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章

第 48 章

随着三猴被鎮壓,天地間似乎有一股新的力量在湧動。

道門東游的傳說在這一刻正式拉開了序幕。

在遙遠的東方,道門聖地青雲山,一位年輕的道士,肩負着師門的期望,孤身踏上了前往長安的旅程。

這位道士名叫青雲子,他身着一襲青衣,背負長劍,目光堅定,步履從容。

長安,作為大唐帝國的都城,繁華與權力交織,更是各大門派争鬥的中心。

青雲子此行,正是為了參加長安城舉辦的一場盛大的法會,那是道門與佛門的一場較量,也是他證明自己的機會。

長安城內,人聲鼎沸,車水馬龍。青雲子穿過熙熙攘攘的街道,直奔法會的舉辦地——大慈恩寺。

【青雲子】(心中默念):“師尊曾言,道門大興,始于長安。今日,我青雲子便要讓道門之名,響徹長安!”

大慈恩寺前人潮湧動,好不熱鬧,各門各派的江湖人士皆齊聚于此。他們或神色凝重,或談笑風生,但眼神中的戒備之意卻難以掩飾。

此時,人群中一陣騷動,原來是佛門弟子與道門子弟分別站成兩列,形成對峙之勢。雙方都緊盯着對方,似乎在尋找着對手的破綻。

【佛門弟子甲】(上下打量青雲子):“這位道友,看起來面生得很,不知是何方神聖?”

【青雲子】(微微一笑):“貧道青雲子,來自青雲山,特來參加法會,與諸位高僧交流。”

【佛門弟子乙】(輕蔑地看了一眼青雲子):“哼,區區一個青雲山的弟子,也敢在長安法會上放肆?”

【青雲子】(依然面帶微笑):“是否放肆,比過便知。”

就在這時,法會正式開始。佛門與道門的弟子紛紛上臺比試,一時間,各種奇妙的法術和武功讓人眼花缭亂。

Advertisement

青雲子靜靜地觀察着場上的局勢,沒有輕易出手。終于,當佛門的一位高僧走上臺時,他眼中閃過一絲精芒,緩緩地走出。

【高僧】:“貧僧法海,見過道友。道友既然來自青雲山,想必有些手段,貧僧陪你走上一趟。”

随着青雲的質問,法會之上,氣氛瞬間緊張起來。衆多僧侶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應。

法海大師神色不變,緩緩開口,聲音如洪鐘般響徹整個會場。

法海:“青雲道友,你所言非虛,佛門确實講究人人平等。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并非是對惡人的縱容,而是給予他們改過自新的機會。至于善人經歷苦難,那是因為世間因果,善惡有報。佛門弟子,自當以身作則,渡人渡己。”

此時,一位年輕的僧人忍不住站了出來,他是法會的主持,名叫慧空。

慧空:“青雲道長,你既然質疑佛門,那我便與你辯論一番。

佛門弟子,心懷慈悲,渡人苦難。你所說的善人苦難,正是他們積累福報的過程。”

青雲微微一笑,道:“慧空大師,既然如此,那便請指教。”

戰鬥一觸即發,青雲與慧空相對而立,周圍的僧侶紛紛退後,為這場辯論之戰騰出空間。

青雲:“慧空大師,你認為佛門慈悲,那為何不直接渡化惡人,讓他們免受苦難?”

慧空:“惡人自有惡報,佛門雖慈悲,但也要遵循因果。若惡人輕易成佛,那世間善惡何辨?”

青雲:“既然如此,那便讓我以道門之術,試一試你的佛法!”

話音剛落,青雲手中劍光一閃,一道劍氣直沖慧空。慧空不慌不忙,雙手合十,口念佛號,一道金光從他的身上散發出來,擋住了劍氣。

青雲道人望着那一步一跪的身影,眼中閃過一絲疑惑。

他轉向身邊的靈山,語氣中帶着一絲調侃:

“靈山大師,這和尚莫非是真的還了俗?看他如此虔誠地前往靈山,這份心意,佛菩薩可知否?”

靈山大師眉宇間透露出一絲凝重,緩緩開口:

“此人前往靈山,并非只是為了皈依我佛,而是為了尋求一個答案,一個關于命運與因果的答案。”

青雲道人眉頭一挑,追問:

“哦?願聞其詳。”

靈山大師嘆了口氣,開始敘述那塵封的往事:

“從小到大,他見證了國家的興衰,更在兩國交戰之際,親眼目睹了公主的悲劇。

那晚,公主出嫁,卻遭遇殘忍的淩辱與殺害。他,一國之後,為報國仇家恨,屠戮一國,只為了再見公主一面。可惜,公主早已魂歸地府。”

“他此番前行,是為了質問佛祖,為何世間會有如此不公。佛祖不是宣揚人人平等嗎?為何公主的命運如此凄慘?難道善良的人,都注定要遭受不幸嗎?”

青雲道人沉默不語,靈山大師繼續說道:

“地仙界廣闊無垠,國家無數,佛門又怎會在乎這些蝼蟻的生死?我們供奉敬意,獻上香火,只求平安度日。

然而,佛卻說,世人命運,早已注定,天意不可違。”

“好一個天意不可違!”

青雲道人冷笑一聲,

“将自己推得一幹二淨。既然佛門幫不了他,他拜佛又有何用?”

