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第11章

縣令楊汝輔是被外面震天的擂門聲鬧醒的。

還沒等他穿好衣服,家仆就急急忙忙闖進來:“老爺,不好了!倭寇來襲!”

楊汝輔被這個消息震得七葷八素,第一個念頭是:完了,烏紗帽不保了。

第二個念頭是:當初趙肅來禀報的時候,自己怎麽就不相信呢?

明代有律,官員棄城者死,就算僥幸保住一條性命,他的仕途也到此為止了。

那還能怎麽辦,惟有死守而已。

但楊汝輔總算心理素質還不是太差,他定了定神,道:“快備馬,去城門!”

此時的城外,戰事正酣。

明軍這邊是三更半夜被喊起來的,猝不及防,慌亂倉促。

而那頭城牆下,數千倭寇不知什麽時候悄然而至,人頭攢動,開始攻城。

城牆上的人慌慌張張往下面射箭,天色暗沉,射程又遠,自然沒什麽準頭,還浪費了不少箭矢。

等江百戶趕到城門上的時候,已經有不少倭人順着梯子爬上來,正與明兵厮殺。

短兵相接,血光四濺,殺聲震天。

倭寇來犯的消息像瘟疫一樣瞬間傳遍了全城。

長樂縣數十年平靜,哪裏遇到過這樣的陣仗,全縣的百姓都被吵醒了,聽說倭寇來了,都亂成一團,甚至還有人忙着收拾家當,打算逃到臨近郡縣去。

Advertisement

趙肅一開門,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了一下。

夜色無法阻擋人們慌亂的腳步。

尖叫聲,哭喊聲四起,大家像無頭蒼蠅似地亂竄,官宦商賈人家早就把東西拾掇好,駕着馬車想從山路離開,平頭百姓孤苦無依,只能保佑官兵們能夠阻擋下那些如狼似虎的倭寇。

一旦倭寇進城,後果不言而喻,女子被奸淫,男人被殺害,家園被搶掠。

所有人從未覺得死亡的陰影像現在這樣如此近地籠罩在頭頂。

陳氏和其他仆役已經得了趙肅的吩咐躲到地窖去,安全性起碼要比外面這些手足無措的百姓好一點。

趙肅慶幸自己早早作了一些準備,在家中挖了個地下室,平日裏用來存放糧食,緊急情況時,人也可以躲進去,吃喝方面也足夠維持幾個月,又買入一些孔武有力的家奴,讓他們平時閑着沒事就鍛煉身體,關鍵時候也可以充當護院。

雖然時間不長,但應該有些作用吧。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阻止倭寇入城,否則生靈塗炭,不堪設想,別說他那個小本經營的鋪子做不下去,這長樂縣數萬百姓的生計,也要毀于一旦。

趙肅站在門口,微微擰眉,腦海裏思緒轉動。

管家戴忠倒還一直緊緊跟着他,不肯稍離半步。“公子,我們也趕緊到地窖裏躲着吧!”

趙肅還沒說話,那頭已經馳馬來了個人,高聲道:“趙肅可在?”

“我就是。”

那人倒沒想到這關節眼上,他還施施然站在家門口。

“楊大人讓你快快過去!”

趙肅疾步走過去,沒有一絲猶豫。

戴忠愣了一下,敢情公子一直在等這個?

那人下馬:“請用這馬,楊大人說十萬火急!”

