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信仰
穆瓊同寝室的兩個男志願者, 一個是當初在馬車上主動找他搭話,問他學校的, 名叫鄭維新, 他在這些志願者裏挺有威望,其他的志願者都願意聽他的。
另一個男志願者則叫孫奕堯,他長了滿臉的痘痘, 不愛說話,性格有點腼腆。
這些志願者家裏都挺富裕,以前除了學習怕是沒幹過別的活兒,又沒有治病救人的經驗,因而今天一天, 他們其實什麽都沒做成。
這倒不是他們不願意做事,主要還是他們眼裏沒有活兒, 沒人教就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麽, 于是一直在瞎忙活,甚至于幹站着。
倒是穆瓊,好歹有經驗,幫着傅蘊安做了不少事。
林壽富照顧他們這些人照顧的非常周到, 飯食都是他和他的母親一起操辦的,他的奶奶還整日在竈下忙活着,不曾讓熱水斷過供。
林家這情形,跟穆家以前在蘇州時的情形倒是有點像, 不過相比之下,還是穆家更富裕一些。
現在已經晚了, 鄭維新和孫奕堯就從廚房拎了一桶熱水回房間,打算洗臉洗腳。
穆瓊放下手上的筆記本,和他們一起洗漱。
這年頭沒有潔面乳什麽的,他就只用了清水洗臉,又用毛巾擦幹。
鄭維新和孫奕堯兩人,卻是把他們帶來的毛巾放在水裏打濕擰幹,然後照着自己的臉一陣猛搓。
穆瓊瞧見這一幕,有點擔心孫奕堯會把他臉上的痘痘給搓破……
好在這樣的事情并沒有發生。
三人是合用一個洗臉盆,一個洗腳盆的,當然洗的時候,水是換過的。
他們洗臉倒的水不多,洗完都倒在了洗腳盆裏,準備洗腳。
“怪不得我今天腳特別痛……原來長水泡了。”鄭維新脫了鞋襪,就抱着自己的腳道。
Advertisement
皮鞋這東西雖說穿着好看,但其實并不舒服,還容易磨腳。
孫奕堯并沒有比鄭維新好到哪裏,他腳上倒是沒有長水泡,但後跟處被磨破了皮。
兩人龇牙咧嘴地洗了腳,有點眼饞穆瓊的布鞋了,鄭維新道:“穆瓊,你真是有遠見,一開始就穿了布鞋!”
“布鞋舒服。”穆瓊笑笑:“以後再有這樣的事情,你們可別穿皮鞋了。”
“那是,以後我們還要多帶東西。”鄭維新道,他們不像穆瓊,連被褥都帶了,用的都是林壽富準備的,各種不習慣,還總覺得有股味道。
雖然不好意思抱怨,但他們确實有點受不了。
穆瓊看出來他們的不适應了:“只要帶的動,用得上的東西就都帶着吧,當然,如果是去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就沒有必要拿那麽多了。”鄭維新和孫奕堯家裏都是有錢的,去別的大城市的話,帶上錢就夠了,什麽都能買。
“那是!”鄭維新道。
三人一邊聊一邊整理好,這才上床睡覺。
蠟燭已經吹滅了,房間裏漆黑一片,鄭維新突然道:“我以前從來不知道,老百姓的生活是這樣的。”
他不是沒有見過窮人,也不是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人生活困苦,但人有時候就是這樣,你不曾和那些人近距離接觸過,感觸就沒那麽深。
穆瓊以前其實也不知道。
“等我回去,我要把我這次義診遇到的事情,全都寫下來。”鄭維新又道。
孫奕堯也道:“是要寫下來……穆瓊,我們明天能做點什麽?”
