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預備上京
蘇瓊瑤坐在內院的亭子裏, 六月的天氣很好, 昨日常立東過來,跟他們說了下這一季的收成,自然都是很好的。陶大人也将此事上報上去,重點是誇獎蘇瓊瑤與周清樂,能力出衆。
自三月初她受了那一場傷,周清樂與周娟就沒準她出過門。周清安安排了丫鬟, 專門照顧她。可惜她本就是個現代人, 原身是個勤快的農村小丫頭,自是不習慣被人伺候的。
她看着手中的信, 那是京都岐山王世子齊景辰,每隔一月,便将悅城戰報寄給她。
大齊林家軍節節敗退, 大将軍林伯渠三年前受傷,腿不良于行, 無法上陣帶兵, 小林将軍林墨卿究竟年輕……戰報上顯示, 大齊如今完全是在硬撐,只怕很快就會成為大漠囊中之物了。
更重要的,便是糧草。蘇瓊瑤默默看着手中的信,這兩年來荷香縣是豐年, 可是整個大齊風雨飄搖,自然災害嚴重,多地顆粒無收。戰事嚴峻, 辎重嚴重缺乏,大齊皇帝牟足了勁,也毫無辦法。
那……清安可還好?
外頭一個小丫鬟正急急忙忙的說着什麽,蘇瓊瑤回過神。那三個丫鬟,兩個小的,都是周清安走之前在荷香縣買的,只有十二歲,一個叫小荷一個叫小蓮。那個大的叫紙鳶,十六歲,卻是後面從悅城過來的,她模樣甚是清麗,做事麻利,手上長着厚繭子,幼年應該是很辛苦的吧。
紙鳶聽了小蓮的話,便轉身走進亭子,也不靠太近,只低聲說道:“二夫人,陶大人過來了,三爺請您到前廳。”
蘇瓊瑤遠遠的看了小蓮一眼,見她臉上帶着一絲笑,想來陶大人或是周清樂高興,所以傳話的人心情也是輕松。想來是有什麽好事吧。
她又瞥一眼紙鳶,只不大明白周清安為什麽安排這麽個丫鬟給她。這個紙鳶雖然能幹,但似乎并不服氣。剛來的時候,不管是對她還是對周娟,都有種不屑的模樣。
後來她淡淡地敲打了幾回,又不讓紙鳶近身伺候,紙鳶才收斂了些——也只是收斂了些而已。
蘇瓊瑤起身,小蓮立即跑過來将她扶着。
蘇瓊瑤擺擺手:“早就說過了,我沒事,好手好腳的,不需要人扶。”
小蓮眨巴着眼睛,微微一笑說道:“二夫人,三爺說了,要小心照顧您。您平日不喜歡人跟前跟後,這出門了,總要奴婢們照料的。”
蘇瓊瑤輕笑一聲,小蓮比小荷要麻利許多,也都不是荷香縣的人,從外地逃難過來,小蓮還有家人,是活不下去才把她買了死契,而小荷的家人都已經死了。
“行了,我說過了,不需要便不需要。”
小蓮不再糾結,只退後一步,等紙鳶跟着蘇瓊瑤走到前頭,她才跟在紙鳶後頭。
到了正廳,陶大人,魯大人,還有常立東都在。常立東如今做了縣尉,倒也是沾了從前跟着嚴熠海的光,而曹承德已經不知所蹤,不知道是如何處置的。
自從周清安幫她置辦了這宅子,齊景辰走之前又特別關照。幾位大人對蘇瓊瑤三人都格外客氣,明裏暗裏也特別照顧。
蘇瓊瑤一一見禮,又一一應了幾位大人的關心之後,才開門見山問道:“不知三位大人今日過來,所謂何事?”
陶大人滿面春風說道:“周夫人,恐怕你得提前收拾行裝,不多時便要出發去京都了。”
魯縣丞笑着補充:“你們種出高産水稻之事,太後皇上甚為關注,要宣你二位上京面聖呢。”
蘇瓊瑤疑惑:“不是說……才上報的嗎?怎的這樣快就有消息了?”
陶大人道:“不錯,不過年初小林将軍與岐山王世子離開荷香縣之後,均将你與清樂的事跡上報了。我們是先得了消息,朝廷估計不日将來人通知你們入京了。”
周清樂本是一臉喜色,聽到這話卻是一愣,忙擺手說道:“不是不是……這都是二嫂的功勞,與我無關的……”
常立東哈哈大笑道:“清樂小兄弟真是謙虛,咱們一起共事這麽久,對這新品的稻子,你談起來都頭頭是道!”
周清樂漲紅了臉,說道:“我……我就是喜歡,想種出稻子大家都不會沒糧食吃。但稻子是我二嫂種出來的,她細心什麽都懂,那些都是她教我的。”
蘇瓊瑤見清樂這般老實,心中有些感嘆,這年頭聖母可不常見啊。就她這樣,若不是有清安和清樂,早就被周世顯那老烏龜給坑慘了。
她笑道:“其實若說是誰的功勞,也不是我的,是那本書的功勞呢。清樂也莫要推脫,若不是你幫忙,我一個人怎麽種得出來?”
陶大人亦是點頭說道:“你嫂子一個婦道人家,出門在外也不方便,你跟她一起有個照應也好。等到禦前,你從實招來,端看皇上太後如何論功行賞便是。”
說的時候,陶大人像東邊拱拱手以示敬重。蘇瓊瑤細細看着他的一舉一動,心想若真是要去面見皇上太後,他們的禮儀也太差了,這古代殿前失儀,會不會被砍頭啊?
