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驚喜

第7章  驚喜

回去之時,馮轶本想自己走路,但是大哥和二哥好不容易在非休沐期間能有跟她親近的時間,兩人都舍不得機會,非要輪流抱她回去。

路上,她從爹爹娘親的聊天,終于弄明白了怎麽回事。

原來谷國每三年編制一次戶籍,而封家一向的習慣,便是在子孫剛出生時不取名,先用小名替代,等到需要上戶籍之前,根據子孫的習性或父母之願為其定下大名。

今日封老爺子特意召來所有人為她定名,也就意味着,谷國今年的戶籍編制即将開始。

果然,第二日,爹娘便囑托了大哥二哥帶好小哥,他們則帶上馮轶和包袱出村趕往縣城。

與他們同行的,還有村裏其他人家,包括馮轶大伯二伯在內。

谷國的戶籍制度非常嚴格,若是逃報漏報,會面臨嚴重的刑罰,朝廷甚至設有專門稽查的官員和部門,負責清查逃戶。

若是三年中,家中人員未變,且男孩未長成二十一歲的丁,只需戶主帶着戶籍前往戶曹予以登記,若有滿一歲以上的新生兒、或家中有人去世,則需帶着鄉裏證明登記,并一段時間後給新生兒發放身份文牒、收回去世之人的文牒,而若是家中有男孩年滿二十一歲,則生成獨立之戶,過了五十五歲,則除丁轉與子孫合為一戶。

馮轶對這種古代的制度并不怎麽了解。

以上都是她被爹娘輪流抱着行路途中,從各位叔伯嬸娘口中聽八卦總結出來的。

一群人不知走了多久的山路,才在跨越一座大山後,終于得見山腳下的官道。

沿着官道又不知走了多久,路過的茶棚都已數不清,馮轶不想讓爹娘太辛苦,自己都走得腿腳酸麻。

清晨出發,到了晌午都沒見到縣城的影兒。

這也讓她想起一件事,村裏很多的伯母嬸娘,娘家要不就是與他們臨近村子的,要不也離得并不太遠,唯獨她娘親,娘家居然是縣城的人。

她還是從滿月的時候,外公外婆、舅舅舅母風塵仆仆地趕來,得知這件事。

這三年過年過節,因她年歲太小,爹娘未帶她出過村,所以這還是第一次到縣城。

爹娘也正是想趁這機會,領她去外公家拜見。

并且聽爹娘的意思,到時候村裏的人也正好在外公家歇息。

看着他們整支足有十多二十人的隊伍,馮轶不由陷入懷疑。

“娘親,外公家是做什麽的?歇得下我們所有人嗎?”

最重要的是,她娘一個縣城的姑娘,嫁到山溝溝就算了,還帶着這麽多村裏親戚回娘家,真的不會被外公舅舅嫌棄嗎?

誰料陶翠只是笑了笑,根本沒有意會到言外之意。

“前些年都是這樣的,外公很喜歡人多熱鬧,至于外公是做什麽的?待會到了你就知道了。”

馮轶沒有多想,卻不知道,這個中途得來的外公将會給她多大的驚喜。

-

下午三點多,也就是申時的時候,他們終于見到了縣城的城門。

見到百姓們排着隊進城,馮轶終于對這個古代有了具象化。

有身份文牒,一群人順利地進了城。

在陶翠的帶領下,一群人熟門熟路地前往官府戶曹,一路上,除了并不整潔的地面和顏色并不鮮亮的環境建築,其他竟和馮轶看的電視劇中差不多。

他們很快到了衙門之前,衙門大門緊閉,所有百姓都是從東側門進出。

進了側門後,封居錦抱着馮轶,與村裏人一起在戶曹那邊排隊。

好在這個時代的官員不論貪不貪腐,面對編制戶籍這樣重大的事情,還是非常盡職的。

下午的排隊人數也不算特別多,他們花了一些時辰,終于來到了負責戶籍的版尹前。

“報上名號來,家中有無變動?”

封居錦将馮轶交給陶翠,鞠躬後将戶籍與鄉裏證明交上,并道:“草民封居錦,乃禮平鄉秤砣村人,家中除新添一女并無變動。”

本來平平無奇的一句話,竟然莫名引得版尹分外在意,“女兒?何時出生?名為什麽?”

封居錦覺得奇怪,還是認真答了,“元年出生,名轶。”

“幾月幾日?哪個轶?”

“十月廿四,這個轶。”封居錦比劃了一下。

“廿四……轶……”版尹點點頭。

這時小厮已經尋來了對應的名冊,版尹對比了戶籍和存頁,又核實了鄉裏證明與禮平鄉上交的名冊,才将馮轶的信息記錄下來。

“将人帶給我看看。”

封居錦連忙将馮轶接過,遞給版尹瞧。

只見版尹又在冊子上記下樣貌形容。

馮轶覺得這跟現代的身份登記也差不多了。

版尹記完,還特意在馮轶玉雪可愛的臉上留意了一眼,然後道:“下去吧。”

“是。”封居錦帶着妻女告退,身後的堂叔連忙補上去。

等到整個村裏的人都登記完成,一群人才離開縣衙。

馮轶卻不知道,在他們剛離開沒太久,縣衙的小厮竟然慌慌張張地打開了大門,随後縣令縣丞帶着整個縣衙的人邊正着衣冠,邊匆匆出來候在兩旁。

不多時,便有幾人騎着馬來到縣衙之前。

對方一下馬,便舉起手中聖旨并金牌,“聖上有旨。”

縣令縣丞等人唰唰跪下,“臣等接旨!”

