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開蒙

第三十四章 開蒙

甄士隐來了, 而且還不是一個人來的。

是一家子三口人一塊兒到的。

甄士隐在外院去見林如海,他的夫人封氏和女兒英蓮便入內拜見賈敏和代钰。

有在金陵的那一場事兒,她們大家此番再見, 自然是很容易就親近了起來的。

甄家母女感激賈敏和代钰的救命之恩,看着她們的眼神就好似恨不得做牛做馬以報厚恩。

賈敏看着封氏的低調溫順和英蓮的嬌美乖巧也覺得很是喜歡。加上女兒代钰近來要入宮伴讀,兒子默玉也要開蒙, 她的身子在長久調理之下好轉了許多, 家中事務此前又被代钰料理得省事不少, 她獨自在家裏, 便有些長日無聊了。甄家母女這一來,倒是正好能給她做個伴。

而看着面色明顯紅潤了不少的封氏和容顏出衆的英蓮,代钰一時間倒也有些感慨。當時在金陵, 她雖然不過是多了一回事, 但便就有了這樣好的結果,也算是善事一樁。

想起原著裏頭英蓮的悲劇命運,此番竟然因着她的折騰有了一番翻天覆地的變化,多少還是有些成就感的。

而且, 最重要的是,他們能在這個時候來京城的林府, 想來, 是準備繼續投奔林如海, 為他出力了。

其實林如海原來在江南也有一批幕僚的, 不過, 因着林家才到京城, 并未站穩腳跟, 貿然養着一群幕僚恐怕會招人忌諱。

再加上皇帝現在這個階段尤其是個多疑敏感的性子, 雖然說暫時是信任林如海的, 但要是變數一多了,他難免不會多想,故此那些人林如海便也就留在了江南,沒有帶過來。

只是,到了京城之後,他的官職比在江南的時候升了好幾級,事情只多不少,要籌算的也愈發多了,有些瑣事便要信得過的人來打理。雖然說衙門裏頭原有的人也能勝任,但到底沒有那麽知根知底,總是沒有那麽放心和方便。

