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長在心坎 與君共勉,共創盛世!……
第24章 長在心坎 與君共勉,共創盛世!……
如若單憑一個“禮”字治萬民,那天下豈不是要亂成一鍋粥了。
“今今所言極是!”夏公撫掌而笑,他本就是個積極進取的君主,一生致力于拔除世家之危害,進而改革舊制,促使夏國更加繁榮昌盛。
在內心深處,夏公同樣有以法治國,廢除禮治的想法。如今秦淮婧明明确确的提出來,正中他的下懷,可不就叫他高興至極嗎?
他們要禮治作何用,如若真的遵循舊律,崇尚禮法,那就不會有六國強雄,就不會有争霸天下了。
王侯将相,寧有種乎?①
夏公從不相信,他們秦氏一族,永生永世只得向趙氏族人俯首稱臣。再說趙家家人,就能夠保證他們這王位來的很幹淨嗎?不還是從上一代那邊搶來的。
“父王,明确律法是其一,再還要推行其他利國利民的條令。就比如說人才選舉制度,現在的夏國,乃至于整個天下,推行的都是世卿世祿制。
人才的選舉主要依賴于血緣和世襲,但官員們世代享有俸祿和官職,不用上進就可以世世代代官袍加身,有享不盡榮華富貴。這樣的官員,又如何能夠擔當大任?”秦淮婧提出了朝堂人才選舉制度的弊端,此時此刻,她已經預備推舉出科舉制度了。
現在紙張已經被她搞了出來,算算時間,活字印刷應該也差不多弄出來了。下一步秦淮婧準備說服夏公,讓他把宮中藏書館的書籍貢獻出來,拓印成本,在宮外造一個“圖書館”,造福天下學子、嬴得文士之心。
夏公細細品味着秦淮婧的話語,只覺得字字句句都說到了自己的心上。看着底下同樣若有所思的自己的兒子們,夏公複又詢問道:“對于今今提出來的人才選舉之說,你們有何見解?”
“義父,兒臣認為應當廢除世襲制度,改其為推舉制度,由各地方官員向父王推舉人才,這樣方能發掘全國各地的人才。”時子澄思索半晌,最終回複道。
秦昭年搖搖頭,接着說道:“我覺得此法弊端較大,且不說現如今各官員近乎有一半是世家中人,就說普通官員,也難免會有私心。或是收買,或是親情,就足夠他們舞弊了。
如若等到世家被清算後,再行推舉之法,前期或許有用,待到中後期定是疲乏無力,甚至是養虎為患。”
“太子所言極是,人非聖賢,豈能沒有私心雜念,面對威逼利誘,總會有妥協之人。但妥協之人要麽沒有,要麽就是無數個,一旦開了那個頭,就永無止境了。”顧玉自小被母親培養政治眼光,此時此刻也能毫不怯場的抒發自己的觀點感悟。
夏公點頭,他現在是有意培養自己的孩子們的政治素養,所以他自己倒是說得少了,不過事态如何,夏公自有把握。
“父王,我有一方法,可能略有弊端,但利遠遠大于弊。”秦淮婧說道。
聽及此,衆人紛紛再次将視線轉向秦淮婧。
夏公也點頭,示意秦淮婧往下說:“但說無妨。”
秦淮婧面帶微笑,從容不迫的發表自己的想法:“現在紙張已然造出,竹簡刻錄書籍的弊端已經被克服,我又命人研究了方便印刷書本的方法,現在廣泛推廣書籍知識可以說是易如反掌。
不若我們将藏書館中的竹簡書籍謄錄在紙張之上,在宮外修建一圖書館,吸引天下學士來我國都。到時候人才源源不斷來到我夏國,父王就順勢推出科舉制度。
科舉制度就是科舉考試,由考官出題,考生作答。題目可以事關民生、戰役、赈災、水利,考生在試卷上各抒己見,由考官選出其中佼佼者,進而得以面見父王,加官進爵。”
“此法甚妙,既能籠絡人才,也可施恩于寒門。”夏公贊揚道。
“子澄不若今今也。”時子澄甘拜下風道。
秦昭年和顧玉也紛紛贊賞,這倒是搞得秦淮婧愈發不好意思了。
“依今今所言,此後夏國需得先發展民生,再又明确律法,後又改革法度。至于發展民生一事,不過‘吃穿用度’四字。
但我夏國收成并不好,勉強足夠百姓糊口,寡人這麽多年征收的賦稅已然很輕,百姓卻仍舊只能堪堪維持平常生活,更不必說讀書識字,也決稱不上什麽國泰民安。
寡人命昭年多年研究提神糧産之法,卻也無甚佳音。”說道最後,夏公甚至長嘆一聲,面上浮現出頹唐之色。
“父王,先前我偶得幾種能畝産千斤的糧種,早在昨年秋日種在了太子哥哥城郊的田莊中。算算時日,估計也已長成,不知明日父王和各位哥哥們可願和今今一起,一起去見證畝産千斤的奇跡。”秦淮婧見不得夏公這番頹唐作态。
這位君主一輩子盡心盡力,把畢生的心血都花費在了夏國的發展中,不可謂不是一個令人尊重的賢明之君。他做的已經夠好了,不過是時代所限,只能做到這一步罷了。
但是她秦淮婧來了,就會拼盡全力改變這一切。
“畝産千斤!”衆人驚呼出聲。
“今今,你可是口誤說錯了話?”顧玉不可置信發問道。
“當然沒有,我說的全都是真的,你們明天去現場,看到挖掘成果後不就知道了?”秦淮婧無奈回複,她也知道這事容易讓人震驚了些。
“那我可得好好觀摩觀摩,今今可不能忘了帶上時哥哥。”時子澄也激動出聲。
而秦昭年和夏公卻是相信的,他們永遠都堅信秦淮婧能夠給他們帶來奇跡!
