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章
第 79 章
“是,張大人說吧。”
李世民微笑道。
“若我是陛下,天下稅收都讓各地自己處置。”
張文茂說完,魏征和房玄齡又被駭的魂不守舍了。
天下稅收,各地官員自己處置?
這尼瑪和各地官員各自為王有什麽區別?
這豈不是成了諸侯時代了?
“張大人為何如此說呢?”
李世民沒有責怪張文茂的意思,而是想聽聽張文茂的理由。
“各地自己興辦學堂,然後朝廷頒布律例,強制各地孩童必須到學堂讀書,比如強制上六年,在這六年時間,朝廷豈不是能教育這些孩童了?孩童可是最容易接受外界事物的年紀。”
張文茂說完,李世民心中簡直就如同翻天覆地一般。
李世民覺得,若是每個孩童都有了忠軍報國的思想,這樣下一代人長大後,大唐豈能不更興旺?
連魏征和房玄齡,此時都在心中推算張文茂的話,現場一時無人再開口。
半晌,李世民終究是搖了搖頭,道:“張大人的話,甚有道理,只是如果真的讓地方上自己財政自理,只怕朝廷很快就會被架空了。”
張文茂也知道,如今這個時代,路途遙遠,信息不通,真要這麽做了,估計也是弊大于利。
Advertisement
所以張文茂再次開口,道:“在下也只是這麽說說,很多事情真的要做,是需要大改革的,不過如今真要這麽做,那麽朝廷的威望,很快就會蓋過五姓七大望族了。”
張文茂的本意,是五姓七大望族的人,絕對不會同意這個辦法的。
但是李世民此時,眼睛卻是充滿了光亮。
“罷了,張大人的确是滿腹經綸,才高八鬥啊,不過你這私兵,究竟又是怎麽一回事兒呢?”
李世民強壓下心中搞學堂,興教化的沖動,繼續詢問張文茂郭家村練兵的事情。
這事情,其實也算是李世民心頭的一塊疙瘩了,任何人不經朝廷允許,私自擁兵,哪怕只是一丁點兒兵力,都會牽動李世民的神經的。
“其實剛剛只是說了好人慢慢變化的一種原因,還有其餘的原因,而且還是很多很多。”
“還有其他原因?什麽原因?”
“各地吃不上飯的人,會铤而走險,或者被人欺負的人,也會铤而走險,吃不上飯的原因,不用本官敘述了吧,那真的是各種原因都有,至于被人欺負,長安城只怕每日都在上演啊。”
張文茂冷笑道。
“張大人,這和你在郭家村練兵有何關系?”
房玄齡提醒了一句,因為李世民問的是郭家村的事情,他認為張文茂在轉移話題,在答非所問。
張文茂指着郭家村裏面說到:“當然有關系,他們當中不少人都是街頭混子,是最容易犯罪的人,也有一些人是受人欺負,這種人也更容易走極端,本官把他們召集在一起,這有錯嗎,難道朝廷不該獎勵本官嗎?”
“可是張大人,你把他們召集在一起,卻是做什麽?”
房玄齡再次問道。
“做什麽都可以,比如讓他們鍛煉身體,比如讓他們開墾荒地,比如讓他們種植糧食,增加泾陽縣的産量,比如讓他們維護泾陽縣的治安,他們都是年輕人,能做的事情太多太多了,須知當今天下,只有無能的官員,沒有無能的百姓。”
當今天下,只有無能的官員,沒有無能的百姓。
張文茂的這句話,聽得李世民三人是震耳欲聾的發人深思。
“他們,在這郭家村,居然能做這麽多事情?”
魏征仍是有些不可置信的問道。
張文茂微微一笑,問道:“普通一家三口,開墾一畝荒地要多久?只怕是沒有個十年八年,都很難開墾出一畝良田來吧?”
要把貧瘠的荒野土地,開墾成肥沃的适合莊稼生産的良田,在這時代普通百姓單靠雙手,是很難開墾出來的。
否則這個天下,也就不會有那麽多的難民逃荒了。
魏征思考片刻,不由得點了點頭,道:“你說的不錯,沒有個十年八年,普通的一家三口,的确是很難開墾出一畝地來。”
“所以啊,本官把全縣的青年混混兒們召集起來,可以讓他們開墾荒田,難道不是增加全縣的糧食産量嗎?”
張文茂再次問道,位置直接啞口無言了。
房玄齡又說話了,道:“張大人,那你說他們能維護泾陽縣的治安,這治安問題,不是該由衙門和折沖府管理嗎?”
張文茂再次一笑,道:“整個縣衙吃俸祿的人,又有多少?全縣有三萬多人,幾十個吃俸祿的人就能管理的過來?至于折沖府,呵呵,老先生可以去問問,天下哪個父母官敢把自己的政績,押在折沖府身上,比如長安城的張二爺,折沖府會管嗎?”
房玄齡頓時語塞。
李世民也是無語至極,一個張慎幾,本就是他李世民在放縱,而這事情又不可能搬到臺面上來講的。
“張大人,那你說讓他們鍛煉身體,又是為何呢?”