“我知道了,多謝!”趙肅也不客氣,翻身上馬。

丢下一句:“戴伯,你跟我娘說一聲,我很快就回來!”說罷駕了一聲,策馬飛馳而去。

餘下戴忠跺腳不已。

長樂一個小小的縣城,兵馬不過一千,這其中還包括吃空額的,老弱病殘的,多年沒有摸過刀劍的。

而城下,是數千倭寇,他們不僅有備而來,而且裝備齊整,精神抖擻。

數不清的箭矢挾着勁風呼嘯而來,箭頭被塗上了火油點燃,有些落在城牆上,有些射中士兵,還有些落入城內,引燃房屋,瞬間熊熊燃燒起來。

對方明顯等來了一個天時地利的機會,今夜風向東南,有利攻城。

而己方失了先機,士氣大減,有傷的士兵不斷地被擡下去,哀嚎聲不時入耳。

鮮血混淆着硝煙的味道刺入鼻孔,也熏紅了眼睛。

這是一場實力懸殊的戰争。

趙肅來到城門上,楊汝輔正馬不停蹄地給所有人下令。

他身上的官服黑一塊紫一塊,煙熏火燎,官帽也不翼而飛,顯得很狼狽。

“備上滾燙開水,還有熱油,燒好一鍋就往城下倒一鍋!”

“江百戶,你領一千兵馬,守住這城門,若有敢退者,立斬不赦!”

“李明,你拿上密函,連夜出城,到福州求援,這裏最多只能撐三天!”

衆人得令離去,楊汝輔甚至來不及擦一把汗,便聽見旁邊有人道:“大人,如今人心紛亂,如果讓仕宦人家帶頭離去,只怕百姓更加慌亂,有損士氣。”

楊汝輔一怔回頭,趙肅正站在那裏,衣冠整齊幹淨,不見絲毫慌亂。

他跌足嘆道:“少雍,本官悔不聽你言啊!”

趙肅也嘆:“在今天之前,我也不能肯定自己的判斷,大人身為父母官,考慮的必然更多,請萬勿自責。”

楊汝輔搖頭苦笑,此番戰事,兇多吉少,他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

趙肅見他臉色灰敗,忙道:“天無絕人之路,只要我們能等到援兵,便算大捷,大人,當務之急,是令人心不能亂!”

一幹幕僚衙吏都被他打發下去清點糧倉兵器,楊汝輔站在城門上,正滿心彷徨無助,這時有個人在旁邊安慰打氣,總好過自己一個人面臨亂局。

他苦笑着揉揉臉,強撐起精神,面對同樣彷徨的将士,換上一臉厲色:“吩咐下去,全城戒嚴,派人把守各個出城關卡,任何人未得允許不得擅自離城!”

“是!”

他看着趙肅冷靜得幾近面無表情的臉,不由嘆息一聲:“少雍啊,你剛中了解元,本該為你辦慶功宴,卻沒料想碰上這等事,真是天有不測風雲!”

趙肅笑了笑:“城在,人在,城亡了,這個解元也無甚意義。”

難為這位大人還惦記着這樁事,也不知道今天過後,他們還有沒有命在。

火光将彼此的眼珠映成琉璃色澤,城下倭人如狼,城上死傷慘重。

不是不害怕,是害怕也無用。

只有拼死一搏。

如果大明朝有一支海軍,那麽長樂馬尾這一帶一定會成為海防要塞。

可惜沒有。

所以任人長驅直入,幾乎沒有還手之力。

雖然楊汝輔竭盡全力守城,但他們的優勢還是一點點消失。

一夜過去,終于等來天色大亮。

遍觀己方,士兵疲憊不堪,東倒西歪睡成一片,值勤守在垛口的,也大都神情萎靡不振。

江百戶身上受了三處刀傷一處箭傷,箭傷正中腰腹,已經被擡下去,能夠作戰的将領也十剩其二,楊汝輔不得不親自督戰,片刻不離前線。

不知不覺,趙肅竟成了跟随左右,幫忙出主意的人。

也許是因為他有功名在身,又也許是他足夠冷靜,楊汝輔默認了他的存在,其他人就更沒有什麽意見了。

倭寇的攻勢并沒有因為天亮而停下來,相反天一亮,他們不再聚集在城門下,反而分散各處,伺機挑防守弱的地方下手,這邊雖然居高臨下,卻實在占不到多少好處。

士兵們已經很久沒有經歷過戰火,平時訓練也松散懶惰,現在都露出惡果了,如果不是楊汝輔還堅守前線,現在只怕已經潰不成軍,長樂也早就被倭寇攻下了。

“報——!大人,李頭兒身中五箭,怕是不成了!”一名士兵氣喘籲籲地跑過來。

江百戶被擡下後,已經沒有什麽人能帶兵作戰了,有個姓李的捕頭主動請纓,楊汝輔見他勇猛過人,便讓他暫替江百戶的職責。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楊汝輔臉色大變,狠狠咬牙:“狗娘養的倭寇!現在還剩多少兵力?!”

