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第51章

因為黛玉的一句話,喬安的高興一直持續到正月十四。

過了初一,蘇梅和賈敏、林如海都有人請吃年酒,林家也要請人吃年酒,因年下難免亂糟糟的,幾個大人都不欲讓兩個孩子往前頭去,只能吩咐嬷嬷丫鬟們好生伺候,又對着兩個孩子千叮咛萬囑咐。

索性喬安和黛玉都是讓人省心的孩子,在家裏不過是趕圍棋拆九連環,或者看書寫字,或者彈琴下棋,并不吵鬧着要出門,回來問過丫鬟嬷嬷,大人們們才算放了心。

索性林家在揚州根基淺,不過忙了□□日,林如海和賈敏便歇下了,倒是蘇梅仍在忙亂,林如海趁此機會,常與賈敏一起看着兩個孩子,漸漸的他也明白為何賈敏如此偏愛喬安了。

知禮、懂事、聰明,林如海看了喬安幾日,難免也喜歡這個孩子了。

喬安對賈敏的親昵和尊敬是發自內心的,他真的将賈敏當成了自家裏貼心的長輩,林如海浸淫官場這些年,一眼就能看穿一個孩子的真心。

喬安對黛玉除了親近還有照顧,他偶然也會撒個嬌賣個乖,但他舉手投足間,卻處處謙讓黛玉,恍惚他才是那個年紀小的。

林如海還發現,喬安非常崇拜黛玉,黛玉讀書最好,寫字最好,彈琴下棋也是最好,在喬安眼裏,黛玉做什麽都是最好的。

喬安還與黛玉性情很是相投,什麽時候安靜讀書,什麽時候嘻嘻哈哈地玩鬧,他們總能湊到一起。突然鬧起來,突然安靜下來,林如海覺得莫名其妙,兩個孩子卻心有靈犀。

此外,林如海心血來潮時,還問過幾次喬安的書,他知道喬安啓蒙不到一年,便只撿《三字經》、《千字文》裏頭的問,見他對答如流,才問他如今讀了多少書,聽他說已經在讀四書,林如海不免吃驚。

早聽夫人誇過他,林如海直至親眼見識了,才知道夫人所言何止不虛,還太謙虛了。若不是他衙門公務太忙,林如海都想收喬安做學生了。

知禮、懂事、聰明,這樣的孩子林如海也見過,不算稀罕,但一個五歲的孩子能做到如此地步,卻是罕見了。

林如海一直關心的事也沒有疏忽,細心觀察之下,直到十四這一天,蘇梅要帶喬安回村祭祖,他對賈敏道:“夫人說的沒錯,這兩個孩子相處起來的确猶如嫡親姐弟,是我多想了。”

賈敏早就把這事抛到九霄雲外去了,兩個都是她心疼的孩子,未來他們如何,賈敏都樂見其成,她只要護着兩個孩子安穩長大就是了,不想林如海竟如此鄭重其事。

賈敏便道:“老爺這下可放心了罷,我一早就說了,安哥兒和玉兒都是好孩子,老爺可不要再杞人憂天了。”

Advertisement

林如海笑道:“夫人慧眼識珠,咱們家這些年虧得有夫人在,否則我哪能有今日?”

賈敏一笑,道:“教養孩兒,打理內務,原本就是我的分內之事,不過是些小事罷了,老爺衙門裏頭才是大事呢。”

林如海用力握住妻子的手,道:“衙門裏頭的事要緊,是因為事關社稷蒼生,咱們家也是蒼生一粟,自然同樣要緊了。”

賈敏回握住丈夫的手,道:“老爺在外頭好好的,我們在家裏也會好好的。”

夫妻二人正溫情脈脈,忽聽外頭黛玉道:“爹,娘!”

原是蘇梅帶着喬安就要出發,黛玉今日一直在與喬安說話,她也跟着一起過來了。

各自見過禮,大人們還有話說,喬安和黛玉便湊到一邊說悄悄話。

喬安道:“外頭的花燈又大又漂亮,去年我爹給我買了好幾個,等回來我給你帶,你喜歡什麽樣式的?”

喬安這一去要十七那日才能回來,比上次要久,又有上次那場陰差陽錯的誤會,這次再一走,兩個人都有些心有餘悸,難免話也比上次多了些。

黛玉問道:“都有什麽樣式的?”

喬安想了想,道:“有蓮花的吧,我也記不清楚了。”

黛玉笑道:“這個也好,還有旁的,多拿幾個來瞧瞧。家裏也紮了花燈,我給你留着,給你挂到你屋裏,還有你院裏,都給你挂滿了。”

喬安想着紅彤彤的院子,笑道:“那你呢?你還要藍色的燈籠?”

“藍色的花燈也好看。”黛玉偏頭笑道,“我就喜歡藍色的燈。”

喬安笑道:“等我給你紮了紅色的燈籠換上,你還喜歡紅色的嗎?”

