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第60章
孟義他娘那德行, 能讓兒媳婦參加高考?
乖乖,還想着美事呢!真要讓她考中那尾巴不得翹上天?
她跑去上學了,再把男人孩子扔在農村, 那她不就白忙活了嗎?
但殷雪也不是吃素的,沒少給她灌迷魂湯, 說她爹是大幹部,她回城了就能把孩子的戶口轉過去, 再把孟義帶去京城工作, 以她爹的人脈, 給孟義找個官當當,那能是難事?
孟義前途是一片光明,等孟義有權有錢了,就接他們老倆口去京城享福,讓老倆口耍耍當官太太的威風。
到時候孟義娘再回鄉來探親,那就不是普通的榮歸故裏,別說李德成這樣的小幹部了, 就是公社書記, 縣城的大領導,都要親自來迎接。
孟義娘就可以在村裏橫着走了。
孟義娘多深的道行, 也不是殷雪随便能忽悠的, 可殷雪說的是, 她要是家裏沒點人脈,能給她弄到去港城的船票?
原先是她爹被鬥她才想跑的, 如今這不是時代不同了嘛,她爹官複原職了。
這又不一樣了。
孟義娘叫她說的心潮澎湃,萬萬沒想到自己撿了個官家小姐當兒媳婦,這不, 就帶着兒媳來找甄臻了。
殷雪怕甄臻不同意,“我們不是白學的,會付你學費,你教我一個月,我付你十五塊錢怎麽樣?”
孟義娘一聽說她要付錢就急了,急忙給她使眼色。
“說什麽呢,他嬸子是自家人,也就是幫幫忙,出出力的事,又沒啥本錢,能跟你這個小輩收錢?”
甄臻簡直要聽笑了,找她幫忙還想白嫖,臉怎麽那麽大呢?
Advertisement
孟義娘幹笑道:“她嬸子,現在又不忙,你就給我兒媳上上課,我兒媳娘家可不是一般人,等我兒媳回城了,少不了你們家的好處!”
甄臻直接就給拒絕了,“不教。”
“她嬸子,你這就是你不對了,大家都是親戚,又同在一個村,你幫幫我兒媳怎麽了?就動動口說說話的事,忙不着累不着的,怎麽就不能教?”
甄臻聽笑了,可沒給孟義他娘好臉色。
“動動口說說話的事?你說的倒輕巧,這麽容易你怎麽不去教?”
孟義娘尴尬,“我這不是不會……”
“你連張嘴說話都不會,你還能做什麽?婆媳倆求我幫忙,頭還昂的高高的,想白嫖就直說,還一唱一和到跑她面前唱雙簧來了,我甄桂芝給你兩天好臉色,你還真把自己當人物了!”
甄臻是一點也沒客氣啊。
自從她沒素質後,人生變得開心多了。
孟義在城裏供電局上班,鐵飯碗吃皇糧,自認為比農村種地的高出一頭。
甄桂芝不過就是個農村婦道人家,自己上門求她,是給她面子,她還敢給臉不要臉,反過來指責他們。
孟義很不高興,但也沒敢當甄臻的面說這話,孟大國那身腱子肉在村裏都是出名的,孟華還是大學生,又都是同族親戚,鬧太難看可不好。
出了門,殷雪就楚楚可憐道:“孟義,娘,嬸子是不是瞧不起咱們家?不然為什麽要這麽對我。”
孟義他娘聽了兒媳的話,臉色也有點難看,這幾年大國家日子是過得好,房子蓋上了,自行車和縫紉機都買上了,就瞧不起她們這些老親戚了。
孟義他娘就說:
“得意什麽!不就是個死了男人的寡婦嘛,還真當自己是老師!看把她給能的!”
孟義也覺得這就是農村老太太,根本不夠格給殷雪當老師的。
“我給你重新找一個老師?”
殷雪搖搖頭,不知為何她就是覺得這個甄大娘是個深藏不漏的。
程素和孟招弟在她這上課後,氣質都跟從前不一樣了。
殷雪有種直覺,這甄大娘是有點東西的。
甄臻沒搭理這些人,別說殷雪心思不正,為人歹毒了,就算殷雪不是這種人,她也不會趟這趟渾水。
她又不是從巴黎聖母院來的,非要上趕着當好人,有時間她喝喝茶曬曬太陽都好的,哪來的心思教別人考大學?