“不到五百了,大人,要不我們逃吧?”那人苦着臉建議,眼珠子已經開始向來處轉動。

他不開口還好,這句話一出,周圍的人都跟着騷動起來,仿佛只等着楊汝輔一聲令下,就四散潰逃。

說時遲,那時快,刀光閃過,那士兵慘叫一聲,倒地不起。

趙肅手裏抓着楊汝輔的佩劍,眼睛掃過衆人,冷冷道:“動搖軍心者死。”

血順着劍身往下滴落,他卻眼也不眨。

衆人都被震懾住了,一時作聲不得。

誰能料想書生會轉眼化身修羅?

楊汝輔回過神來,暗道一聲好險,若不是趙肅這一打岔,只怕現在人心已經徹底散了。

“傳我令,有不戰而逃者,殺!蠱惑人心者,殺!與敵投降者,殺!”

殺氣騰騰連着三個殺字從他口中吐出,聽得大家臉色都有些白。

楊汝輔看着他們頹喪的神色,暗嘆一聲,慢慢地,一字一頓續道:“汝等乃大明将士,有守土保國之責,此仗若勝,本官自當上疏請功,若是敗了,別說無顏見江東父老,皇命之下,我們腦袋都要落地。城在,人在,城亡,人亡!”

“是!”

趙肅暗自舒了口氣,強自按住自己仍有些顫抖的右手,将佩劍歸還楊汝輔。

“大人恕罪,少雍唐突了。”

誰生來都不是屠夫,但剛才眼看軍心動搖,楊汝輔卻當斷不斷,除了殺人立威,別無選擇。

“你做得對,本官不如你……”楊汝輔話沒說完,目光便被城下吸引了,又驚又怒。

“他們哪來的火铳?!”

趙肅舉目望去,果然看見人群之中,有幾個舉起火铳,正往城頭瞄準。

城頭上射下的箭,稀稀落落,甚至近不了對方的身。

“借弓箭一用。”

他從一名士兵手裏拿過弓箭,掂了掂重量。

瞄準,拉滿,屏息。

一如自己平日無數次練習過的。

箭矢離弦,化作一道白線。

正中目标。

對方甚至來不及叫出聲音。

趙肅一招得手,沒有停下,又連射三箭,中了兩人。

如此遠的距離,這已經算是難得的準頭了。

原本低落的士氣被這一箭又提了起來,眼見文弱書生模樣的趙肅先是殺人立威,後又一箭射死倭寇,衆人驚服之餘,不由也集中精神向城下射箭潑油,一時竟擋住了倭寇的進攻。

但趙肅箭術再好,也只有一個人,就算士氣稍有提升,軍隊的底子還是擺在那裏。

何況箭矢的數量也所剩不多,再射下去就會無箭可用。

楊汝輔深吸了口氣,囑咐左右召集城中百姓合力抗敵,老少婦孺者負責後勤糧草,年富力強者上陣禦敵,每個人都帶上一筐石塊,只管往下投擲,越多越好。

對于朝廷軍隊來說,禦敵是他們的本職,做好了未必有功。

但對于長樂百姓來說,這裏是他們的家,倭寇要來,等于要破壞自己平靜寧和的生活,還有可能性命不保,這種情況下,楊汝輔登高一呼,自然有無數人響應,無論男女老少,都表現出超越普通士兵的昂揚鬥志。

