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周雲硯

第3章 周雲硯

面對周震壯碩的體魄,逼人的氣勢,李太傅戰戰兢兢,兩腿瑟瑟的将實情道了出來,說的時候,心中不住的大罵孽子!

他這女兒從小就刁蠻,因是嫡女,便寵愛有加,處處都随着她心意,沒想到釀出這麽大的禍事來!

周震一聽,虎目一瞪,粗聲道:“莫非你家女兒與丞相家小兒早就有交情?”

太傅不敢直視周将軍的眼神,吞吞吐吐的嗫嚅道:“這、也不能說有交情,就是……一同去過詩會。”

他自然知道自家那個任性的女兒與丞相家的小兒子走得近,若是那小兒子是嫡子,他也就順勢推舟了。

可那小兒子偏偏是個庶子,生母也沒有什麽顯赫的背景,這是萬萬嫁不得的。

怕夜長夢多,女兒也到年齡了,太傅就想快點把女兒嫁出去,等成了人婦,她就消停了。周圍看了一圈,能配得上他家嫡女的,便是周将軍的嫡子周雲硯。

雖說年歲上比他女兒長了幾歲,但好兒郎志在建功立業,稍微大點也好,能順着他任性的女兒。

聽到與周家結親的消息,太傅之女李蕭淑哭得眼睛都腫了!

她不嫁!她就要嫁趙郎!

“糊塗!”

李太傅苦口婆心的給女兒講道理,作為庶子,還是小兒子,丞相肯定不會偏向趙意,也就比普通人好那麽一點點,這輩子吃喝無憂罷了。

若是那趙意才高八鬥,有勇有謀,能為自己謀出路也行,可趙意就是個會說點蜜話的小白臉!也就能騙騙涉世未深的深閨女郎。

李太傅萬萬沒想到,待他與将軍府說攏,八字都要合上了的時候。

他女兒直接把他的如意算盤打翻在地,摔了個稀巴爛!

Advertisement

女兒私奔是第二天發現的,她只留了一紙文書,大體意思是,爹娘沒有設身處地為她着想,就是想用她嫡女的身份拉關系,這身份她不要了!她要與趙郎雙宿雙飛,纏纏綿綿到天涯。

當時太傅腦袋就是“嗡”的一聲沉鳴,眼前一片片黑影飄過,晃晃悠悠就要倒,幸虧被伺候的小厮給托住了。

李蕭淑私奔的第二日,李太傅悄悄給趙丞相寫了封信,意思是,你兒子帶我女兒跑了,你看看怎麽辦吧!

趙丞相當天下午就給他回信了,簡潔明了的說,這事鬧大了對你女兒名聲不好,我們都把這事吞進肚子裏,假如哪天兩個孩子回來了,我就讓趙意娶你家李蕭淑。

總而言之,趙丞相不怕丢人,一個不起眼的庶子能娶太傅家的嫡女,他們家怎麽也是賺了。

想到此處,太傅心窩裏一陣陣的絞痛,他千金玉貴養出來的女兒,怎甘心嫁給一個軟囔囔的庶子?

可是,和将軍府的這門親事,終究是黃了。

正廳內的另一位當事人周雲硯,脊背挺直的坐在木椅上。

周雲硯常年在外,從十歲就随着周震在馬背上征戰,矯健的腱子肉隐藏在長袍之下。手指與虎口上皆是厚厚的繭子,舉手投足間自帶一股威嚴之氣,并不粗俗。

他年幼曾做過皇子伴讀,在外空閑時也會多讀書。

周震并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個只會打仗的莽夫,因此時常督促他要多閱覽各種書籍,雖然以後不用去做文章,也要懂哪些人說得是哪方鬼話。

也許是這一頁頁文章的功勞,周雲硯不動武時,看起來氣質沉穩,且面容俊逸。

就是下颌邊有幾道細小的疤痕,不能算破相,但與女郎們心中的如玉公子,是相差了十萬八千裏。

就是再儒雅,也不會被人錯認為讀書人。

周雲硯站起身,向李太傅行了個武将的抱拳禮,啓唇道:“這門親事,就此作罷吧。”

他自知年齡不小了,但他在邊關既是鎮守的将軍,也算半個父母官,因此根本沒有閑心去顧及婚事。

邊關地界遼闊,原本派來的知縣只有八品,但因有駐兵,同時環境過于惡劣,沒人想來這吃不飽的地界,凡是來邊關的,均提一品,為七品知縣。

如今邊關的知縣姓守,家裏沒有什麽背景,好不容易考上了進士,留給他的都是些苦差事。

權衡了一下利弊,守知縣咬咬牙,就帶着老娘和媳婦,來了這黃土飛揚的邊界。守知縣想,好歹升了一品,值了!

在邊關吹了兩年黃沙,長相清秀的守知縣徹底成了當地人,又黑又瘦!