甄臻從櫃子裏拿了點桃膠出來泡發。
孟家門口有幾棵桃樹,夏天時收了不少桃膠下來。
她把桃膠放在桑葚灰湯裏泡過,洗幹淨後晾幹,想吃的時候拿出來泡發一下就行。
泡好的桃膠放在水裏煮,再加點紅棗、冰糖進去,盛出來就是一道甜品,不僅能美容養顏,還能降血壓,老人孩子都能吃。
甄臻就叫孟大國給孟老太和孟老太爹送了兩碗過去,這倆人平時愛吃點鹹菜,孟老太爹沒事再整兩盅小酒,這血壓就高了。
老倆口還奇怪說兒媳怎麽想起來送這個,桃膠這種東西,農村到處都是,平時也沒人吃這個。
就兒媳這種會吃的,不至于送一碗桃膠吧?
焦蕙蘭就說:“這桃膠美容養顏不說,還能降血壓呢!娘說了,你倆的血壓有點高,要好好控制一下。”
孟老太一聽說能降血壓,心裏就甜滋滋的,覺得兒媳記挂他們,也孝順他們。
“老頭子,我倆一人一碗。”
孟老太爹接過碗,幾口就吃了,可別說,桃膠雖然常見,可叫他兒媳這麽一做,倒也挺有滋味。
別看老倆口年紀大,卻挺愛吃糖的,一碗喝完都有點沒夠,又把剩下的給分了,好在兒媳送來的是大海碗,勉強夠他們喝的。
眼看着要過冬了,甄臻就從山上找了不少枯樹葉、瓜藤回來堆肥改善土壤,後院的菜地已經叫她改良的差不多了,今年再弄弄,明年的收成只會更好。
小菜園已經沒什麽農活可幹了,冬天雖然也有不少菜能活着,可一場霜凍下來,那菜就蔫巴了,還是得提前收下來,放在背陰的地窖裏存着。
甄臻按照往常的經驗,囤了一千多斤最好的煤炭,又叫兩個兒子早早把木柴給囤好了。
衣服是不用她做了,焦蕙蘭一個人就給包圓了,給四個孩子各做了一件新棉襖,一條新棉褲,還納了鞋底,給他們做了新棉鞋。
廣播裏說今年有大雪,平底的棉鞋是不夠用的。
甄臻又跟張翠花和茍子娘學做了高底木屐,這種高底木屐可不簡單,需要把棉鞋固定在高高的鞋底上。
甄臻尋思着這種高底木屐的前身是謝公屐,模樣都有點像。
往常都是要找木匠做的,今年甄臻打算自己動手,鞋底選的是有韌性的桑木,說是因為槐樹料太重,楊樹太脆,桑木就正正好了。
這高木屐雖然難做卻很實用,下大雪時農村路爛,又沒有石柏油路,棉鞋一踩就陷進去了,只能靠高底木屐出門了。
她今年就尋思着做幾雙,留着下雪天上廁所用。
她囤了兩千斤的菜,各種菜都有,肉類也都齊全的,羊肉、牛肉、魚、蝦都有,但也沒囤太多。
一來是天還沒有太冷,囤多了容易壞掉。
二來是農村有老鼠,肉容易叫老鼠給啃了,囤半個月的量就行,不夠吃還可以去黑市買。
十二月初一場大雪下來,村裏人來往都少了,家家都窩在屋裏,只有飯點煙囪會準時冒出黑煙來。
甄臻時常站在門廊下眺望遠處。
壩頭村白茫茫一片,山道上走着一個牽狗的老漢,炊煙袅袅,一派煙火氣息,時間仿佛都慢了下來。
這不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懷孕高峰期,小年輕都把自己關在家裏埋頭苦幹,像她這樣沒男人的寡婦,除了織毛衣打發時間,實在也沒別的娛樂活動了。
張翠花送了一包地瓜幹過來,她曉得甄臻就愛吃這農村的土玩意,甄臻泡了豆子準備磨豆漿,磨好了也給她送了一鍋過去。
次日一早,甄臻從被窩裏出來,因為燒了爐子,屋裏十分暖和,沒穿棉襖也不會太冷。
程素已經在看書了,她沖甄大娘笑笑,親昵地問:
“餓了嗎?我去給你做飯?”
甄臻覺得好笑,這丫頭怎麽總愛照顧她?
