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章
第 16 章
就這樣,日子如流水般悄悄淌過,歐段文終于在村頭那座略顯陳舊的書房裏安頓了下來。這間書房原本是村裏用來存放雜物的地方,經過一番簡單的收拾和布置,竟也顯得有幾分書卷氣。歐段文望着這間充滿鄉村韻味的小書房,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溫暖。
他深知,村裏的條件有限,村民們的生活也并不富裕,因此在制定學費時,他考慮得極為周到。他微笑着對村民們說:“孩子們來我這兒讀書,有錢的就給個十文錢,或者一兩銀子、半兩銀子,實在沒錢的,就拿點兒家裏的糧食來也行。咱們的目的,就是讓村裏的每個孩子都能有書讀。”
村民們一聽這話,都紛紛點頭稱贊。老李頭眯着眼睛,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煙,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歐先生,你可真是個大好人吶!咱們村的孩子們,這回可有福了。”
歐段文謙遜地笑了笑,心中卻充滿了欣慰。他知道,自己這個決定,不僅能讓村裏的孩子們接受知識的熏陶,還能減輕村民們的經濟負擔。
書房的窗戶正對着一片綠油油的稻田,每當夕陽西下,金黃色的陽光灑滿田野,歐段文總會站在窗前,靜靜地欣賞着這寧靜而美麗的鄉村景色。他感慨地想,或許這就是自己一直尋找的生活吧。
村裏的孩子們對歐段文這個新來的教書先生充滿了好奇和敬畏。他們穿着破舊的衣裳,背着用舊布縫制的小書包,每天早早地就來到書房門口等候。歐段文總是微笑着迎接他們,用他那溫暖而親切的話語,消除了孩子們心中的緊張與陌生。
“來,孩子們,咱們今天先來學認字。”歐段文攤開書本,耐心地教着孩子們一筆一劃地書寫。他的聲音溫和而有力,仿佛能穿透孩子們的心靈,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力量。
孩子們學得認真而專注,小臉蛋上洋溢着興奮與自豪。每當學會一個新字,他們都會迫不及待地舉着小手,向歐段文展示自己的成果。歐段文總是微笑着點頭,給予他們鼓勵和贊揚。
随着時間的推移,孩子們與歐段文之間的情感也日漸深厚。他們會在課間休息時,圍着歐段文講述村裏的趣事;會在放學後,依依不舍地告別,期待着第二天的再次相聚。
歐段文不僅教孩子們讀書認字,還注重培養他們的品德和習慣。他常常給孩子們講述那些關于誠實、善良、勇敢的故事,引導他們樹立正确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孩子們,記住,做人最重要的是要誠實守信。只有誠實守信的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歐段文語重心長地說。
孩子們似懂非懂地點着頭,但歐段文知道,這些話語已經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裏種下了種子,等待着生根發芽。
村裏的村民們對歐段文也是感激不盡。他們常常會在農忙之餘,帶着自家種的蔬菜、水果來到書房,感謝歐段文為村裏的孩子們所做的一切。
“歐先生,這是我家種的西紅柿,可甜了,你嘗嘗。”王大娘笑眯眯地遞過來一籃子紅彤彤的西紅柿。
“歐先生,這是我家打的新米,你拿去熬粥喝。”趙大爺扛着一袋大米,氣喘籲籲地走了進來。
歐段文總是客氣地推辭一番,但拗不過村民們的熱情,只好收下這些心意。他心裏明白,這是村民們對自己的一種認可和尊重。
在歐段文的悉心教導下,村裏的孩子們逐漸變得知書達理、聰明伶俐。他們開始懂得尊重長輩、關愛他人;開始懂得珍惜時光、勤奮學習。這一切的變化,都讓村民們看在眼裏、喜在心頭。
有一天傍晚,歐段文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夕陽的餘晖灑在他的身上,為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輝。他望着遠處炊煙袅袅的村莊,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裏,或許就是我真正的歸宿吧。”歐段文喃喃自語道。
