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多想着點娘家1
第46章 多想着點娘家1
不然怎麽張小芬心裏也笑話張愛妹賴床,卻從來不在大人的面前提張愛妹的缺點呢?
一來,她記得張勤芳教過,小孩子不可以數落長輩的缺點,因為不禮貌,自己記在心裏,千萬別學。
二來,憑借小動物一般的直覺,張小芬知道,自己說和她哥說,那待遇是不一樣的。
她哥能說的話,她說就不行。
好在張小芬更清楚的一點是,她哥嘴巴快,她想說什麽,她哥也會想說的。
小小年紀的張小芬不懂什麽叫嘴替,可聰明地學會把她親哥當工具人了。
這一切,都是張勤芳教導有方啊。
“乖孩子。”張華根毫不猶豫地把兩個孩子都給表揚了。
自從聽了張勤芳的勸,張華根回頭自己想了好久,覺得張勤芳說得挺有道理的。
他自己的孩子就少,一個兒子,兩個女兒,不是不想生了,是李翠蘭因為身體的原因,沒辦法生了。
等到孫子這一代,因為郭家的一些政策,不讓多生。
得虧王慧的肚子争氣,一懷懷了倆,還順利地生下了一個大孫子。
就眼下這情況,他這輩子,也就只有張小兵和張小芬兩個孫孫了。
哪怕孫女沒有孫子金貴,但總是自己的根,一樣都是好的。
最犀利的是,張勤芳直接問了張華根一個問題:如果張小芬這個孫女兒“沒有”了,張華根是什麽感覺。
Advertisement
一直不怎麽重視張小芬的張華根聽到這個問題,差點沒氣得想打張勤芳,哪怕只是比喻,他都不能聽,太晦氣了。
萬一張勤芳烏鴉嘴,小孫女兒真有個好歹,怎麽辦?
他總共就兩個孫孫啊!
少哪一個都肉疼。
少了張小芬,張華根是殺人的心都有了。
少了張小兵,那麽張華根就是死了的心都有了。
沖這種心态,張華根終于願意正視張小芬的存在,肯配合張勤芳,勒令重男輕女的李翠蘭不許對張小芬随意打罵。
他們家那麽多的大人,就兩娃,這一點點活,還要丢給張小芬嗎?
李翠蘭敢這麽做的話,張華根告訴李翠蘭,直接給他下地去!
得了張華根的警告,李翠蘭哪裏還敢明目張膽地對張小芬這個小孫女怎麽樣。
更何況,不止張華根,張國強夫妻倆也挺喜歡這個女兒的。
這三個人站一隊,李翠蘭哪敢有心思,只能老實一點,實在是看張小芬不順眼,她就選擇閉着眼睛不看。
得虧張小芬不用李翠蘭帶,不然,李翠蘭指不定會鬧出什麽事情,被張華根他們收拾。
李翠蘭只看到了張勤芳對張小芬的維護,卻半點沒有看到,張勤芳這麽安排,替她被動地躲過了多少皮肉之苦。
張華根對李翠蘭下手,就沒有輕過。
張華根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更是,打得不夠疼,記得怎麽能牢?
等所有人都吃完早飯,張愛妹還是沒有起來。
張華根讓王慧接手剩下的活:“小兵媽,桌收拾幹淨,把碗都洗了。勤芳,今天你上班是我送,還是小何送?”
“我……”張勤芳愣了一下。
王慧剛才都用那樣的表情和語氣說她和何偉深早上見面的事情,她爸竟然對她還不放心。
果然……
在這個家裏,最難纏的人就是她爸。
“何偉深沒提。”
“成,那就接着我來送。”張華根毫不在意地拍板。
生養張勤芳這個女兒二十年,他就沒有管過。
只要熬過了這一個月的時間,他手裏的兩千塊錢就再也飛不走了,值。
“噢。”張勤芳今天的情緒比昨天的更穩定和淡然。
一聽她爸要接送她上下班,張勤芳第一反應就是上班時間逃婚,不明智,也不可能了。
所以,張勤芳第一時間把逃婚的點改到了大半夜,大家都睡得正熟的時候。
今天早上跟何偉深那麽一談,張勤芳想逃婚的念頭淡了一大半兒,更不怕她爸接送了。
只是等張愛妹醒過來,聽到這個消息,估計又得生上老半天的氣。
但最後,張華根還是沒有送成。
他才等張勤芳收拾好,出門上班,院門一打開,就看到手裏推着自行車,早就等着的何偉深:“小何,你這是……”
張勤芳不是說何偉深沒提嗎?
張勤芳皺皺眉毛:“不是讓你回去好好休息嗎?”
因為張勤芳瞎編了一個晨跑的理由,這會兒她讓何偉深休息,說法沒有大毛病。
張華根倒是笑眯眯的,很樂意看到這個情況:“休息什麽?小何的身體那麽好,在村裏跑個小圈兒,哪兒這麽累啊。小何,你是不是來送張勤芳上班的?是的話,那你可就幫叔的大忙了。”
說着,張華根還伸手把張勤芳往何偉深的旁邊推了推:“路上小心一點,騎自行車比走路快多了,所以別着急。”
兩個年輕人完全可以在上班的路上,多了解了解。
最近村裏什麽情況,張華根一直看在眼裏,急在心裏。
就靠家裏的幾畝田,別說是出息了,連錢都攢不下幾個。
加上這次何家給的彩禮兩千,家裏總共有不到四千的存款。
去掉彩禮剩下的一千多,至少有一千是張勤芳交上來的工資。
看到這個情況,張華根怎麽可能還不明白,他們家的情況已經相當嚴重了。
沒有張勤芳,家裏的錢完全不會多。
田種着,餓,肯定是餓不死的,但錢不夠花,那也不行,孫子孫女一天天長大,張勤芳提議送兩孩子去幼兒園,他都忍住了,覺得幼兒園學不了什麽。
可等孩子到了上小學的年紀,張華根肯定是要送的,因為他知道,只有讀書,孩子才會有出息。
特別是他的孫子張小兵,不讀書,怎麽出人頭地,難道跟他爸一樣,種一輩子的地,每天那麽辛苦,種幾年的地,還沒上兩年班的張勤芳賺得多?
張勤芳之所比兒子強,不就是因為兒子讀書不行,張勤芳卻是個初中生嗎?
同樣的事情,他不會再讓它發生在孫子的身上,孫子、孫女,他要一塊兒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