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梅花魚餅湯,蜜煎櫻桃肉,海鮮粥
第23章 梅花魚餅湯,蜜煎櫻桃肉,海鮮粥
“老了,就不愛出門到處逛了,兆縣這地方清靜,老爺沒去世前,時不時的就帶我來這裏歇息段日子,我也習慣了,況且我的腿腳不好,留在南陽郡只怕風濕愈發厲害,倒是搬來這裏的小半年時間裏,都沒怎麽發作,想來也是這地方的好處。”
邬老夫人解釋了一句,順便捶捶腿,露出些釋懷的笑容。
見她如此,那楊老夫人也就不好再勸,随後對着孫兒孫女就招招手,親切的介紹說道。
“帶鋆姐兒去看你的那年,她才五歲,如今都快及笄了,這是诩哥兒,馬上也快滿六歲了,來,快給邬祖母請安。”
聽到名字的二人立刻上前,姐弟倆都是楊氏用心培養過的,規矩禮儀自然不在話下,尤其是姐姐楊鋆,一舉一動皆按照中京城皇家的規矩來,瞧到這兒,邬老夫人心中也明了了。
“鋆兒見過邬祖母,請祖母慈安。”
“诩兒見過邬祖母,請祖母慈安。”
看了一眼楊老夫人,只見她微微點頭,邬老夫人雖不太認可,但也知道這是世家大族女兒的宿命,所以不多言論。
“起來吧,都是好孩子。”
說罷,就看了一眼身邊的丫鬟采桑,只見那丫鬟立刻端了錦盒上前,“一點小玩意兒,全當是給孩子們的見面禮吧。”
“謝過邬祖母。”
姐弟倆接過錦盒就看到裏面放着兩尊泗水郡不常見的七彩琉璃盞,或做陳設,或用飲盞皆可行,如此手筆,果然是邬家才有的。
“這次來隴西,在的日子長嗎?”
“也就七八日吧,若不是那位請不出隴西郡,我們也不至于千裏迢迢的跑到這兒來。”
“哪位?”
Advertisement
“邬姐姐這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久了,都忘記了南安城裏住着哪位了嗎?”被楊老夫人這麽一打趣,邬老夫人才恍然大悟。
眼神看向鋆姐兒的時候,多了一絲心疼。
也是,泗水郡的女兒若要入宮,少不得找幾個硬氣些的靠山,否則豈不是只有被人生吞活剝的份,想到這裏,她就嘆息一聲,拍了拍楊老夫人的手背就說道。
“做長輩的總是有操不完的心,”說罷就指了指身邊的邬三,笑着排遣了一句,“除了這小子以外。”
話剛出口,花廳內的衆人就笑開了,而外頭候着的丫鬟問籬快走幾步進來就對着邬老夫人恭敬有加的說道。
“老夫人,飯菜都備好了,可是現在就送過來?”
“嗯,上吧。”
“是。”
很快就見丫鬟們魚貫而入,每人手裏都提着食盒,從廚房到花廳有段距離,魚鮮類的東西做好了若是不趁熱吃,冷了可就腥氣了,因此等到丫鬟們把飯菜從食盒裏拿出來的時候,還能看得見冒着些鍋氣。
報菜名的也是問籬,如崔粥那樣的身份可進不到這裏來。
等全部聽完之後,客人楊老夫人倒是感興趣了,指着那梅花魚餅湯就笑道。
“到底是邬姐姐的廚娘,連湯都做的這般清雅,這一塊塊狀如梅花的樣子,還真是像極了咱們之前見到的那白蕊梅花。”
“先嘗嘗看,味道怎麽樣?”
楊老夫人用湯羹嘗了一口,随後只覺口中有股清淡的梅花香氣,而魚餅做的約有拇指大小,一塊塊的軟糯彈牙,若是仔細看還能瞧得出上面描了幾筆花蕊的樣子,可謂以假亂真。
“不錯,這東西對我胃口,邬姐姐也知道,年紀大了就不愛吃那些個硬菜,平日裏我都是偏愛湯羹多些,你這裏的廚娘好本事,竟能未蔔先知!”