就在這時,一群孩子從遠處跑了過來。他們歡笑着、打鬧着,仿佛一群快樂的小鳥。當他們看到歐段文時,都紛紛停下腳步,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禮問好。
“歐先生好!”孩子們齊聲喊道。
歐段文微笑着點了點頭,心中充滿了溫暖和滿足。他知道,這些孩子們已經成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他們的笑聲、他們的成長、他們的未來,都與他息息相關。
日子一天天過去,歐段文在村裏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充實和有意義。他不再是一個漂泊的游子,而是一個真正的鄉村教師。他用自己的知識和愛心,為村裏的孩子們點亮了一盞盞求知的明燈。
有一天,村裏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豐收節。村民們歡聚一堂,慶祝這一年的辛勤勞動換來的豐收。歐段文也被邀請參加了這場盛大的慶典。
他穿着村民們為他準備的節日盛裝,坐在人群中間。看着村民們載歌載舞、歡聲笑語,他的心中充滿了感慨和喜悅。他知道,這一切的美好,都離不開村民們的淳樸和善良;離不開孩子們的純真和求知;更離不開自己當初那個簡單的決定——留在村裏教書。
慶典進行到高潮時,村長端着一杯酒走了過來。他深情地看着歐段文,說道:“歐先生,你是咱們村的大恩人。沒有你,咱們村的孩子們哪能受到這麽好的教育?這杯酒,我代表全村人敬你!”
歐段文接過酒杯,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情地看了看周圍的村民和孩子們,然後一飲而盡。他知道,這杯酒裏蘊含的不僅僅是感激和尊重,更是一份深深的情誼和信任。
從此以後,歐段文更加堅定了自己留在村裏的決心。他決心要用自己的餘生,為村裏的孩子們奉獻更多的知識和愛心。他知道,這條路雖然平凡而艱辛,但卻充滿了意義和價值。
每當夜深人靜時,歐段文都會坐在書房的窗前,靜靜地思考着未來。他想着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們;想着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大山、見識更廣闊的世界。他的心中充滿了期待和憧憬。
而村裏的孩子們呢?他們也在歐段文的教導下,一天天地成長和進步。他們學會了更多的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也變得更加自信和堅強。他們知道,只要努力學習、不斷進取,就一定能夠走出大山、改變自己的命運。
就這樣,歐段文和村裏的孩子們一起走過了無數個春夏秋冬。他們的故事在鄉村裏傳為佳話;他們的精神也激勵着更多的人去追求知識、追求夢想。而歐段文呢?他始終堅守在那間簡陋的書房裏,用他的知識和愛心為村裏的孩子們撐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又是一年時光匆匆,丁小玲的日子就像村頭那條潺潺流淌的小河,不緊不慢地向前流淌。她是個勤勞能幹的姑娘,家裏裏裏外外都被她打理得井井有條,幹淨整潔。
這天,陽光正好,微風不燥,丁小玲正坐在院子裏,手裏拿着針線,細心地縫補着一件舊衣裳。她的動作熟練而輕巧,針腳細密而均勻,仿佛每一針每一線都承載着她對家人的深情厚意。
“小玲啊,這眼看年底就到了,黃家那邊又該來收糧食和錢了。”丁小玲的母親從屋裏走出來,手裏拿着一籃子剛洗好的菜,臉上帶着幾分憂慮。
丁小玲擡起頭,沖母親微微一笑,眼神中充滿了自信:“娘,您放心吧。我這段時間砍了不少柴火,玉米也收得滿滿當當的,家裏吃的糧食也都準備充足了。等黃家的人來,咱們一定能按時還上。”
母親聽了丁小玲的話,心裏的石頭這才落了地,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閨女,真是難為你了。自從你爹走了以後,這個家就全靠你一個人撐着。”
丁小玲輕輕搖了搖頭,手中的針線依舊沒有停下:“娘,您別這麽說。爹雖然走了,但咱們一家人還得好好活下去。只要咱們齊心協力,日子總會越過越好的。”
時間過得飛快,轉眼間就到了年底。這天,黃家的人如期而至,手裏拿着賬本,一臉嚴肅地站在丁小玲家的院子裏。
丁小玲早就準備好了糧食和錢,她從容不迫地從屋裏端出一籮筐糧食,又拿出幾兩銀子,放在黃家的人面前:“這是我們家今年的收成,您看夠不夠?”
