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第九次直播⑥

第48章 第九次直播⑥

吳貴妃看見這樣的元春,訝異非常。

元春自從封妃,就非常謹慎,行事毫不張揚,甚至給人不善言辭的觀感。皇上待她,也完全沒有其她寵妃剛剛冊封的時候,萬千寵愛于一身的感覺。

是以吳貴妃才敢為了自家的利益,主動在皇上面前數落元春的不是。

誰料元春異常堅決地道:“懇請陛下查閱醫案。”

皇帝坐在禦座上,右手食指在紫檀雕螭案上輕D幾下,斷然道:"着人去太醫局,宣王太醫。"

不多時王太醫趕到,向皇帝禀報:"醫案已在整理了,現已得了一份初稿,呈上請皇上一觀,乞皇上恕太醫院失察之罪。”

說着,王太醫向夏守忠呈上一本折子,皇帝從亶守忠手中接過,快速地翻了翻,便往吳貴妃面前一摔。

吳貴妃心中驚懼,趕緊将那本折子接過來,迅速翻了翻,發現那上面清清楚楚寫着結論,在算上先皇、太上皇,宮人滑胎的,除去先天不足,或是過于瘦削贏弱,多是喜愛各種言粉,日日使用,離不了的。

吳貴妃心頭一驚,連忙起身,老老實實跪下。

"妾身未曾想到這一層,口出妄言,請皇上恕罪。"

她封妃已有好幾年,深知皇上的脾性,若有小錯,爽爽快快便認了,皇上多半不會太計較。

“多虧太醫局響應得及時,天幕一出便着手整理醫案,才能如此之快便得出結論……妾身佩服太醫院中衆位太醫。”

然而吳貴妃這話卻又是皮裏陽秋——以往太醫局裏的太醫一向懶于擔責,從不多事,遇事情能推則推,極少有今日這樣,主動承攬,還早早就備下了"預案",皇上一問便能呈上初稿的。

誰知王太醫卻淡淡回應:"貴妃謬贊了。"

“其實這一直是臣等心中的疑問:為何民間平民百姓生養,反而容易順利,宮中貴人養尊處優,飲食與保養都是一等一的,卻常見滑胎、不孕之症。臣等一向大惑不解,直到前日出現天幕,解說這一層。臣等這才覺得心中疑惑似被解開,于是才去查閱醫案,并與內府領用香粉等物的記錄核對…”

Advertisement

吳貴妃瞅瞅元春,心裏還是不能确定,此事與賢德妃和她背後的賈家究竟有沒有關系。

當然有關系。

若無賈家出面,恩威并施,太醫局哪裏會這麽勤快,去查證那麽多積年的舊醫案?

但到了這時,吳貴妃也只能說好話了,先是給皇上戴一頂高帽,說是有聖君在世,才會有天幕降臨雲雲。然後又婉轉提起:“然而此事宜待太醫局有了實證之後,再由皇上公之于天下。賈家這般越俎代庖,又是意欲何為呢?”

聽吳貴妃說到自己娘家,元春一擡眼皮,流露出不解之色。

吳貴妃便得意洋洋地取出一本薄薄的小冊子,交給畫守忠,由後者呈給皇帝,同時道:“皇上,須知京城市井中有人四處分發此物,這朝廷還未出聲呢,就已經有人在散布未經證實的消息了。"

元春望着那本小冊子,卻露出一臉訝然。

皇帝便問:“賢德妃,你見過這個嗎?”

元春搖頭道:“家人每月進宮探視,一向只問皇上安好,從不向臣妾提外頭的瑣事。”

皇帝便又問吳貴妃: "貴妃這本冊子,又是從何處得來?"