而夏公則是在聽了秦淮婧這些關于政事的見解之後,更加堅定了心中的想法,也不後悔之前的沖動行事。
夏公臉上重新浮現出笑容,接着回答道:“好,父王和今今一起去。”
“哥哥也是。”秦昭年同樣回複。
待這偏殿重回寧靜,夏公才又說道:“農事之事已經有了解決的辦法,而國庫空虛一事也不必擔心了。今今你之前交給父王的曬鹽之法,我已經派了心腹和太子伴讀祁明玦去操辦此事。
現下新制兵器即将到達國都,我就放心将細鹽銷售夏國各地,待三日後早朝,寡人就會發布鹽鐵官營之法,收回各大世家把控的鹽礦,屆時國庫定會充盈。
接下來數月,寡人會召集法家學者入宮,共同商訂夏國律法。還要麻煩你們一起,共同制訂夏國将要推行的改革之法。
諸位,可願同寡人一起,共創盛世?”
說完,夏公起身,端起了桌案上的一杯茶水,目光灼灼的看向秦淮婧四人。
四人同樣舉杯起身,齊齊高呼:“與君共勉,同創盛世!”
夏公豪爽一笑,将杯中茶水一飲而盡,秦淮婧四人同樣跟随。
夏公激動完後坐下身去,突然的大喜讓他的身體有些超負荷了,此刻緩身坐下,默然不語調整身體。
見此,秦淮婧試探性的說道:“父王,今今還有一事想說……”
夏公看了過去,唇角帶笑道:“今今盡管暢所欲言。”
“是。”秦淮婧恭敬回答,随後又丢出一個驚天大雷,“父王既然要今今商議改革之法,那今今現在就想提前提出一事,還望父王應允。”
說道關鍵之處,秦淮婧深吸一口氣,下定了決心。這可是她來到這個陌生的世界後,第一件堅定的想要完成的事情!
“父王,兒臣想要廢除奴隸制度,解放天下奴隸,還所有奴隸自由!”秦淮婧的聲音稚嫩,卻又擲地有聲,短短幾句話,就怔住了在場的所有人。
時子澄反應尤為強烈,他竟然殿前失儀,失手打翻了茶杯。幸而之前已經将茶水飲盡,這才免了一番收拾。
“兒臣失禮了。”時子澄連忙告罪。
夏公面上的仍舊是一片祥和,随意的擺了擺手,并未發怒。
今日秦淮婧的言語已經讓他驚為天人了,卻不想小姑娘在最後還憋了個大的!廢除奴隸制一事同樣是夏公早早就想過的,不過從來沒有人明确的提出來過,他也只在私下裏和秦昭年提起過此事。卻沒想到,一個十歲小童竟然正大光明的提了出來,秦淮婧真真是長在他心坎上了。
這算是後生可畏嗎?
總而言之,夏公此時此刻的心情好到了極點。上一次他這般高興的時候,還是在十五年前秦昭年出生的那天。
夏公以袖掩面,輕輕咳了咳,雖然高興,但他并沒有失去理智,反而是沉着冷靜的詢問秦淮婧:“今今,能否說說你為什麽想要廢除奴隸制度嗎?要知道你可是夏國的公女,廢除奴隸制度對你可是沒有什麽好處的。”
秦淮婧知道這是夏公的考驗,此刻回答的也極為認真:“實不相瞞,父王。上一年我和太子哥哥一起去了奴隸市場,我親眼看到了奴隸生活的殘酷血腥。幾個月前我去到了允州,又親耳聽說了有關于允州王氏虐殺奴隸之事,并深感其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