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第17章

趙想把自己拔回來的草整理後,就進了廚房煮晚飯。

只是和平時不同,今天的晚飯除了泡菜還有一盤炒野菜。趙想留了一半,打算晚上送去牛棚。

作為徒弟,在師父有難時,他要照顧師父。

這還是趙爺爺跟孫兒說的,他很支持孫兒照顧張百草他們。

而且趙想給東西都有分寸,一直以來給的都是自己弄回來的食物。

至于紅苕這個是趙爺爺和趙奶奶一直堅持給的,倒不用趙想另外想辦法給主食。

趙想送的都是他上山下河找來的食物,因此哪怕分走一半,兩位老人也不會多說什麽。

他們一家三口吃一半,牛棚一堆大男人吃一半,不存在吃虧的想法。

等天完全黑下來,趙想背着用大樹葉裹着的藥草,端着用豬油炒的野菜去了牛棚。

“路上小心。”

兩老叮囑着孫兒。

“孫兒記住了,爺爺奶奶放心。”

趙想擺了擺手:“爺爺奶奶你們回去吧!外面冷。”

他已經來往趙家和牛棚很多次了,而且都是摸黑去的。

趙想甚至覺得自己的視力越來越好,雖然晚上看得不太清楚,但是他都能靠着感覺精準找到正确的道路。

Advertisement

“阿想。”

張百草在外面接應徒弟。

“師父,我今天的事你們聽說了嗎?”

趙想一來就問道,他今天的事可是村子裏的大新聞,好多人都在說他呢!

“聽說了,自學成才?”

張百草好笑地看着徒弟,把人領進了牛棚。

牛棚還是和平時一樣,晚上靠着火堂那點光照明。

“我這也是沒辦法了,以後肯定經常采藥,指不定什麽時候就被人瞧見了。比起以後被人說嘴找麻煩,還不如現在就把麻煩解決了。”

趙想理直氣壯地說道。

“這點做得很好。”

難得老人誇獎趙想,他也覺得趙想這做法好,把後續的麻煩提前處理了。

“我也是擔心會牽扯到你們,放出我自學醫術的風聲,以後就算替人把脈看病,也有個來處不是?”

趙想現在不能告訴大家,他的師父在牛棚。所以只能暫時這麽處理了,等以後他師父平反了,他就能大聲告訴世人,他的師父叫張百草。

是一位很厲害的中醫,自己的醫術就是他教的。

“你做得對。”張百草對徒弟的做法表示了肯定。

現在他确實不好露面,更不能讓人知道他是阿想的師父。

徒弟說他現在不能出事,他的爺爺奶奶,還有師父和牛棚的大家,都要靠他養活呢!

是的,趙想把牛棚衆人的責任也背到了自己身上。

其實他只需要養張百草就行,他是趙想名正言順,下跪磕頭的師父。可是趙想卻覺得,能被打成反動派下放到牛棚的人,都是國家需要的人才。

他愛國,他想着能救活幾個人,國家的發展是不是會更快一些?

他想到了那些屈辱,如果沒有這場動亂,他們的國家是不是會發展得更好一些?

趙想不知道,他只知道多活幾個人,他們平反後發揮出的能力會更大。

所以趙想經常送吃的來牛棚,大家在他的照顧下,身體素質好了不少,出門都要抹煙灰隐藏他們氣色不錯的臉。

“嘿嘿,以後我會醫術的事,算是過了明路了。”

想想就高興,他也不怕被人去舉報了。

自己造勢,讓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自學醫術,他爺爺去回收站找書都光明正大了許多。

問就是孫子需要,哪裏的書籍最多,當然是回收站啦!

那些不能見光的東西,都夾雜在醫術和課本中間,讓趙爺爺帶回了趙家。

還因為烈士父親的身份,他甚至都沒有被誰盤問。

家中有一個過繼來但很聰明的孫子之事,已經在他們鎮上傳遍了。

孩子向學,成年人只會高興,又怎麽會阻止人家學習呢!