圍繞着如何改善邊關的生存環境,守知縣是愁禿了頭,與周雲硯相熟之後,常來周雲硯這裏吐苦水。

他們這本來就窮,也沒有人才願意來,那些有志的學子們寧願窩在翰林院裏吟詩作對,蹉跎光陰,也不想來這苦寒之地造福人民。

在邊關待久了,周雲硯也對邊疆的事情極為上心,他這次回來,定親是小事,他得去向皇上述職,看能不能給邊關再撈點好處。

其實沒人重視邊關這事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鄰國的敵人們虎視眈眈,三天兩頭來邊界打秋風。種的糧食,養的牲畜,就怕給他人做了嫁衣裳。

反正也種不活,索性就舍棄了。

邊境不是被畫上了一條明眼可見的線,也不是中間被劈開,兩國之間隔着一個懸崖峭壁。

邊界處只立了一個碑,離遠些,就說不清哪是哪兒了。

他在邊關駐了這許多年,吃了不少苦,與鄰國交鋒無數次,還打了兩場漂亮的勝仗,完全可以憑着這些,風風光光的回京。

小輩的武将裏,無人能出其左右。

周震還問他,開了年要不要轉回京中?

周雲硯想了想,還是決定再呆五年。

太傅家與将軍府的聯姻不可避免的崩了,當老太君聽聞此事時,不禁覺得自家孫兒真是苦。

常年在外不說,這麽大個兒郎,每日風裏來刀裏去,屋裏連個心疼他的人都沒有。

衣服、鞋襪,都得一個大男人自己收拾,老太君越想越覺得自家孫兒可憐。

“要不,給雲硯帶兩個丫頭走吧。”老太君建議道,雖說周家并不興養妾侍通房,但派兩個嬌俏侍女去伺候他起居還是省得的。

周震正好來跟老太君說退八字的事,聽聞此言,立馬反駁道:“軍營裏怎麽能有女眷?母親切莫再說這話了。”

老太君:“……你就忍心讓雲硯一個人孤零零在那苦寒之地受累?連個給他做鞋襪的人都沒有?!不還有個軍營外的宅子嗎?安排在那裏可好?”

周雲硯的歲數,在京中未娶親的兒郎裏算是大的了,正常十四、五歲就應當成親。

他這些年在外,被耽誤了十成十。

這麽大個歲數,連葷都沒開過,連二房的小兒子都要成親了!

周震滿不在乎的道:“雲硯他不執着于這些兒女情長,也不差這一兩年。”

老太君覺得她沒法跟她兒子溝通,她得趕緊再替雲硯尋一個媳婦。

這次不能只看家世,得仔細打聽打聽女郎的為人。

想到這,老太君不禁嘆氣,她這麽好的孫兒,姻緣怎麽就這麽坎坷。

臨行前,周雲硯來向老太君辭行,老太君淚眼婆娑的看着她的大孫子,道:“雲硯要是遇到了可心人兒,要娶要收都随你,給家裏來封信就行,也讓祖母開心開心。”

周雲硯鄭重的向祖母行禮,道:“孫兒此去還要數年才能歸來,不能在祖母面前盡孝,萬分遺憾,待雲硯回京,再叨擾祖母給雲硯擇一賢良女子。”

老太君:“……”

她這孫兒壓根就不想找,就等着回京後再說!

“快走吧,日頭快落山了!”

老太君擺手,你別說話了,趕緊出發吧。

将軍夫人,也就是周雲硯的母親只生了周雲硯一個兒子,後來連生了兩個女兒。

一品官員的家裏不說妻妾成群,起碼有兩三通房,但周震後院裏一個吃閑飯的都沒有。

女人多了,後院勢必烏煙瘴氣,沾酸吃醋平生禍事。再說他常年來回奔走,在家的日子本就不多,要那麽多女人作甚。

将軍府的人口本就不少,他們是大房,還有二弟、三弟兩家,一家子兄友弟恭,兄弟三個都不算好女色,屋子裏一個比一個幹淨。

大房就只有周雲硯這麽一顆獨苗,老太君是恨不得讓他趕緊生兩個。

當遁地虎打聽完消息,來向血仙禀報之時,周雲硯早已啓程一天一夜了。

怪不得這上百間屋子裏,沒有一處傳來周雲硯濃郁的氣味。

血仙聽完遁地虎的回禀,左手托腮,黑黑的瞳仁望向遠方,道:“他昨日就已出發了?”

遁地虎抽動了兩下鼻尖,回道:“正是,少說也過了将近十二個時辰了,早就不知行出多少裏路了。”

周少将軍的寶馬迅疾如風,雖不至千裏,也少不到哪裏去。

血仙伸出修長的食指,輕輕的撫摸枝頭綻放的花朵,紅豔豔的花瓣深處,是嫩黃與嫩粉色相交融的花蕊。

遁地虎以為這事就此告一段落,誰知血仙的下一句話險些讓他腳底打滑,跌回蜿蜒的地洞中。

血仙輕描淡寫的道:“那我去找他便是。”

她已經不是那個看起來如小娃娃般的透明精魂,既已修成了肉眼可見的身軀,她大可以也跟着去那叫邊關的地界。

她在這院子裏呆的太久了,這堵牆的外界,只有樹根爬出去過,對她來說,還是全然陌生的。

在血仙心裏,她與周雲硯就是那戲文裏所說的青梅竹馬,那自然也要郎情妾意。

“他想結親,我便圓了他這個念想,與他結親就是了。”血仙輕道,那語氣就像滿足孩童的請求一般,還帶着那麽點縱容。

遁地虎眨了眨圓溜溜的黑豆眼,他用活了幾百年的腦袋瓜,也實在是想不明白,這樹精與周少将軍,頂多就是家裏老樹和小主子的緣分,哪值得這樹精奔赴千裏,去找他結親呢?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