李世民問道。
“這就叫增強人民體質了,百姓的體質都增強了,那我大唐的國力,豈不是也增強了呢?”
張文茂說完,李世民眼睛一亮,道:“不錯,塞外蠻夷人數遠遠不如我大唐,但是他們的戰鬥力,卻比我大唐強不少,若非人數優勢,我大唐豈能抵擋?”
這是李世民不得不承認的一點,昔日他可是被突厥索要了賠款的,而且還經常有小股突厥騎兵,經常越過邊線,侵略邊境百姓,燒殺搶掠,無惡不作。
李世民想到這兒,不由得嘆了口氣,道:“若是我大唐的百姓,人人都有戰鬥力,昔日突厥又怎敢如入無人之地?”
房玄齡急忙勸阻,道:“當今陛下胸有大志,乃自古就罕見的明君,如今也已經滅了突厥大半實力,再也不懼突厥犯境了。”
“所以啊,本官讓這些青年混混們,組建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來,即便真要有強敵來犯,也不至于開城納降吧?”
張文茂問道。
魏征哈哈一笑,道:“你就這一千人,真要有強敵來犯到泾陽縣,你又能如何呢?”
泾陽縣可是離長安就五十裏路,強敵都兵臨都城了,一千人能起到什麽作用了?
“不如何,卻也能進京勤王,援助陛下,哪怕是死,也起碼能給長安城增加一丁點兒作用吧?”
張文茂說的大義凜然。
李世民心中大喜,開口問道:“張大人真的是這麽想的?”
張文茂立刻點頭,道:“那是自然,哪怕是飛蛾撲火,我等也要保家衛國。”
“好,好,好啊好啊!哈哈,沒有想到張大人竟然還有這等忠義之心。”
李世民樂的哈哈大笑,就差直接拍手鼓掌了。
“其實三位老先生可能有所不知,自古以來,開城納降的,其實都是那些沒有節操的官員所致,只要朝廷還有戰鬥力,百姓是絕對不會開城納降的。”
張文茂又說道。
“張大人說的,自然是有些道理,但是只怕在開城納降之前,百姓們就已經逃跑了。”
房玄齡身為百官之首,這時候怎麽都要辯解一句,給朝廷找找面子了。
“胡說,老先生一看,就是不懂百姓的人。”
“老夫怎麽就不懂百姓了?老夫也是百姓。”
房玄齡解釋的有些牽強。
“你随便去找個百姓來問問,你問問他們願不願意背井離鄉,你問問他們願不願意逃亡成為難民?”
“可是天下,就有那麽多難民。”
“哈哈哈,哈哈哈。”
張文茂聞言,頓時大笑起來。
“張大人,你笑什麽?”
“我笑老先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百姓一輩子都生活在自己的家鄉,就拿本官這泾陽縣來說吧,多少百姓一輩子都沒有出過泾陽縣?若非外敵入侵,他們才不得不開啓逃亡的生活。”
“那張大人剛剛為何把開城納降的責任,都丢失給朝廷官員?因為百姓早就提前跑了。”
房玄齡駁斥道。
張文茂冷冷一笑,道:“哼,一派胡言,若是朝廷官員們都同仇敵忾,堅決抵制外敵,你看看百姓還跑不跑?”
“他們不跑他們作甚?”
魏征也開口詢問了。
“他們作甚?他們肯定是和全城士兵一起守城。”
“他們守城有何用?”
“那是你沒有見過,當你見過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張文茂想起了後來的一場場戰役,眼睛都有些紅了。
“這不過只是你張大人想出來的。”
“這并不是本官想出來的,前朝百姓為何從不幫助朝廷?因為前朝暴亂,楊廣昏聩,百姓們的眼睛,那可是雪亮的,但是前朝不會,卻不代表世間沒有。”
“張大人既然說到了前朝,那你說說本朝呢?”
李世民來了興趣了。
“本朝?前些年突厥犯境,本朝百姓一路潰逃,這是為何?”
“為何?”
“因為朝廷沒有派兵抵擋,朝廷不派兵抵擋,難道讓手無寸鐵的百姓上去殺敵送死嗎?”
“那張大人剛剛可是說了,百姓不會跑的。”
“老先生是用鼻子聽話嗎?”張文茂譏諷的着看着李世民,繼續道:“本官說了,朝廷大軍若是拼死抵抗,百姓一定不會跑的。”
李世民被張文茂一句話,氣得差點兒咳嗽起來,道:“那他們能做什麽?你都說了他們手無寸鐵。”
“他們能做的事情就多的是了。”
“比如呢?”
“比如?比如給士兵們做飯,比如給傷員呢吧做擔架,比如他們能照顧傷兵們,比如他們還能鞥給士兵們提供後勤補給,他們能做的事情,實在是太多太多了,多到你們都想象不到。”
張文茂說完,李世民三人對視一眼,眼睛中都充滿了凝重之色。
前朝的百姓,逢戰必跑,甚至還沒有開戰,都已經跑到差不多了,因為前朝的徭役賦稅實在是太重了。
而當今天下,連連征戰,正在休養生息的階段,朝廷對外敵多次忍讓,這種情況下,百姓不跑還等着送死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