這會是好多年以後的事,黛玉想想,笑眯了眼睛:“那要看你紮的好不好了。”

喬安踮起腳比了比,道:“等我像我娘一樣高,我就開始學。”

“好啊。”黛玉見蘇梅往這處看,忙笑道,“還有元宵,知道你忘不了吃的,我還是要提醒你一句,別忘了吃元宵。”

喬安也看到母親招手了,他點點頭:“等回來,咱們再一起看花燈。”

這一天的傍晚,喬安回到了姚家村的老宅子裏,昨日蘇梅便派人回來将炕燒起來,喬安支了個小炕桌,坐在炕上看黛玉給他挑的詩集——這已經是他看的第五本詩集了,但沒什麽用處,先生讓作的詩,喬安依舊沒有頭緒。

放下書,喬安嘆了口氣,蘇梅正在一旁看醫書,見他唉聲嘆氣正要說話,忽聽外頭有人說話。

百合過去打開門,守門的小厮恭敬回話:“外頭姚大娘一家來了。”

屋子不大,蘇梅也聽到了這句話,她垂下眼睛,淡淡道:“請姚大娘進來。”

少頃,姚大娘帶着女兒及未來女婿進了門,姚大娘這個親家在姚家村是個外來戶。姚家村有三個姓氏,除了姚和喬,剩下的第三個是獨門獨戶。這戶人家姓陳,是早些年搬到姚家村來的,建了大院子,家裏還有仆役,更買了不少田地,是個大財主,姚家村人都稱陳家當家一聲陳員外。

蘇梅并不清楚陳家人的來歷,但陳家人的目的她倒是清楚,她與姚家從前并不親厚,只是喬安被父親帶着回村時,跟着一群孩子被二丫帶着玩過兩回罷了。姚大娘是個老實的婦道人家,不會說好聽話,她過來,大約是陳員外聽聞上次二丫和喬安說上了話,想借着這個親家,攀上林家這個高枝罷了。

蘇梅不打算做扯篷拉牽的,也不打算為難姚大娘,索性陳員外的兒子在這裏,他回去會告訴他爹,是蘇梅油鹽不進,不是姚大娘不會辦事。

不大會兒功夫,蘇梅就起身送客了,這一行三人都松了一口氣,蘇梅便不為姚大娘和二丫擔心了,看來陳員外的兒子并不贊同他爹這個拐十八道彎攀高枝的做法。

蘇梅關上門回來時見喬安正托着下巴出神,她過去點了點喬安的鼻尖,問道:“想什麽呢?方才也沒見你跟二丫姐姐說話。”

喬安趴在小炕桌上,感嘆道:“娘,姨媽對我們真好。”

蘇梅一愣,她揉揉喬安的頭,笑道:“你倒是有心。”

同樣的處境,林家……不,應該說賈敏待他們母子,的确是再好不過了。

“娘,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很多事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人家對我們好,我們也要對人家好。”喬安道,“我們不能只要別人對我們好,不能挾恩圖報,因為這樣是不會長久的。”

蘇梅嘆息道:“好孩子,這不是一個道理,這是……很大很要緊的一個道理,你能明白,娘很……很高興。”

很高興,也覺得傷感,她從來都不想要兒子這麽早懂事,但喬安……即便在父親還在時,他就遠遠比同齡人更懂事了。

對于一個母親來說,真是既喜又憂。

元宵節時,各處會有燈會,喬安只記得去年元宵爹娘帶着他去了揚州城內的燈會,人多熱鬧,花燈更是看的人眼花缭亂。

蘇梅今年并不打算帶喬安出門看燈,這是早就說好的,他們母子現在都在守孝,這樣的熱鬧并不适宜去湊。

因喬安惦記着要給黛玉帶花燈回去,蘇梅便遣幾個小厮到鎮上去買幾個花樣獨特的花燈來,并不求多精致,只要那種一看過去就覺新鮮的花樣。

喬安插嘴道:“要一個藍色的,姑娘喜歡藍色的燈。”

幾個小厮面面相觑,為首的那個磕巴道:“哥兒,并未聽過……并未聽過有藍色的燈。”

喬安道:“你們多拿些銀子,到鎮上找一個會做花燈的匠人,多給他幾兩銀子,他自然能做藍色的燈了。”

小厮們領命下去,當晚果然帶回來一個藍色的蓮花花燈。

這個別出心裁的花燈在十七這一日被喬安帶回了林家,送到了黛玉手上。

黛玉舉着花燈,藍色的光映在她臉上,她笑吟吟道:“我要将這個花燈挂在我床頭上。”

喬安之前一直覺得藍色的燈籠照在人身上怪吓人的,但這會子見了黛玉在燈下的笑靥,忽然覺得藍色其實并不可怕。

賈敏聽了這話,顧不上再與蘇梅說話,忙過來道:“可別,哪有将花燈挂在床頭的,只挂在廊下便是了。”

黛玉蹙眉道:“可外頭風大,吹壞了怎麽辦?”

喬安忙道:“壞了咱們再尋人紮一個就是了,蓮花樣式的很常見。”

“再紮一個也不是這個了呀。”黛玉将手放低了些。

喬安與黛玉面對面站着,一眼就瞧到了她的表情,他伸手将花燈接過來,也有些發愁。

黛玉既這樣喜歡這個花燈,被風吹壞了可怎麽好?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