石塊,滾油,開水,但凡一切能夠禦敵的東西,都從城牆上往下扔。

有數的弓箭被留給箭術好的人。

上了城牆的倭寇則被幾人合力圍住。

局勢差點出現逆轉。

但尋常百姓畢竟沒有受過正規訓練,力氣再大,也未必敵得過那些身經百戰,狡詐靈活的倭寇,一番惡戰下來,雙方都死傷慘重,但倭寇總算暫時停止攻城,換成小股游擊。

楊汝輔他們這邊的情況也沒好到哪裏去。

放眼望去幾乎全是傷兵,連趙肅的手臂也被箭射傷,纏了厚厚一圈白布。

老弱婦孺有的拿着傷藥給他們包紮,有的則幫忙端藥湯,擡傷兵,裏頭甚至還有未出嫁的閨中少女。

沈樂行拿出回春堂在長樂縣的所有藥材,免費供應給将士。

趙慎海也調集了族裏的壯丁幫忙守城,趙暖自然也在其列,他還主動跑到城頭垛口,近身殺敵,也受了點輕傷。

在巨大的威脅面前,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人們放下平日裏泾渭分明的道德界限,意志達到了空前的統一。

趙肅的衣服上沾着血污,頭發也有些淩亂,但他的思路卻越發清晰,腦海裏不停地想着戰場局勢和雙方優劣,判斷如何才能繼續撐下去,直到援兵到來。

他與楊汝輔兩人靠在一邊,正說着如何防止有人趁亂在城裏渾水摸魚,卻聽見有人急急來報:“禀告大人,糧倉起火,有幾處民宅也燒着了!”

楊汝輔的精神一下子又繃緊了:“火勢滅了沒有?”

“糧倉的火已經滅了,其中有一處民宅因為火勢太大,一時滅不了……啊,趙解元,您也在這兒,聽人說,那宅子好似是你家的!”

趙肅臉色一變。

陳氏他們還在裏面!

作者有話要說:

——今天的歷史小随筆——

今天聊一個奇人,也是一個皇帝。

沒錯,他就是嘉靖的堂叔,朱祐樘,通常都叫他弘治帝。

這娃的經歷基本就是起點小說男主角的模式啊!

小的時候被老爹的寵妃迫害,作為一個皇子,居然吃不飽穿不暖,老娘被人害死,還要天天提心吊膽。

好不容易當上皇帝了,可以娶很多老婆了,這娃居然只娶了一個。

沒錯,就一個,沒有其他後妃,沒有侍妾,只有一個張皇後。

很多人說我不信,哪有皇帝這麽專情,其實還真有,千古也就出了這麽個弘治帝。

這娃不僅專情,而且心軟,勤政,但凡所有好男人的優點,基本都集中在他身上了。

但就是這麽個人,卻很少有小說拿他當主角。

因為缺少狗血。

要寫宮鬥吧,你就娶一個老婆,宮鬥毛啊?

要寫權謀吧,他在位期間基本就沒什麽阻礙,連大臣也都是同心協力幫助他,權謀毛啊?

要寫歷史吧,不好意思,他在位就18年,39歲就拜拜了。

(弘治帝咆哮:我容易嗎我!)

但就是這麽一位幾乎完美的皇帝,卻養出了一個奇葩兒子,正德帝。

對不了解明朝歷史的童鞋來說,你們聽說過豹房,劉瑾吧?沒錯啦,就是他。

這也是一個很有趣的人,但這裏先不說。

我想說的是,對于一個皇帝來說,專情有時候不一定是一件好事。

弘治帝的老婆,就是那個張皇後,最後甚至還不得善終。

因為在正德帝死後,她沒有兒子或孫子,只能選了嘉靖來繼承皇位。

嘉靖你們懂的,這娃陰險又聰明,嚴嵩都鬥不過他,怎麽會奉張皇後為母親?

所以張皇後的晚景是很凄涼的。

順便排下皇帝順序以便大家閱讀:從弘治開始,弘治-正德-嘉靖(就是正文所在的這只)-隆慶-萬歷.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