“門下,天下之本,今多事之秋,北方戰事告急。普天之下,萬衆實歸,此次戶籍編制,應萬事且周且全……”

傳旨之人念完,縣令等人已經明白了這次的旨意內容,意思就是這幾年北方戰事告急,這次的戶籍編制一定要以最慎重的姿态對待,因為随時可能會應召兵役,若是底下的人随意應付,被查出之後必會重罰。

因為這樣的事情,便下達聖旨,可見皇上對這件事情的看重。

縣令等人心裏戚戚然,把本還有些放任的戶籍編制事件在心裏提到了首位。

傳旨之人将聖旨下達完畢,便要離開。

縣令本想邀請對方進縣衙用膳,被對方一句‘還要前往下一縣城’給拒絕了。

等人快馬加鞭走後,縣令和縣丞對視一眼,随後看向戶曹版尹。

“小鄭大人,方才的聖旨,你聽清楚否?”

版尹當即點頭。

“若是有難處,可立即與本縣禀明,本次戶籍編造當為政務之上上首。”

“是。”版尹鞠躬道。

叮囑完畢,縣令便與縣丞回衙門,邊走邊聊。

“奇怪,大前年戰事頻發,陛下也未下達聖旨,今年何故?”

縣丞當即猜測:“莫非今年将有大動作?”

作為小吏,版尹走在後頭,聽到縣丞的猜測,頓時搖了搖頭。

若非機緣巧合從親戚那裏得知消息,恐怕他也要以為皇上這次的聖旨是為了預備兵役,但是誰能想到,這番大張旗鼓,竟是為了尋人呢?

不過版尹向來不多嘴,便也沒提。

-

身份文牒還得等從縣到洲,再經中.央審批才能下來,雖然馮轶所在的淄梵縣距離皇城并不遙遠,但流程少說也得半個月之久。

村裏也有另一個比她還小的堂弟,兩人現在還屬沒有身份的人。

好在最近本就是特殊時期,且馮轶外公家就在縣城內,所以并不用住要出示身份文牒的客棧。

陶翠在縣城長大,算是半個東道主,帶着一群人在縣城街道上左轉右繞,随後來到一條還算繁華的街道。

中間還給馮轶和小堂弟買了根糖葫蘆,便來到街道盡頭。

他們還未到,馮轶便眼尖地見到舅母站在一處,朝着他們揮手。

陶翠已經控制不住地加快步伐,上去跟對方牽住手。

“嫂子。”

“囡囡帶來了吧?”

“帶來了帶來了。”回答的封居錦連忙将馮轶展示給她。

“舅母的好囡囡……”

舅媽見到她,激動得立刻将她抱過去。

馮轶不是真的小孩,當然不用爹娘介紹,直接脆脆喊道:“舅母。”

聽到這一句,舅母的心都化了,在她臉上連親好幾下。

又跟後邊的親戚們熱情打了招呼,舅母就直接抱着馮轶轉身走。

馮轶終于有機會得見外公家的廬山真面目,只第一眼,她便有些發愣。

舅母帶她徑直前往的是一家買鐵器的鋪子。

只乍看一眼,琳琅滿目的鐵器不僅被擺放在鋪面門口的展示臺上,裏面更是布滿了整個鋪子兩旁。

什麽鋤頭、犁耙、鐮刀、菜刀、錘子、門環……等等等等應有盡有。

“舅母你們是賣這些的?”馮轶帶着天真的語氣問,其實內心那根弦已經狠狠撥動。

“是,外公和舅舅算是賣這些的,這是外公開的鐵匠鋪,不只賣這些,還賣別些個、比如客人定制的東西……”舅母完全沒因為馮轶是小孩子就随便講講,甚至還為她介紹了一下店裏的樣式。

在聽到鐵匠鋪三個字的時候,馮轶的眼睛都亮了起來,可惜大人們還以為她只是看到這麽多稀奇玩意而驚喜,所以沒放在心上。

“外公和舅舅很厲害嗎?”

舅母笑了笑,豎着大拇指對馮轶道:“那當然,舅舅和外公的打鐵功夫,那可是這個!”

“來,舅母帶囡囡去看看外公和舅舅打鐵。”

她抱着馮轶穿過鋪子,從後門進入,便來到一個更大的屋子。

還沒走近,便只聽到——‘噔、噔、噔……’的節奏極強的鐵器與鐵器撞擊聲。

一副極具沖擊感的畫面映入馮轶眼簾。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