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章
第 25 章
“住到你家中去?這個主意倒也不錯。”
張文茂沒有思索,直接就贊同了。
這讓周怡君一顆心,更是忐忑起來,有心拒絕,但是張文茂都贊同了,她也不好拒絕了。
“周姑娘,我在城東有一處宅子,是空着的,周姑娘就先委身在那裏吧,張大人有空,也會去看周姑娘的。”
楊都頭解釋了一句後,周怡君明白了,這是要把她當外宅養着了。
想想自己的身世,周怡君神色一淡,也只能點頭了。
張文茂再次認真的看了一眼楊都頭,心中有些緋腑。
你在城東有個屁的宅子,那不是本官上個月買下來的嗎?
不過楊都頭這是一番好意,張文茂心中門清兒。
周怡君住在縣衙,好說不好聽,所以楊都頭故意說成住在他家。
就算是以後傳了出去,自己也好有話說。
“就這麽定了,咱們先回去,楊都頭安排人來幫她。”
張文茂說完,看了周怡君一眼後,跟着楊都頭轉身走了。
周怡君神色複雜的看了一眼張文茂的背影,嘆了口氣,随後又跪在了地上。
“大人,這個女人?”
Advertisement
“這個女人怎麽了?”
“這女人,身份不簡單啊。”
楊都頭神色凝重的說了一句。
張文茂側頭問道:“你看出了什麽?”
“這個女人,腰間有一塊玉佩,屬下估測那塊玉佩如果賣的話,按理說起碼也能賣上千兩白銀。”
“哦?”
“大人,她既然有如此寶物,随便出手,也不至于家中如此清貧啊。”
楊都頭臉上非常疑惑。
“或許是她的傳家之寶,她舍不得賣呢?”
“不至于啊大人,你想啊,他不是嫁給這家姓徐的人了嗎?常言道嫁雞随雞,嫁狗随狗,她也不應該如此留着玉佩,而不做貼補家用呢?”
“這事情,以後不要再提了。”
張文茂搖了搖頭。
“大人,這是為何?屬下覺得,凡事還是小心為好。”
“不必了,那周怡君,是個可憐人,因為本官認得那玉佩。”
張文茂再次搖頭,示意楊都頭不要再問了。
“既然大人這麽說了,屬下也就放心了,”
二人回到縣衙後,楊都頭召集所有差役,張文茂自行回到後院享受人生去了。
第二天,整個泾陽縣施齋布粥的四個點,全部都停止了發放食物。
整個泾陽縣的人都知道了,若要繼續領取縣衙的食物,必須要有官府開具的身份證明。
五十歲以上者,每日方能領取兩碗稀粥。
五十歲以下者,不予發放。
而且縣衙還制定了泾陽縣新的規則,若敢在施齋布粥點鬧事者,仗責五十,罰款白銀十兩。
為了一碗稀飯,罰款十兩銀子,這是傻子都會做的選擇題。
“外面何人鳴冤?”
幾個穿着破舊的青年,走了進來。
張文茂一猜就知道對方是為了什麽來的,但還是故作不知的問道:“你們何事鳴冤?”
“大人,為何如此不公?”
一個青年直接質問張文茂。
“何事不公?”
“大人,既然是施齋布粥,為何只對五十歲以上者開放,我們卻不能去領取粥食?”
“笑話,你年紀輕輕,每日就為了那兩碗稀粥?”
張文茂冷聲問道。
“大人,既然是施齋布粥,就應該一視同仁。”
“不錯,我們都是泾陽縣百姓,大人為何區別對待?”
幾個青年直接鬧了起來。
“如今年輕,有手有腳,居然跟個叫花子一樣,你們還有臉嗎?”
“大人,我們家沒有田産,沒有食物來源,大人為何對我們不聞不顧?”
“喲呵,這麽說來,還是本官不對了?”
張文茂笑了。
“大人仁慈之心,小民萬分敬佩,但是大人如若只給五十歲以上者施齋布粥,那豈不是斷了我們生路,何來仁慈之說?”
一個青年,開始用仁義之心來質問張文茂了。
“本官若是養着你們,才不是仁慈,而是害了你們,所謂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你們好吃懶做,本官就該養着你們不成?”
“大人此話不妥,我們都是土生土長的泾陽縣人,大人給那些流民都發放食物,卻為何不給我們發放?”
這年頭,本地人向來看不起外鄉人。
這幾個青年用這樣的話質問張文茂,倒也是合适。
“本官乃是大唐官員,所有大唐的人,都是天子的子民,何來本地人外鄉人一說?本官不也是外鄉人嗎?”
“倒是你們幾個,不會自己做工,自己掙錢嗎?”
“大人你也知道,我們沒有田産。”
幾個青年一口咬定自己家中沒有田産。
“你們沒有田産,就不會去給人做工?不會去賺錢養活自己?本官又不是你們的爹,朝廷可有律例,本官要養着你們?”
“大人,你可是父母官,豈能不顧及百姓的死活?難道大人要餓死我們不成?”
幾個青年這話,讓不少差役的露出鄙視的神色。
俗話說窮生賊膽,富長良心。
越窮的人,越不會顧及什麽,只會顧及自己的利益。
現在張文茂也算是剝奪了他們的利益,他們自然不會善罷甘休。。
張文茂此時也氣樂了,暗想看來是自己這半年來,好事兒做的太多了吧。
又是修牆補路,又是施齋布粥,又是給人伸冤,又是懲惡揚善。
現在就連這種混混兒,都敢在公堂之上對自己放肆了。
“你們說本官是父母官?那本官就是你們的父母了?”
“不錯,大人本就是我們泾陽縣的父母官。”
“好,既然本官是你們的父母,那本官就教教你們,什麽叫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張文茂說完,看了楊都頭一眼。
“大人。”
楊都頭踏前一步,走出隊列。
“教教他們,什麽叫做靠自己,嗯,一人五十大板,讓他們漲漲記性吧。”
“是。”
楊都頭答應下來。
幾個青年頓時就傻眼了。
“大人,因為何事要打我們板子?”
“你不是說本官是你們的父母嗎?本官教訓兒子,就是這樣。”
“大人,你這是徇私舞弊,我等沒有犯法。”
“你們擾亂公堂,還不叫犯法?各位你們說說,他們有沒有擾亂公堂?”
張文茂對着其餘差役問道。
“擾亂公堂,該打。”
幾個差役嘴上罵罵咧咧的,把幾個青年拖了出去。
很快,院中就傳來一陣陣凄慘的讨饒聲。
不少圍觀的百姓,都看的啧啧稱奇。
但是卻沒有一個罵張文茂的人。
“楊都頭,之前說的,把泾陽縣的這些無業青年,都召集起來,你準備的如何了?”
“大人,這事情還沒有開始落實。”
楊都頭不好意思的回答道。
“嗯,先不要落實,畢竟咱們把他們召集起來,也沒有地方安頓他們,不過卻可以提前發個消息出去。”
“大人,什麽消息?”
“就說本官這裏征召十六歲到二十歲的青年男子,每月給銀三兩,本官只要二百個人足矣,戶籍不限。”
“大人,一個月三兩銀子,只怕到時候,來的絕對不止二百個人。”
楊都頭臉色突變,一個月三兩銀子,這可是很高很高的工價了。
“無妨,到時候會淘汰大半人的。”
“遵命,大人,那周姑娘已經安頓在大人的那處‘靜心宅’中。”
“哎,這也是個麻煩,你送些家用過去吧,我暫時不想去那邊。”
“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