黃家的人仔細地數了數糧食,又稱了稱銀子,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夠了夠了,小玲啊,你真是個懂事的姑娘。我們家老爺說了,像你這樣勤勞能幹的姑娘,将來一定能找個好人家。”
丁小玲聽了黃家人的話,臉上泛起一抹紅暈,她羞澀地低下頭,輕聲說道:“多謝您誇獎,我還年輕,想先把家裏照顧好,再考慮其他的事情。”
黃家的人點了點頭,提着糧食和銀子離開了丁小玲的家。丁小玲站在門口,目送他們遠去,直到他們的身影消失在村頭的小路上,她才轉身回到屋裏。
“娘,黃家的人已經走了,咱們今年的債算是還清了。”丁小玲一邊說着,一邊從懷裏掏出三兩銀子,遞給母親。
母親驚訝地看着丁小玲手裏的銀子,不解地問道:“小玲,你這是從哪裏來的銀子?”
丁小玲微微一笑,解釋道:“這是我這段時間砍柴、收玉米換來的。我想着咱們家雖然還清了債,但也得留點積蓄,以備不時之需。所以,我就私自藏下了這三兩銀子。”
母親聽了丁小玲的話,眼眶裏不禁泛起了淚花。她緊緊握住丁小玲的手,聲音哽咽地說道:“好閨女,真是難為你了。娘知道,你這樣做都是為了這個家。娘以後一定好好保重身體,不讓你再這麽辛苦。”
丁小玲輕輕地抱住母親,聲音溫柔而堅定:“娘,咱們是一家人,不用說這些見外的話。只要咱們一家人在一起,再苦再累也不怕。”
母女倆相擁在一起,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彼此的深情。她們知道,只要一家人齊心協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日子就像那村頭的老槐樹,一圈一圈地畫着年輪,丁小玲的生活也跟着這時間的流轉,日複一日地忙碌着。每天,當第一縷陽光透過窗棂,照進那略顯簡陋卻幹淨整潔的土坯房時,丁小玲就已經開始了她的一天。
她先是麻利地生火做飯,炊煙袅袅升起,與遠處的山岚交織在一起,仿佛是大自然最質樸的畫卷。飯做好後,丁小玲會先盛出一碗,小心翼翼地端到娘的屋裏,娘因病卧床多年,一直是她悉心照料。看着娘吃完,她才匆匆扒拉幾口自己的飯,接着又去喂豬、洗衣服。
等到這些家務活都幹完,丁小玲便會背起那個已經磨得發亮的背簍,踏上那條通往山上的小路。那條路,崎岖不平,兩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偶爾還能聽到幾聲鳥鳴,清脆悅耳。丁小玲的腳步輕快而堅定,她的背簍總是裝得滿滿的,沉甸甸的柴火壓得她的肩膀微微下沉,但她的眼神中卻充滿了堅毅和滿足,仿佛那背簍裏裝的不僅僅是柴火,更是她對家人的愛和責任。
村裏的鄉親們看着丁小玲這麽辛苦,都紛紛伸出援手。張大爺會時不時地幫她砍幾捆柴,王嬸子則會送來自家種的蔬菜,還有李大娘,每次看到丁小玲從山上下來,都會笑眯眯地迎上去,問長問短。這些淳樸的鄉親們,用自己的方式,默默地支持着丁小玲,讓她在這個艱難的日子裏,感受到了無盡的溫暖和力量。
然而,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有一天,丁小玲在山上砍柴時,不小心扭傷了腳。她坐在地上,疼得直咧嘴,眼淚在眼眶裏打轉,卻硬是沒有讓淚水流下來。就在這時,村裏的李大娘路過這裏,看到了丁小玲的情況,急忙放下背簍跑了過來。
“哎呀,小玲啊,你這是怎麽了?”李大娘一臉焦急,邊說邊蹲下身子查看丁小玲的傷勢。
丁小玲咬着牙,勉強擠出一個笑容:“沒事的,李大娘,我就是不小心扭傷了腳,歇會兒就好了。”
李大娘看着丁小玲腫起的腳踝,心疼得直皺眉:“這可不行,得趕緊回家歇着。來,我背你回去。”