正是在這等有些一籌莫展的時候,甄士隐重新來投奔,倒是讓林如海心中一喜。

這甄士隐年紀已經不小,又是身家清白,不涉及其他勢力,還正好可以借口幫默玉開開蒙,便是多疑如皇帝者,也挑不出什麽來。

再者,以他的學識,便是當真給默玉開蒙本也是盡夠的,留下一用,的确也是不錯的。

Advertisement

如此一來,反而那賈雨村倒是沒有留下來的必要了。

雖然說方才看着他的談吐不錯,文章也還可以,然則林如海仔細思慮了片刻,便發覺,以他的才學開蒙有些浪費,舉業又有些不足。

最要緊的是,即便看着人品才學都還不錯,但到底也是沒有過接觸的,在這要緊的時期,倘或萬一看走了眼,弄不好是要惹禍上身的。

這麽看來,倒不如讓熟人熟事的甄士隐給默玉開蒙的好。

便是這甄士隐的才學也不足以教導默玉至舉業,然而這後頭的先生本也就可以另外尋覓,甚或直接入哪家的書院更好。

在林如海看來,這都是幾年之後的事兒,完全不必操心。

既然如此,他便也就毫不拖泥帶水地,立刻做出了決定。

于是,原本已經同林如海談了幾句的賈雨村,便因為林家有“舊友”來訪,而被暫時恭敬地請出了門去。

因着對林如海的性格愈發了解,一聽見說甄士隐去見林如海了,代钰的心就放下了一大半。

她知道自家小弟開蒙的事兒,這回算是有最合适的人了。

自從那幾次有意無意地表現出了自己在朝堂政見上的可怕“直覺”之後,談論起一些不是特別要緊的事兒的時候,林如海便也沒有避着她這個長女了。

如此,她便也大概知道了現在朝堂上大概的情況。

當然也明白,在不熟悉的上屆進士賈雨村和在自己手底下做了一兩年幕僚的甄士隐之間,林如海到底會選擇誰。

即便這甄士隐在應試文法上可能比不上賈雨村,但是,論人品,可比那個僞君子好多了。

左右這回為小弟選的先生不過只是個開蒙,以後正式讀書,想必林如海會再給他挑其他的好先生的。

是誰都不要緊,千萬別是這個賈雨村就行了。

聽着秋宜回報說那位賈老爺已經離開了林府,代钰愈發放心了。

當時她原本以為,這件事兒到了這兒就算完了。

不過沒想到的是,就因為這一點的變化,竟影響了賈雨村的前程。

只因為原本這賈雨村應該在江南做一年她的西席再來京城的。

誰料因着她改變了林如海的仕途走向,他們家提前進了京,故此,倒是錯過了這一份師徒緣分。

而她家小弟沒有夭折,賈敏也沒有因為傷心過度跟着病逝,一切全然都不同了,當然也就沒有了林如海親筆書信的引薦,那麽榮國府的賈政當然也就不能跟他的妻舅王子騰寫信舉薦,所以說他被起複的事兒,就無限期地擱淺了。

這些當然都是後話,不過聽到下人回複說那一位賈老爺獨自一個人離開了京城,說是去外地散心的時候,代钰倒是徹底放下了心。

這個黑心的僞君子,只要當不成官,想必也就興不起什麽大風大浪了。

按下賈雨村這邊不提,再說甄士隐既然成為了林默玉的西席,封氏和英蓮便也就入住了林府後院。

賈敏替她們安排了一個小院落,她們便就安靜地住了進去。

平素代钰入宮伴讀,英蓮便和封氏在小院子裏做做針線,偶爾還陪着賈敏聊聊天。代钰回來,英蓮便就陪着代钰一道兒讀書玩耍。

雖則多少有些半主半仆的意思,但賈敏也好,代钰也罷,都不是那種擺主子譜的人,甄家母女也是安分随時的,故此大家相處倒也融洽。

而相處的久了,代钰便也發現這英蓮其實是極其天真嬌憨的人。

雖然她比代钰大了快三歲,年幼時候又遭逢巨變,但依然如同一張白紙一般天真幹淨。不管對此有何褒貶,但這份完全不以外物轉移的天真純淨着實難得,讓代钰也不由得想多親近一番,一來二去的,她倒也的确成了個不錯的玩伴。

一來她性格的确乖巧讨喜,二來,聽着她天真的言語,多少也能夠緩解一下代钰在宮裏頭的步步小心。

雖然說代钰的身份不過只是個小小的公主伴讀,但大家都心知肚明,她到底不是真的單純陪公主讀書。随着皇帝和皇子們的争鬥愈發激烈,她在宮裏頭的日子,也愈發難熬了。

那日在惠妃宮中用過午膳之後,她便很少再見到十六皇子。

偶然見到,他也必定是一副目不斜視、道貌岸然的模樣。

雖然說那有些吊兒郎當的走路的樣子仍然暴露了他的本性,但到底沒有如同之前一般跟個狗皮膏藥似得貼上來了。

代钰有些暗自詫異之餘,卻也松了一大口氣。

後來才聽說是皇帝不知道怎地知道了他在“有意”接近公主的伴讀。特別是聽說了這個小兒子“有意”的那位還是林家的姑娘之後,皇帝便立刻把他叫過去訓斥了一通。

也無非就是那些要專心學業,不要過早把心思放在兒女情長上、不要肖想姐妹的伴讀之類。

這事兒鬧得有點大,雖然沒指名是哪家的姑娘,但是惠妃宮裏的幾個小姑娘,倒是都得了點兒風聲。

雖然同樣是可能被跟十六皇子捆綁在一起,但是,每個人面對這個消息的時候,心情卻都不一樣。

有人欣喜,有人發愁,有人羞澀,有人憤怒。

當然,這種事兒,大家有什麽想法也不過是私底下自己想想而已。皇帝的态度都擺出來了,斷沒有人再敢公然議論這個事兒。

且,大家畢竟都是小姑娘,說這種事兒,總是太過豪放大膽。本朝對女子的規範素來嚴苛,自然沒有人敢冒大不韪,說什麽不該說的話,落人口實的。

就連代钰也不過只是從她們平素的眼神兒和表情中猜測出了一二。

也是到了這個時候,她才發現,那一位比她們大不了兩三歲、在她眼中還是個小屁孩兒的十六皇子,在許多京城閨秀們的心目中,居然是個如意郎君的熱門人選。

雖然,她也理解不了,這些還不到十歲的小姑娘,到底是如何知道什麽是“如意郎君”的。

然而空氣中彌漫着的那種異常粉紅色的氛圍,她還是感覺到了。

若是用一句話來準确表達她在這種時刻的心情,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不過,除了當事的幾個人之外,其他幾個小姑娘們沒有一個人知道,這事兒到底是跟誰有關系。

