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出嫁不如招贅!
第98章 出嫁不如招贅!
“這日子真是太幸福了!這樣寒風呼嘯的夜晚,一碗湯真是整個人都熱起來了!”李老四忙着又盛一碗,“一會兒別說巡邏了,就是去山上轉悠幾圈,我都不怕了。”
崔大夫滿臉心疼,笑罵道,“你慢點兒喝,這可是藥膳!野豬肚兒能解毒,雞湯補身體,還額外添加了幾味藥材,都是上好的東西!平日就是在大酒樓都不見得能遇到,更何況是這樣的時候!”
“是嗎?”李老四聽說,不但沒放慢速度,反倒又搶了一碗,“那我更要多喝一點兒,養好身體,我還得上山繼續給糖寶兒打野豬!”
崔大夫氣的瞪眼睛,也搶了一碗,狗剩兒和拴柱兒不吭聲,但吃的也不慢。
最後,一盆肉湯和五個饅頭被風卷殘雲都瓜分了。
兩大兩小躺在熱炕上,抱着肚子哼唧,真是撐的好幸福!
崔大夫忍不住問李老四,“糖寶兒這孩子真是太聰明了,手也巧,小小年歲真是做什麽像什麽。就說這豬肚雞湯,怕是酒樓大廚都做不出這個好味道,在她這裏居然很容易!
“還有這幾日的飯菜,每樣都不差,不知道的人怕是還以為她有什麽秘密配方呢!”
李老四本來昏昏欲睡,聽到這話,心裏頭一跳,人也清醒了。
他含糊應着,“糖寶兒就是普通小孩,許是見秋霜嫂子被唐老太一家欺負,她要護着娘和兩個病哥哥,就比旁人懂事早一些吧。我也覺得她做飯有天分,萬一以後開個飯館,生意肯定好。”
說罷,他翻身坐起,胡亂扯扯襖褲,扣上帽子就出去巡邏了。
留下崔大夫笑了笑,再沒有多說什麽……
第二日一早,李二爺爺和唐三奶奶都到了唐家的地窨子,一人一大碗豬肚兒雞湯,也是吃的二老心滿意足。
李秋霜拿出一些黃豆,同李二爺爺商量。
“二叔,我家帶了不少黃豆,你幫我問問村裏各家,誰想繼續發豆芽給家裏添個菜,就來領豆子。也不用給什麽錢,家裏兄弟有空閑幫我們砍點柴火就行。”
“好,我這就去問問。”李二爺爺痛快應下,忍不住誇贊,“你們家裏真是照顧大夥兒太多了,幫着村裏家家都存了糧食,這又張羅起青菜了。以後誰要是沒良心,對不住你們一家,我就是拼了老命也得個你們讨個公道。”
“不至于,二爺爺,咱們村裏人好着呢!”唐甜笑嘻嘻抱住老爺子的胳膊,領他去看昨日的勞動成果。
地窨子的牆根下,放了兩個破木頭釘的長條槽子,添了灌木下收回來的腐土。一個插滿了蒜頭,一個則是栽了幹蔥。
地窨子裏暖和,不見日頭,種不成青菜,但種蒜苗和嫩蔥卻不成問題。
唐甜得意獻寶兒,同李二爺爺顯擺,“二爺爺,等蒜苗和小蔥長出來,我做打鹵面,你一定要來吃!”
“好,好!”李二爺爺臉上笑成了一朵花兒,“俺家糖寶兒就是孝順,二爺爺一定多吃,争取活到一百歲,看着俺家糖寶兒長大出嫁!”
唐三奶奶跟着湊熱鬧,也是笑道,“這麽說,我也得多活幾年,到時候幫着糖寶兒繡嫁衣!”
唐甜小手一擺,特別豪氣,“不,我不出嫁,我要招贅!我娘心善,誰來我家都不會受欺負,但我去了旁人家裏就不一樣了。萬一人家欺負我,我怕是一定要鬧的天翻地覆,那就不好了!”
衆人都是聽得哈哈笑,紛紛嚷着。
“糖寶兒好志氣!”
“對,咱們招贅,不去人家受委屈!”
就是唐川都是聽得眼睛發亮,考量起了這件事的可行性。與其擔心妹妹出嫁受欺負,給妹妹招個夫君,放到眼皮子底下護着,真是最好的法子了。
只有李秋霜輕輕摸着閨女的頭發,心裏滿滿都是愧疚。
都怪她先前性子軟,被婆家人欺負,孩子定然是看在眼裏,才生出招贅的心思。
好人家的閨女都是教導的知書達理,然後嫁去富貴人家,生兒育女,享受榮華。
除非是家貧或者父母無力庇護的閨女,才會招婿入門,被人指點閑話兒……
村裏各家趕路的時候,天天盼着能多歇歇,如今除了吃就是睡,還真是人人不習慣,恨不得骨頭都發酸。
聽說李秋霜送豆子,幾乎所有婦人都跑去領了豆子。然後,各家爺們兒就被攆去砍柴了。
就在唐甜家的柴垛堆高,足夠燒一冬日的時候,各家的豆芽也可以吃了。
當然,沒了甜水井做借口,唐甜不好送空間水,所以,各家發出的豆芽比之先前瘦小很多,吃起來也沒了清靈之氣。
于是,婦人們都是遺憾抱怨。
唐甜擔心被發現端倪,就請李老四去軍屬那邊走動。
軍屬們跟着吃了不少野物,甚至還囤了一些存貨兒,但桌上有肉了,他們又忍不住想再添一些新鮮菜。所以,唐家堡各家的豆芽就輕易找到了買主。
原本一斤兩文錢,如今要價十文錢,一日就輕松賣了三百文,各家都得了一些意外收獲,歡喜的不成樣子。
唐甜生的豆芽肯定要比衆人好,但她沒有參與這次買賣,只留着自家添個菜。
每個夜晚她都在空間裏折騰,白日幾乎要睡過去一半,剩下的空閑就陪娘親做針線,琢磨飯菜,監督二哥去針灸,這般忙起來,日子簡直過的飛快!
偶爾李老四實在閑不住,踅摸着要上山去打獵,她就給一點兒誘餌,然後分幾只兔子野雞的,家裏飯桌兒也不缺葷腥兒。
風雪是一日比一日大,天氣也是冷的越來越超乎想象。特別是進了臘月之後,家家戶戶都躲在地窨子裏,輕易不敢出去露頭。
就是巡邏隊都散了,畢竟這樣的時候,老虎黑熊再厚的皮毛都要凍的縮脖子!
這日難得風雪停歇了,日子也到了臘月二十,李二爺爺喊了各家爺們兒說話,惦記着是不是去附近的縣城采買。
倒不是各家講究多,實在是老輩兒的規矩,日子好壞,過年總要吃頓餃子。安慰一下苦了一年的肚腸,也是對來年的美好期盼。
衆人都是動了心思,但說是附近的縣城,這個近也是指一百多裏外,來回最少要四日,萬一路上有個耽擱,錯過了大年夜不說,還容易把小命糟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