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第2章
酉時初,溫珣沐浴更衣,然後随吳伯一起站在了王府大門外迎接秦闕回府。
不用回頭,溫珣都能感受到門後角落裏,韓恬亮晶晶的目光。這孩子吃了兩頓飽飯,便對自己如此赤誠。自從聽紅玉瞎咧咧說自己會“尋死”之後,韓恬恨不得化成影子粘着自己。
其實也不怪韓恬這般反應,大景并非太平盛世,相反,這是個亂象叢生的時代。這年頭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對于大多數百姓而言,只要能吃飽肚子,哪怕賣身也是值得的。遇到一個和善的主家,能混飽肚皮,就是大多數人的終極理想。
擁有上輩子記憶的溫珣在降生之初也曾經因為大景的貧瘠和混亂而崩潰過,那麽多的穿越者手握金手指穿越到了各種太平盛世,為何他運氣卻那麽背,偏偏穿到了一個從沒聽說過的王朝?
大景王朝是一個只有百年歷史的王朝,可是已經經歷了八個帝王,不大的國土上時有沖突發生。今天不是哪個王侯開戰,明天就是哪個外族在邊境騷擾,貴族們忙着争權奪利,百姓們颠沛流離。
可後來溫珣也就釋然了,既來之則安之,他既然來了,總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擡頭看看天空,湛藍的天空中羽毛一般輕盈的雲朵沾染了茜色的夕陽。溫珣探身溫聲問道:“吳伯,王爺說了什麽時辰到家了嗎?”
吳伯道:“王爺休沐的時候,一般酉時就能回來了。不過這次他奉命平叛外出一月有餘,老奴接到消息,只說今日他們會班師回朝,王爺何時回來倒是不清楚了。”
在溫珣的印象中,外出平叛沒有一年半載回不來,也就只有大景這樣水淺王八多的政權才能見到如此可笑的場景。諸侯王們為了一點小事劍拔弩張時,中央軍就得開拔去滅火。有時候軍隊還沒到點,兩方人馬又和好了……
見溫珣主動詢問起了端王秦闕的事,吳伯樂呵呵地說道:“公子,您別聽外頭人瞎說,其實我家王爺是個頂好的人,他只是在軍中呆的時間長了,身上有些殺伐之氣。”
溫珣笑着點了點頭,正如吳伯所言,他和端王秦闕不熟。在沒入王府之前,他只是聽說秦闕是個剛愎自用的莽夫,脾氣急躁一言不合就揍人。入了王府之後,他才從吳伯口中聽說了更多的有關秦闕的事。
兩年前遠在邊疆軍中的秦闕被一道聖旨召回了都城,而後便在城外京畿大營領了差事。這兩年中每隔十日他才能休沐一日,這次他奉命平叛,一月未歸。這段時間,溫珣一直聽吳伯念叨,生怕他家王爺在外面吃不飽穿不暖。
也不怪吳伯對王爺如此上心,吳伯和王爺的母妃是同鄉,兩人本來約好了等年紀大了之後一同歸鄉。沒想到王爺的母妃生得貌美,被當今聖上寵幸了後來還生了秦闕。自秦闕出生起,吳伯就在一邊伺候他們娘兩。
秦闕的母妃病逝時,吳伯已經到了可以出宮的年紀。他并沒有離開王宮,而是繼續留在了秦闕身邊照顧他。對于吳伯而言,秦闕不只是皇子,更是故人之子,亦是自己耗費了半生精心照顧的孩子。
端王府位置很好,出門右轉走上幾丈就是都城最繁華的朱雀大街。吳伯時而眺望着大街的方向,時而又轉頭看看溫珣,圓圓的臉上挂着溫厚的笑容:“快了,快了。”
Advertisement
這聲“快了”,溫珣足足聽了大半個時辰,眼看已經到了戌時,朱雀大街亮起了燈,秦闕的身影還沒出現在吳伯視線裏。吳伯等得頭昏眼花兩條腿都麻了,他看了看天色撓了撓頭發,最後尴尬又失望地對溫珣說道:“可能……傳訊有誤,王爺今日不回來了。要不不等了,我們先回吧?”
溫珣笑着點頭:“好。”
就在二人邁上臺階準備回府時,巷口傳來了“噠噠”的馬蹄聲。吳伯雙眼一亮,猛地一拍雙手:“回來了!王爺回來了!”