偏偏,混跡在她們中間唯一知道的那個正主兒,卻表現得最為淡然。

這個正主兒,當然就是代钰。

她對這些事情,根本沒什麽心思關注。只因她每日裏除了讓自己不出什麽岔子地扮演好伴讀和人質的雙重角色之外,也已經在學着林如海等能臣的思路,捉摸皇帝的心思。

她原本對這些事兒并沒有怎麽接觸,只是宮中的氣氛實在緊張,到了連她都無法忽視的程度,故此,也就少不了學着揣摩下上位者的心思了。

簡單拿她和十六皇子這事兒來看,既然皇帝對十六皇子那麽做的态度是訓斥,那麽便表示,他并不準備用一個兒子的婚姻來捆綁林家的勢力上他的船了。

這原本也難怪,畢竟,被兒子們狠狠刺激了之後,他的性格是愈發古怪了。即便對幾個年幼的兒子還是疼愛的,但,這位十六皇子,不知不覺間,也快要十歲了。

八、九歲這年齡,正是可上可下的年紀。這個時候的十六皇子,雖然看着已經有了個纨绔的雛形,但對有個風吹草動都疑神疑鬼的皇帝來說,卻也還是個很讓他糾結的存在。

這從他訓斥完了十六皇子,又馬上給了他生母惠妃、胞妹九公主一堆賞賜,這種打一棒子再給一把棗的矛盾行為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他已經不知道該拿他這群大大小小的兒子們怎麽辦了。

這位被稱贊了許多年“聖人”和“聖上”的皇帝陛下,終于敵不過時間和成年兒子們的磨搓,開始滾下神壇了。

身體和精神的衰敗,帶來了心性的改變。

皇帝在處理很多事情、特別是繼承人的事情上,愈發地任性了

餘太傅、林如海等能力拔尖兒的大臣,對這一點看得最是清楚不過。

太子已經被廢掉幽禁,儲君的位置空懸,自四皇子至十三皇子,這些現年十三歲往上的皇子們,各自有了各自的勢力,在朝堂內外、明裏暗裏厮殺得你死我活。

剩下兩個十一歲上下的皇子,十四皇子身有殘疾,十五皇子體弱多病,人言活不過十二歲。如此,不算夭折的幾個,算起來序齒排了十六、身子康健、人看着也聰明的十六皇子宗祈也不是沒有繼位的可能。

畢竟皇帝的身子看着再撐個六七年沒有問題。

到時候,年屆束發的十六皇子,說不準就成為了一匹黑馬呢。

然而即便是這樣,已經在官場中修煉成了老狐貍的餘家和林家,似乎也并沒有對這個皇子表現出太多熱情。

只要皇帝還在,那麽做個純臣是最安全的。

對惠妃宮中的事情有所耳聞的林如海特意告誡了代钰一番,代钰也心領神會,加入了內闱“純臣”的行列。

如此,小半年的時候很快就過去了。

宮裏頭死了好幾批人,原本一起做伴讀的小姑娘也換了幾批。

少了的那幾個,無一例外都是因為牽扯到了皇子黨派被抄家了。

腥風血雨的氣氛在繼續。林家卻因為外有林如海在朝堂上穩得住,內有賈敏在府裏操持安家,中有代钰在宮闱中低調行事而不動如山。

再加上林家小弟在甄士隐的指導下順利開了蒙,府衙之中很多雜事也因為有了甄家的參與而愈發妥帖,林家便無驚無險地、順利挺過了一輪又一輪的腥風血雨。

可惜好景不長,他們一家子做的再好,也擱不住有個甩不掉的豬隊友。

這一日她剛剛從宮中歸家,便見到賈敏和林如海端坐在廳中,看着桌子上一個大紅的帖子,各自略帶了些愁容。

見到她回來,兩個人的表情微微動了動,相互對視了一眼之後,賈敏便擡手将那大紅的封子遞給她看。

代钰接過來一看,便微微愣了下:賈府裏,這是要辦喜事兒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