魯大人也沒注意蘇瓊瑤的走神,只繼續說道:“估摸着還有一旬,你們回一趟溪坡,跟家人道別。到時候跟陶大人一塊兒去,路途遙遠,有陶大人在,你們也輕松些。”
蘇瓊瑤詫異的看了眼陶大人問道:“陶大人也要去京都?”
陶大人笑得解氣,長籲一口氣才說道:“也有快六年了,總算是可以去京都了。”
魯大人解釋道:“陶大人是要升官了。從五品,雖然只官升一等,但是将來仕途便順暢了。”
在朝為官的,自是都希望自己步步高升,蘇瓊瑤急忙堆滿了笑容,恭賀陶大人。陶大人嘴上謙虛,面上卻藏也藏不住的歡喜。
待他們走後,蘇瓊瑤才對周清樂說:“清樂,雖然我身子大好了,但馬上要出遠門……回溪坡的事兒,恐怕還是得麻煩你跑一趟。”
她是不想回去面對周世顯等人,但是周清樂只信以為真,默默點點頭,臉色很不自然。
蘇瓊瑤奇道:“你怎麽了?似乎不樂意的樣子。”
周清樂迷茫了會兒,問道:“二嫂,你說陶大人……我覺得他并沒有做什麽事情,都是嚴官爺……哦不世子爺做的,連常大人都比他能幹。為什麽陶大人就能升官,而……”
他遲疑片刻又道:“再者,百姓父母官自當為百姓,二嫂你瞧陶大人,他一心為的卻是政績以及升官發財。這樣的人,朝廷竟還委以重任……”
蘇瓊瑤細細打量周清樂,問道:“清樂,你說,你爹讓你讀書,想你考試,是為什麽呢?”
周清樂愣住了。
蘇瓊瑤又道:“讀書人,誰不盼望着自己金榜題名,加官晉爵呢?你怎能說他們有錯?”
周清樂低頭喃喃自語:“是這樣嗎?所以每個人都是為了功名利祿?”
蘇瓊瑤搖頭說道:“不,人與人都是不同的,比如我,我只想着離開溪坡,讓我和娟兒過上更好的生活。陶大人的夢想,或許就是升官發財吧。只是人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若是無良之人,像從前的潘縣丞,為了一己之力,與山匪勾結,棄百姓與不顧,那才是罪大惡極。”
周清樂沉思許久,再擡起頭,眼睛依舊是亮閃閃的,說道:“二嫂,我想讀書。我想參加考試,我想做官,我想……做個為了百姓而生存的官。”
“天下大同?”
周清樂重複着:“天下大同,對,就是天下大同。雖然我沒什麽本事,但是我希望以我微薄的力量,讓整個大齊,吃得上飯,穿得暖衣……或許我有生之年還不行,但是将來,我們的後人,總有一天,會讓天下歸一的,對嗎?”
蘇瓊瑤面帶微笑,點頭應道:“好,清樂,既然如此,那等我們回來,你好好做功課,明年就參加童試。”
本來蘇瓊瑤以為,周清樂回去不過是打一聲招呼,畢竟如今是農忙時節。沒想到周世顯與王翠花一起來了荷香縣。
等蘇瓊瑤知道的時候,他們已經帶着東西到了正廳坐下了。蘇瓊瑤冷冷的看着他們,周世顯端坐在上頭,小荷上了茶站在一旁。王翠花細細打量這個不大的正廳,眼睛裏放着光,而周清樂一臉忐忑的看着蘇瓊瑤。
“二嫂……我……”
蘇瓊瑤知道周清樂的性子,也懶得去怪他,只頗有些頭疼說道:“爹娘來了,你怎的不帶他們去驿館?可是驿館太遠了?東街的客棧離我們這兒近,倒是更方便。”
王翠花一臉不可思議的看着她,怒道:“那這是什麽話?這兒不能住嗎?為什麽要咱們去客棧?”
蘇瓊瑤翻了個白眼,面上還算客氣,說道:“宅子小,又因為清樂大了,分了內外,不夠住,也沒收拾,不方便。”
王翠花暴怒:“什麽不方便,在家裏一人一間房子也盡夠了,這麽大的宅子倒是不夠住了?笑話!沒收拾,你那幾個丫鬟是幹嘛使的?不知道收拾嗎?”
蘇瓊瑤的頭突突的疼起來,心裏煩悶,這老兩口真是煩啊,偏生他們是清安的生身父母,自己奈何不得。
周世顯咳嗽一聲,倒是委婉地笑道:“瓊瑤,是這樣的,我和你娘聽說你們要上京都了,想着你這宅子也無人管,便過來替你管一管……順道也可以照顧周娟。”
蘇瓊瑤心中警鈴大作,問道:“你們過來了,家裏怎麽辦?都扔給周清平嗎?他一個人做的來?”
王翠花聽了這話倒是笑的開懷,忙道:“咱們如今有錢了,還幹那些活兒做甚?賣給你三叔爺爺了。清平讨了個妻子……額,也沒辦酒席,你是不知道,溪坡那些窮鄰居們,光想着打秋風……你們這麽遠,就沒打擾你們,我們先來安頓好,他們過兩天再來。”