掌櫃他們。

這些人不光來,還特意送了開業的賀禮。

聶知事字寫得好,特意手封一卷,上書“芸珍荟萃”四個字,用來做挂聯倒是正好,秦掌櫃和吳掌櫃一人送來對五寶彩葫蘆插瓶,也都是寓意好的物件,做個陳設,也與店內的風格相近。

今日的崔粥特意打扮了,一身豆蔻紫的束袖長裙配了同色的外衫,上面繡着些別致的花樣,仔細看猶如蝶戲絨花,把她襯托的愈發清麗,兩股辮子綴在左右,也有同色的布條箍了箍。

臉上未施粉黛,但卻如同三月桃花般的鮮嫩,眼神透着敞亮,一看就知道是個聰慧之人。

接過賀禮,忙将幾人往包廂請。

“崔娘子本事大啊,短短一月就能把食肆收拾得雅致幹淨,我瞧巷口已經排隊起來,這生意真是沒得說。”

“小本經營罷了,比不得幾位掌櫃的買賣大,巷口那位置我賣的是打包就能走的吃食,店裏則做堂用,這樣也好讓客人們能多有選擇。”

“哦?這是又要上新的吃食了?”

說着,吳掌櫃好奇的看了一眼,随後便看到了崔粥拿着冊手寫的食單,正面手書“崔家河鮮”四個字,倒是讓三人都有些眼前一亮。

“春夏兩季,正是吃河鮮的時候,我們根據四時節令,做了十二道特色菜,如今按着時節算,正好是明珠落玉盤,白露啖鳗鲡的好時候。”

“鳗鲡?你們竟然有鳗鲡?”

這話一出讓吳掌櫃略有些驚訝,這鳗鲡在隴西郡可不多見,他也就跟着主家去南安城的時候吃過一次,至今都還記得那味道,卻沒想到,這小小的崔家食肆竟然也會有這等食材,頓時生了興趣。

他吃過,秦掌櫃和聶知事卻沒吃過。

Advertisement

見到三人都是眼神透着驚訝和好奇,崔粥滿意的笑了,随後就說道。

“說來也是巧,正好遇見個厲害的魚行掌櫃,所以就特意收了幾條,不過量少,每日僅能供應三份,若是吳掌櫃的喜歡,要不給您上一份嘗嘗看?”

明碼标價,是崔粥一開始做食單的時候就想好的。

因此她一筆一畫用心寫下的單子上面就标注了這一份白露啖鳗鲡就需要五百文,一道菜值半兩銀子,這在兆縣可是不多見的,秦掌櫃的瞧見了,也跟着調侃了句。

“崔娘子的這十二河鮮,還真不是尋常百姓吃得起的啊。”

“讓秦掌櫃的見笑了,河鮮難保存,尖貨自然也量少,您可以問問吳掌櫃,我這價格是否公道?”

這話一開口,沒吃過的秦掌櫃和聶知事都看向了吳掌櫃,他眼神不離那食單,但卻點頭同意了此話,随後解釋說道。

“鳗鲡在隴西不常見,就連主家去南安城最大的酒樓吃都需要訂,所以能以五百文吃到這菜,崔娘子确實沒宰客,就是不知道這鳗鲡是如何做?我瞧着似乎是炭燒。”

“嗯,吳掌櫃的感興趣,我這就給您上一份。”

五百文,對于他們來說雖有些貴價,但能吃到未曾吃過的東西,自然也是舍得的,于是就應下了。

很快,崔阿爹便送了一個小紅爐上來,裏面擺放着小段的銀絲炭,上面架了個鐵絲纏成的網格,看着頗有些新奇,即便是如吳掌櫃的吃過這鳗鲡,此刻也好奇的很,于是湊近了看。

白瓷玉盤裏放着新鮮切好的鳗鲡段,約有四五指寬,也不知崔粥放了什麽,還隐隐飄着些仙氣,讓人還未吃上呢就期待滿滿。

随後将鳗鲡段放在烤爐上,滋啦一聲還能看得到魚肉蜷縮的樣子,魚肥肉厚,滋滋冒油,不一會兒就變成了金黃色。

崔粥用特制的木筷左右翻烤着,等香味往吳掌櫃等人鼻子裏鑽的時候,三碟不同的蘸料也放在了各人面前,一椒鹽,一柚子醬,一辣面。

顧及了客人的各種口味。

“幾位,嘗嘗看吧,若喜歡原汁原味的鳗鲡,那可以嘗嘗蘸椒鹽的,鹹鮮的口感一下子就能蹦出來。”