說着,李大娘就蹲下身子,讓丁小玲趴在自己的背上。丁小玲拗不過李大娘的好意,只好趴了上去。李大娘的背雖然不寬闊,但卻異常堅實,讓丁小玲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一路上,李大娘邊走邊跟丁小玲聊着天,逗她開心。
“小玲啊,你可得好好養着,別落下啥毛病。等你好了,咱再一起上山砍柴,到時候你可得跟大娘比比,看誰砍得多!”李大娘笑眯眯地說着,臉上洋溢着慈祥的笑容。
丁小玲聽着李大娘的話,心裏暖暖的。她趴在李大娘的背上,感受着李大娘堅實的背脊和溫暖的體溫,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幸福。她知道,在這個充滿愛的鄉村裏,她并不孤單。
回到家後,李大娘幫丁小玲敷上了草藥,又叮囑她好好休息。丁小玲躺在床上,看着李大娘忙碌的身影,心裏默默地發誓:等自己好了以後,一定要更加努力地幹活,報答鄉親們的恩情。
經過幾天的休養,丁小玲的腳傷終于好了。她又重新背起了背簍,踏上了那條熟悉的小路。這次,她更加小心謹慎,每一步都走得穩穩當當,生怕再出什麽意外。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地過着,丁小玲家裏的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她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帶領着家人一起走出了困境。家裏的土坯房雖然簡陋,但卻被她收拾得井井有條,幹淨整潔。院子裏種滿了各種蔬菜瓜果,一到夏天,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村裏的鄉親們看着丁小玲家的變化,都紛紛投來贊許的目光。他們知道,這個看似柔弱的姑娘,卻有着一顆堅韌不拔的心。她用自己的雙手,為家人創造着幸福的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着鄉村的溫暖與美好。
有一天傍晚,丁小玲坐在院子裏,看着夕陽的餘晖灑滿整個院子,心裏充滿了感慨。她想着自己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想着鄉親們的幫助與支持,想着家人的陪伴與鼓勵,心中充滿了感激和幸福。
“娘,您看這夕陽多美啊!”丁小玲轉過頭,對坐在身旁的母親說道。她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眼睛裏閃爍着溫柔的光芒。
母親微笑着點了點頭:“是啊,夕陽雖然短暫,但它卻用自己的光芒照亮了整個世界。小玲啊,你就是咱們家的夕陽,用你的勤勞和智慧,照亮了咱們的生活。”
丁小玲聽了母親的話,心裏暖暖的。她知道,自己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姑娘,但只要心中有愛、有責任、有擔當,就能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美好未來。
從那以後,丁小玲更加努力地幹活了。她不僅把家裏打理得井井有條,還時常幫助村裏的鄉親們解決一些力所能及的問題。她的善良和勤勞贏得了大家的尊敬和愛戴。
有一天,村裏的王嬸子拉着丁小玲的手,語重心長地說:“小玲啊,你可真是個好姑娘。你看你把家裏打理得這麽好,還時常幫助我們。将來啊,誰要是娶了你,那可真是有福氣了。”
丁小玲聽了王嬸子的話,臉上泛起一抹紅暈。她羞澀地低下頭,輕聲說道:“王嬸子,您別這麽說。我只是做了我應該做的事情。咱們都是一個村的,互相幫助是應該的。”
