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拖拉機壞的時候正是農忙那會,車身上到處是幹硬的泥漿稻梗,車輪毂裏卡的全是泥,特別邋遢,壞了後就丢在倉庫這裏,也沒人來清理一下,昨天林愛青是着急把本事亮出來,今天得空了,可不得好好清理一下。

小劉隊長過來的時候,林愛青正在給拖拉機緊螺絲,瞅見被清理得終于像點樣兒的拖拉機,小劉隊長臉上的褶子擠到了一起,十分欣慰。

他還擔心林愛青是為了躲避勞動呢,雖然林愛青有本事,他們肯定要好好供着,但要是為了躲避勞動,林愛青在小劉隊長心裏的印象肯定會大打折扣。

現在看來,是他自己多想了,林知青很勤快的嘛,還愛幹淨,是個勤勞的好同志。

“怎麽樣,沒有什麽大問題?”見林愛青在緊螺絲,小劉隊長一下子緊張了,還以為哪裏又出了問題,別怪小劉隊長緊張,這拖拉機可是村裏的寶貝疙瘩,好不容易修好了,要是再壞,可就白高興一場了。

林愛青把最後一顆螺絲緊好,拍了拍車輪,“一點小毛病,緊一緊修一修還能堅持,不過最好還是盡快換零件。”

先前林愛青拍電報給林父要零件,是事急從權,她必須走最快最方便的那條路來證明自己,機會在眼裏是要緊緊抓住,不是用來拖的,說不定拖着拖着,就沒了。

拖拉機是集體財産,現在需要更換零件,自然得生産隊打報告到公社去申請。

小劉隊長讓林愛青把零件的型號開出來交給他,到時候他去公社開會的時候交上去就成,順便,小劉隊長還把之前林父捎來的零件錢給了林愛青。

公家不占社員的便宜,該多少是多少,至于這裏頭的人情,用錢是還不清的,小劉隊長決定以後多照顧林愛青一點。

見林愛青手裏的事弄完了,小劉隊長也給林愛青派活了。

去隔壁公社去拉砂石,隊上要趕在農忙前要把公路修一修,路上坑坑窪窪的地上都要鋪上鵝卵石,秋收時拖拉機和平板車才好走。

林愛青拿了村長給開的證明和介紹信,戴上草帽和手套就上了車,一路開到村頭去接滿妞給她帶路。

滿妞家裏哥哥嫂嫂多,最大的侄子也能下地掙工分了,她雖然也下地,但比別人還是要松快許多,要不是她閑不住,不下地也沒人說她。

隔壁公社挨着大河,河邊有好幾個公家的采砂廠,河面上成排的挖砂船,河道邊都是堆成小山高的砂石和粗細砂,到處是轟隆隆的機器聲,都在抓緊生産。

林愛青來回開了三趟,拉夠了修路的鵝卵石,一天的工就結束了。

Advertisement

地裏知青們看着林愛青往知青點走,心裏羨慕得不得了,下午林愛青能在屋裏休息,但她們還得要下地呢,要是他們也會開拖拉機就好了。

因為隔得遠,沒有人看到林愛青草帽下呲牙咧嘴的表情,沒辦法,肌肉還是酸疼得厲害,這一上午震下來,感覺雙手都不是自己的了。

要說辛苦,真忙起來開拖拉機也不比下地輕松多少,但外人看來,開拖拉機是再風光又輕松不過的活。

對林愛青來說,風光倒是其次,主要是拖拉機手工分高,還有額外的一份補貼,時間也相對自由,如果下地的話,林愛青擔心自己掙的工分根本就養活不了自己。

為了保住這來之不易的工作,林愛青覺得自己要加緊鍛煉起來。

今天是拉鵝卵石,有機器直接往車鬥裏倒,不用一擔擔往上挑,但保不住過幾天就要拉磚頭,到時候她總不能光在車上坐着,多少得幫忙搬一些。

林愛青力氣其實有,但是鍛煉得太少,身體怕是會吃不消。

“魚哪裏來的?”小劉隊長瞅着桌上的魚湯問,巴掌大的小鲫魚盆裏有好些條呢。

他們這裏依山傍水,只不過水是清淺的小溪,池塘倒是有幾口,但這不是還沒到幹塘的時候麽。

滿妞端着炒黃瓜出來,得意地道,“愛青給的,她跟漁船上的人換的。”

現在不允許私下買賣,但只要你不宣揚得人盡皆知,是以物換物還是可以的,這魚就是林愛青拿手帕跟人換的。

要是你能做到不被任何人發現,不被人舉報,就是私下裏買賣也沒什麽,畢竟城裏還有黑市呢,管得再嚴,不也照樣有,這就叫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河裏的魚雖然也歸集體所有,不允許私人捕撈,但挖砂船上的人卻是可以随吃随捕的,他們這個工種特殊,吃喝拉撒大多在船上,上陸地的時候少,就是不允許私下買賣而已,一旦被發現,那可不得了。