“你們還是學生,這趟出來,主要是來長見識的,學習就行了。”穆瓊道。
“但我們總不能什麽都不做。”鄭維清道;“今天,傅醫生和瑪麗醫生一直忙着,我卻什麽都做不了,我很難受。”
穆瓊想了想,突然道:“你們可以去給村民講解衛生知識,比如說水一定要燒開了喝。”
在現代,水龍頭放出來的消過毒的水,都是沒人直接喝的,要麽燒開喝,要麽幹脆就喝買來的桶裝水瓶裝水。
但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渴了,直接從河裏舀一瓢水喝的情況并不少見。
鄭維新和孫奕堯都答應下來。
第二天來看病的人依舊很多,而鄭維新和孫奕堯還真按着穆瓊說的,開始給村民講解一些衛生常識。
村裏人大多不識字,他們甚至都不知道大學是怎麽樣的,但他們自一套理論,覺得中學畢業,就相當于是個秀才了,大學生的話,那就是舉人了!
現在舉人老爺跟他們說水要燒開了喝,那肯定是對的,只是:“我們家裏,沒那麽多柴火來燒水……”
這邊沒有森林,沒地兒砍柴,村民們平常用的柴火,不是水稻稭稈就是桑樹上修剪下來的枝條,而這些根本不夠燒。
穆瓊聽到這些,算是明白為什麽某位先生要棄醫從文了。
不過,雖然如此,這些志願者還是讓這些百姓知道了一些知識的。
在這個村子裏,他們義診了三天,來治病的人也就少了——附近幾個村子身上有病痛的人,基本上都已經來找他們瞧過。
如此一來,他們自然也就輕松下來。
按理,他們繼續在這裏義診三天,就能完成任務離開了,但是愛德華傳教士提議:“我們可以去更遠,更貧窮的村子,那裏的人更需要我們。”
“是的,我們應該将上帝的福音傳給更多的人。”瑪麗醫生也贊同。
這個年代,歐洲和美國往中國送來了很多傳教士。
他們這麽做的本意,是實行文化侵略,因而穆瓊最初的時候,對隊伍裏的兩位外國傳教士,是沒有好感的。
不過跟愛德華傳教士接觸久了,他突然發現這位傳教士本身,其實并沒有這樣的想法。
那些國家的上層肯定是想進行文化侵略的,但這些傳教士的話……有些怕是并不知情,比如愛德華,他就是一個非常理想化的人。
他覺得這個國家是如此的貧窮,人民的生活是如此的困苦,他應該在神的指導下為他們傳播福音,拯救他們的靈魂和身體。
他覺得自己背負着一個偉大目标,他要讓神的光輝灑滿這個國家,他甚至願意為這個目标貢獻一切。
而瑪麗醫生也是這樣想的,這從她和愛德華傳教士的對話中就能聽出來。
穆瓊并不喜歡這兩人那理所當然的想法,卻也不得不承認,他們不是壞人,有時的很多做法,還挺可愛的。
尤其是他知道,這次義診之所以會叫上那麽多大學生當志願者,是因為在鄭維新他們之前從大學畢業的醫生,都不願意去小地方執業的緣故。
西醫稀缺,畢業之後很容易就能在上海這樣的大城市找到工作,工資還很高,一個月少說也有幾十塊,自己開診所還能賺得更多……在這樣的情況下,誰願意去小地方行醫?