此時,那一步一跪的和尚突然停下腳步,仰天長嘯:

“佛祖,你問問你的佛,當年飛花可還記得你,問問你的佛,煉獄九層可曾去過?你問問你的佛,三生石上刻着什麽?你問問你的佛,能渡苦惡,何不渡我?何不渡我?!”

話音未落,一陣狂風驟起,天地間的氣氛瞬間變得緊張起來。

青雲道人眼中閃過一絲戰意,朗聲道:“既然佛不渡你,那我便陪你一戰,為這世間的不公,讨一個說法!”

青雲道人的話語如同利箭一般,直指佛門的心髒,法會之上的氣氛變得更加沉重。

法海大師面露慈悲,眼神中卻透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堅定,他緩緩開口,回答青雲的質問。

法海:“青雲道友,你所言之事,确實令人悲痛。但佛祖有雲,世間萬象,皆為因果。公主之遭遇,雖令人同情,但并非佛門不聞不問。佛門弟子,雖無法幹預每一個人的命運,但始終在盡力渡化衆生。”

此時,一位身着破舊僧袍的老僧走出人群,他是靈山腳下的一位苦行僧,人稱慧苦。

慧苦:

“道友,你所提到的那個前往靈山的和尚,我知曉他的故事。他并非還俗,而是以一顆破碎之心,尋求佛祖的指引。他的一步一跪,是對生命的追問,是對佛法的深切信仰。”

青雲眼神中閃過一絲同情,但語氣依舊堅定:“慧苦大師,信仰若不能解答苦難,那信仰又有何用?”

慧苦:“道友,信仰并非是為了解答苦難,而是為了在苦難中找到心靈的寄托。那位和尚,他的質問,或許正是他通往解脫之路的第一步。”

此時,場中一位年輕的尼姑,名為靜心,忍不住插話:

“青雲道長,佛門雖廣大,但并非萬能。我們都在努力,即使無法改變命運,也要盡力安慰那些受傷的心靈。”

戰鬥雖然沒有真正展開,但言語之間的交鋒卻愈發激烈。

青雲的情緒逐漸激動,他的聲音提高了幾分。

青雲:“靜心師太,我并非質疑佛門的努力,而是質疑佛門的公正。

如果佛祖真的能渡一切苦惡,為何不渡那個和尚?為何不渡那個無辜的公主?”

法海大師此時站起身來,他的聲音充滿了莊嚴與慈悲:

“青雲道友,佛祖渡人,非以人力,而是以佛法。

那位和尚,他的心結,或許只有他自己能夠解開。

佛祖能給予的是指引,而非替代。”

青雲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氣,然後緩緩說道:

“好,那我便親自前往靈山,為那位和尚,為那位公主,求一個答案。

如果佛祖真的存在,如果他真的能渡衆生,那便請他給我一個答複。”

法海大師點頭:

“青雲道友,你若有心,靈山自會為你敞開。但請你記住,佛法的真谛,往往不在言語之中,而在你我心中。”

青雲道人眼中寒光一閃,對佛門衆僧的指責如同利箭一般尖銳:

“你們佛門不是講究不娶妻生子嗎?那麽唐三藏呢?他卻要聽你們之言,前去那所謂的靈山娶什麽大成佛法,來教化我大唐百姓。若是屆時所有人族都信了你們的邪說,男人不娶妻生子,人族将何以延續?”

衆僧面面相觑,一時無言以對。青雲道人卻不給他們喘息的機會,繼續咄咄逼人:

“唐三藏若是真的去了,不為取經,而是讓人族走向滅絕,那他不是害了大唐億萬萬人的罪魁禍首嗎?”

一名老僧忍不住開口:

“道友此言差矣,佛門講究的是心靈的淨化,并非讓人族滅絕。”

“哈!”

青雲道人冷笑一聲,

“封神之前,你們佛門不是強行渡化畫中神前往西方淨土嗎?

那些法術很難嗎?

我看不過是為了擴張你們的勢力罷了。

唐三藏,你不去取那狗屁經書,便不會讓人族陷入困境。

別特麽說什麽心靈淨化,你們佛門在意的只是自己的利益。”

唐三藏面色凝重,雙手合十,平靜地回應:

“道友誤會了,我唐三藏西行取經,為的是普渡衆生,而非害人。”

“普渡衆生?”青雲道人怒極反笑,

“你所謂的普渡衆生,就是讓人族斷子絕孫嗎?你,唐三藏,就是害了整個大唐的罪魁禍首!”

話音未落,青雲道人已是劍指唐三藏,周圍的空氣仿佛凝固了一般。

衆僧見狀,紛紛擺出防禦姿态,準備保護唐三藏。

“道友,切勿沖動!”

靈山大師急忙勸阻,但青雲道人已是決心已定,劍光如虹,直取唐三藏。

唐三藏身邊的一名年輕僧人挺身而出,手中禪杖一揮,與青雲道人的劍氣碰撞在一起,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

一時間,佛門衆僧與青雲道人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你們佛門總是以大義為名,行自私之事!”

青雲道人一邊戰鬥,一邊怒喝。

“道友,你誤會了佛法的真谛!”

唐三藏在一旁焦急地喊道,但他也知道,此時言語已無法平息青雲道人的怒火。

戰鬥愈發激烈,劍光與佛光交織在一起,整個場面異常壯觀。

青雲道人劍招淩厲,每一劍都蘊含着對佛門的質疑與憤怒。

而佛門衆僧則是以柔克剛,用佛法化解劍氣,力求不傷及青雲道人。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