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第二部分(7)
《遙遠的救世主》第二部分(7)
審訊室裏,芮小丹與王明陽的讨論在繼續進行。
王明陽說:“神是什麽?神是根據人的需要造出來的。”
芮小丹說:“這就是《聖經》神學理論上存在的問題。《聖經》的教義如果不能經受邏輯學的檢驗,可能在實踐上就會存在障礙。如果經受了邏輯學的檢驗,那表明神的思維即是人的思維,就會否定神性。換一種說法,神性如果附加上人性的期望值,神性就打了折扣。然而神性如果失去了人性的期望值,那麽人還需要神嗎?”
王明陽的臉上露出了一絲笑意,問道:“既然你我的觀點一致,而我又沒有資格評價《聖經》,那麽,你的資格又是從哪兒掉下來的呢?”
芮小丹平靜地說:“《聖經》神學是關于人類精神的學說,是關于人的靈魂淨化、升華,人的行為高尚、正典的學說。一味地攻擊或捍衛神的真實性與否,都是愚昧的表現。前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歷史價值和社會價值,後者沒有理解基督教的真正境界。”
王明陽說:“人類歷史必須要穿越宗教隧道,可以理解。但在當代歷史條件下,《聖經》神學的社會價值在哪裏?”
芮小丹說:“基督教的應許不以現實利益為交換,不參與社會利益的分配,這使得她能适應不同的生存空間,而她對信徒的道德要求無疑具有社會價值。”
王明陽輕蔑地問:“用哄孩子、吓孩子的方式?”
芮小丹說:“基督教相信,太高的道德平臺需要太高的教育、太深的覺悟和太複雜的煉造過程,是一道靠人性本能很難邁進的窄門。于是,基督教便有了神與人的約,有了神的關于天國與火湖、永生與死亡的應許,讓凡夫俗子因為恐懼死亡和向往天堂而守約。這是智與善的魔術,非讀懂的人不能理解。但《聖經》告訴世人了,要進窄門。”
王明陽咄咄逼人地追問:“什麽是窄門?”
芮小丹說:“不因上天堂與下地獄的因果關系而具有的極高人生境界,就是窄門。耶稣為拯救世人甘願自己被釘在十字架上,是肉身的地獄,是靈魂的天堂。基督徒的得救緣于神的‘約’,緣于神的應許。但進不得窄門也同樣緣于‘約’,緣于神的應許。窄門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價值。”
王明陽無言以對,默默地看着芮小丹,眼睛裏流露出欽佩的神色。
芮小丹說:“進了窄門,神立刻就會告訴你:我是不存在的,神就是你自己。但是,證到如此也并不究竟,神是什麽?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
過了好一會兒,王明陽才驚嘆地說了一句:“自愧弗如。”
芮小丹說:“《路加福音》裏說:主啊,原諒他們,他們做的他們不知道。但此時此刻有一點你是知道的,你的生命需要一個讓你的人性本能可以接受的句號。”
Advertisement
王明陽頓了一下,蒼白地強調說:“好漢做事好漢當,我以生命贖罪了。”
芮小丹問道:“對一次以上的死刑,你拿什麽贖罪?對于已經死去的亡靈和承受痛苦的生者,你拿什麽贖罪?對于污染社會和敗壞道德,你拿什麽贖罪?”
王明陽說:“我講了自己,就會連帶出賣別人,這是一個心理問題,我的靈魂得到撫慰的本身就是我從這種出賣中得到的好處,我會看不起自己。”
芮小丹說:“出賣與背叛是兩個概念。如果你是背叛邪惡,上帝都會加冕這種背叛。如果你的老大對一個将死之人清洗一下靈魂都不能理解,這種老大不評價也罷。現在擺在你面前的一個是無視江湖義氣,一個是無視人性的尊嚴,你自己權衡。拿根稻草當柱子去支撐靈魂,至少讓我覺得你對你的學識和智商不夠尊重。”
王明陽沉思着,沒有說話。
芮小丹說:“還人性一個清白,還社會一個公理,你的靈魂就得救了。”
王明陽問:“将死之人,得救了又有什麽意義?”
芮小丹說:“一小時、一分鐘都有意義。哪怕只有一分鐘,人字就有尊嚴了,上蒼會賜你帶着一顆純淨的心走進你靈魂的天國。”
王明陽故意以一種無賴的口吻問道:“如果我無視這些,就是不說呢?”
芮小丹盯着他的眼睛,用極其平靜的口吻說:“文明對于不能以人字來界定的人無能為力,我除了鄙視和震驚,不會再有第三種反應。人的法則是,一顆陰暗的心永遠托不起一張燦爛的臉,這不是衛道士的說教,這是人性。”
王明陽茫然地問:“天國在哪兒?”
芮小丹莊重地說:“天國在你心裏。”
審訊室裏的場面在審案過程中并不多見,幾乎感覺不到審訊的氣氛,更像是兩個人在談心。無論是王明陽的表情還是芮小丹的表情,都看不到對抗的成分。
王明陽折服了,有了一種欲将解脫的欣慰感,真誠地說:“感謝上帝讓我打你的那一槍是顆臭彈,謝謝你給了我一塊淨土。”
芮小丹說:“想抽煙嗎?我聽說你抽三五煙。”
王明陽尴尬一笑說:“我有自知之明,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