聽到崔粥如此說,三人也迫不及待的試了一口。

炭烤的火候掌握得很好,外表酥酥脆脆的,但裏頭的魚肉卻很鮮嫩,這一口下去,幾人總算是知道為何這道菜能賣上貴價了。

就是這吃法,都要別致些。

幾口下肚,崔粥從他們眉宇間的滿足和驚喜看得出來,這菜得了人心,于是挑了一塊切薄片的酸黃瓜加入其中,外面裹了個脆餅,就遞給了吳掌櫃。

“掌櫃試試看這個口味,可喜歡?”

吳掌櫃連忙接過去,一口下去,酸口的黃瓜和脆餅的酥感讓鳗鲡的味道變得愈發特別,吃起來比椒鹽的要沖擊些,但回味無窮。

秦掌櫃和聶知事看着他,表情不自覺的也吞了吞口水,崔粥如法炮制的給他們做了一塊一樣的,二人進嘴後,都表現出了無比的驚喜。

“這鳗鲡,還真是人間美味,如此特別的口感,當真是沒在其他地方吃到過,崔娘子,你是如何知道這做法的?”

秦掌櫃好奇一問,崔粥順勢推到了爹娘身上,笑答。

“您也知道我爹娘做了幾十年的鄉廚,所以沒事就愛鼓搗些奇奇怪怪的東西,這樣好的食材若是能配上特別的口感,想必會更出彩,不是嗎?”

聽到這話,三人皆點點頭,不論其他,就這一道“白露啖鳗鲡”便足夠驚豔了,更別提食單上面共十二道菜,若是要将這些都吃下來,只怕沒有十兩銀子,是做不到的。

所以秦掌櫃看向崔粥的眼神也多了幾分敬佩。

“我一開始還想着,在慶春街上開食肆怕是有些難,如今看來,崔娘子倒是很會抓人心思啊,這樣的佳肴,我還真想不出來除了慶春街還有哪裏能能賣得出去!”

秦掌櫃的話不假,慶春街附近的都是富貴人家,尋常百姓聽到五百文一道菜會驚覺天價,但對于他們那些人來說,不過擡擡手而已。

崔粥也是這個意思。

貴價的吃食她要賣,便宜的吃食她也要賣,這樣才能更快的積累錢財,買到她想要的院子,接一家人過來。

上了三碗白玉飯,最後崔粥用烤好的鳗鲡肉裹了特調的面醬後,鋪在米飯上,一勺醬汁一勺肉,再配上米飯,那滋味真讓人滿足。

等到三人出門的時候,皆對“白露啖鳗鲡”這道菜贊譽有加。

一個為官,一個從商,還有一個主家顯山不漏水,他們三人若是能幫她宣揚幾句,可比撒一百份單子還有用些。

因此送走了三人,崔粥就又去給爹娘幫忙了。

巷口的鋪子,半價就能吃上此前在東市吃到的東西,因此排隊的人只多不少,崔家三人手腳麻利,請來的那個婦人也一樣動作迅速,折騰了一上午,鋪子的營收從已經空了的幾個大框來說就知道非比尋常了。

因為就在鋪子裏做,來回方便,所以趁着人少,崔家爹娘趕着又做了三桶稀豆粉,二十份紅絲馎饦,三十份青菜肉絲年糕湯的原料出來。

半價雖然少賺了許多,但架不住人氣旺。

因此僅半天的時間,這家崔家食肆在慶春街就有了點小小的名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