“你學你的,我去泡點芝麻糊,給你端一碗來。”
芝麻糊是甄臻從空間裏拿出來的,這年頭也有芝麻糊,可沒有人家這配方,吃起來還是差點意思。
這款芝麻糊很出名,吃着也香,泡一碗,稀點厚點孩子都愛吃的。
四個孩子拿小碗端端正正坐着,甄臻一人舀了一大勺,又每人沖了一杯高樂高,煎了兩個雞蛋,早飯就算是解決了。
她又給程素和孟招弟端了一碗,眼看着就要考試了,甄臻就沒讓她們幹活了。
倆人也學累了,還好孟家這邊吃得好,早飯都是雞蛋、牛奶、芝麻糊之類的,午飯常常就是喝點肉湯,或是吃碗肉絲面條,晚飯就要隆重很多,不是小羊排就是紅燒魚、筒骨湯、鹵肉飯。
雖然她們學習辛苦,可因為吃得好,全然沒有其他學生的菜色。
好歹是把考前這段時間給熬過來了。
雪化了之後,甄臻就去了一趟縣城,趙美蘭見到她像是見了親人似的,連忙把她拉到一邊。
“姐,你總算來了!”
甄臻笑笑,“怎麽着,想我了?”
“可不是想你了嘛,我的姐,你也太神了吧?你那些考題都是哪弄來的,也太好了點!”
趙美蘭的激動無法用言語來形容,剛開始吧,雖然甄大姐說的挺玄的,又是找名師團隊出題,又是千辛萬苦弄來的,可趙美蘭都沒怎麽放在心上。
這年頭哪來的好老師啊?老師都叫打倒了,哪有心思出高考題?
更別說還有什麽重難點講義,一般人還真不至于冒風險做這種事,都怕風向一變就被抓,說到底那些有知識的人都被鬥怕了。
再退一步,甄大姐哪來的人脈找這麽多名師啊?
所以趙美蘭就抱着随便賣賣的心态叫人抄了一百份,誰知這一百份當天就賣完了。
有的學生拿到考題,當時就如饑似渴地看了起來,站在她男人的自行車旁不肯走了,哀求有別的資料賣點給他。
還有些考生買了就匆匆跑回去,十分鐘不到帶了一群人來瘋狂搶購,生怕買晚了就搶不到了。
趙美蘭這才發現不對。
連夜找人抄考試卷,抄大綱賣,次日就把價格賣的高高的,就這也是不夠賣的。
倒也不是趙美蘭心黑,只是人工成本不低啊,為了給大家抄試卷抄題目,他們很多人幾天幾夜沒睡着,總要給人家多分點吧?
供大于求的情況下,價格賣高點也正常,低價銷售也沒人念她的好不是?
總之,趙美蘭這段時間賺的盆滿缽滿,看到甄臻當然就激動。
“姐,您數數。”趙美蘭獻寶似的把錢分給甄臻。
甄臻拿過來當她的面數了數,攏共是八百一十三塊錢,這還是刨去人工成本,刨去趙美蘭的利潤後分得的,可真是巨款了!
甄臻也笑了笑,把錢揣到口袋裏,“辛苦美蘭了,看你黑眼圈都出來了,最近沒睡好吧?”
趙美蘭有種被領導慰問的感覺,那叫一個受寵若驚!
她笑着擺手,“姐,我年輕,不礙事的,想當年生孩子那會,夜裏熬一整宿,白天還得來上班,也都熬過來了。”
“所以說女人就是比男人堅強,對了,我有個好東西給你,”甄臻說完,就從車筐裏掏了一包桃膠給,又把孟華寄來的若羌大棗拿了一點給她,“桃膠拿回家泡發一下,加點冰糖和紅棗。大棗是我兒子從外地寄來的,也是極好的,拿回去補補身體吧!”
趙美蘭就有點感慨,還是女人了解女人啊,不過如今她聽她男人的話,把這甄大姐當領導伺候着,可不敢就這樣收了。
“甄大姐,還是你對我好,知道心疼我。”
甄臻就笑,“我也得感謝你為我賺錢了。”
“姐,說真的,你要是得到什麽新消息,或者有什麽賺錢的事,可別忘了我。”
最近風向多變,趙美蘭尋思着自己眼頭也得活絡點,這樣才能賺到錢。
甄臻答應下來,她就是有心提點趙美蘭也不到時機,這還沒改革開放呢,趙美蘭如今捧着鐵飯碗能幹啥?還是幹好本職工作再說。
.