本來林愛青是想拿票換的,不過票是手帕包着的,剛掏出手帕來,船上那家人家的閨女立馬就看中了手帕,硬是求着她娘不要票,給換了手帕。

當時那嬸娘氣得要打人,但那閨女寧願挨打也要手帕,嬸娘沒有辦法,到底是心疼閨女,就給換了。

滿妞還可惜呢,她們這邊供銷社就只有那種白手帕子,而且買手帕也得要布票的,鄉下人哪有人舍得用手帕。

何況林愛青這手帕是滬市來的高級貨,綢的!就換了幾條魚多可惜啊,人家這魚就在江裏撈的,可沒花一分錢的。

林愛青這會也在知青點裏炖魚湯,她想煎魚吃來着,抹了鹽魚放一放再香煎了再好吃不過了,但是她缺油啊,只能用少少的油煎一下熬湯喝。

等到知青們下工回來,林愛青熬煮得濃白的魚湯也出鍋了,魚香沒有肉香濃,但魚肉也是肉呀,陳愛黨聞見味兒,嘴裏下意識就開始分泌出口水來。

跟着老知青在一塊兒吃飯,确實比自己做飯要輕松一點,至少累得半死回來,會有現成的飯吃,輪到做飯的那天,也能提前從地裏回來。

可是吃不飽!

也就拎糧食過去的頭兩天,吃了幾頓幹飯,那時候陳愛黨還得意呢,結果沒兩天就被狠狠打臉,幹的變成稀的,稀的裏頭還得加上紅薯做主糧。

每個人多少飯也是有定量的,基本上一鍋飯,剛好夠分,吃完再去鍋竈邊上,看到的只有個幹幹淨淨的鍋底。

菜也就那麽幾樣,沒鹽沒油的,據說吃的鹹菜,因為是老知青自己做的,到時候秋後算工分的時候,還得拿補工分給老知青,今年她們一起做的才不用拿工分換。

陳愛黨知道的時候,只能安慰自己,林愛青想吃還沒得吃呢,人家付出了勞動的,拿工分換沒毛病。

至于吃不飽,羅文哲對此的解釋是,糧食要省着些吃,不然熬不到分糧的時候,就算想分竈,也要等到秋後分糧才行。

但習慣了在一起吃,陳愛黨也下不了決心跟老知青脫離,她不像林愛青,她受不了一個人,更怕自己會被孤立。

早知道,當初就選擇跟林愛青一起了,她們兩個女孩子再加上徐剛,女孩子負責做飯收拾,徐剛負責挑水砍柴不是,一起搭夥做飯不是正正好。

可惜了,當初不光沒一起搭夥,她還得罪了人林愛青,現在連厚着臉皮去讨一碗湯都沒那個臉了。

徐剛沒什麽不好意思的,實在是太饞了,回屋裏翻了翻,愣是沒找到什麽可換的東西,幹脆拿着空飯盒來了,“林知青,分我一碗湯,你一周的水和柴我給你包了。”

林愛青本來準備分一點給徐剛帶過去老知青那邊一起吃的,畢竟一大鍋呢,現在天氣熱也放不了,不如拿出去做人情,結果徐剛這麽一說,她默默地把到嘴邊的話給咽了下去。

一大飯盒湯,外加兩條鲫魚,換一周的水和柴,林愛青覺得賺了。

徐剛也覺得不虧,反正挑水砍柴嘛,費點力氣就成了,想弄魚吃可不容易,而且林愛青手藝好,這湯喝起來香甜香甜的,魚肉也甜嫩可口,熱乎乎的一口湯下去,混身舒坦。

這邊有了徐剛的例子,羅文哲他們幾個商量了一下,拿了個大碗來了,同樣是以勞換肉。

林愛青也沒吝啬,給了滿滿的一大碗讓他給端了回去,小魚也給了好些條。

就這,剩下的林愛青也沒吃完,好在用在桶裏用井水冰着,晚上還能吃一頓,不會浪費。

林愛青廚藝很不錯,因為林父林母工作忙,家裏做飯的活經常是她們兄妹三個來,等到她長大,林大哥在學校吃飯,林衛紅躲懶,家裏基本就是她掌勺了。

陳愛黨也跟着混了兩口湯喝,心裏又琢磨起來怎麽跟林愛青搞好關系起來。

說句實在話,她們一起吃飯的老知青,有個別下鄉七八年了的,但那手藝,也就是煮熟糊弄着能吃飽而已,陳愛黨自己做飯屬于沒天份的那種,能做熟,味道時好時不好,全靠發揮。

問題是現在也沒什麽材料可供發揮的,紅薯稀飯,鹹菜頭,炒青菜,油星都見不到多少。

明明知青點裏,還有別的手藝好的知青,也不知道羅文哲怎麽湊的,他湊起的這一撥,真沒一個手藝好的。

羅文哲也後悔,就憑林愛青這廚藝,當初就應該就把林愛青硬拉過來一起吃得了,大不了不坑她的糧食就是,可惜了!

天知道,每天中午聞着各家飄來的香味,他們吃飯吃得有多煎熬。

作者有話要說:  明天捉蟲~

同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