邬老夫人聽着這句贊,嘴角也揚了笑意。
對她而言,遠道而來的老姐妹能吃得開心,這便是最要緊的,而後眼神掃過桌上的其他人,此刻的楊诩正盯着那蝦蟹釀橙,一臉的好奇。
丫鬟問籬,見此立刻上前幫忙盛了幾勺出來,還輕聲解釋說道。
“廚房想着楊公子或吃不了太重口的東西,所以特意預備了這道蝦蟹釀橙,都是新鮮蒸好拆卸下來的肉,緊致着呢,而後又放在這橙盅裏一并蒸,所以香味也激發出來,楊公子嘗嘗看。”
“嗯,多謝問籬姑娘解釋。”
而後就拿起旁邊的梅花金玉勺嘗了一口,果不其然,蝦蟹的鮮美配上橙盅的酸甜口,讓楊诩愛不釋手,原本還有些穩成持重的小臉上此刻挂着興奮,快速的吃完碗中的後,就看向了一旁的丫鬟問籬。
楊老夫人見着了,笑得開懷。
“慢點,慢點,沒人跟你搶,這孩子在家被他爹娘拘得就跟個夫子似的,一點都沒有皮猴子的樣,今日在邬姐姐這裏吃了道菜,倒是把天性給吃出來了。”
“喜歡就多吃些,不過這桌上還有別的,都嘗嘗看,若是喜歡,下次來邬祖母這裏,再給你做便是。”
邬老夫人膝下無兒無女,也就邬三這侄孫兒還記挂着會來看望,所以榮軒園許久沒有孩童的造訪了,因此見着诩哥兒表現出來的天真,她也跟着融了半顆心。
說完就給诩哥兒撚了一個水晶螺餃。
那餃子晶瑩剔透,看上去就跟透明的琉璃盞似的,包的大小也剛好兩口就能一個,因此別說是孩子了,就是口味清淡如楊夫人,也覺得甚好。
“這裏頭我瞧着有菌菇,有筍,有脆菜,就是這螺肉這麽吃還是頭一回,我當是要像海東郡那邊一樣,一整個的端上來呢,到底是邬伯母這裏的廚娘心思巧,能把魚鮮做的同隴西菜一樣,別有風味呢。”
楊夫人出自太原郡王家,口味一向清淡。
哪怕嫁到泗水郡多年,也還是不太能吃辣,所以這樣的味道正好,既滿足了她想吃隴西面食的念頭,又不覺重口,因此吃了兩三個,都覺得還有些不夠。
比起她中意的水晶螺餃,楊老爺更愛那道蒜香粉絲焗鮮煲。
吃到口中,先是有沖擊最強的蒜香味道,卻不是刺鼻辣口,而是帶着鹹鮮的口感,再吃以及切成丁的魚鮮,便能嘗到撲面而來的脆爽口感和魚鮮特有的一股海水味。
泗水郡吃魚鮮的機會不多,但這道菜對于楊老爺而言,可以說正好,出來這些日子,為了顧及一家老小,飯菜上總是清淡又清淡,他嘴裏淡得都快能打鳥了,所以一時吃到這樣的家鄉味,讓楊老爺真是有種說不出的滿足。
“楊老爺,這是蜜煎櫻桃肉,廚房說吃了粉絲煲以後用這個,味道能沖淡些。”
“用心了,用心了。”
崔粥想着或許客人上門是來談事的,總不好頂着一嘴的蒜味說話,因此特意做了這個,酸甜可口,望而生津,自然就能淡化不少味道。
楊老爺用象牙叉了一塊入口,沒多會兒就贊了句。
“甜而不膩,此味獨美。”
他說完,衆人也跟着嘗了一口,果不其然,确實不錯。
吃到七八分飽,廚房那邊又讓人送來了一碗暖腸胃的海鮮粥,裏頭加了胡椒粉,所以吃起來略有些辣口,但就是這樣一碗下肚,頓覺腹中充滿了熱氣。
這對于五六月喜歡啖冰的日子來說,可謂良方。
“去,賞一賞崔娘子,她今日的這頓盛宴,辦得不錯。”
邬老夫人開口,身邊站着的丫鬟采菊就應下了,比照着平日裏老夫人賞下人的銀錢又多添了三分,因此等崔粥拿到銀袋子的時候,份量可不少。
“這位姐姐,酬金我們原先就拿過了,這銀錢不好再收,還是請拿回吧。”
“酬金是酬金,賞銀是賞銀,崔娘子不必客氣,只管拿着就是,我家老夫人待人向來寬厚,你這頓飯菜做得甚合她意,所以就別推辭了。”
丫鬟采菊好脾氣的解釋着,對于崔粥她也是心有喜歡的,畢竟如她這般有巧思又不争先的廚娘不多見,心中暗想,此人的造化怕不僅僅在這火竈之間,因此點點頭就先離開了。
才剛出門,就忽而聽到有小丫鬟着急來報。
“采菊姐姐,老夫人暈倒了……”
一瞬間,廚房裏剛剛還笑意滿滿的衆人頃刻就看向了崔粥,莫不是她做的飯菜出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