對于閨女要高考這件事,張巧紅可一點沒放在心上,不僅不覺得她閨女能考中,還會時不時說點風涼話,怪閨女不幫着帶弟弟。
孟來弟還在一旁挑撥,張巧紅就覺得這閨女是為了躲懶,才故意要考大學的。
好在孟招弟在甄臻的勸說下,一心撲在學習上,一直到考試前一晚才放下書本。
倆人按照甄臻所說,結伴去附近的山上轉了轉,放松一下精神,還決口不提考試的事。
回來後又帶着大丫二丫一起跳皮筋,跟在焦蕙蘭後面包包餃子,轉移一下注意力。
別說這一招還挺有用,本來都挺緊張的倆人,這一通操作後,倒是徹底放松下來了。
考試當天,甄臻就給她們做了油條和雞蛋,湊成100圖個吉利,還特地給大國他爹上了香,儀式感也是滿滿的。
這倆人倒也争氣,當天發揮都挺不錯的,對了答案感覺沒太大問題。
孟招弟不得不說她嬸奶奶很有先見之明。
考試時心态太重要了,她這人其實很容易緊張,好在前一天放松夠了,高考時雖然手也抖,卻還是能控制自己的。
她同考場一個女生,考一半就捂着頭大哭起來,被監考老師帶出考場了。
程素也直點頭,“聽說縣城也有人考試前瘋了,都是壓力太大了。”
考完後倆人就徹底放松下來了。
甄臻這邊的農活也就交到她們手裏了。
張巧紅想叫孟招弟回去帶倆個弟弟,孟招弟就回了她一句話:
“我得回報嬸奶奶,等這邊忙完就回去。”
張巧紅就覺得這閨女不夠精明,回報什麽啊回報!又不是鐵定能考上。
過年前家家戶戶蒸饅頭、打掃屋子、準備過年飯菜,倒是挺忙活的,成就單就在這時發下來了。
程素的成績單先收到,她本來成績就好,加上甄臻一直幫她複習,一考就拿了全縣第一!
別說公社了,整個縣城都驚動了,李德成還自掏腰包買了一挂鞭出來放,說程素是壩頭村的知青,也算半個壩頭村的人,放個鞭炮叫咱們壩頭村的子孫後代都沾沾喜氣。
程素住在孟家,李德成自然就把鞭炮放在孟家門口了。
村裏人就感嘆,說孟家真是好命,分了個知青竟然考了全縣第一。
又有人說了,這哪是孟家命好,明明是知青命好,聽說程知青天天跟在甄桂芝身後學習呢,那真是甄桂芝的小尾巴,甄桂芝指哪程知青就打哪。
這關系堪比親母女。
程素捏着成績單就去跟甄臻分享喜悅了,甄臻知道她能考得不錯,卻沒想到這麽好,果然好劇本都是別人拿的。
隔壁的錢子義也考得不錯,雖然比程素差得遠,但也能回京城讀大學,他自己挺滿意的。
孟招弟心裏為程素高興,可她自己卻沒拿到成績單。
程素就笑不出來了,“是不是漏掉了?甄大娘說你能考上,你就一定能考上。”
孟招弟越想越難過,就跑回家痛哭了一頓。
張巧紅見女兒哭着跑進家門,蹙了蹙眉,“你個死丫頭撂什麽橛子!我早說過你不是學習那塊料,你就死了這條心,安安心心嫁人吧!”
孟招弟哭得滿臉是淚。
孟招弟得意壞了,“娘說的對,你就沒那個命!”
次日一早,張巧紅正在家裏納鞋底,超娃鞋底破了一個洞,天冷漏風,得早點補補。
茍子娘跑進來,急急道:“巧紅,你家招弟成績單出來了,她她她……”
張巧紅頭也沒擡,“她沒考上是吧?我就說這丫頭笨,腦子從小就不如她弟靈光,也不如我家來弟機靈。她能考什麽大學啊,還是老老實實回來種地嫁人算了!”
茍子娘急得直拍大腿,“你這當娘的可真夠糊塗的!你家招弟考中了!李德成都去買鞭了,你趕緊出來迎接吧!”
張巧紅愣了愣,以為自己聽錯了,直到外面傳來吵鬧聲,她才意識到孟招弟真考中了!
可能嗎?孟招弟那麽悶的一個人,又是丫頭片子,真能上大學?
那她家超娃不就是板上釘釘的大學生了?
孟招弟的成績不算特別高,上大學有點勉強,可上個大專是板上釘釘的。
孟招弟對自己的成績還挺滿意的,她不比程素起點高,她底子不好能考上大專已經非常好了。
甄臻也覺得大專還不錯,這年頭的大專含金量堪比後世好本科了,專業性強,畢業後有人搶着要,還會包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