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樹挪死,人挪活!
第64章 樹挪死,人挪活!
娘四個聽着馬車外的風聲,混合着竊竊私語聲,再感受着被窩的宣軟和溫暖,都是舒坦的長出一口氣。
李秋霜扭頭在閨女臉上親了一下,低聲說道,“睡吧,娘的小福星。”
夜色裏,唐甜笑的像春花一樣燦爛,嗅着娘親身上的味道很快就睡着了。
第二日一早,天邊隐約有點兒亮色的時候,衆人就被李二爺爺吆喝起來了。
昨晚已經滅掉的篝火被重新燒了起來,大夥兒麻利的做早飯,簡單吃喝之後就開始拾掇行李。
待得衛所的兵卒過來催促,唐家堡衆人已經整裝待發了。
倒是別的村屯雞飛狗跳,又是好一頓忙亂。
衛所兵卒也不容情,說好的一刻鐘出發,就當真一秒都不等。以至于前邊隊伍開始趕路,後邊還有人沒吃完飯,吵吵嚷嚷的上路,罵罵咧咧一片。加之昨天累的厲害,今天又是這麽個開端,有人就繃不住了。
最開始哭的是老人,然後是被父母遷怒打了兩巴掌的孩子,最後才是抹眼淚的婦人和紅眼圈的爺們兒。
隊伍一路走一路哭,眼淚落在雪地上,真是要澆築出一條血淚之路。
唐家堡衆人也不是不傷心啊,但他們比之旁人多了幾分底氣。
李二爺爺坐在馬爬犁上,高聲同李秋霜閑話兒,“秋霜啊,咱們到了塞北,還要繼續發豆芽去賣嗎?”
李秋霜一時沒反應過來,倒是唐甜笑嘻嘻應道,“當然了,二爺爺。塞北那邊半年都在冬日,更吃不到青菜。咱們村的豆芽生意肯定更好!到時候,咱們各家賺了錢就蓋磚房,又暖又亮堂,比土房好多了!而且塞北的荒地可多了,根本不用銀子買,誰家開墾多少就種多少,省了不知道多少銀子呢!”
其餘村人為了互相照顧,前後間隔都很近,自然也把這話聽的清清楚楚。
有人就問道,“二叔,聽說塞北那邊冷的厲害,半冬日在家能幹點兒什麽啊?”
Advertisement
李二爺爺笑罵,“能幹什麽,當然是貓冬兒在家吃飯睡覺生娃娃呗!地裏糧食打的多,又不缺吃的,大冬日的誰願意出去幹活兒啊!真是賤皮子,讓你歇着還不願意了?”
村人也不惱,吭哧吭哧跟着笑。
唐甜跟着湊熱鬧,眉飛色舞嚷着,“叔,你要是勤快,不願意閑着,塞北冬日也有活計幹!塞北地方大,人少。聽說山上的野牲口特別多,随便雪地裏都能薅出來兩個傻狍子,河裏撈魚都不用網,水舀一劃拉就成!還有秋天時候,家門口就有核桃、榛子和栗子,根本撿不完!
就是春天也有漫山遍野的野菜和蘑菇,夏天挖草藥,萬一運氣好,碰到野山參,哈哈,那你家小子成親都不用犯愁聘禮了!”
“當真?”那開口的村人眼睛都在發亮,高興的差點兒撒開手裏的推車,好似已經挖到山參了一樣。
李二爺爺伸手幫忙扶了推車,嗔怪道,“你們啊,天天愁眉苦臉,真是還不如一個孩子通透!人挪活,樹挪死,只要不懶,走到哪裏都過好日子!
“大夥兒都給我收起小心思,好好趕路,護好家裏老人孩子,誰這時候倒在路上了,到時候九泉之下看見大夥兒富貴,可別後悔!”
“不會,不會!”村人們紛紛應聲。
“二叔放心,我們一定好好趕路,咱們去塞北過日子!”
“就是,到了地方,我先開出五畝地,都種上糧食!”
一時間,村人們振奮多了,邊走邊閑話兒,打算着以後的生活。
慢慢的,這些話兒又從唐家堡傳到臨近的村屯,擴散到整個遷徙隊伍。
以至于晚上紮營歇息的時候,陸續有三四個村長跑來同李二爺爺搭讪。
李二爺爺也沒把話說死,萬一有那腦子蠢笨的,到了地方發現哪裏不一樣,再找後帳可怎麽辦……
又是一夜無話,照舊是早起煮飯,拾掇行李,不等衛所兵卒來催促,突然有幾匹快馬從隊伍後追了上來,直接跑去了前邊。
衆人不知道發生了什麽,都是惶恐的停了手。
幸好,很快就有兵卒來通知,“原地歇息一日,明日再出發。”
歇息一日?
所有人更是好奇了,遷徙之路不怕走得慢,就怕停下來。要知道這兩日,中午都不曾歇息,如今到底是因為什麽,居然要停這麽久!
李二爺爺安撫住村人,又去前邊打聽消息,結果也沒問出什麽來。
索性衆人也不猜測了,篝火重新點起來,路邊的小樹也遭了殃,都被砍回來搭建簡易窩棚,值夜的爺們好好睡個覺緩緩乏兒!
老人們照看淘氣孩子,婦人們則絞盡腦汁兒給家裏做頓像樣兒的熱飯菜!
李秋霜瞧着李二爺爺和唐三奶奶都沒有棉大氅,就抓緊做針線,把家裏存下的兩件改了改。
唐甜抓到機會,又燒了很多熱水,最後才從空間偷渡出一盆疙瘩湯,裝個樣子。
李二爺爺和唐三奶奶被請了過來,不但一人吃了一碗帶肉末的疙瘩湯,回去時候還披了一件厚厚的棉大氅。
二老自覺占了唐家便宜,都是極力拒絕。
但李秋霜是真心實意把他們當長輩孝敬,一定要二老收下。
唐甜更是抱着二老的胳膊撒嬌,“三奶奶,二爺爺,你們就穿着吧。你們吃好穿暖不生病,到了塞北,還指望你們給大夥兒做主呢。萬一你們有事,我爹和我奶奶那些壞人再欺負我們家,就沒人護着我們了。”
唐三奶奶心疼孩子,摸摸胖丫頭的頭發安慰道,“傻孩子,不怕這些啊。咱們搬家搬得遠遠的,讓他們再也找不到!”
倒是李二爺爺心頭一咯噔,總覺得小丫頭這話不像随口說出來的……
果然,第二日吃過早飯,又等了一個時辰,衆人終于見到了暫停趕路的“緣由”。
足足二十多輛馬車,主仆一百多口人,外加五十多兵卒護衛,匆匆忙忙趕了上來,彙合進了隊伍最後邊。
衛所的兵卒立刻吆喝開始啓程,消息也傳了出來。
原來,趕去塞北作戰的将領們,他們的家眷也要跟着去定居。許是接到命令有些晚,也許是收拾行李太麻煩,總之在這個時候才趕上來……
不得不說,這世上有對比才有幸福。
之前還因為遷徙而滿心怨怼的百姓們,瞧着京都的貴人也逃不過定居苦寒之地,他們心裏奇異的舒坦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