學醫好啊,一個能給人看病的醫生有多重要,農村最有發言權。趙家村的人知道後,還處處給趙想便宜。

他去山上采藥,不僅沒有人懷疑,甚至在看到趙想上山後,還刻意叮囑他要小心山裏的動物。

他們這裏雖然沒有太過厲害的野獸,但是有野豬,偶爾還會有大熊。不過那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事了,近些年它們都沒怎麽出現。

不過大家知道深山危險,平時都在自己村子附近的幾個山頭轉悠,并不去深山裏。

因為比起不知道能不能抓到的野物,還是性命更重要。

反正近些年也沒聽誰餓死,在餓不死的情況下,大家也不需要拿命去拼。

趙想和其他人不一樣,他去的地方是深山和普通山的交界處吧!這裏很少有人來,嚴格來說又不算深山裏。

真正的深山危險性很大,哪怕有原主的記憶趙想也不敢去。因為原主的記憶裏有大熊,野豬都不算是最危險的了。

雖然在原主的記憶裏,大熊出沒是好幾年後的事了,但是趙然也不敢保證現在就沒有大熊,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不去深山。

趙想從河邊的懸崖上采到了白及,具有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主要用來治療咯血、吐血、蛆血、便血等病症。

因它生長在懸崖上,趙想爬得很小心。

這玩意喜溫潤,便生在水潭上方的懸崖上。幸好這裏只要小心點就能爬過去,不然趙想只能幹看着。

說起來現在并不是挖白及的好時間,現在都十二月了,九十月份是最好的時間。

現在來也只看到幹枯的白及和它沒掉的果實,趙想把果實小心收起來。又用小鋤頭挖了一點根莖,沒有全部挖完,留了一些做種。

小鋤頭是趙爺爺從一個舊時期采藥人的家中換來的,對方年紀大了,已經不再上山挖藥。這藥鋤對他就沒用了。

用小鋤頭換點糧食,家裏人也能好過不少。

白及用來止血,爺爺奶奶和牛棚裏的長輩經常受傷,這止血藥就非常重要了。

以前張百草知道它們可以用,但是他不能離開村子,幹活都是在村民的視線中。

因此每次受傷只能抹點草木灰,或是其他勉強能止血的藥草,只是效果不如專門的止血藥好用。

趙然現在可以光明正大地出門挖藥,還不會被村民舉報。

所以這挖藥的工作就交給了他,挖回來後制成藥也是他的工作。為此,趙爺爺給大孫子編了不少簸箕和木架,專門用來放藥曬藥。

這一天下來,趙想的時間被排得滿滿當當,可他甘之如饴。

他不怕累,累代表他學到的東西多,而且炮制中藥不累人,只是麻煩。炮制中藥時有些藥不僅要洗幹淨切成片,不僅要煮還要蒸,蒸完了再曬,曬好了再蒸,幾曬幾蒸麻煩得很。

而且中藥處理不好,藥效就會打折。甚至還有可能出現副作用,趙想在時可不敢大意。

師父怎麽教,他就怎麽處理,每一處都認認真真完成。

可惜沒有專門的炮制中藥的工具,切藥他用的還是家裏的菜刀,菜板爺爺倒是給他打了一下。

要磨成粉的,他就只能用家裏搗蒜的石臼兼職一下。家中用蒜時,直接用刀拍碎,就不和藥草搶工具了。

在這種艱苦的情況下,趙想能制的藥有限。有時候面對村民們的求助,趙想能幫可以幫,但是不白幫。

別的不說,成本費給一下吧!

他花了時間,花了精力,一點錢不給說不過去啊!

而且升米恩,鬥米仇的故事,他小學時就學過了,并且還記得很牢。

比起後面大家用道德綁架他,不如一開始就定下規矩,免得以後有麻煩。

“這不是你在山上采的嗎?怎麽還要錢啊!”

來求藥的村民不高興了,在山上随便采的藥,一分錢沒花,怎麽給他們就要收錢了?

“我時間不是錢嗎?我費心費力把它們制成可以使用的藥材不是錢嗎?你要是覺得給錢不爽,就自己去山上采吧!不是說山上随便采嗎?你們去采啊,來找我做什麽?”

面對村民的話,趙想一點也不慣他們。

給他錢就給藥,不給錢想都別想。

趙爺爺趙奶奶早就躲出去了,他們知道自家孫子能應付這些人。經過一段時間的相處,他們也知道大孫子心中有胸中有丘壑,村民們想用道德綁架他,那是想都不要想。

而且大孫子才十二歲,一個沒成年的少年天天往山上跑,爬山從來都是很危險的。要點錢怎麽了?

他們留下來反而是給孫子添麻煩,還不如避開讓村民沒有借口找他們求情。

兩老不在,一群人沒辦法只好給錢換藥。

趙想說的是真的,只用成本收了他們的藥錢。

雖然不想承認,但是沒貪到便宜,買藥的都不太高興。

不是沒人想去舉報,可是一想到趙想以後再也不采藥,他們就得去鎮上買藥,那可是比趙想這裏的要貴出一半呢!

趙想沒和他們收各種雜費,真的只是成本費,如果這樣還不滿,只能說這些人是貪心不足。

幸好這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的人還是不錯的。趙想一要說,大家就拿錢換藥。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