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名動京州(下)

崇仁帝連敬三杯,繼而回到坐上,崔旭忙着給他布菜、倒酒。

崇仁帝領着頭對臣子敬了酒,諸位臣子也不能幹坐着,遂紛紛起身,敬道:“臣等大周預祝國泰民安,皇上福壽安康。”

大過節的,崇仁帝也愛聽吉利話,笑着讓衆位臣子快快起身。

奉承君王固然重要,可奉承君王的寵妃也是必不可少的。畢竟枕邊風刮起來,威力不容小觊。

蔣欣蘭受着衆位官員的奉承,擺着一副端莊高貴的模樣,倒真有母儀天下的風範。

崇仁帝膝下子嗣稀薄,皇子就四位。八皇子與九皇子還小,三皇子雖為皇後所生,卻因皇後常年卧病而侍疾左右,甚少出門。蔣欣蘭誕下六皇子,又長年聖寵不衰,衆人心中這杆天枰多多少少是朝她那邊偏的。

即便是皇後本尊坐在那高座上,也同樣會有更多的人奉承蔣欣蘭,而不是皇後。

酒也敬了,喝也喝了,接下來自然就是看表演了。

琴聲漸起,教坊的舞女着流雲水袖裙,随着樂曲舞動起來。琴音婉轉,奏的是一曲《河川尋夢》。

相傳,此曲的作者是位才子,名叫桓鋅。三月之際,桓鋅踏春游玩,遠遠瞧見河岸邊姹紫嫣紅,開滿了花兒,便尋了過去。那花叢中有位女子廣袖翩飛恰似蝴蝶,桓鋅看呆了去。

等桓鋅回過神,那女子早已不見了蹤影,桓鋅當自己瞧見了天宮仙子,興奮異常。自那次以後,桓鋅閉眼便是那女子翩翩起舞的模樣,再也忘不掉。桓鋅又時常去那河邊等,卻沒能再見到那女子。

直到有一日,桓鋅随父親拜訪友人見到了那女子,原來仙子也不是仙子,卻是父親友人的女兒。桓鋅向父親友人求娶那女子,誰知卻被告知那女子早已有了婚約。桓鋅雖喜愛她,卻是正人君子,不做那強搶他人未婚妻的事。桓鋅傷心之際作了這曲《河川尋夢》,後人據此傳聞編排舞蹈,力求再現那女子如仙的舞姿。

不知這些教坊舞女是否由蔣欣蘭篩選過,舞姿身段倒也不錯,就是姿色過于平庸,湊在一起都不如座上奏琴那女子耀眼。

那女子若華識得,姓蕭名蘭兒,其父只是從四品的小官,連這端午宮宴都入不了。蕭蘭兒的父親雖然官小,卻是裴夫人娘家庶出的一脈。

況且蕭蘭兒撫得一手好琴,又學識淵博,再加之生的美豔絕倫,在京州也是響當當的才女。人們說起裴家兩位公子便一定會說起這位才女,更有傳聞說蕭蘭兒是裴家定下的長房長媳。總之她也算是集八卦與一身,衆人津津樂道的主。

殿上一衆官員吃飽了喝足了,琴與舞也欣賞了,那麽就得唠唠嗑了。

Advertisement

崇仁帝率先開口:“前些日子,南越進貢了一批荔枝,朕想着還是與諸位愛卿一同品嘗。”

崇仁帝話音剛落,崔旭就朝身旁的小太監揮手示意,那小太監立馬讓宮女将備好的果盤端上。

衆宮女有條不紊的上着果盤,兩個侍衛從後殿擡出一尊龐然大物。

此物為乳白色,成弧狀,其身雕刻着巨型浪花。其上分布着三個身形奇怪的人,皆是人首蛇身。巨浪下有山有屋落,碎石亂飛。巨浪與碎石之下壓着的人,神情異常痛苦,刻畫逼真。

衆人瞧着不禁驚嘆,這雕刻技藝真是爐火純青,細節異常生動。

大家觀賞之際,崇仁帝道:“此乃南越今年上貢的物品之一,南越使臣說是稀世珍寶。朕看這雕刻的東西非常奇怪,這刻料也未見過。想必是有出處,衆位愛卿可否為朕解解惑。”

崇仁帝這麽一說,衆官員都仔細琢磨起來。

“皇上,臣女願為皇上解惑。”坐在琴旁的蕭蘭兒起身,朝崇仁帝行跪禮。

崇仁帝饒有興趣的看着這位才女:“那好,且聽你說說。”

蕭蘭兒遂起身道:“南越神話傳說中,女娲用泥捏了人後便登上了皇位,令鎮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滿,興兵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後,怒撞不周山,導致天塌地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娲不忍生靈受災,于是煉出五色石補天,折神鼈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萬靈始得以安居。這雕刻講的便是女娲補天的故事。”

崇仁帝繼問道:“那你說說南越給朕說這個故事又是何意?”