吳貴妃當即面紅耳赤,滿懷怨怼看了一眼元春,知道對方已經在暗中将了自己一軍。

她才不信賈家人進言什麽都不與元春說,但是她自己犯蠢,先拿出了從言外得來的小冊子,這下一個私下聯絡外戚,串通宮禁的罪名是洗不脫了。

吳貴妃只得再次跪下請罪。

卻見皇帝陛下神色溫煦,柔聲對元春解釋: "賢德妃不知此事才是正理兒。這本冊子,根本不是賈家弄的。”

“監察禦史林海已向朕禀明,這本小冊子,是他膝下幹金編寫的,就因為擔心天下女子不知鉛粉為害,才會急急忙忙地将這冊子在市井中發了出去,甚至請人誦讀,免得有人錯過了天幕上一句而過的‘鉛粉有害’之說。”

“林海向朕請罪,朕倒覺得,林家小姐這是一心向善之舉,再說她也是詳察了歷朝歷代的醫書藥典,向民間的大夫郎中打聽了病例,算是先求證,再予以公開。朕倒不認為有多莽撞。”

聽見皇帝這麽說,吳貴妃與元春,立即都只有大贊林黛玉的份兒—————畢竟連皇上都沒見怪,言語裏還透着嘉許。

“賢德妃,你與那林家小姐是姑表姊妹,你來看看,這小冊子與尋常書冊有何不同。”

皇帝無視了吳貴妃,直接将那本冊子遞到元春手中。

元春是真的沒看過這本薄薄的冊子,掃了一眼,便驚訝地道:“這上面的……圓點,是用來标明句讀的?”

皇帝拊掌輕笑,道:“正是!這叫‘标點符號’。”

“林家托了天幕之名,但據朕猜測,應當也是林家小姐想出來的,以此标明句意,文書之中便可不再使用‘之乎者也’一類的字眼,行文更加簡潔流暢,且能避免歧義。”

“前些日子裏禦史臺中言員相互行文,已開始試着使用這種标點,朕看着有趣,便讓他們寫折子的時候也加上。如今試行一段,竟然非常不錯。朕正打算在六部中推廣,若确實好用,朕便要推行到天下讀書人那裏去。”

旁邊跪着的吳貴妃:……原本是她在一通告狀,怎麽現在勾起皇上誇她賈元春的親戚了?

“對了,賢德妃,你對林家那位姑表妹妹,應當很是熟悉吧。說來聽聽,她是個什麽樣的姑娘?”

皇上望着元春的笑容越發溫煦,并對林黛玉表現出十分的興趣。

賈元春滿心酸澀,心想:這位風流皇上,不會又起了納新人入宮的心思吧?

但她面上沒有流露任何多餘的情緒,只是将她所知的——道來,就連她省親那天,第玉所作的題詠和頌聖詩都———念給皇帝聽了,半點兒沒有任何藏私。

末了,元春給出一句公允評價:“林家表妹,确實是名門閨秀,才情與人品都是上上之選。”

這時她一擡頭,忽見皇帝陛下表情肅然,眉梢眼角的笑意此刻已都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皺眉深思。

“這是林海膝下唯一獨女,朕為了安臣下之心,倒不如封林家小姐一個縣主,将來讓她招熬,夫妻二人一起為林海盡孝。賢德妃意下如何?”

元春忙道: “皇上體恤臣下,臣妾代林姑父和表妹拜謝皇上隆恩……臣妾聽聞皇太後最是喜愛有才情的年輕女子。不如哪日臣妾邀林家妹妹進宮拜見太後,這個恩典由太後老人家給,皇上覺得可好?”

皇帝聽見“太後”兩個字,微微皺了皺眉,但還是點頭道:“好!這件事便由你來辦。”

說着,皇帝起身,挽起元春,道:"朕陪你回鳳藻宮去。"

這位九五之尊一眼都沒看跪在身後的吳貴妃,只是淡地吩咐一句:“對了,吳貴妃不是覺得鉛粉無礙嗎?那讓內府把所有用鉛粉制的香粉都送來吳貴妃這裏,讓她慢慢地享用便是。”