這也是人之常情了。
但像愛德華這樣的,被他們國家的政府忽悠來傳教的虔誠的教徒,卻覺得這是不應該的,他們自己時常去為貧苦百姓治病傳教,也希望鄭維清這樣的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做點什麽。
所以,他們叫上了一群志願者,所以,發現來這裏治病的人變少了,他們就想去更加貧困的地方。
“可是去別的地方,我并不能照應到你們。”林壽富聽了瑪麗醫生的助手的翻譯,有點着急。
“我們并不需要照應,上帝和我們同行。”瑪麗醫生道。
“這樣吧,在這邊留下四個志願者,在接下來的幾天裏繼續為人治病,剩下的人……我們去別的地方。”傅蘊安道,他用中文說了一遍,又用英文說了一遍。
他的提議,得到了所有人的贊同。
留在林家的四個志願者,是兩個女志願者,以及不跟穆瓊同房的那兩個男志願者。
那兩個女志願者的學習本來就好,這三天又一直在給瑪麗醫生打下手,已經能獨立應付一些病人了,那兩個男志願者要弱一些,但可以留下來保護這些女志願者。
至于其他人,他們上了馬車,第二天一早就繼續前行。
這次,馬車走了半天,然後他們來到了一個村子裏。
這裏沒有人安排,也沒人提前通知過,再加上這裏離上海更遠,消息更加閉塞……一開始馬車進村的時候,很多人好奇地過來看,但等愛德華從馬車上下來,這些人立刻就跑了,還有人朝着他們扔石頭。
林壽富跟着來了,他見狀連忙去找了村裏的村長,說他們一行是來義診的。
但村長并不同意,甚至覺得他們這些人都是搞巫術的,洋人還會把人開膛破肚……
“我們都是醫生,免費幫人治病的,并不會對人開腸破肚。”傅蘊安見到林壽富沒辦法說通那個村長,就上去一起勸說,還拿出了他們帶來的一些證件。
說來也怪,林壽富不能說服那個村長,但傅蘊安出馬,詳細解釋他們的來歷之後,那個村長竟然就同意了。
只是他不願意為他們安排好點的住處,而是讓他們住在村子的一個破廟裏,想要讓佛祖壓着洋妖怪。
穆瓊:“……”
好在,愛德華和瑪麗聽不懂這裏的方言。
說實話,就連穆瓊聽着都有點吃力,這裏的方言和上海的蘇州的相似,但又有些不一樣了。
破廟是四四方方一個廟,中間有個不大的院子,中間有個灰堆,地上插了些燃盡的蠟燭和煙。
這裏左右兩邊有些房間可以住人,正朝着南面的大屋裏,則供着一個佛像。
林壽富是個好人,也是真的盡心盡力地想為老百姓做點什麽,辦事特別麻利。他買了一些稻草破門給大家鋪床,又去張羅吃食,還不忘給這裏的百姓宣傳,說是可以來廟裏治病。
然而,破廟門口圍了很多人,但并沒有人進來找他們治病,還有孩子正看着熱鬧,就被當娘的扭着耳朵拖走了,不許他在這邊玩,怕他被洋人開腸破肚吃了。
不過,雖是如此,到底還是有人來了。
來的是個看着也就三十來歲的男人,他很瘦,臉色蒼白,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進來:“你們能把我的腿治好嗎?”
“林家的,你怎麽找他們治病?”
“你不要命了!”
“哪有那麽好的事情,治病都不要錢!”
……
“我這腿要是好不了,一家子都要沒命。”這男人道。
破廟外頭的人聽他這麽說,頓時沒人吱聲了。
而等這男人卷起褲子……穆瓊等人都被驚了驚。
他的腿摔斷了,以一個奇怪的角度扭曲着,傷口上敷了一些不知名的草藥,肉已經爛了,散發出一些古怪的味道來。
都這樣子了,他還能站着,着實不容易。
瑪麗醫生幾乎立刻就道:“這需要截肢!”
這樣受傷嚴重,還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腿要是不盡快處理,很容易就會致人死亡。
“你這樣的傷勢,我們建議你截肢。”傅蘊安也道。
“把腿砍掉?”那男人問:“那我以後怎麽辦?我家裏沒地,老婆孩子就靠我當長工養活……而且,砍了腿還能活嗎?”
傅蘊安沉默,而這時候,又有個瞧着年紀不小的老太太來了,她有點怕愛德華,不敢進廟,就在廟門口對那男人喊:“老三,你怎麽跑了,我不是讓你在家裏待着,等着我給你敷藥嗎?這是我從大師那裏求來的神藥,隔壁村的老李以前身上爛了,敷了兩次就好了……敷了要是不好,就再吃點。”
老太太的手上拿着一片粉皮一樣的東西,到底是什麽就沒人知道了。
那男人的臉色更難看了:“老李死了。”
“那是他心不誠,大師很靈的。”老太太道:“我是你娘,又不會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