溫珣循聲看去,只見朱雀大街燈火形成的光暈中,有三人正策馬而來。馬兒速度極快,很快沖破黑暗停在了王府門前。
領頭那人翻身下馬,腰間的佩劍同铠甲相撞,發出沉悶的聲響。紅燈籠照亮了王府門前的臺階,溫珣的視線中出現了一雙黑色的靴子,而後便是銀色的铠甲,鑲金的佩劍。端王爺秦闕三兩步跨上了臺階,他一手握着馬鞭,一手夾着頭盔,風塵仆仆地站在了溫珣面前。
溫珣知道秦闕身形高大,他自己就不算矮,可那一日昏沉之際面對秦闕的侵略,他被壓制得死死的,毫無還手之力。可他卻沒想到,秦闕的模樣竟如此俊美。
解下頭盔後,秦闕的馬尾被壓出了彎曲的弧線。淩亂的碎發遮不住那雙寒星一樣的眼眸,秦闕只是站在那裏,就像是一柄出鞘的長劍,通身散發着讓人膽寒的肅殺之氣。
溫珣擡頭同秦闕四目相對,下一刻,他的下颚被粗粝的馬鞭托起。秦闕帶着寒氣的聲音響起,狹長雙目微眯:“呵,倒是不醜,睡了你,本王不虧。”
溫珣:???
你是不虧,我虧大了好麽?!
長袖下的手攢緊,溫珣總覺得手有點癢。
好在吳伯趕緊打圓場:“王爺舟車勞頓辛苦了,老奴已經備下了熱水和湯飯。王爺是要先用飯還是先沐浴更衣?”
聽見吳伯的聲音,秦闕放下了馬鞭,周身的肅殺散去,聲音柔和了些許:“多謝吳伯,這段時日辛苦你了。”想了想後他補充道:“先用飯吧,兄弟們餓了。”
秦闕身後跟着兩個同樣穿着铠甲的男人,他們的铠甲顏色青黑,只護住了胸腹後背的位置。這兩人一人身材魁梧膚色黝黑,一人皮膚白淨,看着有些文弱。他們看了溫珣一眼,便随着秦闕的腳步入了府。
吳伯走在溫珣身邊,小聲介紹道:“那大高個兒便是我對你說過的部曲統領秦甲秦大人,另一位是張岩張先生。”溫珣了然地颔首,秦闕好歹是個皇子,身邊多少會跟着一兩個謀士。
吳伯話音落下後,秦闕身體一頓,皺眉轉身看了溫珣一眼。當他看到吳伯含笑的面容時,原本平靜的眼眸深處湧出了幾分警覺:吳伯是個再謹慎不過的長者,往日裏總是不忘告誡自己謹言慎行。
可是這麽謹慎的吳伯,卻對一個剛入府沒多久的人如此關照。看來這個溫珣,比他想象的還要……厲害。
這年頭大景的官宦之家流行分餐制,吃飯時每個人面前擺個小矮桌,矮桌上放上飯菜,大家跪坐着吃。普通人家一日吃兩頓,主食一般是雜糧,菜也是簡單的水煮或者蒸制而成的蔬菜。富貴人家花樣就會多一些,就比如現在,溫珣面前擺放的就是一碗稻米,一小碗炙肉還有一份炒得碧綠的時蔬。
下午勞作了半日,又在門口等了一個時辰,溫珣早餓了。這會兒他端着飯碗,一口飯,一口菜,吃得認真又香甜,絲毫不管秦闕和他的小夥伴們在說什麽。
秦闕他們一邊吃飯一邊說着京畿大營的事,他們三人每說幾句就會不着痕跡看溫珣一眼。哪知道溫珣連一個眼神都沒給他們,好似除了吃飯之外,世上沒有什麽能引起他的注意了。
這時婢女端了一份剛蒸出來的魚進了殿,她将蒸魚放在了溫珣面前,得到溫珣溫柔的“謝謝”後,婢女紅着臉笑着退下了。
秦闕見此,心頭一陣不虞,溫珣是不是太放松了,當着他們的面這厮竟然還有心情同婢女調笑?!秦闕眯着眼瞅了溫珣一眼,很好,他在吃魚根本沒看自己。
秦闕見不得有人在自己面前如此放肆,尤其是這人還沒得到自己的信任。想了想後,秦闕決定先發制人,于是他看向吳忠:“吳伯,為什麽我桌上沒有魚?”
吳伯笑吟吟地回應道:“王妃是吳郡人,愛吃魚。王爺你先前說魚刺多,不如炙肉吃得盡興,因而沒有給王爺準備蒸魚。”
秦闕看了看身前堆得滿溢的炙肉,又看看溫珣筷子尖頭晶瑩的魚肉,語氣不明:“你倒是能幹,竟然哄得吳伯專門為你蒸魚。”
溫珣……正興致勃勃戳魚肉吃,壓根兒沒注意到秦闕在同自己說話。
直到耳邊傳來了一道帶着警告的聲音:“溫珣!本王在同你說話。”
溫珣端着碗一臉懵的擡頭看向秦闕:???
嗯?說什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