吳貴妃一聽到這一句,幾乎驚得要暈過去,連忙如搗蒜似的磕頭請罪。

然而呈簾卻攜有元春迅速走遠了,

元春一副受寵若驚的表情,小鳥依人般由皇帝牽着,慢慢回鳳藻言。

然而就在由聖駕陪着回鳳藻宮的路上,賈元春想明白了一件事——林黛玉既然為皇家冊封為縣主,将來招,那麽林家便再無可能與皇家聯姻。各王府的龍子鳳孫們若是膽敢肖想黛玉,以拉攏林如海,他們的指望可要全落空了。

這位皇帝陛下的心思,可深。

不久,“太醫局證實鉛粉有毒”的消息就傳遍了京城。

各家香粉鋪子背後的實力縱然再雄厚,胳膊也拗不過大腿。原有那些含鉛粉的香粉漸漸在各大鋪子裏不見蹤影,取而代之以米粉、豆粉做成的香粉。然而這種香粉數量細少,價格高企,市場似乎亂了套。

榮國府裏,外面針對賈家的風波總算過去,外人對那"賈府妝品"的興趣大增,與賈家沾親帶故的,都打發了婆子來問,都想向賈府讨“仙方兒”。у

一時看似不起眼的紫茉莉花籽粉和自制胭脂膏子,在京中竟似風頭無二。

而賈府上下,自賈母老太太始,也都點頭了讓鳳姐賈琏去“試一試”。

這本該是鳳姐大展拳腳的時候,然而她卻正在愁做生意的本錢該從哪兒來。

原本薛寶釵對鳳姐想的這個營生頗為看好,想要入一兩成的股。然而她名下的制糖作坊剛網!獨立制出了“潔粉梅片雪花洋糟”,品質堪比西洋的舶來品,因此有望重新拿回內府的這一項采買供貨權,眼下正是特別需要錢的時候,寶釵便只能向鳳姐說抱歉,眼下她也錢不稱手,無法支援鳳姐。

鳳姐與賈琏商議了一回,沒有什麽太好的法子。賈琏建議她與老太太身邊的大丫鬟鴛鴦商議一回,從庫房裏借一些平日裏用不着的金銀器,拿到當鋪去,先換一些錢財,日後等到脂粉生意有了起色,再贖回來還上。兩人悄悄地求到鴛鴦面前,鴛鴦還未置可否。

除了這錢的事,鳳姐還有一樁煩難,就是用人。

她曾經考慮過削減府中冗員,将一些家人挪到花田和拟建的作坊那裏去。然而無論是找到誰,都透出那不大樂意的樣子。不少人偷偷求情求到邢夫人王夫人那裏,表示不願去"鄉裏"莊子上幹活。

婆母和姑母那兩面一起壓下來,鳳姐也不便強求,只能委婉另尋辦法,一時半會兒竟沒有多少主意。

就在她犯愁的時候,天幕再次出現了。

【哈喽大家好,歡迎來到"蘭蘭的紅樓直播間",我是蕭蘭蘭。】

鳳姐便也顧不上想那脂粉營生的事,匆匆趕去賈母那裏,與賈母、寶玉等人一起聆聽,看看天上仙子這回又會講些什麽。

【小夥伴們,蘭蘭現在依舊在我們風景優美的古城揚州,不過蘭蘭今天是一個人為大家直播。小揚州去上海舉辦婚禮去了,讓我們為她送上誠摯的新婚祝福!

這回鳳姐也多少能看懂一些文字了,看了片刻便道:“今日天幕上那些文字似是與以前那些飄來飄去的不同啊!”

寶玉也道:“正是,與……鳳姐姐那次有點像。”

鳳姐:什麽!

細看去,也确實是如此。

那些文字一開始都出現在天幕的最下方,而且迅速向上滾動。

【天青色等煙雨:小揚州新婚快樂!】

【夢裏九重天:快樂+1!】

【23333:+1!】【……: +1!】

鳳姐: 咦,我竟然都看懂了?……天幕上的字我竟然都看懂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