就這樣,丁小玲繼續着她的生活。她用自己的雙手,為家人創造着幸福的生活;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着鄉村的溫暖與美好。她的故事在鄉村裏傳為佳話,激勵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每當夜幕降臨,丁小玲都會坐在院子裏,仰望星空。她相信,只要心中有夢想,有堅持,就一定能夠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而那條路,無論多麽崎岖不平,都将是她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這日,陽光正好,暖洋洋地灑在丁小玲家的院子裏。丁小玲坐在那棵老槐樹下,手裏拿着把蒲扇,輕輕地搖着,眼神卻時不時飄向那幾間略顯破敗的土坯房。她心裏琢磨着,這些年家裏雖然過得緊巴巴的,但好在一家人團團圓圓,倒也過得去。可眼瞅着家裏的房子一天比一天破舊,每到刮風下雨,屋頂就滴滴答答地漏雨,牆皮也直往下掉,實在是讓人心裏難受。
丁小玲嘆了口氣,站起身來,拍了拍身上的塵土,邁步走進了屋裏。她看見爹白義滿正坐在炕沿上,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煙,眉頭緊鎖,一臉愁容。娘白王氏則躺在床上,臉色蒼白,氣息微弱,因為常年的病痛,她的身體已經大不如前了。丁小玲心裏一陣酸楚,她走到爹跟前,開口打破了屋裏的沉寂。
“爹,我有個想法。”丁小玲說道。
白義滿擡起頭,看着女兒,眼神裏充滿了疑惑:“啥想法?”
“我想把家裏的房子修繕一下,再裝修裝修,讓娘住得舒服點兒。”丁小玲說着,眼神裏閃爍着堅定的光芒。
白義滿聽了,眉頭稍微舒展了一些,但随即又皺了起來:“這想法是好,可咱家哪兒來的錢啊?”
丁小玲早有準備,她掰着手指頭算了算:“爹,我看過村東頭張大夫給娘開的那些藥方,都是一些補氣血的藥材。而且最近我老跟着馬家媳婦兒去集市上趕集,也了解了一下行情。娘吃的也就是桂圓、大棗兒這些,咱們自己家就可以種,就不需要老去拿藥了。我再上山給她采點兒草藥,也能省下不少錢。”
白義滿聽了女兒的話,眼神裏露出了贊許的神色:“嗯,這主意不錯。可裝修房子,材料、工匠,哪一樣不需要花錢?”
丁小玲早有盤算:“爹,您別急。材料方面,咱們可以自己慢慢準備。比如磚瓦,咱們村西頭就有磚窯,我可以去幫忙幹點活兒,換點磚瓦回來。工匠嘛,咱們村裏也有不少能工巧匠,我可以挨家挨戶地去求他們,給他們幫幫忙,說不定就能省下工錢。”
白義滿聽了,沉默了一會兒,然後嘆了口氣:“小玲啊,爹知道你是為了這個家好。可這事兒太大了,咱們還是得慎重考慮。”
丁小玲知道爹的顧慮,她握住了爹的手:“爹,我知道這事兒不容易。但娘的身體一天不如一天,咱們不能讓她一直住在這樣的房子裏。我相信,只要咱們一家人齊心協力,就沒有過不去的坎兒。”
白義滿看着女兒堅定的眼神,心裏不由得湧起一股暖流。他拍了拍丁小玲的手:“好,爹支持你。咱們就一起努力,把家裏的房子修繕好。”
說幹就幹,丁小玲開始忙碌起來。她每天除了幹家務、照顧娘,還要抽時間去磚窯幫忙、上山采藥。每天天不亮,丁小玲就起床,簡單梳洗一番後,便匆匆趕往磚窯。磚窯裏,她揮汗如雨,和男人們一起搬磚、和泥,手上的繭子越來越厚,但她從未抱怨過一句。每當有人問她:“小玲啊,你一個姑娘家,幹這活兒不累嗎?”她總是笑眯眯地回答:“不累,能為家裏出一份力,我心裏高興。”
磚窯的活兒幹完了,丁小玲又匆匆趕往山上采藥。她知道,每一種藥材都生長在不同的地方,需要仔細尋找。她穿梭在山林間,眼睛瞪得圓圓的,生怕錯過一株珍貴的藥材。有時,為了采到一株草藥,她甚至要爬到陡峭的山崖上,看得人心驚膽戰。但丁小玲總是笑着說:“沒事兒,我小心着呢。”
時間一天天過去,丁小玲的努力沒有白費。她不僅換來了足夠的磚瓦,還采到了許多珍貴的藥材。村裏的工匠們也被她的誠意所打動,紛紛表示願意幫忙修繕房子,只收成本費。