蕭蘭兒笑道:“女娲被南越人民視作母神,在他們心中母神是時刻護佑他們的。他們将這故事獻于皇上,便是将皇上視作母神,祈求得到皇上的護佑,這是說明他們完全臣服于皇上。”

崇仁帝聽蕭蘭兒這麽一說,挺高興:“那為何又說這是稀世珍寶?”

“這......”崇仁帝這一問,倒是把蕭蘭兒難住了。這上面刻的是女娲補天,她敢确定。要說這東西珍貴在哪兒,蕭蘭兒還真不知道。

此時蔣欣蘭開口道:“臣妾當年素聞沈大人才華橫溢,沈夫人又是有名的才女,想必沈小姐也是得其真傳,不如讓沈小姐來說說。”

此言一出,衆人紛紛朝沈老爺一家看了過來。

崇仁帝在一衆官員中尋了尋,便朝沈老爺道:“也好,宜軒請令媛出來吧。”

若華搖着手中的酒,一副不以為然。

蔣欣蘭則舒坦的坐在座上,等着看好戲。

而沈老爺卻是滿頭大汗,若華小聰明倒是有,要說解這南越貢品之迷怕是不大可能,況且那東西自己都沒見過。

蔣欣蘭這是要沈家在滿座朝臣面前丢臉,沈老爺也沒辦法,只得硬着頭皮喚道:“若華,去罷。”

季氏也一臉擔憂望,若華拍拍季氏的手,示意季氏莫要擔心。而後便朝着殿中走去,對面坐着的裴夫人正看着若華,若華對其一笑。

若華朝那尊貢品而去,伸手細細摩挲,說道:“皇上,此物并非南越之物。”

崇仁帝疑惑:“哦?那這是出自何處?”

若華想起與妙月去南越時,妙月曾弄到過一個,只是沒這般大。

“出自南洋。”

此言一出,殿中衆人紛紛議論起來,崇仁帝問道:“南洋?”

若華回道:“正是。此物乃象的獠牙,在中原之地沒有,南越也沒有,是出自南洋。越人擅舟,時常會出海與南洋之人貿易,此物應該是從南洋買回來的。”

崇仁帝似是不信:“你又是從何得知?”

若華早知他會有此一問,道:“正如方才蕭小姐說的那個故事一樣,其實在民間尚有流傳,只是出處不明而被當作不可信的傳聞。象牙在民間也有,只是中原人不識其珍貴而不被人推崇。若華曾有幸見到過,并因着好奇詢問過,所以才會知道。”

崇仁帝點頭道:“那你繼續說。”

若華繼續說道:“象牙雖貴重卻不算稀世,珍貴的是如此龐大且又無裂痕。而南越進貢這支象牙,無裂痕不說,而且色澤淨白,又是整支雕刻,這樣的象牙可謂是珍品。再加上雕刻的技藝高超,不僅絲毫沒損壞原材料,刻出來的人物、景象又栩栩如生。所以,說它是稀世珍寶,毫不為過。”

崇仁帝非常滿意:“不錯!不愧事宜軒的愛女,果然是見多識廣。”

若華跪道:“皇上謬贊。”

崇仁帝在上座對着若華道:“起來吧,你說得很好,莫要謙虛。”

高座上的蔣欣蘭,面色如常并無異象,心裏卻翻騰着。今日的沈若華同那日相比分明就是兩個人,沒想到自己一番心思卻給這小賤/人做了嫁衣。

若華見沈若華仍是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樣,不禁有些失望。不過轉念一想,蔣欣蘭在宮裏待了這麽些年,這不喜形于色怕是早已練得爐火純青了罷。

崇仁帝稱贊的人,自然是人人都跟着附和,若華一時成了座上官員說道的話題。

“今日京州兩位才女為朕解惑,自然是要賞...來人,将那對鑲金鳳凰碧玉對釵呈上來。”

宮女将鳳釵呈了上來,裴相爺擡頭看了看,繼續喝着他的酒。

若華與蕭蘭兒倆人聞言,立即跪下領恩。

這鳳釵乃是一對,是當初先帝為寵妃琉姝所造,琉姝死後這對釵子未随之下葬,而是留在了宮裏。崇仁帝将它賜給了蔣欣蘭,蔣欣蘭又拿來當作獎賞,賜給若華與蕭蘭兒。

不過,将鳳釵拆分賞賜還真是難得一見。想必蔣欣蘭是料定了若華會當衆出醜,這對鳳釵是給蕭蘭兒備的。不想結局會是這樣,只能将這對鳳釵拆開賞賜。

若華心裏高興,賞什麽都無所謂,最主要的便是能給她蔣欣蘭心裏添點兒堵。

堵也填了,賞也領了,若華回到座上。

沈夫人由最初的擔心轉為了高興,而沈老爺卻疑惑重重。

若華還記得當年自己跪在崇仁帝跟前,大汗淋漓一句話都答不上來的狼狽模樣;還記得大殿之上雖細小卻能聽得清的嘲笑聲;也記得季氏與沈老爺那恨鐵不成鋼,卻又擔憂的眼神。

那個怯弱無知,又總在父母面前耍性子的沈若華早死了。若華每每想到這些便覺得難過,若是...若是她能護住沈家,若是那樣,便好了......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