終于,裝修房子的日子到了。丁小玲和爹一起,指揮着工匠們忙碌起來。他們和泥、砌磚、刷牆,每一項工作都幹得井井有條。村裏的人們也紛紛前來幫忙,有的送來了自家種的菜,有的送來了自家做的飯,還有的幹脆拿起工具,和丁小玲他們一起幹了起來。丁小玲看着這一切,心裏充滿了感激。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她有一個溫暖的家,有一群善良的鄉親們。
裝修的過程中,丁小玲總是忙前忙後,一會兒給工匠們遞水遞煙,一會兒又去幫娘準備飯菜。她的臉上總是洋溢着笑容,仿佛一點兒也不覺得累。每當有人誇她能幹時,她總是謙虛地說:“這都是應該的,咱們都是一家人嘛。”
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丁小玲家的房子終于煥然一新。土坯房變成了青磚瓦房,牆壁被刷得潔白如雪,窗戶也換上了明亮的玻璃。娘白王氏看着這一切,眼裏閃爍着淚光,她拉着丁小玲的手,哽咽着說:“小玲啊,娘沒想到在有生之年還能住上這麽好的房子。都是因為你啊,我的好孩子。”
丁小玲笑着安慰娘:“娘,您別哭。這是咱們一家人共同努力的結果。以後啊,咱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的。”
房子修好了,丁小玲并沒有停下腳步。她開始帶着娘一起種起了桂圓樹和大棗樹,還養了一群雞鴨。每天清晨,丁小玲都會帶着娘去院子裏給果樹澆水、施肥,看着那些果樹一天天茁壯成長,她們心裏別提多高興了。雞鴨也養得肥肥胖胖的,每天都能下不少蛋。丁小玲想着,等這些果樹長大了,不僅能給娘補身體,還能賣些錢補貼家用。雞鴨長大了,也能賣個好價錢,給娘買些好吃的。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丁小玲家的生活也漸漸有了起色。娘的身體在丁小玲的精心照料下,也漸漸好了起來。每當夕陽西下,丁小玲都會坐在院子裏,看着娘在院子裏散步,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知道,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村裏的鄉親們看着丁小玲家的變化,也都紛紛投來贊許的目光。他們都說:“丁小玲真是個好姑娘,不僅勤勞能幹,還孝順懂事。咱們村要是多一些這樣的人,那該多好啊。”
丁小玲聽了這些話,心裏總是美滋滋的。她知道,這些都是鄉親們對她的認可和鼓勵。她也暗暗發誓,要繼續努力,不僅要讓家人過上好日子,還要為村裏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于是,丁小玲開始更加積極地參與村裏的各項事務。她幫着組織村裏的婦女們一起織布、繡花,增加家庭收入;她還帶着村裏的孩子們一起學習識字,希望他們能有一個更好的未來。每當村裏有什麽需要幫忙的時候,丁小玲總是第一個站出來,毫不吝啬地伸出援手。
就這樣,丁小玲在鄉村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她的身影也越來越堅定。她用自己的雙手和智慧,不僅讓家人過上了好日子,也為村裏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她的故事,也在鄉村裏傳為佳話,激勵着更多的人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去創造屬于自己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